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30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中国联通3G室分优化技术方案.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联通室分专项优化技术方案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2010年7目 录目 录21概述41.1室分优化场景41.2室分优化问题42室分问题处理52.1整体室分问题分析介绍52.2弱覆盖问题82.2.1弱覆盖问题概述82.2.2弱覆盖问题处理流程92.3HSDPA速率问题122.3.1HSDPA速率问题分析122.3.2HSDPA速率问题优化流程122.4HSUPA速率问题132.4.1HSUPA速率问题分析132.4.2HSUPA速率问题优化流程142.5切换问题152.5.1切换问题分析152.5.2切换问题优化流程152.6室内信号外泄问题162.6.1室内信号外泄问题概述162.6.2室

2、内信号外泄问题处理流程172.7室外信号入侵问题202.7.1室外信号入侵问题概述202.7.2室外信号入侵问题处理流程212.8上行干扰问题212.8.1上行干扰问题概述212.8.2上行干扰问题处理流程222.9拥塞问题222.9.1拥塞问题分析222.9.2拥塞问题优化流程233不同场景下的优化方案243.110层以下的中低层建筑物243.1.1HSDPA速率问题263.1.2HSUPA速率问题293.2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303.2.1覆盖干扰问题303.2.2HSDPA速率问题323.2.3HSUPA速率问题333.3大型综合场所373.3.1覆盖干扰问题373.3.2切换问题38

3、3.3.3HSDPA速率问题403.3.4HSUPA速率问题413.4大型场馆423.4.1覆盖干扰问题423.4.2切换问题443.5交通枢纽453.5.1覆盖干扰问题453.5.2切换问题463.6异频组网方案的应用473.6.1异频组网应用原则473.6.2室内单频点组网方案473.6.3室内多频点组网方案503.7室内外协同优化523.7.1室内外协同覆盖523.7.2室内外切换带及邻区设置594室分优化工作整体流程594.1工程验收前优化人员工作594.2工程验收后优化人员工作611 概述1.1 室分优化场景在本次的室分专项优化工作中,室分场景略做变动,仍然分为6大类,见表1:表1-

4、 室分场景类型场景名称场景特点典型建筑物10层以下的中低层建筑物建筑物较低,内部结构简单、纵身浅,在实际覆盖中更多的使用宏网信号进行覆盖,业务主要是基本的语音和低速的数据业务连锁酒店、小型的办公楼、小型的居民楼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价高,隔间较多,多大窗,楼层间穿透损耗较大,电梯多,周围高层建筑物较多,楼宇间距小,内部高端客户较多,对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具有较高的要求高层的写字楼或者高档住宅大型综合场所(集餐饮娱乐购物等)楼层较高,多厚砖墙,如果有间隔存在,则较为集中并且结构类似,如餐饮、娱乐包间,业务随着楼层的使用不同而发生变化五星级酒店、大型综合商场大型场馆(层高较

5、高,如体育馆,展览馆)楼层较少,建筑物相对封闭,内部空旷,面积较大;业务主要以事件触发为主,人员流动具备定向性,业务主要以语音和低速的数据业务为主,部分特殊场合需要考虑较高的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首都体育馆、北京展览馆、人民大会堂交通枢纽内部面积较大,相对空旷;业务主要集中在候车区候机大厅,地铁,火车站隧道溶洞主要为地下的自然风景区1.2 室分优化问题此次专项优化针对室分存在的7类问题进行优化:1) 弱覆盖: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认为存在弱覆盖a) 整层RSCP=-85dBm或者Ec/Io=-10dB的采样点占比低于95%b) 连续3米内的采样点平均RSCP=-90dBm2) 数据速率问题:排除弱覆盖

6、、干扰问题后,HSDPA平均速率3Mbps或者HSUPA平均10dBb) 在室外10米处或者主干道边缘,室内信号RSCP=-85dBm5) 室外信号入侵:排除弱覆盖的情况下,在室内,当室外信号RSCP超过室内信号RSCP5dB以上,即:RSCP室外入侵信号-RSCP室内信号 5dB6) 上行干扰问题:网络空闲状态下单个RRU的RTWP=-97dBm 7) 拥塞问题:需要通过话统指标的统计发现以上对各类问题的定义中,各省可以依据本省自身的水平,制定更加严格的要求。实际室分优化中,还包括了物业问题,硬件问题等,因为涉及元器件本身以及施工、物业等因素,并没有作为本次专项优化关注的内容,在优化工作中,

7、优化人员应该克服困难解决物业问题,硬件问题等。2 室分系统质量评估方法在室分系统优化工作中,优化人员如果依靠DT/CQT的测试方法来发现室分系统存在的各类问题,不但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而且不能够及时主动的发现室分系统存在的问题。本章在介绍传统DT/CQT的评估方法后,介绍了MR的原理和上报事件,探索MR在室分系统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建立MR室分系统评估方法和其应用,最后文章明确了室分系统评估指标要求,特别是基于数据挖掘确定的室分系统路测指标要求。2.1 基于传统DT/CQT的评估方法传统评估室分系统质量时,采用DT/CQT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非常简洁的发现室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室分系统中DT/CQT

8、方法需要对测试的室分建筑物进行遍历性测试,理想状态是对室分建筑物内的所有过道、房间、电梯、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场所均进行测试。现实中,因为条件限制只能进行有限性的遍历性测试,对测试遍历性的要求有: 测试的路径要全面,保证每个天线覆盖的范围都要测试; 每个信源必测,地下停车场、大堂、电梯、1层和顶层等重要场景为必测; 设计覆盖楼层在5层(含5层)测试一层、顶层和中间一层; 设计覆盖楼层在5层以上,10层(含10层)以下的测试间隔为1层; 设计覆盖楼层在10层以上,20层(含20层)以下的,测试间隔为3层; 设计覆盖楼层20层以上的测试间隔为5层; 设计覆盖楼层30层以上的测试间隔为7层; 设计覆盖

9、楼层50层以上的测试间隔为8层; 具体测试中测试次数的密集度向高层适当倾斜;2.2 基于MR的评估方法MR是UE侧向无线侧进行测量报告产生,在宏网问题分析中,通过MR能够实现对各类问题的小区定位和地理位置定位,同时结合网管指标,能够及时发现宏网小区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判断准确性较高。MR在室分系统应用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不能进行地理位置定位,一个室分系统可能涉及多个小区多个建筑物,在定位过程中需要知道建筑物详细的建设设计图纸,因此该应用无法在室分系统实现;其次室分系统与宏网相比,宏网极少受到室内小区的影响,而室分系统却极大的受宏网影响,因此在问题分析的准确性方面,无法与宏网应用相媲美;最后室分

10、系统相比宏网涉及较多的无源器件,因此有必要将MR应用到无源器件干扰问题的排查中。2.2.1 MR介绍在WCDMA网络中周期性的向终端报告并未实现,目前采用的是事件性测量报告,测量的内容包括RSCP,EC/No,pathloss,Rx-Tx、SFN-SFN、SFN-CFN等量。课题主要探索根据MR上报的事件和上报的RSCP,EC/No等指标实现室分系统质量的评估和问题的分析。2.2.1.1 MR基本原理MR是UE侧向无线侧进行测量报告产生,如下图所示:测量报告过程的目的在于把测量结果从UE传递给UTRAN。在任何情况下满足条件都会发送,详细介绍如下:1. 在DCH状态 当存储在变量MEASURE

11、MENT_IDENTITY的报告标准满足了UE里正在进行的任何测量活动时,UE应该在上行链路DCCH传送一个测量报告报文。2. 在FACH状态,当存储在变量MEASUREMENT_IDENTITY的报告标准满足了UE里正在进行的任何测量活动或者满足了UE进行的UE定位测量报告时,应该在上行链路DCCH传送一个测量报告报文。3. 在PCH状态,UE当进行中的业务量测量报告标准得到满足时,UE应先执行,原因是上行数据发送的小区更新过程转移到FACH状态,才会在上行DCCH上发送测量报告消息。在WCDMA系统中,UE(用户设备)端的测量由UTRAN(无线接入网)发起。UE收到系统广播信息块类型SIB

12、11、SIB12或专用的测量控制消息后开始测量,在这些消息中规定了UE需要测量的内容、测量报告的报告准则以及报告方式等。当满足报告准则时,UE通过空中接口发送测量报告至UTRAN。在目前网络运营过程中,MR采用的是事件性上报,即满足设定的条件才会向网络上报。2.2.1.2 MR事件介绍MR最主要的内容是其上报的各类事件, MR可以上报的事件类型主要有:同频测量事件、异频测量事件、异系统测量事件、业务量测量事件、质量测量事件、UE内部测量和UE位置测量。在目前网络上报中,MR主要上报的有同频测量事件、异频测量事件、异系统测量事件:1. 同频测量事件:同频切换的测量报告事件是1A1F,其中: 1A

13、 和 1E 事件都可用于加激活集小区的操作,其区别是 1A 的触发门限是相对的,1E 的触发门限是绝对的,通过后台可以设置使用 1A 还是 1E 事件;其示意图如下:一个主CPICH进入报告范围 当一个主CPICH优于一个绝对门限时的事件触发报告 1B 和 1F 事件都可用于去激活集小区的操作,其区别是 1B 的触发门限是相对的,1F 的触发门限是绝对的,通过后台可以设置使用 1B 还是 1F 事件;其示意图如下:一个主PCPICH离开报告范围 当一个主CPICH劣于一个绝对门限时的事件触发报告 1C 事件用于替换激活集中小区的操作;其示意图 如下:一个不在激活集中的Primary CPICH

14、优于一个处于激活集中的Primary CPICH 1D事件用于最佳主服务小区的变更,其示意图如下:当一个P CPICH优于先前的最佳P CPICH时的事件触发报告2. 异频测量事件:包括2a、2b、2c、2d、2e,异频事件中,UE需要测量异频小区,测量需启动压缩模式,目前主设备厂家主要采用2d、2f用于压缩启动测量事件;3. 异系统测量事件 :异系统事件主要为3类事件,包括3A、3B、3C、3D,详细情况如下: 事件 3A:used UTRAN frequency 的质量估计值低于某一门限,而且 Other system的质量估计值高于某一门限; 事件 3B:Other system 的质量

15、估计值低于某一门限。 此门限由 IE”Threshold other system”确定; 事件 3C:used frequency 的质量估计值高于某一门限。 此门限由 IE”Threshold other system”确定; 事件 3D:异系统的小区成为质量最好小区;2.2.2 MR在室分系统中的应用在室分系统质量评估中,通过MR能够发现室分系统中的弱覆盖问题、导频污染问题、数据业务问题、干扰问题、参数设置等问题,相关分析方法均得到实际验证,并进行了完善和修订。2.2.2.1 MR在弱覆盖问题中的应用室分系统如果存在弱覆盖,其电平值会较低,伴随的信号质量也较低,并且会有大量的异常事件上报

16、,因此MR在室分系统弱覆盖问题分析中,可以通过电平值和MR上报的事件两个维度出发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网管指标达到弱覆盖问题的分析,其分析流程如下:在进行弱覆盖分析中,可以从电平值和事件统计出发。1. 电平值分析流程:在进行电平值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网络质量和网管指标,才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弱覆盖小区。2. 事件统计分析流程:主要根据2D事件的统计来发现室分弱覆盖问题,其依据主要是2D触发的条件,当UE满足了2D的门限值,说明当前小区或载频的RSCP已经非常低,3G网络小区不能满足用户业务使用需要,其详细的分析流程图如下:3. 案例1-MR指标的应用通过查看MR指标,发现某小区的MR上报中RSCP指

17、标异常,其平均值在-100dBm左右,查看Ec/Io其值基本在-12dB附近波动,初步怀疑该小区存在弱覆盖问题。因此对该小区进一步提取其KPI指标:该小区CS掉话率最高达4.48%,同时其异系统切出比例达30%、PS业务切换尝试次数平均25次左右、因此判断该小区为弱覆盖小区。通过查看告警信息,发现该小区无告警。因此核查室分覆盖方案,发现该小区主覆盖A4、A5栋电梯及楼层走廊,楼层天线未入房间。因此通过现场勘察,发现该小区周边3G宏站被迫拆迁,室外道路及室内房间3G覆盖均较差。4. 案例2-MR事件的应用对现网小区中上报MR的2D事件进行删选,通过统计一般小区的2D事件次数,删选超过均值40%以

18、上的小区,删选出2D次数过多的小区。下表是删选出的2D事件过多的小区:在上表基础上,删选出2F事件较多的小区,查找出同安西柯3小区、万寿新城B3、软件园50号机房B1可能存在弱覆盖。经实地测试,上述三个小区均存在弱覆盖问题,其中万寿新城B3小区覆盖区域内,有很多高层建筑,由于周边弘龙商业城B1、B2小区受到了阻挡,导致这两小区在其附近区域信号较弱,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占用万寿新城B3小区信号,当在室外的情况下万寿新城B3小区RSCP在-70左右,然而在进入高层建筑时信号强度急剧下降,立刻触发2D事件,启动压缩模式,在进入室内后距离窗口较远处信号均在-90左右,属于弱覆盖区域。下图中蓝色标志均是从室

19、外进入室内发生2D事件点。2.2.2.2 MR在导频污染问题中的应用导频污染较为严重的室分系统,其软切花比例会较高,因此在分析导频污染比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MR上报的1C事件进行分析。从1C事件的触发条件分析,实际过程是非激活的P-CPICH替代激活集中的1路P-CPICH,即1C事件上报的同时通常会满足激活集中已经有3路P-CPICH,且非激活集中的P-CPICH满足1C条件(现网通常设置HYSTFOR1C=8,对应4dB),说明此时存在4路P-CPICH信号强度相当。因此可利用1C事件所占软切换事件的权重,并结合话务量,来评估小区是否存在导频污染,同时按照1C权重的大小又可评估小区级

20、的导频污染程度。其分析流程如下:在与广东省分公司进行实验过程中,1C占比超过60%,则该小区存在导频污染的概率在90%,1C占比超过40%,则该小区存在导频污染的概率在75%附近。以下是实验案例之一:广东某地市,依据前期理论依据,提取1C占比超过40%的小区,如下表:针对以上1C占比较高,超过60%的小区,进行实地测试,下图是其中一个小区的测试图:从测试发现该小区存在严重的导频污染问题,其他小区问题类似。2.2.2.3 MR在参数设置问题中的应用通过MR指标和事件的上报,可以对室分系统中参数设置进行一定的核查,其思路如下:在试验过程中,删选出2D事件过多的小区,并进一步结合RSCP和Ec/Io

21、,删选RSCP和Ec/Io较好的小区,然后提取该类小区的2D参数进行分析,下面是试验过程中的一个2D参数设置错误的小区,其2D指标统计如下:时间2D上报次数2011-9-25 9:00:00662011-9-25 11:00:001042011-9-25 13:00:00942011-9-25 19:00:001132011-9-25 21:00:00134查看该小区的RSCP和Ec/Io发现,该小区覆盖指标良好,但是其掉话率为3.5%,较高,因此怀疑该小区2D参数设置错误。后进行核查,发现其2D参数设置确实存在问题,2D启动门限错误设置为-90dBm。3 室分问题处理3.1 整体室分问题分析

22、介绍室分问题彼此交叉,一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一个明确的顺序,下图是问题归类的分析图示(该图仅供参考,实际中需灵活调整):1. 弱覆盖问题:弱覆盖问题只会引起其他问题,因此不做说明,具体分析参考2.2节;2. 室外信号入侵/室内信号外泄问题:在进行问题分析时,需要排除弱覆盖问题,如果是将其归为弱覆盖问题,否则归类为室外信号入侵或者室内信号外泄问题,图示如下:图1-室外入侵/室内外泄问题归类流程图3. 切换问题:对于切换问题,可能会因为弱覆盖或者室外信号入侵、室内信号外泄造成,也可能会因为本身切换参数、邻区配置等引起,所以针对切换不正常的现象,可以进行以下的问题分析归类图

23、2-切换问题归类流程图4. HSDPA速率问题:在对HSDPA速率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时,需要首先排除弱覆盖问题,其次排除切换问题、室外信号入侵问题,最后才归类为HSDPA速率问题图3-HSDPA速率问题归类流程图5. HSUPA速率问题:在对HSUPA速率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时,需要首先排除弱覆盖问题,其次排除上行干扰问题,最后在排除切换问题、室外信号入侵问题后,可以归类为HSUPA速率问题:图4-HSUPA速率问题归类流程图6. 上行干扰问题和拥塞问题:此类问题极少与其他问题有交叉重叠的现象,因此不做归类的描述。3.2 弱覆盖问题3.2.1 弱覆盖问题概述良好的室内覆盖是室分优化的基础,覆盖干扰问

24、题目前主要指弱覆盖,如果满足以下两种情况均视为弱覆盖1) 整层RSCP=-85dBm或者Ec/Io=-10dB的采样点占比低于95%2) 连续3米内的采样点平均RSCP10dB(2)在室外10米处或者主干道边缘,室内信号RSCP=-85dBm室内信号外泄对室外宏小区的影响较大,外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 低层天线信号泄露低层信号泄露,会对周围泄露区造成干扰,主要原因是天线没有直接的阻挡或者只隔着玻璃(低损耗)等材料。当用户通过泄露区域时,会产生不必要的切换,如果泄露到马路上,当车辆行驶过的时候容易发生频繁切换,如果没有配置邻区关系,对室外信号将产生更大的干扰。2) 高层天线信

25、号泄露由于楼层较高且高层天线在可视范围内没有建筑物墙壁、书桌等物体的遮挡,导致高层信号外泄到附近的道路、小区。高层信号一般泄露到比较远的区域,这种情况往往是没有配置邻区,而且只有测试到了才知道,否则并不知道有没有泄露或者泄露到什么地方。这导致泄露区域信号的Ec/Io急剧恶化,通话质量非常差甚至掉话。3) 室内覆盖小区的天线安装在室外,影响道路由于业主担心建筑物结构、设施遭到破坏,不同意室内施工,所以室内覆盖小区的天线只能安装在室外。部分区域由于没有遮挡,导致室内信号泄露至附近的道路,从而产生干扰。3.6.2 室内信号外泄问题处理流程室内信号泄露引起的问题较多,需结合测试数据现场对产生信号泄露的

26、天线进行判断。具体泄露天线判断方法如下:1) 通过测试得到外泄发生地理位置,确定泄露发生在楼宇高、中、低层;2) 查看设计方案的天线点位图,重点排查靠窗,靠门的天线;3) 对建筑物外观整体进行检查,玻璃门、玻璃窗户、木板等为泄漏关注点;4) 检查室内天线的安装位置,是否在室内有建筑阻挡;是否安装在天花板内;5) 根据天线口功率可以比较直观的判断泄露天线的位置。6) 根据步骤1)步骤5)确认泄露天线后,现在可通过断开泄露天线、遮挡天线等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泄露天线判断的正确性。解决室内信号外泄的优化措施分为四类,如下所示:1) 调整分布系统信号泄露一般是由于天线与外泄区域无遮挡或者天线距离外泄区

27、域距离比较近导致的,归根到底是设计室分方案未考虑建筑物的结构,需要调整泄露区域附近的室内分布系统。它包含三种方式: 移动天线摆放位置 :目前建筑物的1F通常使用玻璃墙结构,导致室内信号易泄露到室外。对于此类问题,可移动天线摆放位置,充分利用室内已有的墙壁、家具等物体进行遮挡。 更换天线类型:为了降低室内信号在室外的信号强度,可使用低增益的天线或者方向性较好的天线替代全向天线。使用低增益天线时注意避免新的覆盖空洞的出现。 外泄天线拆除:对于移动天线摆放位置或者更换天线类型均无法解决外泄问题的,此时宏站在建筑物的底层覆盖较好,可将外泄的天线拆除。2) 改造室内分布系统若原分布系统方案不合理,可按照

28、小功率、多天线的原则改造分布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天线的发射功率而且可以加强部分弱覆盖区域的覆盖,可在增补天线时大量使用,以充分发挥其优势。3) 降低室分系统功率降低室分系统功率包含多种方式,如降低信源功率、降低底层天线功率和降低外泄天线功率。虽然降低发射功率可以有效地解决信号外泄问题,但其影响到室内的信号覆盖,因此降低功率的前提是不影响室内整体覆盖,建议使用多使用降低外泄天线功率,少用降低信源功率、降低底层天线功率。4) 异频组网对于采取步骤1)步骤3)后室内信号外泄仍无法解决的,为了避免室内对室外信号的影响,可使用异频组网的方式。采用异频组网时需要关注小区重选和切换参数的设置。在室分存在外泄或

29、外泄风险时,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切换参数的调整来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如使切换带偏离主干道,室外用户在移动通话过程中不要切换到室分外泄信号上,同时调整参数使室分向室外切换更容易、更快发生。由于这种方法不能实际降低室内信号在室外的信号强度,故只能作为临时解决外泄问题的手段。以上步骤的流程图如下:图2-5 室内信号外泄问题优化流程3.7 室外信号入侵问题3.7.1 室外信号入侵问题概述排除弱覆盖的情况下,在室内靠窗3米以外当室外信号RSCP超过室内信号RSCP 5dB以上,即:RSCP室外入侵信号-RSCP室内信号 5dB在实际进行测试分析时,如果遇到利用室外信号来解决室内覆盖盲区或者弱覆盖区时,不将此

30、情况作为问题进行处理。分析测试结果发现,除在高层场所因为信号杂乱,室外较强信号进入引起导频污染外,其他场景下虽然有室外信号进入,并可能软切换频繁,但对室内CS业务影响较小,主要是影响室内HSPA业务。3.7.2 室外信号入侵问题处理流程1) .检查室分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是否存在室内功率过低的问题(这种情况一般在也是一种弱覆盖的情况),解决方法参考弱覆盖的解决方法。2) 因为室外信号入侵对室内HSPA业务造成影响较大,还可采用适当增强室内覆盖强度、异频改造及修改相关系统切换参数减少HSPA主服务小区频繁变更等方案,提高HSPA业务的使用体验。3) 不建议轻易对室外宏站进行改动,比如压低室外天线等

31、,可能会造成部分区域的弱覆盖。但是如果确认室外信号入侵原因是由于室外宏站过覆盖造成,如条件允许可适当压低天线下倾角、调整天线的方位角或降低室外小区基站发射功率。3.8 上行干扰问题3.8.1 上行干扰问题概述上行干扰主要网内干扰、网外干扰,以及异系统合路所产生的干扰。1) 网内干扰主要是因为室分有源器件造成的干扰以及信源基站硬件故障带来的信号干扰问题。2) 网外干扰网外干扰源主要有干扰器、私装直放站、电视台、大功率电台、微波、雷达、高压电力线等。一般室内分布系统比较封闭,室外信号或干扰进入室内经过衰耗后的电平比较弱,干扰主要出现在室内外的边缘区域。对于同邻频干扰,通过调整频点、天线或调整功率提

32、高上行信号质量来改善。对于网外干扰,应通过排查确定干扰源的位置。3) 异系统干扰因为室分系统存在多信号合路,如WLAN、GSM1800合路,从而带来异系统干扰。3.8.2 上行干扰问题处理流程在对上行干扰进行处理时,可以遵循以下流程:1) 在确定和分析上行干扰前首先应通过OMC-R来查询信源基站是否存在上行干扰问题。查询内容包括基站小区的RTWP、RRU的RTWP等关键信息。在查询RTWP时可以将时段放大,例如全天24小时,连续多天持续观测。2) 查询信源基站的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小区的接入性指标、保持性指标、HSUPA速率等关键指标来判断信源基站是否存在上行干扰问题。3) 现场时如RSCP较理

33、想,但语音业务手机的发射功率过高,通常高于10dBm,则也可以进一步验证上行信号出现问题。4) 检查网内干扰,排查有源器件的工作状态,检查是否存在告警、参数设置。5) 排查异系统干扰,通过将合路的其他系统信号进行中断来验证是否存在异系统干扰。6) 排查网外干扰,通过在现场对空口信号进行扫频测试来确认和定位干扰源。在定位干扰源时建议结合室外宏基站的干扰情况,以便判断干扰源位于室外或室内。如果室分小区不存在网外干扰、异系统干扰,且室分系统中的有源器件工作正常,需要判断信源基站硬件是否存在隐性故障,例如合路器故障、载波板故障。3.9 拥塞问题3.9.1 拥塞问题分析形成拥塞的原因主要有:1) 硬件故

34、障:基站载波板故障、CE板故障均可能造成无线资源和CE资源的缺失,导致各类拥塞问题。2) 业务需求与资源配置不匹配:可能因为原设计容量不足,或者随着业务增长,原基站配置无法满足需求,均可能导致各类拥塞问题。3.9.2 拥塞问题优化流程对拥塞问题进行处理,可以遵循以下流程:1) 通过查询信源基站小区的性能指标,确认是否存在拥塞问题。查询的指标包括CE拥塞次数、码字拥塞次数、功率拥塞次数,同时需要参考各类业务量,例如语音话务量、HSUPA吞吐量、HSDPA吞吐量、R99的PS上行业务吞吐量、R99的PS下行业务吞吐量、RRC建立失败次数、各类RAB建立失败次数等。查询时段应为全天24小时,并连续多天进行观察。如果任何时段出现拥塞问题均需要进行优化处理。2) 在OMC-R查询基站资源配置情况,包括传输容量、CE配置、最大用户数、信道功率配置等信息。如果基站存在传输容量受限,需要通过与传输专业人员进行配合进一步确认。3) 如果判断信源基站存在告警、显性故障或隐性故障,则需要配合维护人员进行故障的定位。4) 如果基站存在传输容量受限问题,则需要进行传输扩容。5) 如果基站存在CE拥塞,则需要进行CE资源调配或者CE板卡扩容。6) 如果基站存在码字拥塞,则需要进行基站小区扩容,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