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96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DOC16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是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经济学与技术学综合的交叉性学科。课程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强,课程内容涵盖了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复杂内容。二是交叉性强,既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释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又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三是实用性强,无论是资源有效利用还是环境保护,都有实践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技术,能够“学以致用”。(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专业必考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学位课。其任务在于培养考生的资源优化利

2、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战略高度弄清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从实际操作上学会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本课程的作用是掌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地管理农业资源和保护农业环境。(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农业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农业资源的利用原则、方式、途径和效果,从技术的角度去把握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应考者学习时应把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与各种农业资源的具体利用方式和原则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有限性、稀缺性观念,从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3、、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每个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都必须为此贡献力量。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各种资源的特征特性、分布规律、开发利用方式与原则、资源的经济评价等内容,难点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危害、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考生对这些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属于“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农学概论”的后续课程,建议考生在学完上述课程之后再学习本课程,这样才能加深对课程中某些内容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 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资源的内涵2、一般了解:资源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型3、一般掌

4、握: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熟练掌握:资源的基本特性(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资源的概念和类别第二节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第三节 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三)考核知识点1、资源的概念2、资源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3、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4、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四)考核要求 1、识记:资源,农业资源系统,农业自然再生产,农业经济再生产。2、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源的论述。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自然条件的区别和联系。资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资源分类的主要依据。农业资源地域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农业资源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含义。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与多功

5、用性。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资源与提高农业“三效益”的统一关系。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发展对策2、一般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3、一般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原则4、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持续发展模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三)考核知识点1、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2、资源与环境的依存转化关系3、可持续发展理论4、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5、持续农业(四)考核要求 1、识记:可持续发展,持续农业。2、领会:古典经济学家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新古

6、典经济学家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分析。资源与环境空间上的并存关系。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战略目标。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资源与环境转化的层次性。分析21世纪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趋势。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四项原则。4、综合应用:论述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阐述我国发展持续农业的战略措施。第三章 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农业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含义与内容2、一般了解:开展农业资源的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一般掌握: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原则4、熟练掌握: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农业资

7、源综合考察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及内容第三节 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原则3、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内容4、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程序5、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方法(四)考核要求1、识记:农业资源综合考察,农业资源经济评价,农业资源综合评价,资源质量评价。2、领会: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系统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的意义。两阶段法、平行法、系统工程评价法、地图法的含义。资源定性分析及其指标;资源定量分析及其指标。3、简单应用:说

8、明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具体内容。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工作程序。4、综合应用:农业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工作程序的各步骤之间的逻辑联系。第四章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农业资源开发的意义和综合开发的战略2、一般了解:资源开发及资源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3、一般掌握: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结果。4、熟练掌握:生态农业的特征和主要类型。(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资源开发及其战略问题第二节 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第三节 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第四节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生态农业(三)考核知识点1、资源开发与战略性资源2、资源开发战略

9、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4、区域发展理论5、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划分6、生态农业(四)考核要求 1、识记:资源开发,战略性资源,资源开发战略,资源综合开发,生态农业。2、领会:战略资源与优势资源的关系;资源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资源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对策;部门理论和梯度推进理论;区域划分的意义;区域划分的依据;我国十大农业区域的自然特点;生态农业的特征。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当代的战略性资源及其发展方向。说明资源开发战略的研究方法。分析资源综合开发的理由和原因。分析节约资源的主要途径。举例说明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4)综合应用:联系实际论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第五章

10、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土地资源的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管理。2、一般了解:土地资源的性质、特点,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3、一般掌握: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关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原则。4、熟练掌握:土地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性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分类与评价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第四节 土地资源的管理(三)考核知识点1、土地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性2、土地资源的分类3、土地资源的评价4、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5、土地资源的管理(四)考核要求 1、

11、识记: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管理。2、领会:土地资源的六大特性。土地资源的分类。水域包括的范围。特殊用地的主要类型。土地资源价值评价(货币评价)的依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意义。3、简单应用:根据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说明它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农用土地中各种类型土地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土地资源价值评价(货币评价)的方法。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和原则。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战略措施。阐述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途径。第六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水资源的含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2、一般了解:水资源

12、的特性和作用。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特点和问题。3、一般掌握: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和措施。4、熟练掌握: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水资源的概念、特性及功能第二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第三节 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3、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4、农业用水的影响因素及合理利用原则5、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的途径(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水资源,节水灌溉农业。 2、领会:水资源的来源。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我国水资源的五大特点,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对农业用水的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对农业用水的影响。3、

13、简单应用:说明水资源的两大功能。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其利弊。分析影响农业用水的五大因素。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水资源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主要途径。4、综合应用: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和作用。第七章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2、一般了解: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3、一般掌握:气候资源的概念、特性。4、熟练掌握: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方法和措施。(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气候资源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节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第三节 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气候资源的概

14、念和特性2、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3、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现状4、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战略措施(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气候,气象,太阳辐射,生理辐射,日照百分率。2、领会:气候资源的基本特性。气候资源在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光能生产潜力、农业指标温度、日照时数的含义。我国各种农业指标温度起止期和持续期的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基本过程及成绩。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调控、改良农田小气候的作用及主要措施。 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第八章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5、2、一般了解: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与人类生产及生活的关系。3、一般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目标和原则。4、熟练掌握: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第二节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 草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四节 水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五节 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三)考核知识点1、生物资源的概念与特性2、森林资源的基本知识3、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4、草资源的意义、特性及类型5、草资源的利用与草原畜牧业发展6、水产资源及其利用7、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四)考核要求 1、识记: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森林覆

16、盖率,草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2、领会: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生物资源的基本构成。森林资源的特性与类型。森林的功能。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我国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重大意义。3、简单应用:分析发展林业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我国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论述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阐述合理利用我国草地资源的主要措施。阐述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办法。第九章 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能源的含义,我国农村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

17、战略。2、一般了解:能源的性质与特征,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及其开发战略。3、一般掌握: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与特点。4、熟练掌握:我国农村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能源的概念、类型和特性第二节 我国能源现状及利用的战略问题第三节 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能源的概念、类型和特性2、我国能源现状与问题3、我国能源利用的战略问题4、我国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四)考核要求 1、识记:能源、清洁能源。我国矿产能源的种类和储量。2、领会:天然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含义。能源的特性。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再生能源的主要种类。能源与农业生产

18、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我国能源面临的挑战。世界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我国农村能源的消费结构和特点。3、简单应用:分析实现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综合应用:论述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战略措施。第十章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措施。2、一般了解:矿产资源的特性及类型。3、一般掌握: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与问题。4、熟练掌握: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含义与特性第二节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与问题第三节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三)考核知识点1、矿产资源的含义与特性2、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利用量3、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与特点4、我国

19、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5、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四)考核要求 1、识记:矿产资源,储量、储量用量比。2、领会:矿产资源的基本特性。储量的动态性。矿山粗放经营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矿产资源的基本分类。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环境影响的监管措施。4、综合应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措施。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旅游资源和旅游农业开发。2、一般了解:旅游及旅游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重要意义。旅游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3、一般掌握: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农业的含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原

20、则、步骤。4、熟练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旅游农业的开发思路和主要形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旅游及旅游资源概述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 旅游经济管理第四节 旅游农业(三)考核知识点1、旅游资源的概念、特性及类型2、旅游的意义3、生态旅游4、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5、旅游经济管理6、旅游农业(四)考核要求 1、识记: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旅游农业,旅游资源开发。2、领会: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的功能。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及种类。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的原因。生态旅游的功能。旅游设施的类型。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原则。发展旅游农业的现实意义及比较优势。3、简单应用:说明旅游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文

21、化意义。如何认识旅游污染。说明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阐述制定旅游经济计划的原则。举例说明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发展旅游农业的前景及途径。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4、综合应用: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如何管理旅游区。第十二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2、一般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发展及危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和当代中国环境问题。3、一般掌握:环境的含义及分类。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4、熟练掌握:环境科学的任务及内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及类型第二节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环境科学(三)考核知识点1、环境的概

22、念及类型2、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发展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4、当代中国环境问题5、环境科学的对象和任务6、环境保护的目的与意义(四)考核要求 1、识记:环境,环境科学,环境保护。2、领会:环境的分类,院落环境及村落环境的构成和功能,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危害。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说明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环境保护的任务。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4、综合应用: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出路。第十三章 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当代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2、一般了解:农业生产对

23、环境的影响。3、一般掌握: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途径。4、熟练掌握:当代主要的四类环境保护技术。(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化肥农药污染及防治第三节 乡镇企业污染及防治第四节 当代主要环保技术(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2、化肥农药污染及防治3、乡镇企业污染及防治4、污染控制技术5、生态恢复技术(四)考核要求 1、识记:污染控制技术,全过程控制技术,生态恢复技术。2、领会: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施用有机肥对环境的益处。乡镇企业污染的特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主要

24、类型。3、一般掌握:化肥污染的防治措施。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乡镇企业污染的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4、熟练掌握:生态恢复技术的主要类型。第十四章 环境质量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2、一般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3、一般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含义和程序,区域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防治的基本内容。4、熟练掌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类型及程序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第四节 区域环境污染调查与综合防治(三)考核知识点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类型及程序2、环境质量现状

25、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4、区域环境污染调查与综合防治(四)考核要求 1、识记: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指数,区域环境背景值,环境容量。2、领会: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目的和意义。环境标准的种类。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3、简单应用:说明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4、综合应用:论述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和内容。第十五章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重点:环境经济和环境经济学的含义,环境管理的职能。2、一般了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一般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4

26、、熟练掌握: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策。(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环境经济第二节 环境管理第三节 环境保护产业(三)考核知识点1、环境与经济的关系2、环境经济学3、环境管理的概念、职能和内容4、环境保护产业(四)考核要求 1、识记:环境管理,环保产业。2、领会:环境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环境经济学的特点。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3、简单应用:说明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4、综合应用:论述如何加速发展环保产业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为了使农业环保与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更好地贯

27、彻落实本大纲的规定,特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1、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是本大纲所规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因此,在学习或助学过程中,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深入学习,系统把握。2、对考核目标的说明。本大纲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属于考核内容。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了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概念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这是低层次的要求。领会

28、: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12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关于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自学教材:王朝全主编,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2、参考书:王朝全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自学辅导,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三)自学方法指导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课程包括资源经济学与

29、环境保护学两大学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多,难度大。全书共15章,资源利用篇11章,环境保护篇4章,重点在前11章,而难点在后4章。因此,要求考生:第一,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对属于识记的名词概念、基本知识应该记忆,对基本理论应该深入理解,对一些基本方法应该掌握。第二,要认识各章之间的联系,注意区分相近的概念和相类似的问题,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把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对某些高难的技术性问题,可作简单了解。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现实社会、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时处处均可触及。因此,考生必须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

30、来,进行比较分析,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使其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防止自学中出现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2、社会助学者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正确处理重点、难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难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

31、全面的,而且重点、难点、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对于本课程的难点部分即环境污染与防治中的技术原理部分,可指导考生作一般性了解。(五)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在考试命题时应突出资源利用部分,而对环境保护部分则以考核最基本的知识

32、和方法为宜,两者的比重可考虑7 : 3。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35,简单应用占25,综合应用占10。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度分为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0、30、30、20。必须注意的是,试题的难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有难度不同的问题,切勿混淆。本课程考试命题的题型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说明题、简答题、论述题。试题编号以整份试卷为单位,统一表明题序。附: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不可代替的、稀缺的资源是: A优势资源 B战略资源 C气候资源 D再生资源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选答案中选择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国土所处位置 B国土构成条件 C人类技术水平D社会经济因素 E政策法律因素三、名词解释自然资源四、判断说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惟一战略。五、简答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哪些原则?六、论述题试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