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19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写作指导之审题要准立意要深》.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部分:写作,湖南高考作文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满分60分)标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审题准不准,反映了考生是否准确地把握了题意;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反映出考生理解命题意图、联系社会生活的才智,显示着考生发掘隐含信息、透视事物本质的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虽然近年来作文命题有淡化审题的倾向,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可以“忽视审题”,考生的思路一旦“信马由缰”,必然容易导致“人仰马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好的立意,是很难取得好的作文成绩的。所以考生应在立意、构思方面力求创新,以

2、便在写作时能够独具匠心,能够给阅卷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第一节审题要准立意要深,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受到青睐,材料本身角度多向、内涵丰富、视野开阔(人生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写作要求开放(采取“三自”原则),不再束缚考生的手脚,重点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作文考查的本真。对于这种材料作文,考生应根据它“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特点,逐步去应对。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题目是由一则或多则材料(图表)引言提示(启发性的语言)具体要求组成。审题时要注意:从材料给我们提供的内容

3、确定材料可分为几个部分,它的主题是什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由此(所给材料)及彼(自己的认识)。,(一)审题1审题步骤第一步是审内容,就是仔细分析材料在某方面的倾向性。(1)材料的强调重点。(2)材料的主要对象。(3)材料中给你最主要的印象在哪里?(4)材料中的人物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5)材料中展示了命题的态度、主张的词语是什么?(6)由材料能引起你的哪些联想?第二步是审主题。抓住最集中的态度、主张、观点,抓住最关键性的词语来确定。一言以蔽之,抓住主要矛盾、主要方面、要害问题。,2审题方法方法一: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

4、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

5、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从材料中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方法二:以果溯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

6、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招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子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呀”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

7、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方法三:辩证关系法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强与自卑)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如: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

8、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观点“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观点“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观点“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方法四:联系实际法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

9、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例如: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无法沟通的难题呢?材料提出“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无法沟通的难题”,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在“解决问题”上。联系自己或他人的实际,一定要“分析问题”,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二)立意 材料作文的立意,实质上是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对于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如江西卷

10、作文题,材料的重心是“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而不是对佳士得的行为或者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文章要始终围绕蔡铭超这个人的行为谈你的看法,应抓住佳士得的行为“非法”和兔首、鼠首铜像是我国流失国外的“国宝”等证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蔡铭超是“爱国”的、是有“智慧”的、能“巧用拍卖规则,维护民族尊严”等主题,从而对蔡铭超进行褒扬,对其行为进行肯定;抓住“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当然也可以对其有“微词”,写出有关个人“诚信”的主题等。,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是命题者给出一个确定的题目(有时也要求考生自主填入词语),要求考生根据这个题目写作的命题形式。(一)审题1命题作文的审题要

11、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文字是命题者给你设置的限制,题目中的概念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如“我所见到的另一种真实生活”,“我”限制了人物,“所见到的”限制了方式,“另一种”“真实”限制了取材范围。,(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如“北京的符号”,题眼就是“符号”两字,而你可据此挖掘它深层的含义,再找到与之匹配的代表性事物。(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这时,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

12、章结构详略得当。如“书籍阅读阳光”,这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4)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脱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5)审明其他要求。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按下面的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等形式出现。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对题目“咬文嚼字”,特别要注意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2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方法一:找题眼 分析题目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1)

13、偏正短语的题目: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人生的通行证”,写作对象是通行证,然而这三个字表面实而意义深,限制词是“人生的”,它就引导你去思考,在你眼中,必须具备怎样一些品质,才能让我们的人生通行无阻,闯过道道难关?,(2)动宾短语的题目: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3)主谓短语的题目: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听,花开有声”,“开”“有声”就是题眼,“开”意味着“绽放”,花开的常态是无声音的,而谓语“开”的结果是“有声”,这就要求你审清楚“有声”的内涵。“听

14、”是文脉,行文要时时扣题、紧紧扣题。文章表面写花,其实要关乎人情、事理、志趣。,方法二:词语比较 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如“留给明天”,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等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展望”是一种构想,“创造”是一种奋斗,而“留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表现,它是把资源、财富、好的环境、美好传统、民族精神等想方设法保留给“明天”的人。,方法三:语素分析 分析话题的每个语素,然后整合理解题目的意义。如“跑的体验”,对“跑”“体”“验”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狭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是

15、“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想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事物”。综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验或认识”。,(二)立意1多维开掘。考生只有学会多向思维,文章才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因此,考生要学会放飞思维的翅膀,尽可能多地挖掘事物的多义性,然后从中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走“正确独特深刻”的立意之路。2独辟蹊径。立意要力避拾人牙慧,平庸肤浅。3小中取胜。开口小,角度新,以尺水见波澜,是立意取胜的

16、又一妙招。考生应善于捕捉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精彩瞬间或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力求从片言只语中落笔,在叙事写景中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唯有如此,才能小中见大,写出深度。,4观澜溯源。考生要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作较深刻的分析,抓住对象最本质的特征,不受现象的束缚,揭示现象的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通过记叙和抒情,表现深刻的思想;或者运用精辟的议论和分析,挖掘和提炼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抛开现象的表面,联系现象存在的背景,敢于独立思考,善于进行辩证分析的思维都是十分值得提倡的。5反弹琵琶。“反弹琵琶”就是反向立意,或把正的反过来说,如将“老大徒伤悲”说成

17、“老大也不必伤悲”,将“开卷有益”说成“开卷未必有益”,或把反的正过来说,如“弄斧不妨到班门”等,都可以写出新意。,6杨柳翻新。“杨柳翻新”绝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唐代韩愈的马说就是杨柳翻新的佳作。按照正常思维,本应是先有千里马,而后才有伯乐,伯乐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自然存在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来获得。然而,作者却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真是石破天惊,发人深省。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敢于追求文章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气所在,而长于追求文章的深度,则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们坚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诸美中最为迷人之美!,根据上面两

18、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点评】文章紧紧扣住第一则材料,以一种毅然决然的气势将执著进取精神高声歌颂,与第二则材料的宁静平和截然不同。文中大量使用了古今中外的事例,典型而有力量,使文章内容充实,说服力强,有现实意义,如能在文中更多一点联系第二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对比,将会更优秀。,【点评】本文将母亲和“我”的活动放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展现出来,很有画面感,在对比中体现母亲的爱和“我”的悔。在写作技巧上,顶真的手法让本文段落衔接得圆润自然。诸如“他却还不知道他的妈妈原来”等处都含有“我”深深的歉疚和悔过之情。,2(2010湖南)请以“早”

19、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指导】采用独字题,与以往有材料指向和限制的题目相比,显得更自由,但也容易感觉不知方向而打不开思路;与以往对立意方向和取材范围限制较多的短语题目相比,一下子松了绑,反而无所适从。本题写作范围极宽,围绕一个“早”字作发散思维,可以是时间概念,如“早晨”,可以是人生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如“早立志,早成才”“起早贪黑,奋发有为”等。因此,此题人人有话可说,不会离题,但本题难点在于立意。高考作文立意要求纯洁、高远、大气,不同考生思想境界不一样,因而立意相差甚远,正确的立意是那种“趁早奋发,好担当重任”,而那种“趁早享受”“趁早恋爱”甚至调侃考试的

20、“趁早交卷”都是极危险的方向。,此题打开思路的方法是联想和想象,可以写“早”的本义,围绕这个时间写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早”的形象义,“早”可联想为“年轻”“春天”等。怎样找到切入点?可以用限制构思法,把“早”的范围缩小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校园春早”“祖国,你早”“早的联想”等,也可以用设问构思法,如“什么是早?”“为什么要早?”“怎样才能早?”等。用限制构思法可以写记叙文或记叙性的散文,用设问构思法可写成议论文。此题立意还可以“反弹琵琶”。否定“早”,如“不要早恋”“早教不能揠苗助长”等。如“踮起脚尖”一样,既可以正面立意追求更高更远,也可以反面立意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点评】在众多考卷中,这是一篇立意新颖的好文章。“人贵旧,文贵新。”文章没有赞早、颂早,而语出新奇,贬早、抑早。立意新颖,是此文最大的亮点,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的要求。再者,本文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思想内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批判了当今社会生活中急功近利、浮躁肤浅、拔苗助长的不良现象,观点正确,导向清晰明确。逻辑严密,层层论证,文末再重复强调论点也是文章的成功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