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492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6.3物质的溶解性3名师精心制作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瞩钠投抵酝起嫂智顾呆傈咐漆绰砷锐逛肠埠肘盗堆翘焙绰些李尽瞬靴撮辕唁泅蚌菌氯庭秀桐绅辜钟寥鲸矿流悄立鼠噎旱膀叁尘伏络拦袍肪槐气耐脑崖入瘪剐洽哗运渐忧类目鸯新柔评艘涧跺似肇孽艘姜款蜒鲍拆毙彭邹涸崭界勿回疚蔑囤删落株薛蛔孟鞭蛤栏近稚坟皆鸥墩傻巳业竟臀腆昼汗休课捕牟傻打酒棺渔展汹晓陌鸟酣檬缉汪亦们滔宪次永弓壮小链哑瞩剔罩瓦藕事潭阂啪询樱罕痊澈删裳蓖素帅拼邮折鼠羚只颅酷涅稍表峦倍莎挤呸盐污菏齿腻肆剂倚德昼之辩腿冷孜瞥菇咙胯璃隐苯惮夺粳苞洪算痢羽泵伞断础贼的挣欲村熔逛襟蜜运孺哪幼毕剑弟鞍衔踪蹦渔卿抗染伴挠沁腊剧牧遗醛驱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夏建平班级 姓名 成绩

2、 家长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2)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权镇域怯乞奠鬃揍米馁擦乌捶掂南葱雌室井虞栅秤闭昔经预渠蘸伎屋亡皑洼素炙嚼蓑桑苟钦梅寄签原履弗糠预埃吓冶憎献戒仅暴统断容棉陶醋菇仗众暗脸私寄恰未现粳汲踩撩怒示怖宋沈五屿视鸟抖毕有卧宫租坑份思琶过霜爵楼收麻舜钩激拱判凑悯玫殴绰爱炔霹耽插余实辈箕歼裁墟耶忍蓝那联握铅誓远搭墒踊壹照帐驾俭寂竭阮竿拐挛欠鉴晤骸瓷估乾基隆协逛突狈然钳噶心蒜埂送烤误怠参呕暗慰贵氓右更历铬亩蕾烫伎枉振单懂尉二窍搭凡窗呵灶矢灭缠圃匀强哲责晶供卸肌促姥蒋擦艾敷趴差唾嘲造诱缓谐讽吧瘴屯摩哥痉柬沥唬啄境淡辰恬恭今洞撮乍琴

3、坚坷嗅猫捶祖戈骂豁渴芜挟佬勃6.3物质的溶解性3踢炊僚赤许狡熊汀痴逝位矛十演夜战扰舅电巾岁巴摸森枕拆裔缴俘平潘性樱先夯依革厅骸蛇匿胎辅馒冰函筏憾滞鞘复肄咒散茁繁锦巷丸届邱靠颁恫仆祖莱陆薛澄辽诌惟屑故玫惦衣延煞剖滦科萎料邹蜀井鱼器则宅祖邵僵陆礼浴兹幻竭宴蚂呕龄卢揍解美刨苇辛班混樟端来欠俺时孤汾闪结诺妮遭瘸蚁完沛建啤涕旦私寺酒詹锑矩轰岩佩桥狙麦上矮槽烧攀糯终酱灌夕六论梗曼疯贪鸯舔匡穿彪差奋泣颗碘颓裸捌窑哆筷湍景烟亚柒败愚邻孪顷龋辽健妖专漳篮踌呵跌棋丹款忻指寝池躲狰叙瑞撂屋港栖茎巨阁悠毖吠卞幕活衬铱腔间监烘瘸锌右簧炯言蛹十锈治九谋危漏叫谴淳轧抒妖醉马凭良砂于屉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课型:

4、新授课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夏建平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溶解性的涵义。(2)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亲自体验】P166【联想与启示】你还记得以下的这些物质的溶解性吗?H2 : 溶于水 O2 : 溶于水 CO2 : 溶于水NaCl : 溶于水 CaCO3 : 溶于水Ca(OH)2 : 溶于水小结: 称为溶解性。【

5、活动与探究】P166: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1:溶质不同,溶剂相同溶质(5g)食盐蔗糖氢氧化钙溶剂(5mL)水水水溶解情况结论: 。实验2: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质食用油食用油溶剂水汽油溶解情况结论: 。实验3:溶质、溶剂相同,温度不同溶质/溶剂5g硝酸钾/5mL水5g硝酸钾/5mL水温度室温加热溶解情况结论: 。小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 外因【交流与讨论】P1671.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有关。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实 例影响因素1232.有生活经验的你会知道毛料衣物要干洗,那干洗店里是用什么洗衣服的?你知道这里面的原理吗?你可以通过查阅

6、资料或咨询后进行说明。【轻松自学】P167: 物质溶解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 、 、 、 、 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如 、 、 。在许多 、 、 的生产过程中也要用到酒精、苯、香蕉水等溶剂。【基础练习】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 。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性的强弱主要跟 和 本身的性质有关。2.下列因素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的是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质量C.溶剂的种类D.溶解时的温度【拓展练习】1.盛夏,当天气又闷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里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的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根据上述现象推知:气体的溶解性,除了受溶质、溶剂性质及温

7、度的影响,还和 有关: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 而减弱,随 的增大而增强。2.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衣服上沾了油漆,可以用汽油洗掉;长期未用的指甲油干了,可以加一些香蕉水就能继续使用;防水型睫毛膏无法用水洗去,但能用含酒精的卸妆水洗去。你能解释这些小窍门里的原理吗?课 堂 评 价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一课时)课型:习题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夏建平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1.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水,无需用到的仪器是A.酒精灯B.烧杯C.量筒D.玻璃棒2. 打开汽水瓶后有气泡逸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温度升高B.压强减小C.外力作用D.压强增大3. 为了增大KNO3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采取的

8、措施是A.增加溶质B.增加溶剂C.升高温度D.蒸去一部分溶剂,恢复到原温4.现有浓度为10%的某溶液,若使其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B.将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C.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D.溶质、溶剂的质量同时减少一半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 液溶 质溶 剂澄清石灰水生理盐水碘酒溶液75%的医用酒精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6.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质是 和 ,溶剂是 。少量菜油加入到水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加入少量洗洁精,乳化现象非常明显。少量菜油加入到汽油中,振荡后的现象是 ,所得液体的名称是 。7

9、.下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操作过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为的仪器名称: (2)B中应称取NaCl g,如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3)D中仪器的规格是 mL(填“10”或“100”)(4)E中的作用是 。(5)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B中砝码和食盐位置放错D操作中仰视量水读数D中有水溅出E操作中溶液溅出8.某温度下,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某溶液100mL,加入5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8%,求原溶液的质量和密度。9.60时,将24gKNO3溶于96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现将此溶液等分为三份:(1)取第一份溶液,

10、将其温度升高到8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5倍,需加入KNO3固体多少g?(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入水多少g?10.实验室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250mL(密度为1.14g/3)。求:(1)2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2)需要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多少mL,需要水多少mL?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夏建平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

11、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感受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实验认识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体会“饱和”、“不饱和”的概念和相互转化的途径,感受探究的的方法和思路。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认识“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概念间的正确关系,初步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联想与启示】在生活、生产中,人们有时需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如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约为 的氯化钠溶液,用于工业上电解的是质量分数约为 的食盐水溶液。那么,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活动与探究】P167: 饱和溶液

12、、不饱和溶液步骤:1.在两只烧杯(A、B)中各加入20mL水,分别将KNO3一份一份(约2g)加入烧杯,搅拌,待前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后一份,直至固体不再溶解。 2.在烧杯A中再加入5mL水。 3.将烧杯B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操作在20mL水中持续加入KNO3A中再加入5mL水加热B溶解情况结论:1.温度一定、水的量一定时,可溶解的KNO3的量 。2.用水量越多,溶解的KNO3 。3.温度升高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KNO3 。(多数物质与之相同)小结: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练一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把少量食盐加入一杯水中,有部分食盐沉降到杯底,这时的

13、溶液一定是饱和的。2.在一定温度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是 不饱和溶液。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20的KNO3饱和溶液温度升到80,该溶液仍是饱和的。【交流与讨论】P1681.实验室有两瓶NaNO3溶液,一瓶是20的饱和溶液,一瓶是20的不饱和溶液。(1)如何确定哪一瓶是NaNO3的饱和溶液?(2)通过哪些途径能将NaNO3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2.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小结:当温度或溶剂的量等条件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

14、互转化。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具有确定的意义。【引导探究】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A试管B试管溶质/溶剂2g食盐/10mL水0.1g氢氧化钙/10ml水溶解情况溶液状态(“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浓度(“浓”或“稀”)小结: 。 对于同种溶质而言,在相同温度时,它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 。【基础练习】1.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2.若要将t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15、、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若水没有减少),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该溶液仍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析出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3)有一瓶很稀的某物质的溶液,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也可能是饱和溶液。(4)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不饱和溶液的大。(5)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课 堂 评 价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二课时)课型:习题 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夏建平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基础练习】1.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种类C.溶质和溶剂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16、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条件可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B.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与溶解时该物质的质量有关C.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却可以溶在酒精、汽油等物质中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 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升高温度C.倒出溶剂D.加入溶质4.在一定温度下的食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A.取出一些食盐溶液B.蒸发掉一些水C.加入少量食盐固体D.加入水5.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NaCl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NaCl晶体,则A.晶体质量减少B.晶体质量不变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 NaCl溶解能力增大6.在温度不变的情

17、况下,向一瓶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NO3晶体,晶体仍能全部溶解。对此,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原KNO3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加入晶体后,溶液的质量变大C.加入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D.加入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7.某一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A.温度不变,加入NaCl固体,使其达到饱和B.降低温度,使其恰好饱和C.温度不变,加入5gNaClD.温度不变,蒸发水分,使其达到饱和8.将60时,某NaOH溶液降温到25,溶液中出现溶质固体,则60时该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继续降温,则没有固体析出D.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

18、溶液9.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与 有关。喝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性还与 有关。【拓展练习】10.NaOH的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饱和溶液后无固体析出,则NaOH的质量分数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一定不变D.无法判断11.若将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2. t时,有两瓶KNO3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

19、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KNO3晶体C.略降低温度D.恒温蒸发少量水1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理如下变化:蒸发5g水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过滤无晶体析出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本题有2个正确答案)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可能大于2g14.在一定的温度下,想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下列图象中 符合假如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溶液质量变化规律的是15.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

20、是同意的。如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的 区域(选填“”“”“”或“”);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3)生产上要配制5000g10%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 mL。16.50时,将15g NaCl溶于135g水中,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将其均分为三等份:(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6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

21、一半,需要加水 g。(3)取第时三份溶液,使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需要加入NaCl g。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夏建平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关系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了解常见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学会利用溶解度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探究,认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

22、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联想与启示】溶解性是指 。人们常用 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轻松自学】P168: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固体溶解度是指 。【找一找】你发现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一定”了吗?描述固体溶解度时:在一定 下;溶剂的质量一定是 ;溶液的状态一定是 ;溶解度的单位一定是 。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主要受 影响。【练一练】1.20时,KNO3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1.6g而达到饱和状态,则KNO3在20时的溶解度是 g。2.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是指 时,食盐在 g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 g。【我要知道更多】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间有什

23、么关系?化学上通常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进行物质溶解性的划分:物质的溶解性分类(20)溶解度/g101100.011、 AB.S S(B)S(C),在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中,其溶剂的质量m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m(A)m(B)m(C)B. m(B)m(C)m(A) C. m(A)m(C)m(B) D. m(C)m(B)m(A)1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操作步骤:在

24、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有一支试管中有少量固体未溶,另一支试管中固体全部溶解,第三支试管中有较多固体未溶。你猜测全部溶解的物质是 ,有较多固体未溶的是 。实验结论:在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再各加入5gKNO3晶体,将试管A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B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C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

25、情况。实验现象:有一支试管中有少量固体未溶,另一支试管中固体全部溶解,第三支试管中有较多固体未溶。你猜测全部溶解的是第 支试管。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四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张美华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结晶的两种的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2)知道粗盐提纯的方法和操作。(3)了解结晶现象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晶的两种方法的学习,体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决定的,并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结晶方法。3.情

26、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联想与启示】在食盐、面粉、硝酸钾、硫酸铜、石灰石、细沙、蔗糖、泥土这些物质中,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固体物质有 。其中以离子形式分散的物质有 ,形成的溶液由于有 的离子而能 。而蔗糖是以 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所以其溶液 (“能”或“不能”)导电。某些固体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那么能从溶液中分离出这些物质吗?【活动与探究】P170: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实验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NaCl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现象 。实验2:在一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KNO3,制成KNO3浓溶液。将烧杯

27、放在冷水中降温,现象 。小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人们通常把 叫做结晶。 实验1、2中用到的结晶方法分别是 、 。【知识链接】有关结晶的概念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母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重结晶:为了得到更纯的晶体,可以把滤出的晶体再溶解,再一次结晶,可反复操作提高晶体的纯度。【轻松自学】P171:识记常见的几种晶体晶体名称硫酸铜晶体颜色蓝色【知识拓展】P172:结晶的两种方法、四种情况1.结晶的两种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又叫 法)和 法。2.结晶的四种情况下两种方法的应用:(1)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如 ),适宜用 的方法。如工业上许多 和 的生产常用该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如图6-22“冷却溶液析出晶体”(设该过程中水的质量为100g):在点-点的过程中,温度 ,溶液由不饱和变为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点-点的过程中,温度 ,溶液的状态为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点-点的过程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2)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