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05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麻醉药理学第四章吸入麻醉药2PPT文档.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考:安氟醚 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临床上如何预防?,第四章 Chapter4 吸 入 麻 醉 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第五节 七氟醚(七氟烷)sevoflurane 第六节 地氟醚(脱氟醚、地氟烷)desflurane,第七节 氟烷 第八节 甲氧氟烷 第九节 乙醚 第四节 氧化亚氮(笑气、N2O),第四章 Chapter4 吸 入 麻 醉 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第三节 异氟醚(异氟烷)isoflurane,第三节 异氟醚 一.概述 二.药理作用 三.体内过程 四.临床应用与 不良反应,一.概述 异氟醚是安氟醚的同分

2、异构体。理化性质与安氟醚相似,是目前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MAC为1.15vol%(比安小),麻醉效能好;血/气分配系数为1.4(比安低),则诱导、苏醒较快!(理论上)。,因异有刺激性气味,病人不愿吸入,故诱导不快,苏醒快!,肌松作用中等,有刺激性气味,价格较贵。临床常用浓度为0.5%-1.5%,麻醉诱导时可高达3%,辅助麻醉时维护期浓度在1%左右。,二.药理作用(一).异氟醚对CNS 的作用 1.对CNS的抑制作用与吸入浓度相关;同安氟醚相比,有两点不同:深麻或PCO2 等刺激,脑电图也不出现惊厥性棘波和肢体抽搐;,适用于癫痫病人,正常脑电图以 波为基本频率;可以有少量的波和 波(属快波);也

3、可以有少量的波和波(属慢波);快波增多,波幅增高,是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慢波增多,波幅增高,说明大脑受抑制加深,深睡眠。,异氟醚因抑制呼吸使PCO2,而引起脑血管扩展,颅内压 的程度比安氟醚轻且短暂;低浓度时更轻。过度通气可纠正。(安则引起惊厥!),2.镇痛与肌松作用中等 相同点:一般认为异氟醚镇痛与肌松作用,与安氟醚相同,但比安氟醚强。与非去极化肌松药,例:仙林(维库溴铵)等,有协同作用;可不用或少用肌松剂(仅需常用量的1/3-1/2即可)。停止吸入,则肌松作用迅速消失。,不同点:1。异氟醚增加肌肉的血流量,更加快了肌松药的消除。(比安快!)2。,肝、肾功能不良者适用(不同安).,(二

4、).异氟醚对循环系统 的作用 突出优点:异氟醚对循环系统 的抑制作用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1.BP 主要是因为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BP下降。(与安不同)2.异氟醚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则CO无明显改变;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的血供。,3.异氟醚心毒性小不诱发心律失常;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可与肾上腺素合用;心脏麻醉指数=心脏衰竭时全麻浓度/麻醉所需浓度,为5.7比安大;(安为3.3)心脏麻醉指数越大越好,安全性能越高.,(三).异氟醚对呼吸系统 的作用 1.有刺激性气味,气道分泌物增加;(吸痰)2.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比安轻;3.能使收缩的支气管扩张。(四).其

5、它 对眼压、血糖、子宫的作用基本同安。,适用于老慢支、哮喘病人。,三.体内过程(一).性质稳定,代谢率很低,仅为0.2%;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肺呼出,苏醒快!(二).不发生还原代谢,不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当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例如受伤、休克等,引起细胞膜受损伤,则产生自由基。,四.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一).临床应用 1.相同点:与安氟醚的适用证相同;2.不同点:一些其它全麻药不宜使用的疾病;癫痫;颅内高压;控制性降血压.,突出优点:对循环影响小,毒性低!,(二).不良反应 1.异氟醚对心、肝、肾的毒性小而轻;2.苏醒期可出现肢体活动或寒战(罕见);3.深麻时产科手术出血增多;4.有刺激性气味,

6、诱导期病人屏气,不愿吸入,所以一般不用于麻醉诱导。,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诱导,吸入维持。,常用吸入全麻药作用比较-1:呼吸 循环 增加 增高药物名称 意识 抑制 抑制 儿茶 颅 消失 镇痛 肌松 酚胺 内压 安氟醚+异氟醚+,续-常用吸入全麻药作用比较-2:刺激 胃肠 肝 肾 重要药物名称 呼吸 道 损 毒 抑制 增高 不良 道 反应 害 性 子宫 血糖 反应 安氟醚-+-惊厥 异氟醚+-+-,吸入全麻药对循环作用的比较-3 安氟醚 异氟醚 心肌 离体 收缩力 整体外周血管阻力 血 压 心 率每搏输出量心 输 出 量右 房 压心脏麻醉指数 3.3 5.7,常用吸入全麻药特性比

7、较-4:药物名称 麻醉作用特点 临床应用 安氟醚 效能高,诱导、苏醒快,可用于各种 镇痛、肌松作用强;麻醉 异氟醚 效能高,刺激性气味,较理想的吸 诱导不快、苏醒快,入全麻药 镇痛、肌松作用强;对循环影响小,毒性小,代谢少。,第四章 Chapter4 吸 入 麻 醉 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第五节 七氟醚(七氟烷)sevoflurane 第六节 地氟醚(脱氟醚、地氟烷)desflurane,第五节 七氟醚(七氟烷)sevoflurane 概述:新药,1990年在日本被正式批准临床使用,价格昂贵。总体跟异氟醚近似。MAC为1.71%;七氟醚全麻效能高,强度与安氟醚相

8、似;(安1.68%、异1.15%)血/气分配系数0.63,(安1.8、异1.4);七氟醚很低 诱导、苏醒迅速;诱导过程平稳,很少发生兴奋现象;苏醒期也很平稳。麻醉深度易调节。,第五节 七氟醚(七氟烷)一.理化性质 二.药理作用 三.体内过程 四.临床应用,一.理化性质 1.七氟醚(七氟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无刺激性;2.临床使用浓度,不燃不爆;3.化学性质不够稳定,碱石灰可吸收、分解之;4.降解产物仍有毒性,高温时明显。,二.药理作用(一)七氟醚对CNS的作用:1.对CNS的作用与剂量有关;浅麻醉时:用4%七氟醚吸入,诱导2min则病人意识丧失,脑电图呈高幅慢波;深麻醉时:波幅更高更慢;有时出现

9、苯巴比妥类棘状波群。2.镇痛、肌松作用及颅内压 等同安氟醚。,苯巴比妥类棘状波群:例:静注小剂量硫喷妥钠,意识模糊时,脑电图上低幅快波(棘状波群),提示:脑电兴奋;随着剂量增加,意识消失时,呈高幅慢波,提示:脑电抑制.出现苯巴比妥类棘状波群,说明脑电兴奋性增高;但诱发癫痫型脑电(惊厥性棘波)的可能性小。,(二).对机体主要脏器的作用 1.相同点:同异氟醚;2.特点:循环系统:循环抑制轻;七氟醚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冠脉阻力,强度与异氟醚相近。呼吸系统:呼吸抑制重;不刺激呼吸道,不增加气道分泌物;诱导期很少发生呛咳。,肝、肾毒性低;其它似异氟醚。肝毒性比安氟醚低,七氟醚可引起AST(血清天门冬氨酸转

10、移酶)一过性升高;ALT(血清丙氨酸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在心肌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肝损害时血清中该酶活性亦可增高;,正常血清转氨酶活力AST ALT;参考值:ALT35u/L;AST 40u/L。病毒性肝炎时ALT AST;肝损害、酒精性肝炎时AST ALT。七氟醚有剂量依赖性地减少肾血流量,且恢复迟缓;提示:休克或肾低灌注时应慎用!,三.体内过程(一).由于血/气分配系数0.36,很低,经肺吸入后,在血中的分压迅速升高,大部分以原形从肺呼出;(二).体内的代谢率低,约为3%;小部分经肝解毒(微粒体酶催化,生成葡萄糖醛酸酯);随胆汁和尿排出。,四.临床应用(一).适应证:同

11、异氟醚;1.优点:诱导、苏醒快;无刺激性;麻醉深度易掌握;特别适用于小儿和门诊手术。2.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律失常(少);深麻时,呼吸、循环抑制和肝、肾损害。,(二).禁忌证:(不宜使用或慎用)1.一个月内施用吸入全麻后,有肝损 害病人;2.患肝、胆、肾疾病者。3.本人或家属对卤化麻醉药有过敏史,或有恶性高热者;,恶性高热 是麻醉期间罕见的并发症,可由很多全麻药和肌松药引起,以氟烷和琥珀胆碱合用引起者最多有家族遗传性。可能因骨骼肌的肌质网对Ca2+重吸收障碍,肌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大量消耗ATP,代谢亢进,体温升高。严重者可引起心衰和死亡。,第六节 地氟醚(脱氟醚、地氟烷

12、)sevoflurane 地氟醚化学结构与异氟醚相似;新药,1988年于美国加州大学首次通过鉴定,1990年初应用于临床。合成困难,价格昂贵!,一.地氟醚优点: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超过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0.42,在血、组织中溶解度最低;故诱导非常迅速,快于异氟醚等;体内代谢率低,仅0.1%,毒性代谢产物少,肝、肾毒性低;肌松效果好,对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比其它含氟麻醉药强;,对循环干扰小。,更适合心血管手术的麻醉!,二.地氟醚缺点:沸点低为23.50C,蒸气压高,在200C时为664mmHg,不能使用标准蒸发器,需用电子装置控制蒸发器,温度恒定。有刺激性气味;地氟醚的麻醉作用小,MAC高达7

13、%,药效低,用量大,费用高。,第七节 氟烷 化学名称:二氟氯溴乙烷。一:优点 麻醉效能高,MAC为0.77%;血/气分配系数小,为2.5,诱导、舒适、平稳、苏醒也快,麻醉深度易调节;二:缺点 镇痛、肌松作用差,手术中需加用肌松药;可引起颅内压,心律失常等。,三:淘汰原因 对循环、呼吸的抑制;肝毒性大!肝损 害:少数病人在氟烷麻醉后,出现肝炎、肝坏死;因为最常见于短期内反复应用者,故名“氟烷相关肝炎”;其病死率高达50%;目前认为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第八节 甲氧氟烷 实为醚类化合物。一:优点 MAC最小,为0.16%,麻醉作用强.二:缺点 血/气分配系数最大,为15.0,诱导、苏醒很缓慢;代谢

14、率最高,达50%.,三:淘汰原因 肾毒性大!,肾损害:甲氧氟烷造成肾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多尿性肾功能衰竭;且难以恢复!,第四章 Chapter4 吸 入 麻 醉 药 Inhalational Anesthetics 第四节 氧化亚氮(笑气、N2O)nitrous oxide,第四节 氧化亚氮(笑气、N2O)nitrous oxide一.理化性质二.药理作用体内过程四.临床应用五.不良反应,第四节 氧化亚氮(笑气、N2O)nitrous oxide 分类 中 属 气体性吸入全麻药N2O,(挥发性液体药安氟醚、异氟醚、乙醚、氟烷等。)一.理化性质 N2O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不燃不爆;无色、无刺激性

15、、略带甜味的气体;,N2O 性质稳定;在血液中不与Hb结合,仅以物理溶解状态存在于血液中。,笑气中的杂质,如氮及一氧化氮,可与Hb结合,造成机体缺O2!,二.药理作用(一)N2O对CNS的作用:1.血/气分配系数仅为0.47(地氟醚0.42),在血中溶解度很低,故诱导、苏醒快;停药后可在1-4min内完全清醒。,2.MAC达5%,全麻效能低,效价强度小;一般情况下,既使吸入80%也难以达到麻醉三期,临床常用浓度一般不超过40%,以免机体缺O2。,笑气单独和氧混合吸入,不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麻醉诱导快,临床常作为其它吸入麻醉的基础辅助措施。,3.N2O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增强其活动,(与氟

16、化全麻药不同);4.有强大的镇痛作用,20%N2O吸入产生的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15mg;5.肌松作用差;6.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增强脑代谢,可能与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有关;(氟化全麻药降低脑代谢)。,氟化全麻药降低脑代谢 脑耗氧量 麻醉后病人的心电、脑电活动都减弱,脑耗氧量 程度脑血管扩张 引起的耗氧量 增加的程度;研究发现氟化全麻药,使脑内ATP的代谢产物,CAMP的增加较少;说明:脑细胞代谢减慢。,(二)N2O对循环系统的作用:1.低浓度的N2O不引起明显的心肌抑制作用;2.可减轻含氟全麻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3.N2O与麻醉性镇痛药(例:吗啡、芬太尼)合用时,会加重后者对循

17、环的抑制;,建议:在大剂量吗啡或芬太尼麻醉时,应尽量避免使用N2O!,(二)N2O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N2O为无刺激性气体,不增加气道分泌物;2.单用N2O对呼吸的抑制不明显;3.与其它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合用时,会增强呼吸抑制。,三.体内过程(一):N2O很稳定,在体内代谢少,几乎不分解,绝大部分以原形迅速从肺呼出;(二):小量从皮肤、尿排出(三):N2O大量摄取可产生“第二气体效应”。,第二气体效应产生基础:作吸入麻醉,经常将两种吸入麻药同时吸入。较为常用的配合是N2O和安氟醚(或异氟醚等麻醉性能较强的麻药),它们可产生“第二气体效应”.所谓第二气体,是指两种吸入麻药中浓度较低的一种,如

18、安氟醚等,因其吸入浓度仅在1%或以上,但绝不超过5%;而第一气体是指高浓度吸入的那种麻药,如N2O,一般常用浓度多在40%-70%之间。,第二气体效应概念:两种吸入麻药同用,第二气体的肺泡和血内浓度,可较单独应用时有所提高,不会保持蒸发罐所提供的浓度。这就是“第二气体效应”.临床:利用这一效应,作吸入麻醉时,可用较少的第二气体获得较强的麻醉效应,而第一气体的血内及肺泡浓度则不变。,第二气体效应产生机理:这是由于高浓度吸入麻药的存在,使肺泡摄取量也相应加快,肺血的摄取量也随之增大。这时低浓度的麻药(即安氟醚等),也必较多的进入肺泡 于是肺毛细血管内血液的麻药摄取量亦必相应增加,结果形成“第二气体

19、效应”.,浓度效应:肺泡内的麻药,被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所摄取时,肺泡混合气内的麻药浓度就会。此时,肺毛细血管所摄取麻药的速度趋于减慢,以增加肺泡内麻药的浓度。这种减慢摄取以提升肺泡内麻药浓度的现象,称之为“浓度效应”。,形成“第二气体效应”:肺泡内高浓麻药的浓度迅速下降,由于“浓度效应”肺毛细血管减慢摄取高浓度麻药,以提升肺泡麻药浓度;而低浓度麻药则可填补这一空挡 肺毛细血管内原来低浓麻药的浓度亦随之上升。,四.临床应用(一):适应证 N2O是一古老的全麻药,毒性最小,(如不缺O2,几乎没有毒性!1.MAC高5%,全麻效能低,肌松作用差,目前主要用于复合麻醉!,N2O与静脉全麻药、麻醉性镇

20、痛药、肌松药等合用,组成复合麻醉。,2.N2O与神经安定药(氟哌利多加芬太尼)合用,组成神经安定麻醉!3.N2O作用:加快诱导;(血/气分配系数小,仅为0.47(地氟醚0.42,价贵)。4.使合用的全麻药的MAC明显下降,减少合用全麻药的用量;5.N2O对循环功能影响小,可用于休克和危重病人的麻醉;6.镇痛作用强,可用于分娩镇痛(很少用)。,(二):禁忌证 1.麻醉机的N2O及O2流量计不准确时禁用;2.体内有闭合性空腔的病人,例:气胸、肠梗阻等;,闭合性空腔平时充满N2(血/气分配系数0.013);而吸入的N2O(血/气分配系数0.47);N2O在血液中的溶解度比N2高35倍,N2O易进入体

21、内闭合性空腔,造成病变区域体积增大,病情加重。所以不宜使用N2O!,五.不良反应 闭合性空腔增大;骨髓抑制;吸入50%N2O24hour,人的骨髓抑制就可出现;停吸12hour可恢复,vitB12可预防;缺O2(如不缺O2,几乎没有毒性)。N2O是惟一能高浓度吸入的全麻药,诱导期可高达70%,维持期不超过40%;使用前、停吸后常规吸O210-15min,以免造成“弥散性缺O2”。,常规吸O210-15min,以免造成“弥散性缺O2”。,N2O的吸入浓度高,体内贮量很大,停吸后的最初几分钟内,体内大量N2O迅速从血液进入肺泡,使肺泡内氧被稀释而分压下降,造成“弥散性缺O2”。,乙 醚 滴 入 麻

22、 醉,第九节 乙醚 化学名称:双乙基醚.(一).麻醉特点 1.是惟一单独使用,使手术可以进行的吸入全麻药;2.血/气分配系数高,为12,则诱导、苏醒 慢;3.镇痛、肌松作用强,可不加用肌松药;4.可使血糖 糖尿病人禁用!,5.MAC1.92,全麻效能高;分期明显,诱导(兴奋)期有中枢和心血管兴奋现象,例:躁动、BP 升高 等;,浅麻醉时,乙醚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心血管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兴奋!麻醉加深则抑制作用随之加深,表现为抑制!,(二):淘汰原因 1.乙醚呼吸道局部刺激性强,为无色、极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臭味(恶臭);2.易分解;乙醚遇光、热、空气分解成过氧化物,毒性更强;,3.易燃、易爆;

23、乙醚的比重低,是空气的2.6倍,下沉于地面,危险!,手术室忌明火!例:电切刀等。,常用吸入全麻药作用比较-1:呼吸 循环 增加 增高药物名称 意识 抑制 抑制 儿茶 颅 消失 镇痛 肌松 酚胺 内压 安氟醚+异氟醚+笑 气+,续-常用吸入全麻药作用比较-2:刺激 胃肠 肝 肾 药物名称 呼吸 道 损 毒 抑制 增高 其他重要 道 反应 害 性 子宫 血糖 不良反应 安氟醚-+-惊厥 异氟醚+-+-笑 气-+-1.缺氧-弥散 性缺氧;2.闭合性空腔 3.骨髓抑制.,吸入全麻药对循环作用的比较-3 安氟醚 异氟醚 N2O 氟烷 乙醚 心肌 离体 收缩力 整体外周血管阻力 血 压 心 率每搏输出量心

24、 输 出 量右 房 压心脏麻醉指数 3.3 5.7 3.0,心脏麻醉指数=心脏衰竭时全麻药浓度/麻醉所需浓度;心脏麻醉指数越大越好,说明安全性越高。:表示无明显变化;:乙醚深麻醉时的变化。,常用吸入全麻药特性比较-4:药物名称 麻醉作用特点 临床应用 安氟醚 效能高,诱导、苏醒快,可用于各种 镇痛、肌松作用强;麻醉 异氟醚 效能高,刺激性气味,较理想的吸 诱导不快、苏醒快,入全麻药 镇痛、肌松作用强;对循环影响小,毒性小,代谢少。,吸入全麻药特性比较-5:药物名称 麻醉作用特点 临床应用氧化亚氮 效能低,无刺激性;加速诱导,诱导慢、苏醒快;复合麻醉。镇痛作用强,肌松作用。氟烷 效能高,诱导慢、

25、苏醒快;肝毒性、心肌损 害。,临床常用吸入麻药:异氟醚、安氟醚、N2O;不常用吸入麻药:乙醚易爆炸;氟烷有肝毒性,具有心肌 损 害;甲氧氟烷肾毒性太大;七氟醚、地氟醚太昂贵!,思考:试比较安氟醚与异氟醚的作用特点?为什么说异氟醚是接近理想的吸入麻醉药?何谓第二气体效应?浓度效应?弥散性缺氧?N2O的重要不良反应是什么?临床上如何预防?,病案讨论-2:病案摘要:某男,35岁,62kg,因脑胶质瘤在全麻下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术前查体:病人意识清楚,能按指令行事,BP18/11kPa(135/83mmHg)、HR76次/min,各项化验及ECG检查大致正常。术前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 im术前30 min.,入手术室HR80次/min、BP17/10kPa(128/75mmHg),iv 芬太尼0.2mg、2.5%硫喷妥钠5mg/kg、琥珀胆碱80 m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HR达139次/min、BP上升至23/15kPa(173/113mmHg);给予异氟醚吸入,iv 2.5%硫喷妥钠5ml后HR、BP逐渐平稳。,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开颅后见颅内压明显增高,手术进行 4 5 hour.术后病人3 hour仍未苏醒,经CT检查诊断颅内术后血肿。提出问题:1.病人为什么会出现颅内术后血肿?2.术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