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503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大纲草稿0610.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容丰富,知识面宽广的课程,本课程共90学时,其中自学60学时,面授30学时,考试课。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程序的设计,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进行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研究和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基础。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特点

2、和应用。 2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编码及微机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4重点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5重点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工作方式和应用。7掌握中断的概念及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8掌握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扩展和串并行I/O口扩展的基本方法。9掌握A/D转换及D/A转换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其应用。10重点掌握单片机的C51程序设计。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参考教材

3、:1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3版),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单片机及其应用,眭碧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基于C语言编程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张培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董晓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5单片机语言C51程序设计,赵文博,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6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穆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数制和码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单片机的发展概况、特点、应用及常用单片机系列介绍。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主要内容:MCS-

4、51单片机的结构;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MCS-51单片机的并行I/O端口;MCS-51单片机时钟电路及时序。第三章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主要内容: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位操作指令。第四章 MCS-51单片机的汇编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简单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查表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实用汇编子程序举例。 第五章 单片机的C51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C51程序设计概述;C51程序的格式;C51程序的数据类型和存储类型;C51程序的运算符和表达式;C51程序的指针与函数;C51程序

5、的片内硬件资源的定义;C51程序的基本结构;C51程序举例和Keil/Franklin C51编译实例。第六章 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和串行I/O口 主要内容: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中断系统的中断源;中断系统的中断控制;中断的相应过程和相应时间;中断系统的外部中断的触发方式;中断的应用设计;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定时器/计数器的编程和应用。第七章 MCS-51系统的扩展主要内容:MCS-51扩展系统的组成;储器容量的确定和地址线的连接;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数据存储器的扩展;MCS-51并行接口的扩展;MCS-51串行口扩展并行输入接口;串行口扩展并行输出接口。第八章 M

6、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主要内容:键盘接口电路;LED显示器接口电路;专用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8279的引脚及结构;8279的命令字、状态字和数据格式;8279的键盘、显示器接口;微型打印机与MSC-51单片机的连接;D/A转换接口技术;A/D转换接口技术。第九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主要内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加密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措施和软件抗干扰措施。四、习题内容及要求根据各章的具体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安排适量的思考题与习题,以强化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学时分配各教

7、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本课程共90学时,其中自学60学时,面授30学时。序 号内 容学 时自学学时面授学时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22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843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1684MCS-51单片机的汇编程序设计845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和串行I/O口1266MCS-51系统的扩展847M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62小 计6030总 计90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大纲是以应用设计为主,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3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

8、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70。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一 、课程的性质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讨论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本课程共112学时,其中自学64学时,面授48学时,考试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及要求是:使学生通过本科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本科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书先修课程:大

9、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参考教材: 1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高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2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渠云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上下册)(第二版),王鸿明,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直流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元件。引入了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2 重点: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参考方向及选取原则;应用基尔霍夫等定律对直流电

10、路分析的方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律。3 难点:戴维南定律。4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能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理;掌握一般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了解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了解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和额定值的意义;建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应用相量对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并讨论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现象。2. 重点:掌握正弦量的基本特征及其相量表示法,在分析单一参数(R、L、C)交流电路的基础上掌握一般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3. 难点:画相量图。4.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正弦量的基本特征有效值

11、、初相位和相位差;熟悉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并据此能分析计算简单的单相交流电路;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主要是谐振电路。第三章 三相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星接及角接,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以及三相电路的功率,并能对简单三相电路进行分析计算。2. 重点:相电压(相电流)与线电压(线电流)在对称电路中的相互关系;负载在三相电路中的联接使用。3. 难点:不对称电路的分析计算。4. 教学要求:掌握相电压(相电流)与线电压(线电流)在对称电路中的相互关系;掌握三相电功率;能计算对称电路;掌握负载在三相电路中的联接使用。

12、第四章 动态电路的分析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换路定则,分析RC和RL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2. 重点:RC一阶线性电路。3. 难点: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经典分析法。4. 教学要求:熟悉分析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经典分析法;了解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三个要素的意义,并能确定之;掌握换路定则及三要素法分析RC一阶线性电路。第五章 磁路和变压器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磁路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运行性能,并介绍了三相变压器和几种特殊变压器。2. 重点: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外特性。3. 难点:磁路及交流铁心电路。4. 教学要求:了解磁路中几个基

13、本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分析磁路的欧姆定律;了解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掌握铁心线圈电路的电压平衡关系式U444fNm ;熟悉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外特性。第六章 异步电动机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原理、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与制动,并介绍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名牌数据及选用。2. 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转动原理、机械特性和反转、启动、调速与制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 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4. 教学要求: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转动原理、机械特性和反转、启动、调速与制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

14、方法;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名牌数据和工作特性。第七章 继电-接触控制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常用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和基本电气识图。2. 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3. 难点:时限控制电路。4.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动作原理和控制作用;掌握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和正反转的控制线路,了解异步电动机的行程控制和时间继电控制。第八章 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1. 主要内容:本章简要介绍电力系统组成、工厂供配电及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接地、接零保护。2. 重点:安全用电常识。3. 难点:无4. 教学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组成、工厂供配电概况;熟悉安

15、全用电的基本常识,重点掌握接地、接零保护的方法。第九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半导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三极管等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2. 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及各种管子的基本特性。3. 难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4. 教学要求: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熟悉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等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第十章 基本放大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组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并讨论了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合理设置问题。介绍了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及

16、典型电路-射极输出器。2. 重点: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单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及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3. 难点: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负反馈类型的判别。4. 教学要求:能看懂基本交流放大电路(包括偏置电路、耦合电路、负反馈电路等),并熟知各元件的作用;掌握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了解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的意义;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并能判断反馈类型。第十一章 运算放大器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线性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几种基本运算电路,并介绍了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2. 重点:运算放大器的线

17、性应用。3. 难点: 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4. 教学要求:了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方式;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并据此分析几种基本运算电路;了解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第十二章 直流稳压电源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所需要的各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并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三端稳压器的应用。2. 重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3. 难点:稳压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 教学要求:掌握单相整流电路(重点是桥式整流)的工作原理、整流电压与电流的波形以及整流电压平均值与交流电压有效值之间的关系,并能初步选用整流元件;了解电容滤波器的作用,了解

18、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三端稳压器的几种应用电路。第十三章 可控硅整流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可控硅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主要参数的基础上,讲解几种常用的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并介绍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2. 重点: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可控原理,整流电压与电流的波形。3. 难点:触发电路。4. 教学要求:了解可控硅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与主要参数;熟悉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可控原理及整流电压与电流的波形;了解单结晶体管及其触发电路。第十四章 逻辑门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逻辑代数的基础上介绍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门电路和TTL门电路。2. 重点:逻辑代数和基本逻辑门电路。3. 难点:

19、TTL门电路。4. 教学要求:建立数字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并依次化简逻辑函数式;掌握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逻辑符号和逻辑图;了解TT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及主要参数。第十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1.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并从应用的角度介绍编码器和译码器。2. 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3. 难点:译码器。4. 教学要求: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会分析编码器和译码器的逻辑功能。第十六章 触发器及其应用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基本RS触发器构成的基础上,介绍J-K触发器和D触发器,最后介绍用触发器组成的寄存器和计数器。

20、2. 重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波形;寄存器和计数器的作用及功能。3. 难点: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计数器的构成。4. 教学要求:掌握触发器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真值表、逻辑符号及工作波形;熟悉几种计数器、寄存器、和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关系和逻辑图。第十七章 555电路及应用1. 主要内容:本章在介绍555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典型应用电路说明其用途。2. 重点:555电路的工作原理。3. 难点:应用电路的分析。4. 教学要求:了解555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的几种典型应用电路。四、习题要求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

21、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应在充分熟悉和理解有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切忌乱套公式凑答案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五、学时分配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本课程共112学时,其中自学64学时,面授48学时。序 号内 容学 时自学学时面授学时1直流电路642正弦交流电路643三相电路424动态电路的分析425磁路和变压器426异步电动机427继电接触控制428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429常用电子元器件4410基本放大电路4411运算放大器4412直流稳压电源4413可控硅整流电路2214逻辑门电路4415组合逻辑电路2216触发器及其应用2217555电路及应用22小 计6448总 计112六、执行大

22、纲中的说明1 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 本门课电路图、实物较多,为增强直观性,节省授课时间,建议采用多媒体授课。3 课程内容中的了解部分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该学科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余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即是该课程的重点。4 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70。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

23、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共56学时,其中自学30学时,面授26学时,考查课。本课程由公差与检测两部分内容组成,公差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来完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必需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机器制造中互换性原理和标准化的意义;2基本掌握各项公差标准中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各项公差,正确标注图样,能查用本课程介绍的公差表格;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图学、金工实习等

24、。参考教材:1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7版),甘永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2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杨沿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王伯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陈于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互换性的定义、种类和作用;公差与检测;标准化。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测量过程四要素;量值传递;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三章 尺寸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配合的构成;公差配合的选用;未注公差简述;配制配合的方法、步骤;

25、尺寸的检测。第四章 形位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要素分类,形位公差项目与符号;形位公差标注方法及形位公差带;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位公差的选择;形位误差的检测。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主要内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评定参数与参数值的选用;符号及代号的标注;检测方法。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主要内容: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及内、外径公差带特点;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的选用。第七章 键和花键的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平键和键槽的配合尺寸及非配合尺寸的公差带;平键和键槽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矩形花键的公差与检测。第八章 普通螺纹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

26、螺纹种类及使用要求;影响螺纹互换性的误差;螺纹的公差配合及选用;螺纹的检测。第九章 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测主要内容: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齿轮误差及评定指标;齿轮副误差及评定指标;齿轮公差及选用;齿轮的检测。四、习题内容及要求根据教学需要,第三第九章讲完后布置13个习题或思考题,以便使学生熟悉各种公差表格的应用,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五、学时分配(建议)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本课程共56学时,其中自学30学时,面授26学时。序 号内 容学 时自学学时面授学时1第一章 绪论212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213第三章 尺寸的公差与检测664第四章 形位公差与检测665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216第六章

27、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227第七章 键与花键的公差与检测228第八章 普通螺纹公差与检测439第九章 齿轮传动的公差与检测44小 计3026总 计56七、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 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70。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90学时,其中自学60学时,面授30学时,考试课。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共性问

28、题的主要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订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数学、理论力学等。参考教材:1机械原理(第7版),孙桓,陈作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机械原理(第1版),邹慧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机械原理(第1版),王知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机械原理(第7版),郑文纬,吴克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机械原理学习指南(

29、第5版),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主要内容: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机构的组成要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应注意的事项。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类。重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难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应注意的事项。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主要内容: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瞬心法作简单机构的速度分析。相对运动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综合图解法作复杂机构的速度分析

30、*。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重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主要内容:平面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不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重点: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掌握动态静力分析的图解法。难点: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主要内容:机械的效率;机械的自锁。重点: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的方法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主要内容: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的概念。挠性转子动平衡简介*。平面机构平

31、衡的基本知识。重点: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主要内容: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建立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方法。机械的运动方程式的求解*。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考虑构件弹性时的机械动力学简介*。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主要内容: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基本型式、演化及应用。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极位和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压力角和死点。平面四杆机构和设计: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能按已知连杆三位置、两连架杆三对应位置以及行程速比系数等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了解用解析法

32、设计四杆机构,用实验法设计四杆机构。重点: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主要内容: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原则。凸轮机构压力角。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和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主要原则。重点:用作图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主要内容: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和渐开线方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连续啮合传动条件等),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关系。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中心距及啮合角。

33、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系数。渐开线齿轮齿廓切削加工原理。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端面参数,法面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几何尺寸计算,重合度,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主要优缺点。蜗杆蜗轮传动:形成、类型、正确啮合的条件,蜗杆特性系数,几何尺寸计算,传动比,转向及齿面滑动速度。传动的优缺点。圆锥齿轮传动:应用、特点、分类。齿廓的形成,背锥和当量齿数,几何尺寸计算。重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正确啮合的条件、连续啮合传动条件等)。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渐开线轮齿的加工和范成原理、根切现象

34、、最少齿数。第十一章 轮系及其设计主要内容:轮系的应用和分类。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组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功用。行星轮系的效率、选型以及设计的基本知识。渐开线少齿差传动、摆线针轮传动和谐波传动简介*。重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难点: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机构 主要内容: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其他特殊传动机构:万向铰链机构,螺旋机构,非圆齿轮机构*。组合机构简介。第十三章 机构的选型及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 主要内容:研究机构选型和传动系统设计的目的。常用

35、机构的分析比较与机构的选用。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机械执行机构的协调设计和运动循环图。四、习题内容及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习题内容要多样化。习题作业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习题课内容要有所侧重。学生必须独立。五、学时分配(建议)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本课程共90学时,其中自学60学时,面授30学时。序 号内 容学 时自学学时面授学时1绪论21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2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3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425机械中的效率和自锁426机械的平衡217机械的运转及调速428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849凸轮机构及其设计4210齿轮机构及其

36、设计16811轮系及其设计63小 计6030总 计90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3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查阅技术资料、应用标准规范、编写技术文件等。4 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70。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

37、程共64学时,其中自学40学时,面授24学时,考试课。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平衡与运动的主要规律,学会流体流动的能量损失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并能应用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以流体力学和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研究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和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其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典型液压系统的工况特点及其系统特性,阐述掌握液压系统设计计算的方法,最终使学生达到能够自行设计机械液压系统的目的。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流体的基本物理属性、流体的静压强计算方法、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式、流体实际的伯努利方

38、程和动量方程、管路的损失计算方法。2掌握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3学会液压元件的选择;4掌握各液压基本回路的基本特点,并会选用;5了解液压系统中辅助元件如:液压管、蓄能器、过滤器的用途及用法;6掌握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分析简单的液压系统;7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要有学生自己动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8学会风机的选型。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图学。参考教材:1工程流体力学(机械类),盛敬超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2工程流体力学,周士昌编,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73液压技术基

39、本理论,日市川常雄,煤炭工业出版社,19754气压传动及控制,陈书杰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液压传动的优缺点、液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重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组成。难点: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第二章 液压油主要内容:液压油的物理特性、液压系统对液压油的要求和选用。重点:液压油的特性及液压系统对液压油的要求及选用。第三章 流体力学基础主要内容: 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管道中液体的性质、孔口和缝隙流量、液体冲击和气蚀现象。重点:液体的压力、静止液体内压力的传递、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柏努利方程、液体的流动状态、

40、能量损失、孔口及缝隙流量。难点:柏努利方程、动量方程、孔口及缝隙流量的特性。第四章 风机主要内容:离心式通风机的分类、工作原理;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曲线、特性曲线;离心式通风机的选型; 相似理论及因此分析法。重点: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曲线、特性曲线、离心式通风机的选型。难点:离心式通风机的选型。第五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主要内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分类及职能符号;主要性能参数;对泵和马达的要求;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流量及其脉动;困油现象;齿轮泵的泄漏、压力补偿、径向载荷;齿轮马达;叶片泵工作原理、排量和流量、流量脉动;叶片马达;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轴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液压泵的选用;液压泵

41、中的气穴现象;液压马达的选用。重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特点。难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性能参数及特点。第六章 液压缸主要内容:液压缸的分类;活塞缸、柱塞缸、摆动缸、其它液压缸的特点;液压缸的典型结构和组成;液压缸的设计和计算。重点:各种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及格性能参数的计算。第七章 液压阀主要内容:概述;方向控制阀单向阀和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工作原理和应用;节流口的形式及流量特性;节流阀、调速阀、溢流节流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插装阀及叠加阀的工作原理。重点:液压阀是用来控制或调节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量及流动方向的,所以本章为本书的重点。

42、难点:各种液压阀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场合。第八章 辅助装置主要内容:蓄能器、滤油器、油箱 、热交换器的结构及应用。第九章 调速回路主要内容:概述;进口节流调速回路、出口节流调速回路、旁路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泵-缸式容积调速回路、泵-马达式容积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定压式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变压式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重点:在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中,调速回路是最重要的回路,为该书的重点。难点:各种调速回路的调速方法、性能、特点及应用场合。第十章 其它基本回路主要内容:快速回路和速度换接回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压力回路即调压回路、卸荷回路、保压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平衡

43、回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换向回路和锁紧回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多缸工作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重点:各种常用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第十一章 典型液压回路主要内容:组合式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外圆磨床液压系统;压力机液压系统;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塑料注射成型机液压系统;组合式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四、习题内容及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五、学时分配(建议)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自学40学时,面授24学时。序 号内 容学 时自学学时面授学时1绪 论212液 压 油213流体力学基础424风 机425

4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546液 压 缸427液 压 阀548辅 助 装 置219调 速 回 路4310其 它 回 路4211典型液压系统42小 计4024总 计64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本大纲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汇编。2大纲是以实用计算为主,注重公式推导。根据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可以在加深公式推导过程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计算应用。3积极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时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第五章和第七章有关结构的内容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4成绩考核:总成绩百分制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百分制(课堂出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占70。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90学时,中自学60学时,面授30学时,考试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