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802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三、四节课学考复习.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目标感知,请同学们根据学考考点与要求,建构知识框架,温馨提示:利用课前提示;结合课文大标题及小标题;把握本专题的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典型史实。,知识框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进(汉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史实,(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制确立,(清)军机处设置,(汉)州刺史的设置,(元)行省制度,

2、(宋)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君权与相权),线索,(中央与地方),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 制度 的演变,相权日益分散削弱直至消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度,皇帝至高无上,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州刺史,监察地方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行政效率高,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行省制度,受到中央节制,内阁制度,没有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君主专制强化,军机处,精、简、速、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知识梳理,(1)图中所示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此

3、时的相权有何变化?这一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变化:唐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说明唐朝的相权被分散了。影响: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各司其职,互相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唐:三省六部制,(草拟政令),(执行政令),(审核政令),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参知政事副 相,三司使,分行政权,枢密院(军政),长官行宰相职,枢密使,皇帝,中书门下(行政),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割了相权?,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相权分散皇帝总揽大权,三司(财政),分财

4、政权,分军权,(省学考选考2015年10月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制度:内阁制度;作用:强化君主专制。,链接真题,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重组语言,先读题,再带着问题精读材料,书写:规范化、序号化、要点化,(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明朝的内阁制有何特点

5、?,联系课本相关知识,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书写:规范化、序号化、要点化,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军机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根据材料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读下列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

6、重要的中枢机构。,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军机处设置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军机处有何特点?它的设置有什么影响?,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夯实基础,直接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省学考2014年7月2)某朝代中央政府在全国划分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朝代是()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B,(省学考2013年7月2)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

7、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 B C D,C,链接真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解题突破口,材料五: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人民版必修一教材P16(1)结合材料概括元代行省行使权力时,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中央的节制?为保证地方官员的尽职尽责,又采取

8、了哪些措施呢?(2)对比郡县制,分析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民政、军政、财政、军队等方面;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以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材料三: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材料四: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P18知识链接:清代文字狱,请回答: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

9、学知识,你怎样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读下列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能力提升,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材料五:在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往往夭折、中断。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P25,(2)消极影响:皇权专制赋予君主至高无上权力,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形成长期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

10、面。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进(汉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史实,(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制确立,(清)军机处设置,(汉)州刺史的设置,(元)行省制度,(宋)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趋势或特点,(君权与相权),线索,(中央与地方),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终被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1(2012年浙江会考)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

11、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2(2009年浙江会考)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C,C,真题演练,3.(省学考2014年1月2)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D,5、(省学考2015年7月2)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12、)A三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6、(省学考2015年7月3)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 B枢密院 C军机处 D宣政院,A,C,7、(省测题2015年9月2)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A,真题演练,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

13、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天津师范大学庞卓恒教授认为,中华帝国之所以长存数千年而不衰,和世界六大古文明中心或“中断”或“中衰”不一样,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文明”有一个“那样巩固的大统一体”。总体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创建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该制度是分不开的。,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2)汉武帝:,(1)秦始皇:,三公九卿制,改变传统、频繁换相、破格选用人才实行内外朝制度(内朝:决策;外朝:执行),(3)唐代:,三省六部制,,(4)宋代:,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5)明代:,(6)清朝:,

14、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分散宰相权力,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知识梳理,知识框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进(汉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史实,(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制确立,(清)军机处设置,(汉)州刺史的设置,(元)行省制度,(宋)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君权与相权),线索,(中央与地方),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思考三省六部制相关问题。,材料:资治通鉴192卷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结合材料书本内容,指出三省六部制

15、的作用。,三省相互监督制约,削弱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导语,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省学考2014年7月1)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 宗法制 科举制 郡县制A B C D,A,8、(省学考选考2015年10月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

16、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A,4、(省学考2015年7月1)下图是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A西周的统治覆盖长江流域 B西周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C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 D西周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A,(2008年浙江补考卷)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琅邪刻石记载: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

17、,尊号大成。(1)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主要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6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答案】(1)措施: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6分)积极影响:加强中央对方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分),连一连,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两汉,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中书省,宋朝,设“参知政事”,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刺史制度,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1.右图是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除了少数属于

18、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该记载主要反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现象为()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当时的王公贵族喜欢问卜 甲骨文不能反映当时历史 当时人们对甲骨的迷信盛行2.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为“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A嬴政功绩较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心去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练一练:,1.在西周的某一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该国国君 C.卿大夫 D.

19、士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右图,说明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分封制 B.父系家长制 C.庶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D血缘关系4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5观察上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B,D,D,D,A,试题演练,前221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过程:,秦 西汉 唐 宋 元 明 清,皇帝制,中 央,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省,后增副相参知政事,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地 方,郡县制,行省制度,州刺史,君主专制中

20、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过程:,秦 西汉 唐 宋 元 明 清,皇帝制,中 央,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省,后增副相参知政事,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地 方,郡县制,行省制度,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宰相制;君权不断加强,直至走向极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刺史制度,材料: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人民版必修一教材(1

21、)结合材料概括元代行省行使权力时,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中央的节制?为保证地方官员的尽职尽责,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2)对比郡县制,分析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参考答案:(1)民政、军政、财政等方面;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以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早期阶段,发展阶段,(夏商周时期 奴隶社会)BC2070年BC476年,(秦朝至清朝 封建社会)BC221AD1912年,分封制 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分封制进行评价。,分封制,积极作用:扩大统治

22、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蚺(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局限: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材料三:,材料四:,1、(省学考2013年7月1)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B,2、(省学考2014年1月1)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A分封制 B行省制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A,

23、真题演练,基础落实,1、秦的统一(b),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A,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A、秦统一六国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国,D,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统治,变式题:秦的统一有何意义?(多选),变式题:秦朝扩大版图的措施是(),结合所学知识还有哪些扩大版图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4、,(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材料二,1、读下列的图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特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意义: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上”:皇帝,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皇帝制:皇权世袭,皇权至高无上,皇权独尊。,郡县制和皇帝制的建立(b),2、从上述材料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异姓贵族 B、同姓贵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B,B,权利:,义务:,受封土地和人民,享有世袭统治权,述职、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4、评价,3

25、、内容,2、对象:,1、目的:,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同姓王族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巩固统治,“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济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存制,4、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包括()定期朝贡 提供军役 提供力役 世袭统治 A.B.C.D.,3、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享有的权力有()A.定期朝贡 B.提供军役 C.提供力役 D.世袭统治,基础落实,积极作用: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局

26、限: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D,A,一、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落实,宗法制,原则(核心):,纽带:,宗法等级:,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意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D,“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深存于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稀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B,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血缘关系的亲疏,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我们来做包青天 西周某时期某诸侯,他娶

27、了个妻子(正妻),婚后生了个女儿,随后他又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几年后,他的正妻生了个儿子。这个诸侯不久后因病去世。那么,由谁来继承诸侯的王位?,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1)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诸侯国拥有很大的权力、独立性。,(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从书本中找到依据或者根据你的积累证明你的观点。,成

28、语“楚王问鼎”的典故这样记载:左传:”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晋书:”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楚庄王问鼎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中央集权的加强,C,(省会考2015年1月1)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9、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2、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2)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新旧两种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新制度的实行有何重要的意义?,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秦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区别在:分封的诸侯王在封国

30、内拥有世袭统治权;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并向皇帝负责。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秦:三公九卿制,图三,2、读下例的图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唐:三省六部制,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2)图三反映了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割了相权?,秦:三公九卿制,图三,图四,4、读下例的图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3、读下例的图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3)图四反映了明朝的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明:废丞相,设内阁(b),图四,(省学考2

31、013年7月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D,(5)你怎样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材料: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4)军机处是一个怎样的机构?根据材料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读下例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

32、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政治保障。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参考答案:(4)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秦:三公九卿制,图三,清:军机处,图四,4、读下例的图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图五,唐:三省六部制,(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d)。,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宰相制;君权不断加强,直至走向极端。,消极影响:政治: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大量的官僚队伍,导致政治黑暗、腐败。经

33、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文化:文化专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落后于西方。,积极影响: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有利于封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知识点四、认识明清时期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一方面,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

34、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津师范大学庞卓恒教授认为,中华帝国之所以长存数千年而不衰,和世界六大古文明中心或“中断”或“中衰”不一样,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文明”有一个“那样巩固的大统一体”。总体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创建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该制度是分不开的。,思考: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与当时世界先进潮流背道而驰;政治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消极作用主导,(省学考2015年1月2)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A三司 B宣政院 C内阁 D军机处,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