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579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51页).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造粒塔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修230万吨/年塔式造粒塔土建工程滑模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的230万吨/年塔式法造粒硝基复合肥生产装置工程,地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厂区内,由两座联体圆方结合体造粒塔组成。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筋:HPB235、HRB335,HRB400。1.1工程概况:造粒塔工程:平面布置方圆结合形状,总高116.300m,塔直径为18m,两座联体圆方结合体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1.2建筑设计:本造粒塔工程由三部分构成,-7m至-5.2m是环形基础部分;-5.2m至1

2、16.3m为塔身结构;分别在89.95m、100.95m、106.95m、三层梁(钢梁)和板,115.6m顶部结构平板,梁和板顶面标高116.3m。即:-5.2至15.1m标高段塔身壁厚600mm,楼电梯间外壁为500mm;15.1m至114.3m标高段塔身壁厚300mm,114.3m至116.3m为2m高环梁,电梯间外壁为300mm。筒体中有三层操作层:89.95m标高处为造粒喷头层,100.95m标高处为硝铵二段浓缩层,106.95m标高处1为硝铵三段浓缩层,115.6m标高处四段层为顶板部分。89.95m、100.95m、106.95m、115.6m的主梁为钢筋混凝土劲性大梁。漏斗为单身

3、斗,角度为600,用普通钢材制作,楼梯为钢结构,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1.3结构设计:1.3.1基础:造粒塔工程位于*,基础为板筏式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为3600KP,基础垫层为C15混凝土,基础底版厚度为1500mm,标高为-7m-5.5m。基础环梁顶标高为-5.2m;-5.5m-5.2m标高段的筒壁厚为900mm,楼电梯间外壁为900mm,混凝土为C35。1.3.2主体结构:该工程壁、梁、柱、板、均为C35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二、编制依据2.1根据230万吨/年塔式造粒塔硝基复合肥生产装置土建工程结构图编制。2.2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现场实际情况。2.3建筑施工手册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出版社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9月2.4滑升模板施工及安全规范GB5011320052.5滑升模板ESBN7-112-00230-3/TU.166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7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作者:杨嗣信主编出版社:中国建2筑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2065820出版日期:2004-11-12.8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作者:江正荣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7年7月1日2.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082.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2.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5、GB5011920032.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三、方案的选择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3.1在施工这两座联体圆方结合体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时,首先要考虑到15m以下的含钢量大,钢筋钢绑扎问题,现依照图纸设计,在不改变钢筋结枸,在减少设备投入,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在-5.2m至15.7m部分选用滑模与翻模相结合的滑框倒模工艺,15.7m以上选用滑模工艺。3.2在15.7m至116.3m筒体中有三层操作

6、层一层顶板,分别为:89.95m标高处为造粒喷头层,100.95m标高处为硝铵二段浓缩层,106.95m标高处为硝铵三段浓缩层,115.6m标高处四段层为顶板部分。顾考虑到几层平台及劲性大梁的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在滑模装置选用中特选用钢型平台滑模施工,便可解决几层平台的施工问题。3.3在方案选定后,接下来我要考虑钢型平台(辐射梁、中心盘)3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3.4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5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3.6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便于检查验收。3.7滑模

7、装置的制作还必须符合滑升模板施工及安全规范、滑升模板ESBN7-112-00230-3/TU.16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检查标准要求。3.8依据滑升模板ESBN7-112-00230-3/TU.166,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在-5.2至15.1m部分选用滑框倒模工艺,15m以上采用钢型平台(辐射梁)滑模施工工艺。四、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建筑和结构及土建与设备安装专业图纸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4.1.2编制造粒塔施工方

8、案,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4.1.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加强作业班组的技术素质。4.2设备检修:4.2.1液压设备:试运行使其正常;千斤顶空载爬行试验试其行程达到一致;油管、针形阀进行耐油试验。4.2.2新购材料及设备改造:新购(16#、14#、12#、10#)槽钢针4对造粒塔工程按图纸制作围圈、加固;按图纸根据造粒塔及电梯井壁厚调配选用合适宽度的体设架;针对造粒塔工程按照图纸对辐射梁、中心鼓圈、拉杆进行改造及加工。4.2.3必须备用一台发电机。(因滑模施工是二十四小时连续性施工,以避免因停电使滑模粘模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务必需备用发电机一台)五、施工组织部署5.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图

9、5.2施工现场管理目标5.2.1发扬我公司高质量高速度施工的优良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证该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验评标准。5.2.2检验批合格率为100%,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0%。5.2.3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0%。5.2.4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标准。5.2.5安全目标:无死亡事故发生,轻伤事故频率小于0.2%。5.2.6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现场管理达标。六、基础施工方案6.1工程测量放线6.1.1测量准备:测量工作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6.1.2所

10、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检定周期的审定、与业主办理交接桩5手续,检核水准点;对测量员进行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编制测控布置;建立测量数据库。6.1.3施工测量设备配置:施工测量设备一览表6.1.4施工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2)场区平面测量成果;3)工程施工图纸。6.1.5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应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部位,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选点应选在6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控制点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6.1.6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本控制网按1

11、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廓,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为了便于控制及其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布设成偏轴线1米或借线。6.1.7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采用03mm级精度的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

12、条件。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75)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

13、防施工时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6.1.8轴线控制桩的校测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一周复测一次,以防基础施工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2)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校测无误后,再根据轴线控制网对其承重的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桩基础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应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确认。6.1.9轴线投测方法1)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2)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及基础开挖平面,复测坑底设计标高,校测出基

14、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3)待垫层、底板浇好混凝土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8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4)当每

15、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在轴线外侧500mm设控制线,上述放线成果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6.1.100.00以下土方开挖标高控制1)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和两面护坡上。

16、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护坡上的标注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2)为保证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可采用挑挂钢尺的方法进行,将高程传递到较深的基坑下方。9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拆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或结构1米线。(l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细部放线:根据轴线使用钢卷尺放墙

17、、柱边线,钢卷尺要求经过计量检测过或购买免检产品。放好的线采用红油漆做出标记。6)技术复核:技术复核工作应该作到防患于未然,每道工序设专人复核。验线所用的仪器、工具应另行备量,按计量法进行检定。应独立验线,验线人员、仪器、测设方法要尽量与放线时有所区别。原始坐标基准点及定位条件、建立的轴线控制网、原水准点及辅助水准点和每放完一层轴线,验线人员验收无误后,会同建设/监理代表验收,并办理有关签字手续6.1.11主要采用内控法,具体的测设过程如下:1)在地面上用15cm15cm1.5cm的钢板设置圆心控制点,钢板用混凝土进行保护20m标高以下部分。2)利用全站仪对原有地面控制点进行校核,并把控制主轴

18、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测量,边角的各项精度指标如下表所示:103)用钢针在预埋钢板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基准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4)在0.000以上各楼层底板施工的过程中,要预先在内控点区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传递。6.1.12竖向测量控制1)竖向测量采用天顶垂准测量(内控法)。2)垂直度测量控制:采用准直仪对本工程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钢尺量距过程中拉力的影响,除采用同一标准钢尺外,量距时采取固定拉力(98N)的方式,

19、其误差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支模时,除严格按尺寸要求外,还应注意垂直度的校正,保证其测量精度。6.2沉降观测及质量保证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测量技术,特制定使用以下方法:6.2.1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米,观测仪器采用Zeiss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以及配套使用的条码钢尺作业。测设路线为闭合水准,方法为后后、前前,工作基点采用场区内埋置的半永久性水准点。首次观测点高程数据,取二次观11测往返的平均值。沉降观测必须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

20、同一仪器和设备,并且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作业。精度要求:注:n:为观测过程的测站数,单位:mm6.2.2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位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点,但必须在建筑物压力影响范围以外,具体位置现场确定,数量不少于三个。6.2.3观测点设置:观测点标志采用内藏式。标志埋设时,采用32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0mm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旋上外保护盖,即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同时确保每次

21、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6.2.4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第一次筒体滑模结束(混凝土顶标高达3.0m)时,立即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15.1m标高技术性停滑时观测一次,塔体施工至50.0m标高时观测一次,滑模施工结束时观测一次,主体工程完工时观测一次,工程竣工验收前观测一次,建筑物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312次,第二年2次,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稳定标准为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天,则可认为沉降进入稳定阶段。观测时应记录气象资料,对于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师。6.2.

22、5有关资料的提交:垂直位移量成果表;观测点平面布置图;荷载、时间、位移量曲线图;变形分析报告。6.2.6质量保证要求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3)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6)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7)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8)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七、滑模施工方案7.1滑模方案:137.1.1造粒塔及电梯井采用滑框倒模结

23、合钢型平台滑模施工,在标高-5.2m处安装滑框倒模框架(见后附图1)筒壁厚为600mm,电梯间外壁为500mm,使滑框倒模框架与围圈磨察,浇筑1.2m砼,进行滑框,扎绑钢筋,校正框架安装第二层模板,浇筑第二层模板,拆除第一层模板,两层模板循环施工,进行滑框倒模施工(见后附图2),滑框倒模施工(在-5.2m安装滑模装置,在-5.2m至2.5m部位选用滑模,在2.5m至9m采用内滑模外滑框倒模,在9m至13.1m采用滑模13.1m至15.1m采用内滑模外滑框倒模),至标高15.1m处停止浇注混凝土,空滑后改外滑轨使筒壁厚为300mm,电梯间外壁为300mm,固定内外模板改为滑模系统,检查几何尺寸,

24、浇筑1.2m砼,脱模30cm,拆除内平台,焊好内加固,安装辐射梁,进行滑模施工,滑模滑升至标高88m处预留好钢牛腿预留孔,在滑模滑升至89.95m(在滑模掉脚手架处于钢牛腿预留孔适宜操作的相应高度时)将钢牛腿在88m处的钢牛腿预留孔内安装加固(滑升速度可相应缓慢),滑模滑升至89.95m处喷头层、100.95m硝铵二段浓缩层、106.95m硝铵三段浓缩层的劲性梁及板层结构,均采用在劲性梁、板与筒壁连接处插入泡沫板预留梁,便于钢筋锚固进行二次处理施工,滑模滑升(模板上口)至114.3m处停止浇筑混凝土,进行脱模停滑。7.2滑升平台设计平台采用无井架液压滑升平台,辐射悬系结构。设置45对/塔,槽钢

25、辐射梁(2根14#),中心受力环是由(16#、14#、12#、10#、8#)五14种槽钢组成的花鼓筒。辐射梁与花鼓筒之间的下拉杆为25钢筋制作的标准段,调整段及花兰螺丝,为增加平台整体刚度而设。外平台采用外调三脚架。内外平台下挂设内外吊栏。平台板及吊栏板采用50mm厚木板,50mm90mm木方做隔栅,按照辐射梁不设方式辐射铺设,平台板铺满。梯塔平台采用(12#、10#)槽钢井字型布置,平台板参照主塔平台板铺设。7.3模板系统设计模板选用:GB3012、GB2012、GB1512、GB1012根据造粒塔及电梯井周长调配。7.3.1模板受力计算:模板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

26、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木楞或钢楞)组成:直接支撑模板的为次龙骨,即内龙骨;用以支撑内层龙骨的为主龙骨,即外龙骨。根据规范,当采用溜槽、串筒或导管时,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4.00kN/m2;7.4液压提升系统该系统由控制台、液压油管及千斤顶组成,它是液压滑升施工的动力装置。控制台可选用江都滑模配套设备厂设备,控制千斤顶容量300台。油管选用164米做主管、84米做支管,均为高压钢丝编织网胶皮管。液压用油采用46号液压油,千斤顶选用GYD6

27、0型滚珠式液压千15斤顶,数量为157台,其中备用20台(千斤顶布置详见千斤顶平面布置图)。7.4.1平台组装及试压平台组装顺序:调整内外架子于适宜标高以利操作。吊入组装好的花鼓筒并垫至所需高度。分布钢圈于架子上。布置辐射梁及平台梁并与分布钢圈联接。安装提升架及井架。安装平台拉杆,均布张拉,使平台起拱50100mm。安装模板系统并调整平台中心与塔体中心重合。安装机、电、液压系统。安装安全网。平台试压:平台组装好之后使平台悬空,对平台进行布荷试压,试压总荷载为50t,并张拉导索(近20t施力于平台)。荷载用红砖代之。之后进行偏荷试压,即先卸去一半荷载,后观察、整理试验数据(沉降量、位移及各联接点

28、工作状态),对平台的可靠性进行鉴定。7.4.3桁架式辐射梁结构钢平台图:167.4.2根据塔顶板荷载情况计算确定桁架辐射梁结构桁架中型钢的截面尺寸,桁架式辐射梁结构力学模型可简化为上图进行计算:1计算依据的规范和规程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单根辐射梁可承受的最大均布荷载为13.1KN,滑模施工钢型平台共设90根辐射梁,可承受的最大均布荷载为125

29、8KN,而89.95m混凝土平台的总荷载约为2700KN。考虑到安全起见,施工时拟分三次浇注,每次荷载不超过900KN,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施工下一段混凝土的施工。177.5滑模装置设计7.5.1钢架模板系统:提升架采用“门”型架系统设备,用14b做横梁,用14b做立柱,横梁和立柱采用焊接的方法连接,根据计算提升架布置间距为1.35米;围圈采用用10接头对焊,模板标准造粒塔采用(国标2012和少量2015及2010)钢模板,电梯井采用(国标3012和少量2015及2010)钢模板,模板连接采用模板钩连接与围圈用铁丝捆绑。7.5.2“门”型提升架图(后附图)7.5.3操作平台骨

30、架系统:外平台采用外挑三角架(材料由8、6.3)采用M16螺栓与提升架连接,外平台宽1200,内平台采用钢型辐射梁平台,分别采用高强度M22、M20、M16螺栓连接成整体操作平台,辐射梁与加固采用焊接,外平台下方应挂设外脚手架,上方应布置1.5m防护栏杆。内平台利用钢型平台架体(辐射梁)。7.5.4液压提升系统:根据滑模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主要采用“GYD-60”型液压滚珠式千斤顶同时配合提升,主油管采用(16)钢丝软管,支油管(8)钢丝软管组成高压油路系统,控制台采用YHJ-56型液压控18制压,支承杆采用非工具工48钢管制安。1)千斤顶和支承杆最小计算。a.40.E.JK(L0+95)式中

31、P一单根支承杆承载力(KN)a.工作条件系数,取0.7E.支承杆弹性模量(KN/)2.06104J.支承杆截面惯性距()1.918K.安全系数,取2.5L.支承杆脱空长度(设计50)2)单个千斤顶允许承载为额定承载力1/2P顶=60/2=30KN。7.5.5单个造粒塔滑模千斤顶、支撑杆的最少数量选用可按下式计算:滑模装置系统:(1)提升架137(个)90(kg/个)=12330kg(2)围圈620m10(/m)=6200(3)加固620m10(/m)=6200(4)辐射梁90根300(/根)=2700019(5)中心盘2(个)3000(/个)=6000(6)电梯井平台约=6000(7)吊架13

32、0付6.05(m/付)=786.5(8)外平台130个28(/个)=3640(9)护栏:98付14(/个)=1372(10)钢模板约35400(11)铺板约17000合计:121898.5操作平台施工荷载(1)55人75=4125(2)液压设备、电焊机、振动棒、工具等约:8526(3)材料约:32000合计:44651模板与砼摩擦阻力约为:(18.3m3.14+10+6.7+4.87)1.2m23002=113806.08kg总垂直荷载合计为:280355.58承受垂直载荷总合N=280355.582803KN280393台2030以上式推算出本滑模施工采用93台“GYD-60”型液压滚珠式千

33、斤顶满足施工要求,考虑到电梯井棱角较多,摩擦力过大及钢型平台滑模的荷载,液压油路配置及平台稳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在本滑模施工中采用137台“GYD-60”型液压滚珠式千斤顶。施工精度控制系统。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水平台。在圆仓库中心设一个点或仓壁外侧十字线上设四个点,即可作为垂直度的原始观测点,每提升二板(约500)校对一次,及时观测垂直度变化情况。7.7滑模施工流程及要求在施工前应先行检查基础的实际尺寸和位置与设备尺寸和位置的误差不得超过以下数值:基础中心点对设计坐标的位移15。7.7.1滑模设备检修1)液压控制台:试运行使其正常。2)千斤顶空载爬行试验使其行程达到一致。3)油管

34、、针形阀进行耐油试验。7.7.2滑模装置的组装安装提升架安装内外围圈绑扎竖向钢筋和提升横梁以下的水平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及内吊架安装液压提升系统检查、试验插入支承杆安装外吊架及安全网21(滑升2m以后)。7.7.3平台上物料的堆放平台上物料的堆放应满足以下要求:1)平台上物料的堆放不应太多,且应均匀堆放。2)提升平台上人员不能集中在某一个地方,应分散。3)空滑期间平台上不能堆放物料,施工人员尽量减少。7.7.4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未升三个阶段,进入正常滑升后如需暂停滑升(如停水、停电或风力在六级以上等),则需采取停滑措施。1)初滑升连续浇筑2-3个分层,高60-70,当砼强度达到初凝至终凝之

35、间,即底层砼强度达到0.3-0.35Mpa时,即可进行试升工作。初升阶段的砼浇筑工作应在3小时内完成。试升时先将模板升起5,即提升千斤顶1-2行程,当砼出模后不坍落,又不被模板带起时(用手指按压可见指痕,砂浆又不粘手指),即可进行初升;初升阶段一次可提升20-30。2)正常滑升每浇筑一层砼,提升模板一个浇筑层高度,依次连续浇筑,连续提升。采用间歇提升制,提升速度10厘米/小时。正常气温下,每次提升模板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当天气炎热或因某种原因砼浇筑一圈时间较长时,应每隔20-30分钟开动一次控制台,提升1-2个行程。223)末滑升滑升至接近顶部时,最后一层砼应一次浇筑完毕,砼必须在一个

36、水平面上。4)停滑方法在最后一层砼浇筑后4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提升一次,直到模板与砼不再粘结为止。7.7.5支承杆采用非工具式支承杆,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其长度有4种,按长度变化顺序排列,根据滑模组装部位基础情况,下端易垫小钢板。在支承杆焊接时应按规定焊牢固、磨光。如有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如在滑升过程中出现失稳、变曲等情况,要检查原因,即时处理。支承杆空滑加固:当采用空滑方法处理仓底板施工或滑升至仓壁顶标高空滑时,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方法采用一根直径大于20的短钢筋绑焊在支承杆和仓壁竖筋与水平钢筋上。7.76钢筋制作与安装钢筋制作由钢筋加工车间根据加工单进行,然后运至现场绑扎。滑模

37、施工中的钢筋绑扎是随绑扎、随浇筑、随滑升,因此在钢筋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环筋不大于7米,竖筋不长于6米为宜1。2)钢筋应错开接头绑扎25%,塔接长度不少于40d,或按设计要求。3)竖筋绑扎应按设计间距或根数沿周边均布,提升架处可23根据实际情况放大间距尺寸。竖筋若有增减应四周均布增减。4)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内外模内侧,以1.5米间距分布设置一根长500mm的30钢筋挂勾。7.7.7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采用1030mm粒径碎石(钢筋密集部位采用515mm粒径)、中砂、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2小时,终凝时间不大于5小时。水灰比不大于0.5,坍落度为3050mm,

38、810小时强度控制在0.51MPa范围,水泥用量不大于450kg/m3,掺加木钙素减水剂和密糖类缓凝剂。商品混泥土通过输送泵到滑模平台经过塔式布料器输送到各个部位入模,电梯井个别布料器到不了部位用塔吊。混凝土应严格执行分层浇筑、分层捣实制度,各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保持一致,不得出现高低不平现象。每个浇筑层一般取300mm,可在250350mm之间调节。各层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正常结合。混凝土应均匀倒入模中,以免引起模板变形。各层的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经常适当地变动,以配合纠偏纠扭。且宜先浇背阳面后浇朝阳面,以降低因温差影响引起的中心偏移。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操作时棒头不应

39、与钢筋、支承杆及模板过久接触,插入下层混凝土深50100mm。浇捣混凝土前应先将下层表面的杂物、液压管路漏的油污和松散的石子清除干净。滑升速度严格按出模强度0.20.7MPa控制。班次滑升高度按以下计算作参考。先决条件:12小时工作制,A=12小时。混凝土达到0.51MPa强度时间,预计T=10小时。支承杆实际荷载P=1221kg时。安全系数24K=1.5。每班滑升速度(米/班)V1024P、T、K=10221221101.5=2.34米/班。应以砼出模强度作为浇筑砼和滑升速度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每天滑升高度应大于2500,每小时应大于100,因仓壁为高耸构筑物,出模强度在0.3-0.35Mp

40、a为宜。必须分层均为按顺、逆时针交替交圈浇筑,每层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层浇筑厚度为200-300,各层间隔时间应不大于砼的初凝时间(相当于砼达0.35KN/贯入阻力值)。当间隔时间超过时,对接茬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砼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和模板,振捣器应插入前一层砼内,但深度不宜超过50,在模板滑升过程中,不得振捣砼。砼出模时应及时修饰,表面不平时用方木拍实刮平,用抹子压光抹平。砼出模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护,建议采用养护液。7.7.8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采用直接埋入法:门、窗、洞口模板宽度应小于滑升模板上口宽度10,并于结构钢筋固定牢靠。预埋件应提前加工好,边滑升边预埋,预埋时

41、应按规范固定牢固。7.8施工允许偏差及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7.8.1施工允许偏差257.8.2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施工测量造粒塔塔中心偏差采用激光经纬仪检测。经纬仪放置位于塔体底部的地下室内,在滑升平台上中心位置设一接收靶,接收激光信号,以检测中心偏移,平台每提升一次检测一次。梯塔垂直偏差在塔外测试,用激光经纬仪检测纵横轴线偏移。主塔塔体扭转检测。在东、南两方向各设一测试点,观测平台上标志点与塔体上的固定标志点的扭转距离,每天检测两次。要注意纠正塔体扭转,因它直接影响塔体的垂直偏差。塔体高度测量实行“一天一操平、一米一刻记、十米一标记、三十米一校核”检测制度。即:一天一操平:每天定

42、时间用水平仪对滑升平台及支承杆标高操平一次。一米一刻记:根据操平的标高,以米为单位用锯条刻记在支承杆上。十米一标记:用钢尺丈量塔体的垂直高度,每十米用明显标记标于塔体上。三十米一校核:每三十米高度以0.000米为依据校核一次标高。塔体沉降观测:每增高十米,标高检测一次。267.8.2水平控制采用限位卡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杆上设置限位卡,距离以一个提升高度或一次控制高度为准,一般为25-30,在千斤顶行程一致。7.8.3平台扭偏纠防措施1)中心偏差预防措施保持平台水平,荷载布置均匀,以使各支承杆受力均匀,防止超荷作业而失稳引起平台漂移。保持模板的垂直度,防止模板侧向力不匀而使平台漂移。平台

43、提升时,扒杆以不使用或使用时力不超过200kg为宜,防止扒杆推力引起平台漂移。纠偏过程中应考虑日照温差引起的中心偏移因素,以防止纠偏过激。2)中心偏差纠正措施在中心偏向的一方,四分之一周长范围内的千斤顶先提升若干行程(一般每偏差5mm提高两个行程),然后同时提升各千斤顶,使其平台倾斜提升,靠其下推力使平台回复。在中心偏向一方顶紧内模,放松外模,另一方则相反,予以提升平台、靠模板作用于塔壁上的反力回复平台。调节丝杆在提升过程中跟踪顶紧,边提边纠。3)平台扭转控制预防措施a、固定内模板设防扭刀片。27b、滑动模板对称安装。c、模板系统设主体剪刀撑。d、支承杆及时进行剪刀撑加固。e、扒杆使用时对中起

44、吊。4)平台扭转纠正措施a、顺着扭转方向浇捣混凝土,借助振动反力纠扭。b、割开部分支承杆,使其各千斤顶组倾斜作业达到纠扭目的,但应慎重使用此法。c、用倒链拉入混凝土内,进行施加外力纠扭,此法在不得已时方可使用。d、纠扭程度至模板垂直提升即可,不得纠至起始位置,以防出现左右扭曲现象。八、安全防护技术措施8.1施工现场8.1.1必须做好“三通一平”。8.1.2仓壁四周10000应设警戒标志。8.2操作平台钢平台焊接可靠,铺板平整、严密、防滑、可靠,内外吊架应挂满安全网。8.3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在施工前应作安全检查,操作司机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人员28上下,应设置可靠楼梯,并挂满安全网。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运输。8.4动力及照明用电8.4.1应设置双回路或备用电源,电压380伏及220伏。操作平台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照明。8.4.2设置紧急断电装置及明显标志。8.4.3零线接地可靠。8.5通讯与信号上下间用对讲机联系,用电铃作信号指示。联络不清、信号不明,控制台及垂直运输司机不能启动。8.6防雷防火8.6.1操作平台的最高点,安装临时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