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37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大垸粮田工程实施方案0702.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目 录第一部分 实施方案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项目主管单位11.3项目建设单位11.4 项目法人11.5项目建设地点11.6 项目建设背景和目标11.7项目建设内容31.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41.9 项目建设期限41.10项目预期效益4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和编制依据62.1项目建设条件62.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122.3 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132.4 实施方案编制范围13第三章 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143.1平面布置原则143.2平面布置分析143.3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15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164.1工

2、艺技术方案164.2 仪器设备方案18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205.1主要建设内容205.2水资源平衡分析215.3工程设计225.4施工组织设计24第六章 节能与环保356.1节能356.2环保36第七章 工程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397.1工程设计概算编制依据397.2工程设计概算编制方法397.3投资概算407.4资金筹措40第八章 实施进度与资金使用计划418.1项目实施进度418.2 资金使用计划42第九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439.1项目建设管理439.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46第十章 工程招投标管理4810.1招投标依据4810.2招投标范围4810.3 招标组织形式4810.4招标

3、方式49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5111.1 经济效益5111.2 社会效益5211.3 生态效益52附件:附件1:关于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201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自筹配套资金的承诺证明附件2:实施方案编制委托书 第二部分 概算书1、概算书编制人员2、概算书编制说明3、总投资概算表4、资金筹措表5、分项工程概算表6、仪器设备购置费表7、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概算表8、单价分析表第三部分 图纸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区现状图3、项目区规划图4、单体图3湖北新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监利

4、县人民大垸管理区2010年度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1.2项目主管单位监利县农业局1.3项目建设单位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1.4 项目法人 张志隆,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男,汉族,在职研究生毕业,44岁,经济师。1.5项目建设地点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杨洲办事处1.6 项目建设背景和目标1.6.1项目建设背景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

5、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投入比较少,抗灾能力也很弱。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三个下降”的局面。为扭转粮食耕种面积、产量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效控制了种粮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下滑的局面,这是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由于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和工作推动的综合作用,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实现粮食产量“七连增”。但目前出现的粮食增产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当年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发展粮食生产

6、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根本上讲,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减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造成的。因此,国家研究编制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规划提出要在粮食主产省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着力加强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在粮食主产省区启动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与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统筹规划项目布局,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隶属粮食主产区,位居统筹规划布局之列。按

7、照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通知精神,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水利厅确定监利县作为2010年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单位,人民大垸管理区列为监利县首批实施单位。1.6.2 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完成实施规划确定的粮食增产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单产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及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成为国家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过田间工程建设,达到建设高产稳产粮田、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普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目的,确保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项目建设目标为:单产目标:小麦单产提高18,水稻单产提高12.5。总产目标:可新增粮食700吨,

8、其中新增水稻总产400吨,新增小麦总产300吨。增收目标:新增产值156.4万元。项目区1090人,人均增加收入1435元,亩均增加收入391元。1.7项目建设内容建设高产稳产粮田4000亩。新修泵站2座,维修泵站1座,新修节制闸2座,维修节制闸12处,新修渠道1处、1044米,修复渠道3处、4003米,修复机耕路8746.75米,沟渠清淤2处、4412米,新建分水闸12座,建设农田林网1000株等。 表1-1 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建设规模亩4000二、主要工程内容 1、新建泵站座22、维修泵站座13、新建节制闸座24、维修节制闸座125、新修渠道米10446、修复渠道米400

9、37、修复机耕路米8746.758、沟渠清淤米44129、新建分水闸座128、建设农田林网株1000 三、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万元200 1、田间工程万元1762、工程建设其它费万元14.53、预备费万元9.51.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8.1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176万元,占总投资的88%;工程建设其它费14.5万元,占总投资的7.25%;基本预备费9.5万元,占总投资的4.75%。1.8.2 资金筹措根据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下达全省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项目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监利县人民大垸管

10、理区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概算总投资为200万元,所需建设资金采取中央投资160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配套40万元,占总投资的20%。地方配套中,省级配套2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配套20万元。1.9 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二年。1.10项目预期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700吨,其中新增水稻总产400吨,新增小麦总产300吨。新增产值156.4万元。按目前本地水稻市场单价2.5元/公斤、小麦市场单价1.88元/公斤折算,新增粮食700吨,新增产值156.4万元。项目区直接受益人口1090人,人均增加收入1435元,亩均增加收入391元。受益面积4000亩,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受益面可辐射全管理区

11、和周边农村10万亩粮田,人口10万人。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和编制依据2.1项目建设条件2.1.1建设单位概况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始建于1957年12月,地处监利西部,北枕荆江大堤,南濒浩浩长江,东与县城接壤,西与江陵县、石首市为邻。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多人,是一家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三产业为配套的新农村建设先行示范区。人民大垸管理区现有人口40850人,农业人口26552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2852人,涉农技术人员89人,生产管理人员180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1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31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27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详细情况见表21。表21 科

12、技队伍情况统计表专业技术类别技术职称科技人员(涉农部门)数量(人)农艺高级18中级15初级8水利工程高级11中级14初级17农机高级2中级2初级2合计高级31中级31初级27总计89人民大垸管理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于发展粮食生产。现有耕地10.06万亩,主产水稻、棉花等农作物;宜养水面2.24万亩,盛产鱼鳖、莲藕等水产品;林业面积3.2万亩,均为意杨、柑桔等经济林。管理区农业结构合理,科技运用广泛,水利设施齐备,农业机械发达,综合生产能力较高。年产优质皮棉9500吨,优质粮食46800吨,鲜鱼3142吨,年出栏生猪6.3万头,出口生猪3万头

13、。依托农业资源,拓展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垸管理区良种繁育加工、棉花轧花纺织、粮食饲料牲猪生产三大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其中,以籽棉加工、皮棉纺织为主体,以短绒和地脚棉深加工、棉籽炼油、棉杆纤维制浆等为配套的棉花产业,涉及企业29家,年籽棉加工能力在25000吨以上,棉纱生产能力在8000吨以上,牛仔布生产能力在600万码以上。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改制和招商引资,管理区工业已初具规模,构成了以轻纺印染、配合饲料、粮食深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油脂化工和印刷纸管为主体的工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55家,以豫东纺织、圣联纺织、润达纺织、鸿盛印刷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且所

14、有企业已完成“双改双退”任务,全面实现了区域经济民营化目标。人民大垸管理区环境优良。管理区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勤劳朴实、诚实守信的文化底蕴。管理区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北依省级沙洪公路,东接随岳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讯设施先进,水电设施齐备。管理区机关所在地流港镇,是全国农垦小城镇规划试点单位之一,花园城镇,环境优美。城区人民公园、休闲广场、文化中心,绿化、美化、亮化,令人耳目一新;城外倚靠天鹅洲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赏麋鹿,观白豚,生态旅游,休闲圣地,令人流连忘返。2.1.2现有自然条件(1)气候资源人民大垸管理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大于5的有效积温5603,大于10的

15、有效积温5190,全年无霜期231-305天,平均为271天,年日照时数1688.6小时,年均降雨量1163.1毫米,管理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区主要气象要素情况见表2-2。表2-2 项目区主要气候要素统计表内容单位年平均温度()5有效积温()10有效积温()年日照时数(小时)年降雨量(毫米)年 蒸发量(毫米)无霜期(天)大垸农场16.4560351901688.61163.11231.2271(2)土地资源管理区版图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6万亩,林地3.2万亩,水面2.24万亩。管理区农业工人12852人,耕种面积达1

16、0.06万亩,劳均耕种土地7.8亩,劳年均生产粮食3.2吨,均高于周边农村5-10倍。(3)土壤条件人民大垸管理区地处江汉平原南部,土壤属灰潮土类型,为近代河湖冲积漫淤而成。土壤呈微碱性,石灰反应强烈,土壤质地轻壤至重粘。水稻土大都由平原湖区沼泽土发育而来,旱田土壤主要由冲积平原浅色草甸土多年开垦耕种而成。土壤养分化验结果为有机质1.8%,速效氮80mg/kg,速效磷6.7mg/kg,速效钾97.4mg/kg。2.1.3 现有基础设施与技术条件1、基础设施人民大垸管理区现有土地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6万亩、林地3.2万亩、水面2.24万亩。有简易气象观测站、气象自动记录仪各1

17、座和南铭生物菌肥厂、福源配肥复混肥厂。2、农田水利建设经过50多年建设,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人民大垸管理区在长江故道、芦苇荒滩上,建成现在挡得往、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适宜于大田作业生产的较高标准农田10.06万亩。管理区拥有固定电力排灌泵站76座,装机117台套,总装机容量9725千瓦,设计提排流量105.87立方米/秒,排涝模数达0.39立方米/秒/平方公里。管理区内部有10000亩的西湖和许多连片的鱼池,总库容1500万方,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另外管理区南临长江,沿大垸支堤有杨家湾闸、流港闸、冯家潭闸三座大闸可以从长江引水进入大垸。管理区农田灌溉保证率可以达到80%。管理区骨

18、干河流8条,农田防洪标准达十年一遇以上。水利设施建设详细现状见表2-3。表2-3 水利工程现状统计表序号项目工程规模单位数量1泵站22千瓦以上座/千瓦76/97252硬化渠道灌溉流量0.8立方米/秒条/千米13/17.93骨干河流底宽大于15米条/千米8/57.484骨干沟道底宽大于5米条/千米88/241.685西湖总库容大于1万方座/万立米1/15006节制闸闸孔宽大于5米座647灌溉面积有效亩1000008除涝面积排涝标准10年一遇以上平方公里1253、 交通、电力条件人民大垸管理区紧靠沙洪一级公路,东与随岳高速相连,西距荆州沙市仅90公里;南临黄金水道,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荆岳大桥一桥

19、相连;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人民大垸管理区田间用电配套设施和供电设施齐全,有充足的电力保障,项目区用电有保障。4、农业机械化水平人民大垸管理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劳平耕种土地多达7.8亩,高出周边农村5倍以上,主要是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人民大垸管理区现有农机总动力4.1285万千瓦,万亩耕地平均动力4103.88千瓦。现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416台,总动力达25668千瓦,购置麦稻联合收割机达100台,配套齐备了机引犁、旋耕机、开沟机等农机具,作业机具配套比为1:1.6。研究制定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薄膜无盘育秧技术,能满足机械插秧的需要。运用推广了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粮食加工企业已配套了粮食烘干设备3

20、套,粮食的产地烘干率达到20。目前,人民大垸管理区机耕面积10.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0;机播面积1.45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46;机械收获面积4.986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综合农业机械生产水平达到54.82。粮食生产从整地、施肥、开沟到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近三年来,水稻收割8天完成,小麦收割10天内结束。因收获期适宜,产量和质量均有提高,结束了过去一定面积田间霉烂变质的历史。人民大垸管理区大型联合收割机队还跨区作业,支援周边农村麦收,还组团跨区北上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抢收粮食,农机务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农机拥有量详细情况见表24。表24 农机拥有量统计表 内容项

21、目数量(台套)动力(千瓦)1、拖拉机大中型43518523小型81771452、农用汽车4913423、联合收割机10040654、机动喷雾(粉)机109716645、推土机139756、耕作机械机引犁696旋耕机696机引耙80中耕30开沟207、插秧机械308、烘干设备35、农田防护林网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森林面积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4,农田林网化建设已初步完成,农田林网网控率已达到85以上,路、渠、堤绿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生态环境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良好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能抵御风灾对水稻的危害,可防止成熟期倒伏的发生。6、粮食生产能力强人民大垸管理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国家扶持建

22、设,已形成了小麦、水稻两大粮食作物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1.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机耕地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100、50,粮食平均单产高于本区域和全国。7、技术储备近年来,人民大垸管理区先后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退耕还林、农业机械化示范、农机现代装备等项目,已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积累了项目建设的经验。目前,项目运行良好,并且储备了良种繁育、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人口安全饮水、动物防疫体系、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秸杆还田等技术项目。2.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水利部全国新增1

23、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0】2123号);(2)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编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发改农经【2010】1641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4)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5)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3 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1、国家新增粮食生产

24、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方案确定的申报要求;2、项目区原有粮田集中连片所形成的基础规模,便于整体推进,能够达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3、项目区原有粮田基础设施现状情况;4、项目区及周边的水资源对项目区的满足程度;5、项目区各土种土壤环境及理化指标现状。2.4 实施方案编制范围监利县人民大垸管理区2010年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范围为:高产稳产粮田建设。第三章 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3.1平面布置原则(1)根据基地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安排资金,节约用地,减少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2)高产稳产粮田建设

25、以及土壤改良需满足育种作物需求。(3)沟、路、渠的布置必须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使生产线路通顺、连续、便捷,田间排灌通畅。(4)农田防护林的布置将结合田块整理、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的建设及景观、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进行,以达到防风、护田、涵养水分、调节小气候,增加生物种类。(5)坚持基本农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资源保护,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配套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保持标准粮田规模的长期稳定;(6)项目坚持农业工程技术措施与生物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原则。3.2平面布置分析(1)通过实地考察和论证,人民大垸管理区土地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而且基础地力较周边县市

26、乡镇的耕地质量高。该区气候属副热带大陆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小麦、水稻等作物生长。项目资源充分,交通、通讯、运输以及水文地质、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较好。(2)现有粮田外部水利设施基本建成,建设内容主要为田间工程和设施配套完善;(3)高产稳产粮田建设项目与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相结合。3.3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项目建设总规模4000亩,为管理区国有土地,全部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无征地租地问题。项目区在集中连片的杨洲办事处五个生产组,项目区详细情况见表3-1。表3-1 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建设面积序号建设地点面积(亩)人口(人)种植作物1杨洲办事处六组1400370

27、水稻-小麦2杨洲办事处七组820220水稻-小麦3杨洲办事处八组1200220水稻-小麦4杨洲办事处四组240140水稻-小麦5杨洲办事处五组340140水稻-小麦合计40001090该项目区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协调布局,根据生产需要和现在道路基础,规划布置道路,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及配套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布局在一个片内实施,集中连片,便于田间工程的实施,便于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便于机械化作业,便于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田间工程总体规划布局详细情况见项目区规划图。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4.1工艺技术方案根据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高产稳产粮田日间工程建设的要求,该项目建设的工

28、艺技术方案是: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工艺方案中应用的各项主要技术如下:(1)田间灌排技术根据作物长势和生育进程的需水规律,结合当时天气情况,充分利用墒情监测数据,采取自流排灌或泵站排灌,实行干干湿湿的湿润管理,保证渠道畅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作物单产。主要工艺环节为:自流或泵站排灌田间沟渠大田。(2)秸杆还田技术严格按照拖拉机配套水田秸杆还田作业机具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的前进速度与水田秸杆还田作业机具工作部件的转速相匹配,根据拖拉机的不同型号,采用拖拉机的调节装置调节耕深,第一遍耕深略浅,第二遍达到规定的深度,合理选择作业路线,根据田块选择合适的作业路线

29、,做到不漏耕、不重耕。作业工艺为:机械收割小麦、水稻将秸杆粉碎均匀抛撒在田间灌水泡田水田埋草旋耕第一遍慢速作业施氮、磷肥水田埋草旋耕第二遍作业水稻播插。(3)平衡施肥技术根据所采集的基础信息数据,按区域内土肥水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专家系统软件分析处理基础信息数据,以队为单元,制定不同耕地类型的不同作物的平衡施肥方案。目前,总体平衡施肥的方案是“增施有机肥和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适量减施氮磷肥”。作业工艺为:土样采集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样分析制定合理平衡施肥方案施肥指导。(4)地力与墒情监测技术通过田间地力和墒情的观查,现场取样后,经实验室化验检测和数据库处理,提出指导田间生产

30、的技术方案,用于大田生产。作业工艺为:样品采集和观测数据实验室检测数据库处理提出指导方案大田生产。4.2 仪器设备方案(1)现有仪器设备清单水利设备:管理区拥有固定电力排灌泵站76座,装机117台套,总装机容量9725千瓦。农机设备:现拥有中小型拖拉机1252台,购置麦稻联合收割机达100台,粮食烘干设备3套。(2)拟购置仪器设备清单 根据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标准,根据现有与新建的设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达到高产稳产粮田目标的要求,项目区在已有基础上填平补齐,新购置的设备主要是排灌泵站设备。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5.1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高产稳产粮田4000亩。新修泵站2座,维修泵站1座,新修

31、节制闸2座,维修节制闸12处,新修渠道1处、1044米,修复渠道3处、4003米,修复机耕路8746.75米,沟渠清淤2处、4412米,新建分水闸12座,建设农田林网1000株等。 表5-1 田间工程建设内容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建设规模亩4000二、主要工程内容 1、新建泵站座22、维修泵站座13、新建节制闸座24、维修节制闸座125、新修渠道米10446、修复渠道米40037、修复机耕路米8746.758、沟渠清淤米44129、新建分水闸座128、建设农田林网株1000 5.2水资源平衡分析1、可利用水资源量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7031万立方米,可用水资源为6040.6万立方米。项目建

32、设区4000亩农田平均降水量为1190毫米,总降水量2381万立方米,利用率为50,可利用水量为1190.6万立方米;项目建设区西湖和鱼池总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0万立方米,目前提水50万立方米;蛟子河、友谊河、堤套及泵站引河河流可用蓄水量500万立方米,目前提水300万立方米。每年从长江引水进入项目区3000万方米。2、项目区需水量项目区建成后,项目区按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模式轮作,复种指数为200%。小麦灌溉定额为210立方米/亩,4000亩小麦一季种植共需供水84万立方米;水稻灌溉定额为350立方米/亩,4000亩水稻一季种植共需供水140万立方米,两季共需供水224万

33、立方米。根据灌溉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水利用系数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0;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85。根据实际情况,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0,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85,则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8。表5-2 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0.80田间水利用系数0.85灌溉水利用系数0.68项目区农作物净需水量为224万立方米,相应的灌溉水量为329.41万立方米。另外,项目区人畜生活用水依靠长江引水和地下水取水完全可以满足。3、供需平衡预测从项目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和需水量看,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是6040.6万立方米,水资源需求量是224万立方米,

34、需水总量远远低于项目区的供水总量,水资源有保障。5.3工程设计5.3.1设计依据1、根据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2、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法规。3、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文件。5.3.2 工程设计灌溉、排涝工程设计根据项目区的地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区规划为优质水稻标准粮田,项目区主要通过自然降水和泵站提水经输水渠道对项目区的水稻田进行灌溉。设计渠道灌溉保证率85%,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1日最大暴雨3天排完,正常运行时不发生冲刷、淤积、坍塌、变形等情况。(1)渠道工程设计本项目新建灌溉U型渠2335m,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砌筑。U型渠宽0.8米,深0.8米,厚0.08米,压顶采用C20混凝土。

35、修复硬化渠道16306m,按50%-65%修复。(2)沟渠清淤设计沟渠清淤要求人机结合,一般机械清淤,人工培坡。沟渠清淤深度为0.8米1米。(3)泵站设计新建泵站选址的原则:抽水泵站的站址必须满足机房内的水泵和其他建筑物的安全工作。泵站站址是依据水源条件和渠首位置确定的。依据灌溉泵站取水的防洪、防冲和防淤的要求来布置枢纽的形式。泵站宜设在灌区内地势较高的地段,以便抽出的水通过渠道能自流入田灌溉,并尽量靠近水源,保证在枯水期不中断供水。站址应尽量靠近电源,以节省输电工程投资。地基条件要好。进口应避免水源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出水池应有坚实的高地可供建造。泵站主要由进出水池、进出水管道、泵房、机电设备

36、和输配电系统组成。新建泵站的规格和形式根据地形地貌、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而定,本项目规划新建两种类型的泵站,为55KW的轴流泵站和30KW(或22KW)的混流泵站。维修泵站主要是更换已经老货的设备,同时对破旧的泵房进行重新装饰。(5)节制闸设计节制闸属于配水建筑物。主闸主要由闸门、闸墩、闸底板、闸槽、上下游护坡和启闭台等部分组成。节制闸混凝土多在现场浇筑而成,节制闸施工必须十分注意地基防渗处理。 5.4施工组织设计5.4.1设计依据1、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施工顺序坚持先主体、后局部,先下部、后上部,先结构、后装修得原则。2、在不互相干扰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工作面,努力做到分段平行施工,段内流水作业。

37、3、合理组织,各工序、各种合理搭配,搞好协调配合,以加快施工进度。4、强化适量监督,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要保证。5.4.2施工条件1、自然条件人民大垸管理区年平均气温为16.4,大于5的有效积温5603,大于10的有效积温5190,全年无霜期231-305天,平均为271天,年日照时数1688.6小时,年均降雨量1163.1毫米,大垸管理区地处江汉平原南部,土壤属灰潮土类型,为近代河湖冲积漫淤而成。土壤呈微碱性,石灰反应强烈,土壤质地轻壤至重粘。水稻土大都由平原湖区沼泽土发育而来,旱田土壤主要由冲积平原浅色草甸土多年开垦耕种而成。管理区紧靠沙洪一级公路,东与随岳高速相连,西距荆州沙市仅90公里;

38、水路:南临黄金水道,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这样的条件下,除夏季雨水集中不利于施工外,其它季节对施工影响不大,因此在安排施工时,把受气候影响大的工程施工任务和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工程施工任务,安排在冬春实施,如土方开挖、泵站修建等;受气候影响小的工程施工,安排在夏秋实施,如渠沟开挖、护砌、建筑物工程施工等。2、对外交通及运输条件对外交通条件较好,施工交通采用可以采用公路运输,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能够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附近,施工交通运输条件可满足要求。主要建筑材料“三材”和燃料从当地购买;天然建筑材料从项目区就近采集。3、施工供电条件项目区内有输电线路通过,电网密布,施工用

39、电十分方便,仅在局部缺电的地区,在必要的地方可以架设输电线路为施工之用,在不方便架设输电线路的地区可以利用柴油机作为施工动力设备。 4、施工及生活用水条件生产用水:由于项目区地表水较为丰富,施工期间可以从就近水库、堰塘和场内渠道取用。生活用水:由于项目区靠近居民点,生活用水直接使用当地生活用水。5.4.3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为项目施工作准备。主要是指”三通一平”和施工临时建筑工程的建设。“三通一平”是指通路、通水、通电和场地平整。施工道路主要依靠现有交通道路。场地平整指施工临时建筑物场地平整。根据规划设计把渠、路、泵站、节制闸等位置由施工放样标示出位置。针对排灌系统技术性强的特点,特提出以下技术

40、要求:1、施工前应核对原规划设计是否与项目区地形、水源、作物种植及首部枢纽位置等相符,发现问题应积极与设计部门协商,提出合理修改方案;检查现场,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各种事故发生;局部不影响工程项目和设计效益的设计修改可在征得设计部门同意后,进行局部调整。2、编制施工计划,拟定各项施工顺序和技术要求;编制劳力、工种、材料、设备、工程进度计划,制定质量检查方法和安全措施。3、按设计要求检查工程设备器材,备齐施工工具。5.4.4施工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测量、进度测量及竣工测量。增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点,应设置在开挖区外,用围栏加以保护,报送监理工程师核准后

41、使用。1、控制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以及图纸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设置主要断面轴线点的坐标控制网点,绘制控制网点平面布置图,并计算出建筑物关键点的坐标。2、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标明的建筑物的各部分尺寸,按施工进度进行施工放样。先用全站仪确定建筑物的轴线点或关键点的位置,再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或建筑物施工高程,用钢尺丈量出断面尺寸,用墨线或灰粉标出,并校核准确后,交付使用。3、进度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按月进度测出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当月工程结算的依据。4、竣工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按实测的断面点及沉降观测记录,绘制竣工图纸,编

42、制竣工资料。5.4.5主要工程施工方法1、建筑物土方工程土方开挖为削坡和清基,清基主要是清除表层杂土,削坡主要采用人工削坡,开挖土料尽可能就近利用。大面积基槽开挖,场地平整等,适宜用大型挖掘机挖,自卸汽车运输,也可用推土机、拖拉机等;在不能用大型机械开挖的齿槽等,采用人工开挖。基坑开挖应呈梯形断面,施工边坡不宜太陡,弃土边缘和建筑物边缘不小于2米,且不影响交通。基坑完成后,设排水沟加强排水,对基础原土进行分层分段平整夯实。土方填筑:土方填筑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机械填筑一般采用推土机或铲运机运土,强力振动碾压实。土料填筑前应将表层的杂草、树根、浮土、有机质等清除干净并刨毛和洒水,使新老土料结合

43、紧密。填筑质量应严格控制,铺碾工艺参数应经试验确定,并严格按试验参数施工。要求沙土碾压相对密度为0.65,粘性土压实度为0.95;对于涵管等建筑物接合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连环套打夯实,其压实标准与土堤一致。2、砼工程施工工作内容包括:模板架设、钢筋安装及砼浇筑、养护。模板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模板安装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现浇钢筋砼梁板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跨长的13;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模,承重模板,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拆模。工程所用的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安装时,应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使用时应进行

44、防腐除锈处理。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骨料粒径、纯度满足设计要求,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坍落度根据建筑物的部位、钢筋含量、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钢筋砼为79cm。砼浇筑前应详细进行仓内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永久缝及浇筑准备工作等,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浇筑砼应连续进行。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以防日晒,面层凝固后,立即洒水养护,使砼面和模板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养护至规定龄期。3、砌体工程施工砌体工程主要包括砌石及砌砖工程,砌砖工程较为常见,施工方法已为广大施工单位熟练掌握,仅将砌石工程施工简要介绍如下:砌体所用的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完整,砌石

45、用的胶结材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砌筑用的石块,要洒水湿润,便于和砂浆粘接。砌筑前先将基础夯实,并在基础上铺一层厚5cm的稠砂浆,然后安放块石,浆砌石采用坐浆法施工,要求平整、稳定、密实、错缝。平整:分层砌筑,每一层面大致平整,相邻砌石块高差不宜小于23cm;稳定:石块安放必须自身稳定,大面朝下,适当振动或敲击,使其平稳;密实:严禁石块直接接触,座浆及竖缝砂浆或砼填塞应饱满密实;错缝:同一砌筑层,相邻石块应错缝砌筑,不得存在顺流向通缝,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缝搭接。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并作好防暑、防冻、防雨、防冲工作,工程完工后,注意砌体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