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919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论证严谨记叙生动》.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论证严谨 议论文是考场中最为常见的文体,它最能够体现考生的素材处理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写好议论文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而议论文写得好不好,主要体现在论证是否严谨上面,那么,如何做到论证严谨呢?,第四节论证严谨记叙生动,1议论要有理 写议论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理”。“理”即观点,也就是论点。只有明确了要说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说。议论文的写作对论点有两个层面上的要求:一是论点本身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有针对性;二是语言表述上要做到准确、明确,准确即观点和话题保持一致,明确意味着有鲜明的态度、清晰的表达、集中的指向(即一个主题,不多头设论)。,做到“有理”,

2、需培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这种分析能力的建立需要我们养成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具体说来做到“五观五思”:观察到事物外在的形貌、姿态、声色等,思考它们所蕴含的精神,是为“观形思神”;观察到事情的经过,思考它们蕴含的道理,是为“观事思理”;观察到眼前的景、物、人、事,想到与此相关的他景、他物、他人、他事,是为“观此思彼”;观察到事情的结果,思考其形成的原因,是为“观果思因”;观察到生活中的困难、障碍、疑团、令人不解的现象,思考解决它们的办法,是为“观难思解”。,2议论要有据“有据”,是对论据的要求。议论文的写作对论据也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如何选择论据。做到四点

3、:论据真实可靠,不张冠李戴,不道听途说,不胡编滥造;论据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新鲜,能选用鲜活的材料;选用论据要准确,论据能证明论点。二是如何使用论据。不是把论据简单地罗列在论点后面,而是要对论据进行分析,要把它和观点契合起来;作为论据的材料往往有多层内涵,要根据需要进行表述,即选好角度、侧重点,议论中的事例叙述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只要说清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有时还可以更加灵活。这些都是学生普遍不足的地方,需要重点训练。,3议论要有矩 有矩,就是有条理,讲逻辑。条理清晰的论证,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说服读者。议论做到“有条有理”,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论点的安排。是

4、采用一个论点,还是多个论点;论点出现在标题、开头,还是结尾?二是论据的安排。对于论据,要安排好出现的顺序,有时间关系就采用先古后今的顺序,有国别的关系不妨先外后内,有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就先自然后社会,有正反的关系根据需要或先正或先反。,三是安排好全文的结构。一般而论,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多表现为总分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过程,而分析问题的过程多表现为递进式或并列式(包括对照式)结构。所以,当文章的中心和论证环节大体确定先来后到,安排结构的过程就并不复杂了。这其中,需要明确两点:第一,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去掉开头和结尾,把它们融合到论证过程中去,这样文章整体上也可以是递进式或并

5、列式结构。第二,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主体部分的论证过程是递进关系,而某一个局部环节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文章的结构就有了三种: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4议论要有法 议论要有法,含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展开议论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二是说理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特点。论证的方法,无非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要学会多角度说理。议论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道理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这就好比看人可以从正面看,可以从侧面看,还可以从背后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说理,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把问题说清楚。二是要学会正反对比说理。先从正面举例分析,

6、再从反面举例论证,形成正反对比,道理不讲自明,所谓黑白自辨也。,三是要学会层层深入地说理。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或者艰深,就可以由浅入深,先说大家容易接受或理解的事物道理,然后再逐层深入,这样才能把问题分析得深刻、全面、透彻。可以使用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由具体到抽象,由浅显到深奥。语言的要求。如何说理,是很多学生的软肋。说理,不是举出例子就完事;说理,也不是空讲道理就可以。议论文说理,常常采用下面的几种说理方式: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我国火箭专家钱学森,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讲座,电台的同志以为是传说。一次,记者当面考

7、他:“今天早上科学知识节目讲的什么内容?”钱学森脱口而出:“南京天文台的趣事。”我们可以由大科学家听广播这件小事,想到钱学森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这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持久的一种动力。(热爱科学),这段话采用因果分析法。通过一件生活琐事,分析出钱学森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原因是热爱科学,并进一步指出了热爱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运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先摆事实,后分析因果,这种方法用得好便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转折分析法。此法首先肯定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用“但是”一转,论述与之对立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使问题论证得更加严密、全面。一般用转折关系的句式表达。

8、,例如:科学有世袭的吗?否,科学无世袭。当然,出生在科学之家,从小便能接触到科学,熟悉科学,耳濡目染,会养成深厚的科学兴趣。然而科学家的子女攀登科学高峰,依旧要靠他们自己的双脚,而无法坐父母的“直升机”,不费吹灰之力踏上峰巅。(叶永烈科学无世袭)这段论述先肯定出身于科学之家的有利的一面,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一面,因此用“然而”一转,论述靠自己努力这个更重要的一面。这就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科学无世袭”的论点,使论述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假设分析法。此法先假设一种情况,然后据此推出结果,从而阐明观点。可以从正面假设与观点一致的情况,也可以从反面假设与观点相反的情况。例如: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

9、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江苏考生好奇心)这段论述,作者采用假设推理,运用万有引力的事例来证明思考对于人类创造与进步的重要性,令人信服。,条件分析法。此法论述得到某种结果需要满足何种条件,以此支持论点成立。一般用条件关系句式表达。例如:坚强更是“90后”的我们追求的品格。我们是温室里的幼苗,没有经过风雨日光,但是坚强之钙可以立竿见影地医治我们的软骨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

10、,玉汝于成”。这些人生的格言并不是古人的专利,我们要懂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蕴含的真谛。要知道,只有舞动坚强之笔,才能书写大写的人生;只有扬起坚强的风帆,才能开动人生的航船;只有借助坚强的阶梯,才能登上未来的峰巅!(四川考生坚强)在这段论述中,作者用了三个必要条件关系的句子进行论述,阐明了坚强的品格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议论要辩证 中学生写论述类文章,有一种毛病是不善于作辩证分析。作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一

11、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学习好的议论文,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一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二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三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

12、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二、记叙生动 记叙文,我们从小学就写。作为参加高考的选手,想凭借记叙文获得高分,非得下一番工夫、有所超越不可。要想写好记叙文,非达成下面两个目标不可:第一,写人记事,应力求写出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社会意义,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就是说要体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第二,抒发感情,表达感悟,应力求表现作者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也就是说要有思想的高度。如何将一篇记叙文写好,使之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供爱好写记叙文的同学借鉴。,1写得深刻 记叙

13、文应力避肤浅。这就需要作者对一些事情能够深入挖掘,从而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我们称之为“深化法”。能在平常的事情上寻出一个不寻常的方面,这是记叙文高手的本领。比如自己养的一只鸟儿不幸死亡,本来是一件很平凡的小事,该生却能极力挖掘出背后的深意:“珍爱生命,珍惜自由”“鸟如此,人亦如此;我本无意,却酿惨剧,这也许是一生的忏悔”作者将小生灵的离世写得如此深沉,令人动容,这就是对平常素材的深挖所致。此外,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给读者以心灵的触动,同样也能把文章写得很深刻。,2写出情感 记叙文要力戒乏味,不能像一杯白开水。高明的作者,常常会把平淡无奇、暗淡无光的故事讲得极富魅力,使读者难以忘怀,甚至收获心灵

14、的震撼。为什么?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捕捉动情点,能够在文章中设计令人怦然心动之处,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我们称之为“点睛法”。它往往是文章的高潮,是突出主题、强化立意的最有效的完美手段。它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细节,它在文章中或起解谜的作用,揭示生活真相;或起暴露作用,显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它是文章的“眼睛”,当一篇文章的“眼睛”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会不由得眼前一亮,继而会沉思甚至流泪;在那一刻,文章的立意如破空而来,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3写得丰富 记叙文应力避简单。为了表现一个人物,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种情感,有时候需要运用多个方面的素材才能完美演绎。这就需要考

15、生对一些问题能立体建构,多重演绎,掌握“复合”之法。所谓“复合”,指对命题者提出的话题或问题,考生能够在一篇记叙文中作出多重诠释。比如以“见证”这个题目为例,我们不妨将个人的“见证”与国家、人类的“见证”结合起来考虑,将多个“见证”构成和声,来表达情感。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文章丰富、厚实,由“单声道”变成“立体声”。,4写出变化 记叙文应力避单薄。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能够由此及彼,插叙增容。这是一种穿插回放的叙述手法,类似于影视作品中的“闪回法”,指人物触景生情,由眼下之事联想到过去之事,再由过去之事回到现实中来这一过程。“闪回”常常使用插叙的手法,在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使得文章容量增大,内容充

16、实,富于变化。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某物象或情感思想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形成个整体。运用时也要注意选好串起素材的线索,并围绕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5写得曲折 记叙文要力戒平铺直叙。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尤其需要如此。这就需要考生在情节上苦心经营,精心设计。常用的手法有悬念、抑扬、波折、误会、巧合等等,可总称之为“兴波法”。悬念是疑而不答,能够牵着读者的鼻子走,让人欲罢不能;抑扬是褒贬相生,能够造成情感态度上的落差,往往能使我们笔下的人、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误会是误解不断,矛盾丛生,它能增强文章的戏剧性,掀起情节和情感的波澜,让读者为其着急上火;波折即所

17、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容易形成“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效果;巧合是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达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6写得形象 记叙文最忌平淡。这就需要考生对一些人物能鲜活摄像,拟态传神。写人物,要有血有肉,展示个性,立体鲜活;写景物,要形神兼备,感情真挚自然;写事件,要生动活泼,曲折有致。总之,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生硬的道理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简称为“形象法”,这是记叙文高手具备的本领。,7写得灵活 记叙文切忌呆板。记叙文强调真实可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记叙文允许虚构,只要来自生活,合情合理即可。有时为了更有创意,更有活力,就需要“无中生有”,就需要编故事。这个

18、故事要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合情合理,特别是细节的处理一定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其次要承载思想,一个故事的主题无外乎三类,或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或渲染一种情感(或人性),或传达一个哲理;再次是一波三折,即一个故事有三个转折的情节,这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规律;最后是信息陌生,这是编写故事非常重要的原则,故事的主题可能是陈旧的,但情节本身却要“陌生化”,即要有创新性,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编故事即可以超越时空,驰骋想象,也可以点化历史故事,扩容成篇。是为“新编法”。,8要有文化味 这些年高考作文战场上,一支异军突起。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语言,高扬起文化的大旗。这类文章以富有

19、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同时也确实展示了考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这种文化作文,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从2001年全国高考压轴之作赤兔之死开始,2002年的吊屈原赋,2003年的儒兵辩(香港考生),2005年的永远的谭嗣同,2008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直至2009年熟悉最后的战役我只取一瓢饮,2010北京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等无不展示了文化作文的独特魅力。,1.(2013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

20、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 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体现了大纲全国卷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依旧是材料作文,考生熟悉,容

21、易上手。作文材料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思考社会。捡到手机的人本想贪小便宜,见利忘义,却因失主的爱心举动而大受感动,随即归还了手机,并决心向尚先生学习,做一个真诚、友善之人。考生可以从“义与利”“真善美与假丑恶”“真诚”“善良”“传递正能量”等角度立意,紧扣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正能量、建设美丽中国主旋律,体现考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思想深度。,【点评】这篇文章充满诗意,又富有哲理。首先,文章从作文材料出发,自然引出本文的中心自律美。在文章前半部分,作者用了许多诗歌般的语言,比如“你是一片微薄稚嫩的叶子”“你绽放着青春的美丽”“他美丽了你的美丽,他感动了你的感动”等,这些句子充满诗意

22、,使整篇文章显得典雅。其次,本文在引出对“自律美”的分析论述时充满着哲理意味。再加上作者对哲学家海涅的话的引用以及对中国古语的引用,都使文章显得内涵丰富。,2(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短小且没有太多叙事成分,没有明确的态度和褒贬,有较大的解读空间。拟定题目的重心应放在“平衡”二字上,

23、何谓“平衡”?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既是一种人生追求,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立意:一是从正面立意。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二是对比立意。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三是从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方面考虑,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三种立意,前两种好写些,对比立意容易出彩,而第三种立意在写作时难度相对大些。,【点评】这篇作文可以看作是不甘

24、平庸的考生对未来生活的一次大胆想象,也可以看作是在对别人的生活认真观察后的一种理解与体悟。语言朴实自然,娓娓道来,真实地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观点虽然很浅显,但通过记叙表达出来,既显示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能够凸显主旨,给人启发,引人思考。,3(2013江苏)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

25、,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道题从难度上来说,明显较大;从广度上来说,文化气息浓厚,带有显著的人文色彩。理解这则材料,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词: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其次是认真思考关键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个句子是命题者为考生提示的切入角度,显示了命题者有意为之的“匠心”。关键词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从蜡烛的角度,小小的蜡烛竟然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所以可从局部与整体、小事物与大影响角度立意。

26、从蝴蝶角度,因为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所以蝴蝶退到了适宜生存的山洞深处,因此不难立意:环境影响生存,适宜环境促进发展。从探险者角度,因为人类活动影响蝴蝶在适宜环境下的生存,所以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角度来展开写作也是切合题旨的。,【点评】仲永七岁为诗,“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此文亦诚足以当之。本文巧妙地以烛光切人,就理而言,罗丹的名言几乎尽人皆知,而作者偏要唱反调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很多了,只是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这是吃透了材料的暗示,而非照抄材料的明示;是感时而发的独悟,而非随便一说的俗套。所以一经道出,发人深省。以文而论,作者胸中有墨,故清词丽句汩汩而来,用例精当,罕譬而喻;笔端含情,故哲

27、思忧心相生相发,是议论也是感喟,是说服也是独白。行文纡徐从容,却又节奏分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精彩的语言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惟文中生造“旅者”一词大醇而小疵。,【点评】作为新材料作文,本文由材料引入,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谈当今人们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的干预、影响乃至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由小见大,对材料的把握较为深刻。无意的破坏有意的破坏刻意的保护三个层次逐层递进,环环相扣,表达严密,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路和深入的思考,有见地。虽然语言并不出彩,标题也有待商榷,但仍然不失为议论文中的上乘之作。,4(2013北京)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l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

28、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要求”的新材料作文题。题目要求考生就科学家与文学家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审题与立意:科学家:“简直”“丰富”“一定”“新奇”,这传达出科学家着眼于科技进步带给人们的

29、新奇感受,态度是肯定与赞赏的。文学家:“深刻地影响”“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这传达出文学家在肯定了手机的广泛应用后,更加理性地思考手机给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来的影响。,这是一则写作角度很开放的写作材料,考生可以从科学家对手机的态度出发,写手机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考生能从文学家所看待的手机给我们的影响出发,理性地思考这其中的对科技的反思,对人文思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因科技而改变的思考,立意会显得更为独特,更贴切,更富有人文情怀。选材与拓展:第一,手机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让我们放眼看世界,感受新奇,感受发展,让我们拥有了一种开放的胸怀和眼光。不仅如此,它更是一

30、种创新的力量与思想,推动了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第二,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它让每个人都可成为媒体人,发表感想,是我们这个社会整体风貌的体现;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手机传递给大家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精神状态和社会责任。,第三,手机所带来的交往方式的变化,既加强又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考生既可从加强感情交流的角度,谈手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交流与沟通无所不在;也可从淡化感情交流的角度,谈人们只顾拿手机刷微博,玩游戏,却少了那份见面寒暄的温暖,少了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惬意,少了生活中的美感与温馨,表面上看似近了,实则更加遥远了。由此看来,考生面对这个开放性的作文材料,从以上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可写出好文章来,这道题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开放度与成熟度。,【点评】此文语言流畅自然,表达如清风拂面,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科技发展丰富生活,但人们还需要丰富思想,乔布斯的“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成果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一句话表达了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智者的心声。这篇文章立意的高明之处在于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考场作文能传达出这么高深的立意和观点真是难得,也可见考生平时的思考是多么的丰富和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