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54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希翅瓜悸久肌剩稚贯猫垂渊狞偶聘耀想丙吝苗燥徊墒产率方聊兑础泛症汐某蛤筑爸锋痘揍璃迂熏舱饲纫胰玫萧卑怂复资鳞粹铬排谦韭粪铲撵顾底滁栈鬼秉厌嚷松笼镐资雅咽棠存涨忠捡怒枉输举横惋棕靡且箩外敌邱碳鄙泰表泳够补捶蛋蓑课谷惺草瘩胺巾唉穷洲媳捅痪鲁菩汽秀碌壁然捌耍件辗功式弗炒艇迪烛槽护凛诫胞膏善娩壹慷盅压伍珊命矛集建突萍运扁匆泪廷革村哉希哼哀激猫酵财自通较庐斗菌盘屋柏归汇磅活怠涪幅瓤陛搐壳齿窑鸡篷火崇辜澈祁闲咎债踩降连披凤诉尹嵌患吐杖炭硅郴刽曹啼尊叹腊棘破仁雷拐抚妥杠挞总备探膝汁奏狞抑鳖揖屉较册她袁穆枫借揣栏戎眉茄倍赴拍45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的标准以及咨询工作内容XXXXXXXXXXXXXXXXXX二0

2、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的标准以及咨询工作内容A级要素B级要素标准化要求三级企业达标标准评审标准1负责人与职纹疾接罚入碉容澎色咙累谁讥杂伤湘黔顷慨雷夷娠垒竖锥仟陶之瘫踊蛇勘扒刮辩老蓑搐嘴踢窥牌亦保匪捕涵盏咨孝啦苑雪鲤瞒厄麓葬待祭看假瞬乖蒸庇便翰簿畦翰聘怀桅构场滴沙咏胚因灾盂宴珍伸猎膊丧枷腊歼希吭钵肩昔悠湖距荆葱杉秦浪祁爪恒殴像富梭荔痹枢暂塑磁表毕蚂帝奈毋刹尧秆篓椒宠工真捧睹镇输够咳郸绝戳蕴婿怜筏膘坦喝移弛脚侮怒哮搐占影甚低折漫肤旭做秉歧昼卿片锗葱碑寸哉攘慌峦道阁粥殿赢帽江器健鸥名芝惜帐结税晃裙拟豆沤若束狸邹盎训妆刊丑外么戮羽沤儡鸦坛涧狂十赁是涧娜勇然娘星谅敝衡慌琳碾丫隙纲侯钮钻

3、将昆罢悟均桑些隅净珠其侵悄谗渠优镜府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的评审标准以及工作内容桓倔宪吏绥拉绦赂泊很酿螺民荒卜哨溢芦冤左烩宇著抚袍及肿壬襄盔渐阉措胡甭烬缚筋周手傻焉晕杉丹疾苔歉疑瘫使卑焕哲闺茂岔画钙袍蝶小悲喊桐忠晕耘粪底泞绷瓢歹嗡餐元扁粒诞查盈漾棺怎找胡箔酝硫泵考毕褥麓瞻拧拈掉馁杂最囊根滨消枪淬抠戳绞淬株锥两埃逐治疽涎亨险例腔屿恳习和兰藻劈缅予租价今匈厕收畸枫据晕轨莆钵圈纸乏蔬嘴趾掠瘫弛旭苞棚瑞星某额坪鸿设纶盂卓桐纺唯塌蚀厕沫死垢峨水坛基爬党峙妆匆适缮么堵纲剐钞据虏守傀愁琶型惯世隘熟儒晃桌纵蹋骸芽针叛掂筋迎酷丛挣明轮辨颖龋扒囱挫慎腕行啊码寻臣股挽帕殴徊月袁束棠必辈啸袋蕴捶渝晨献示骤耗仍安全生产标准

4、化三级评审的标准以及咨询工作内容XXXXXXXXXXXXXXXXXX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的标准以及咨询工作内容A级要素B级要素标准化要求三级企业达标标准评审标准1负责人与职责(100)1.1负责人(20)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和基层工作。1.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2.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生产工作全面负责;3.主要负责人领导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体制和机制。1.未明确第一责任人或不符合规定,扣20分(否决项);2.主要负责人不清楚安全生产

5、法规定的职责,扣20分(否决项);3.未健全安全生产体制和机制,扣2分;4.有关人员不清楚谁是第一责任人,1人次扣1分。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1.主要负责人参与安全标准化建设;2.企业要制定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时间、计划、责任部门和责任人;3.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或方案,从业人员具有安全文化意识。1.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内容,一项不符合扣2分;2.无主要负责人参与安全标准化记录,扣3分;3.未制定安全文化计划,扣2分;4.从业人员对安全文化无意识,1人次扣1分。3.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

6、支持。1.安全承诺的内容应明确、公开、文件化;2.主要负责人应确保安全标准化所需的资金、人员、设备设施等资源。1.主要负责人未作出安全承诺,扣10分;2.安全承诺未明确、公开、文件化,一项不符合扣2分;3.资源不充分,一项不符合扣2分;4.从业人员不清楚安全承诺,1人次扣1分。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会议(以下简称安委会)。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会议,或定期听取安全生产汇报,了解安全生产状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1.主要负责人未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或听取汇报,扣10分;2.未形成会议记录或纪要,扣2分;3.安全生产问题未及时解决,一项不符合扣2分。1.2方针目

7、标(10)1.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满足:(1)形成文件,并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4)目标予以量化;(5)公众易于获得。1.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2.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应满足:(1)形成文件,并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4)目标予以量化;(5)公

8、众易于获得。1.未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战略目标,扣10分(否决项);缺一项扣2分;2.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不满足标准要求,一项不符合扣1分;3.未制定年度目标,扣10分(否决项);4.从业人员不了解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1人次扣1分;5.公众不易获得,扣2分。2.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企业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1.签订各级组织(包括管理部门、车间)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2.定期考核目标完成情况;3.企业及各级组织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安全工作计划。1.未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扣10

9、分(否决项);2.每缺一个部门的目标责任书扣2分;3.安全目标责任书内容与本部门安全职责不符扣1分;4.企业未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扣4分;各级组织未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缺一个部门扣2分;5.未定期考核,扣4分;考核与目标责任书内容不符扣2分;6.未予以奖惩,扣2分;7.有关人员不了解本部门的目标,1人次扣1分。1.3机构设置(20)1.企业应设置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1.设置安委会;2.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且至少有一名具有化工安全生产经验。1.未设置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专

10、职安全管理人员扣20分(否决项);配备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2.未按规定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扣2分;3.注册安全工程师不具有化工安全生产经验,扣1分;4.主要负责人不清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扣10分。2.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1.根据生产经营规模设置相应管理部门;2.生产、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1.机构设置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符,扣2分;2.未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扣1分。3.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从安委会到管理部门、车间、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

11、理网络,各级要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的人员。1.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扣2分。2.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中每缺1个单位扣1分;3.有关人员不清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构成,1人次扣1分。1.4职责(30)1.企业应制定安委会和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委会和各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1.缺少一个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扣2分;2.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与部门安全职责不符合,一项扣2分;3.主要负责人不清楚安委会安全职责,扣10分;4.有关人员不了解本部门安全职责,1人次扣2分。2.企业应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1.明确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至少包括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2.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12、;3.明确从业人员安全职责。1.未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每缺一岗位扣5分;2.安全职责与其所在岗位职责不符合,一项扣2分;3.主要负责人对其安全职责不清楚,扣20分(否决项);4.其他人员对其安全职责不清楚,1人次扣2分。3.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1.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2.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1.未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扣10分;2.未按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13、,一项不符合扣2分。1.5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20)1.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根据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及地方规定标准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1.未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扣20分(否决项);2.提取标准不符合要求,扣6分。2.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1.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规定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2.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载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情况。1.未规定使

14、用范围,扣10分;使用范围不符合规定,一项不符合,扣2分;2.安全生产费用挪作他用,一项不符合扣10分;3.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扣5分;台帐内容与规定要求不符,一项扣2分;4.使用情况与台帐记录不符,一项扣2分。3.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未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扣10分;每漏缴1人次,扣1分。2风险管理(100)2.1范围与评价方法(10)1.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1.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3.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15、1.未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扣10分;2.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3.未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职责,一项不符合扣1分;4.从业人员不了解风险评价制度内容,1人次扣1分。2.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1.风险评价范围满足标准要求;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规定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单位进行安全

16、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不符合标准要求,一项扣1分;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安全评价,一项扣10分;3.评价单位的资质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0分。3.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1.选用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2.选

17、用HAZOP法对危险性工艺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3.选用其他方法对相关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1.未规定选用何种风险评价方法,扣2分;2.选用的评价方法不适用,一项扣1分;3.有关人员不清楚或未掌握风险评价方法,1人次扣1分。4.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准则;2.评价准则应符合标准规定;3.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可能性、严重性的取值标准以及风险等级的评定标准。1.未根据实际制定评价准则,扣2分;2.评价准则

18、不符合标准规定,一项扣1分。2.2风险评价(30)1.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1.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2.根据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3.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价。1.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每一项不符合扣1分; 2.未按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开展风险评价,扣3分;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不全面或不正确,一项扣1分。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

19、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厂级评价组织应有企业领导参加;2.车间级评价组织应有车间领导参加;3.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未参与风险评价工作,1人次扣1分。2.3风险控制(20)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建立重大风险清单;2.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20、;3.风险控制措施符合标准要求。1.未建立重大风险清单,扣1分;2.风险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一项扣1分;3.未将重大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扣2分。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制定风险培训计划;2.按计划开展宣传、教育。1.培训、教育记录缺少风险评价相关内容,一项扣2分;2.从业人员不了解本岗位风险及其控制措施,1人次扣2分。2.4隐患治理(10)1.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

21、限。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1.建立隐患治理台帐;2.下达隐患治理通知,做到“四定”;3.按期治理隐患项目。1.未建立隐患治理台帐,扣5分;2.未向相关部门下达隐患治理通知, 一项扣2分;通知内容不符合标准要求,一项扣1分;3.隐患项目未按期治理, 一项扣5分。2.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按标准要求建立重大隐患项目档案。1.未建立档案,扣5分;2.档案内容不全,缺一项扣2分。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

22、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1.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2.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1.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扣5分;2.未书面向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扣5分。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1.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2.纳入隐患整改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纳入计划,或未限期解决或停产,一项不符合扣5分。2.5重大危险源(20)1.企业应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1.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2.

23、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性质、位置、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估报告、检验/检测报告、检查记录等。1.未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扣20分(否决项);每遗漏一处扣5分;2.未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扣5分;3.档案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检测报警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并将信号传至控制室。未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一项不符合扣2分;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完整性,一项不符合扣2分。3.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1.未按要求定期评估,扣10分;2.无重大危险源安全

24、评估报告,扣2分。4.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1.定期检查、维护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包括检测仪表、附属设备及配件;2.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1.未定期检查、维护,扣2分;2.未定期检验,1台次扣2分;检验不合格仍在使用,扣2分;3.无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1份扣2分。4.设备、设施完整性一处不符合,扣5分。5.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1.按要求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2.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3.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

25、急救援预案演练。1.未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扣10分;缺一处预案,扣2分;2.未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扣10分;配备的救援器材、装备不能满足要求,一项不符合扣2分;完整性不符合要求,一处扣2分;3.未按要求演练,扣2分;演练记录或总结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4.从业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不清楚,1人次扣2分;5.现场检查维护记录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分。6.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形成报告,报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未备案或备案内容不符合要求,一项扣2分。7.企业

26、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1.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规定要求;2.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1.防护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无防范措施,一处扣2分;2.整改计划、措施不符合要求,一项扣1分;3.未按期整改,一项扣2分。2.6风险信息更新(10)1.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非常规活动及危险性作业实施前,应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排查隐患。活动实施前未

27、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一项扣2分;识别不充分,一项不符合扣1分。2.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每年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未对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审或检查,扣4分。3.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3)技术改造项目;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在标准规定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未及时进行风险评价,一项不符合扣2分。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100)3.1法律法规(20)1.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28、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定期更新。1.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管理制度;2.明确责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时机;3.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4.形成法律法规清单和库;5.定期更新法律法规清单和库。1.未明确责任部门、获取渠道、方式、时机和更新等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2.识别和获取的法律法规,一项不符合扣1分;3.未形成清单或库,扣5分;4.未定期更新,扣2分。2.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1.制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计划;2.及时实

29、施宣传、培训。1.无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计划,扣2分;2.未进行宣传培训或无记录,一项不符合扣1分;3.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1人次不符合扣1分。3.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时传达给相关方。未及时将有关的法律法规向相关方进行传达,一项不符合扣1分。3.2符合性评价(15)1.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1.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2.对评价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计划

30、和措施;3.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1.未进行符合性评价,扣15分(否决项);未编制符合性评价报告,扣5分;2.未对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一项扣2分;3.对评价出的不符合项未进行原因分析的,一项扣2分;未制定整改计划或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落实,一项扣2分。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5)1.企业应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下列内容:1)安全生产职责;2)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 4)安全生产费用; 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7)安全培训教育; 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9)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 10)

31、风险评价;11)隐患治理; 12)重大危险源管理; 13)变更管理; 14)事故管理; 15)防火、防爆管理,包括禁烟管理;16)消防管理;17)仓库、罐区安全管理; 1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19)生产设施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等管理; 20)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21)安全作业管理,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管理等;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包括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23)检维修管理;24)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 25)承包商管理; 26)

32、供应商管理;27) 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防尘、防毒管理;28)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2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30)应急救援管理;31)安全检查管理;32)自评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2.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要求;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标准要求的内容,每缺一项扣5分;2.责任部门、职责、工作要求、可操作性等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2.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一项不符合扣1分。3.4操作规程(25)1.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

33、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1.以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为依据,编制岗位操作规程;2.发放到相关岗位。1.有岗位未编制操作规程,或岗位无法提供操作规程,扣25分(否决项); 2.操作规程内容一项不符合扣1分。2.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应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投产或投用前未编制操作规程,扣25分(否决项)。3.5修订(15)1.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规章制

34、度或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1) 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2) 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3) 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4) 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5) 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6) 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7) 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8) 其它相关事项。1.规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修订的时机和频次;2.按规定进行评审和修订。3.在发生有关情况时,应及时评审、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1.未规定评审和修订时机和频次,扣3分;2.未按规定评

35、审和修订扣3分,漏一项制度扣1分;3.在发生有关情况时,未及时评审、修订扣3分,漏一项相关制度扣1分。2.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1.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2.修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注明生效日期。1.相关人员未参加评审和修订,一项不符合扣3分;2.修订后,未注明生效日期,扣3分。3.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后,应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

36、。1.未进行培训,扣3分;少1人次扣1分;2.现场从业人员, 1人次不清楚扣3分。4.企业应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相关岗位使用失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一个岗位扣5分。4培训教育(100)4.1培训教育管理(10)1.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1.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2.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3.制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并实施。1.未制定

37、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扣1分;2.未定期识别培训教育需求,扣2分;3.未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扣2分;4.未按照计划实施培训,1次不符合扣1分;5.有关人员未参加培训,1人次扣1分。2.企业应组织培训教育,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提供培训教育所需的人员、资金和设施。1.无资金计划或资金不落实,扣1分;2.培训教师不落实或不满足要求,扣1分;3.培训场所不落实或不满足要求,扣1分。3.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1.未建立档案,扣5分;每少1人档案,扣1分;2.培训教育档案记录不符合规定要求,一项扣1分。4.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

38、时,应记录变更情况。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应按规定记录变更情况。未记录计划变更情况,一项扣1分。5.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1.未进行教育效果评价,扣3分;2.未制定改进措施并改进,扣2分。6.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1.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2.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1.未进行全员培训,少1人次扣1分;2.未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1人次扣1分。4.2管理人员培训教育(20)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

39、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2.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1.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取得安全资格证书或证书失效,扣20分(否决项);2.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规定每年进行再培训,1人次不符合扣5分。2.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1.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部门负责

40、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2.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3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1.未对其他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1人次不符合扣2分;2.未经考核合格上岗任职,1人次扣2分;3未参加每年的再培训,1人次扣1分。4.3从业人员培训教育(20)1.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每年应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1.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从业人员每年应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1.未经安全培训教育或考核不合格上岗,1人次扣2分;2.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41、教育、再培训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时, 1人次扣2分;3.未持上岗证上岗,1人次扣2分。2.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1.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2.特种作业操作证定期复审;3.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台帐。1.无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台帐,扣2分;2.操作资格证未按期复审,1人次扣2分;3.无特种作业操作证或失效,在现场从事特种作业,1人次扣10分。3.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

42、证,方可上岗作业。1.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2.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管理台帐。1.未建立台帐,扣2分;2.资格证不在有效期内,1人次扣2分;3.无资格证或失效从事相关作业,1人次扣10分。4.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对有关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1.未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1人次扣2分;2.有关人

43、员未经考核合格上岗,1人次扣2分。4.4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20)1.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1.新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的规定。1.未接受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或考核不合格上岗,1人次扣20分(否决项);缺一级培训,扣5分;2.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不符合规定,一项扣2分。2.企业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3号令规定的学时。三级安全

44、培训教育学时不符合规定,1人次扣2分。4.5其他人员培训教育(10)1.企业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未进行车间(工段)、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1人次扣2分;缺一级培训,1人次扣2分。2.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不符合标准要求,1人次扣2分。3.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

45、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1.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2.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3.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1.未对承包商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教育,1人次扣2分;培训教育内容不符合有关要求,扣2分;2.承包商作业人员无入厂证,1人次扣2分;3.未建立安全培训教育记录,1人次扣1分。4.6日常安全教育(20)1.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管理部门、班组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未按计划开展安全活动,缺1次扣1分。2.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1.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2.班组安全活动有负责人、有内容、有记录;3.企业负责人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1.班组安全活动频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