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585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务输出调研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引题:近年来,东宁县劳务输出已成为沿边口岸最具有潜力、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劳务输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阻碍因素,按照市农委领导指示要求,东宁县、镇、村三级劳转机构工作人员,采取走村入户走访的形式,以填写市农委下发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调查范围涵盖6个镇30个村,主要从学历结构、就业意向、影响外出就业的原因等1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有关材料,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此报告。紧紧围绕如何加快东宁县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在总结近年来成功经验的

2、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供参考。一、基本情况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区域土地面积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万亩,地理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现辖6个镇10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农业可用劳动力2.7万人,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按国家在农村现行计生政策,预计今后10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转移1.3万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2018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其中劳务收入1007元。 二、

3、劳务输出现状 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在实现着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政府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组织转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三是通过亲朋好友、家族介绍转移;四是通过用人企业招聘;五是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延伸。我县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目前在俄远东地区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有劳务点300多个,承包耕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为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还在俄远东地区创办

4、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XX多人,劳务收入XX万元。县劳转办也分别与俄罗斯海参崴帝王酒店、华森木业鞋业公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鞋业在俄罗斯建立了八个对俄劳务输出基地。 2、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袋栽木耳4.42亿袋,耳农1.3万户,年产量达1.65万吨干品,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县级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种植地栽木耳,发展1000万袋,纯收入1800万元。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在全县2.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

5、.87万人,占总数的85%,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和各种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我县先后建立了农广校、东宁驾校和农机校等11个市县级培训基地,可培训专业有电脑应用、汽车驾驶、俄语翻译、食用菌生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培训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年培训能力可单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形成了走出去订劳务合同有针对性地培训定向有序输出的输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训。根据东宁县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开展技能培训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三是储备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部分培训基地中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劳务培训,对即将成为富余劳

6、动力的人群进行超前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近五年,我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海林、林口等劳务输出先进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务输出总体也呈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自发性务工多,长年性、稳定性务工人少;从事低收入体力型工程多,从事技术性高收入工程少;县内、国外转移多,县外、国内转移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富民工程认识不够,总认为劳务输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只是补充

7、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也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缺乏认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风。还有一部分农民有着浓厚的守土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心态,不愿出门务工,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农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规律性。目前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据调查,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乐于外出打工,对外出打工持肯定态度,但由于自身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种植和养殖技能又没有其它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差,在工

8、种选择和酬劳方面不好定位,导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担培训费用,对于自己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不是很理解,又因为在短期之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只能在非脑力行业找寻就业机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业雇工难的现象。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只能在亲戚的带领下和政府的有序组织下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

9、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经费。县、镇虽然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开展。二是缺乏培训经费。XX2018年近百万元的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分摊给全县的富余劳动力,人均仅有450元,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机械修理、建筑工、电焊工等培训,人均450元便显不足。单一、少量的资金投入,造成多数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条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相适应,又无法开设日益发展的中俄企业 制造业、加工业等所急需的新技术

10、、新专业的技能培训,严重制约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培训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短期的劳动强度大且工资较低行业。4、管理服务工作比较薄弱。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务输出,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缓。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自发的,而由政府职业部门和中介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农民怕上当受骗,担心一些中介组织是黑市不仅收了介绍费,工作又不太理想。官方办的职介机构,也担心企业等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兑现工资,还有人身安全问题,顾虑很多。二是服务跟不上。由于用工信息不畅、未能做到进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用工单位,只好眼睁睁地呆在家里而有力无处使。三是监管跟不上。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11、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和监察队伍不健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5、务工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虽然取消了许多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获得了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和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医疗、工伤保险、子女上学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务。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达1万人。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订签约率低,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城市大量需求技术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工资低、相应社会保障

12、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导致回流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县今年回流人员近XX人。 四、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养新型农民

13、,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关系到我县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建议各镇村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开发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县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

14、农民的自觉行动。 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增加财政对劳转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行劳转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考核、定期检查。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为使县、镇二级劳转办事机构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村级劳务联络员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助,建议上级劳转办下拨项目管理资金,或允许我们在下拨的培训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 3、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

15、新观念,使他们具备城镇工作与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减少损害他们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善于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们创业成功经验教育和影响其他农民走出去创业,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4、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

16、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对取得相应合格证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奖励,并优先考虑安排就业;扩大减免特困家庭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费用范围,并适当给予参加培训的路费和培训中的生活补贴。同时抓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对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对培训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5、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园区,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工厂

17、,由农民变“工人”,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特别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镇的小城镇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

18、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6、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各级劳转办事机构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库。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镇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

19、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7、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外出务工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务工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好失地农民和在城市打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是经济上尽量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基本一样,为农

20、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理论联系实践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又迎来了充满挑战新学期。本人在宏达器材厂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

21、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

22、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

23、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霞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

24、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

25、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

26、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我县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楠竹产业一直是我县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如何把楠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在木材产业逐渐滑坡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渐壮大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围绕我县楠竹的资源、效益及发展趋势等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带领政研室和林业部门的同志深入到楠竹主产乡镇、竹木加工企业,与农民、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和林业界人士进行座谈,广

27、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对我县楠竹产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并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一、楠竹是一项最具潜力的传统产业 实践证明,楠竹是所有用材林和经济林中生长最迅速、成材最早、见效最快、用途最广、经济效益最高的王牌树种,而且一次开发便可永续利用,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绿色银行”。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曾经预测:“楠竹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 一是用途广,加工潜力大。楠竹全身都是宝。竹笋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据分析,竹笋富含蛋白质、粗纤维和磷、镁、钙、铁等元素及维生素b1、b2、c及17种氨基酸,具有防癌和减肥功效,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纯天然的

28、绿色“山珍”。同时,笋箨可加工地毯;竹呆及竹绒是重要的军事化工原料;竹蔸与竹鞭是天然的工艺产品材料;竹汁可加工生产高级饮料;竹纤维可与棉、毛、丝、麻等任意合成为新型编织品,开发出来的“竹子服装”不仅具有蚕丝的光泽和透明度,还具有麻制品的挺适,既保暖又透气,堪称最佳的绿色生态纺织品。楠竹竹茎纹理通直,光滑坚硬,不但可编织各种农具、渔具和工艺品,而且在工业加工产品方面用途更加广泛,已有产品100余种。如我县就有竹胶板、包装纸、竹家具、竹炭及活性炭等产品,金裕公司生产的碳化竹地板不但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可以预见,随着对木材实行限量砍伐和竹材深度开发,竹材将成为代替木材、缓解木材

29、供需矛盾最有潜力的产品。 二是生长快,栽种效益高。楠竹生长周期短,成材早、自我更新能力强,一次栽苗,永续利用,是当前管理最粗放、投入最少的产业化项目之一。据县林业部门测算,新造楠竹当年的发笋率为20%,5年即可成林,第6年即可采伐;低改楠竹每亩年生长量可达40根,每年可新增采伐量20根。而松杉等工业原料林一般2030年才能成材,而且楠竹病虫害发生率低、成活率高、栽培管理较为容易,农民群众易于接受。从会同的实践看,楠竹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备受人们的青睐。据县农调队调查,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7%直接来自于楠竹,全县89家竹木加工企业共吸纳农村劳力6300多人。像肖家、长寨、金龙、

30、洒溪、王家坪等楠竹主产乡镇,楠竹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更大,年均每亩楠竹可为农户创收500元,我县农村广泛流传的“家有一亩竹,吃穿不用愁”就充分说明了楠竹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 三是作用大,生态效益好。楠竹竹鞭盘根错节,有很强的固土功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楠竹枝叶密集,叶面指数高,能有效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据有关资料介绍,一株生长不足两年的楠竹,能固土8.46立方米,且楠竹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的功能是同面积落叶乔木的1.5倍。同时,楠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且我国竹文化源远流长,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楠竹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竹海游”呈现出越来越

31、旺盛的生命力。我县肖家翁秀溪的茫茫竹海如诗如画,游之甚觉清爽幽远,已成为许多领导和来宾慕名前往的重要旅游胜地。 四是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的笋干和笋罐头已成为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竹荪甚至是有价无市。利用楠竹加工的竹制品弯曲强度、硬度、抗拉强度为木材的两倍以上,具有适度强性、减少噪音、容易清洁、不易变形等特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我县金裕公司生产的豪华竹地板每平方米售价达120元,其在欧美市场的价格更高,远远高于木制品。如果我们在楠竹深度开发上再进行突破,研究和生产一些人们日常必需的替代产品或抗癌、美容产品,其价值和效益还会提高,市场潜力将更不可限量。 五是税率高,提供的税费

32、多。根据国家有关收费规定,每根楠竹应收取费用2.57元,全县每年在原竹环节可收取费用230万元。即使国家取消“一金一费”,我们仍可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据税务部门介绍,平均每根楠竹可创造税收6元,且随着加工的深入,税收还会提高。按年砍伐楠竹90万根计算,经过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全县楠竹提供的税费每年可达600万元以上。如果将相关产业如运输业和三产业计算在内,楠竹产业提供的税费更多。据税务部门预测,县金裕公司如果将规模扩大到100万平方米,每年可创增值税600万元,企业所得税1300万元,一个企业上交的税费就抵得上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二、我县具有把楠竹产业进

33、一步做大做强的有利条件 我县是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现有楠竹33万亩,立竹畜积4800万根,年采伐90万根以上,年产商品竹数量居全省前列。根据我们调查和分析,进一步做大做强楠竹产业,既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正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条件。 有适宜的自然条件。我县属丘陵山区,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楠竹生长,加上农民有栽种楠竹的传统,开发楠竹的地理人文条件十分良好。据县林业部门介绍,我县243万亩林地绝大部分适宜栽种楠竹。因考虑到小区生态平衡,不宜对现有林地大规模改种楠竹,但目前的10万亩宜林荒山完全可栽种楠竹,加

34、上对原有的一些树种进行改种,全县楠竹面积可以达到60-70万亩,农民人均达23亩。 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县农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楠竹生产经验和生产工艺,绝大部分农民已掌握了楠竹栽培、低改和初加工技术。我县林业部门研究的楠竹速生丰产栽培、楠竹低改、竹木混交造林等技术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我县楠竹加工技术有较强的先进性,生产的豪华碳化竹地板、高档家俱、竹胶板、包装纸等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金裕公司生产的竹夹心地板被“99昆明世界博览会”指定为专用品,竹地板和竹家具多次在国家、省级展览会上获金奖,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甚至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地。金裕公司系列产品开

35、发还被列入国家科委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国家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项目和省政府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引导项目。同时,楠竹系列综合开发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会同玉兰片享誉全国,棘托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有良好的加工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县大力实施“八亩山地做文章,综合开发奔小康”战略,楠竹加工业迅速崛起,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且初具规模的加工体系。全县已有大小竹类加工企业89家,年产值达100万以上的加工企业就达15家,并且有了金裕等一批势力较为雄厚的龙头企业,竹类产品已发展到50多个品种。 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发楠竹产业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顺应我国产业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36、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怀化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及南三县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启动,特别是我县楠竹产业化项目已纳入湘西地区开发项目,为我县进一步开发楠竹产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据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竹产业不但不会受到冲击,反而更有利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楠竹产业又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三、当前我县楠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楠竹总量仍然偏小。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后,我县楠竹产业近年来停滞不前,33万亩的面积与桃江县的90万亩相差甚远,且年砍伐量仅为90万根,远远不能满足我县竹材加工企业年需楠竹15

37、0万根的需要,每年60万根的缺口不得不依赖外县调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的投入减少。由于工作中没有把楠竹产业摆到应有的位置,在林业建设中重点不突出,既抓马尾松,又抓杉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楠竹产业的持续发展。二是砍伐过多。对竹林实行掠夺式经营,砍大留小,重砍轻育,全县楠竹急剧减少,竹林平均眉围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近山光,远山荒”。三是科技兴竹不够。林农不懂科学,楠竹低改进展缓慢,特别是集约经营严重滞后,竹林产量普遍较低。据调查,我县竹林每亩年产新竹仅19根,少数地方的竹林亩产甚至低于10根,而据贵州农学院林学系对楠竹丰产培育技术研究,竹林年亩产可达50根以上。

38、其二,楠竹综合利用率偏低。比如,对楠竹利用不够充分。虽然我县从事楠竹加工的企业较多,但大部分企业仅限于对竹茎进行加工,加工竹枝、竹叶、竹根的企业基本没有,这些“剩余物”基本被农户当作薪柴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又如,加工深度不够,大部分企业设备落后,加工工艺简单,竹制品基本为竹筷子、造纸、建筑模板等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就是金裕竹业加工的竹地板也存在产量过低、效益不高的问题。再如,加工企业档次低、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严重。在现有的89家竹木加工企业中,年产值过100万元的仅占16.9%,绝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的企业。部分加工企业甚至为了谋求短期效益,不考虑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随意设厂搞加工,一些个体加工户则干脆到山场源头加工,一个地方资源耗尽,又搬到另一个地方安营扎寨,既大量拼抢原料,又在产品上竞相杀价,形成恶性竞争,内耗很大。 其三,发展楠竹产业的环境不够宽松。一是“三乱”行为屡禁不止。各执法部门对竹木加工企业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部门受利益驱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重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此外,企业周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林 19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