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9515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精选文档.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总称,是我国古代认识和解释自然的理论工具,是我国古代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医学所特有的理论体系。,(一)阴阳学说,1.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对立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凡趋向于无形、明亮、活动、兴奋、向上、温热、向外、扩散、开放等特性者都属阳;与此相反的,凡趋向有形、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阖等特性者都属阴。eg: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上与下,生与死,阴阳既可以代表两个有关的对立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

2、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例如,以人体部位来分,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体表属阳,体内脏腑属阴;气属阳,血属阴。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方面表现为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eg:10摄氏度的水 60摄氏度的水 100摄氏度的水 另一方面表现于阴阳中复有阴阳。白天上午阳中之阳 黑夜前半夜阴中之阴 下午阳中之阴 下半夜阴中之阳,2.阴阳学说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美容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具体到每个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即肾有肾阳、肾阴

3、;肺有肺阳、肺阴等。损容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同其他疾病一样,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和阳加以概括。因此损容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应是调整阴阳,纠正过盛过衰,促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例如粉刺、酒糟鼻等为阳热之邪引起的,往往用寒凉药物以泄其热;阴虚体内津液缺乏,颜面不得容润而成黄褐斑,往往用滋补肝肾的药物以补其阴。,(二)五行学说,1.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即运动变化、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五种物质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2

4、.基本内容,(1)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古人运用五行学说,对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中,借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病理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木生发、柔和、条达、舒畅 春 东 风 肝 胆 火温热、向上 夏 南 暑 心 小肠 土长养、化育、承载 长夏 中 湿 脾 胃 金清洁、肃降 秋 西 燥 肺 大肠 水滋润、寒凉、向下 冬 北 寒 肾 膀胱 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物质和现象联系起来。,(2)五行生克,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事物之

5、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滋生的关系。相生相互促进、助长 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依次孳生,循环无尽。相克相互制约、克制 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辅相成,才能运行不息。,藏象,藏象指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脏腑,脏腑即五脏和六腑。五脏肺、心(心包)、脾、肝、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6、 三焦:上焦膈以上、喉咙以下 心、肺 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脾、胃 下焦脐以下的部位 肝、肾、膀胱,(一)肺与大肠,1.肺,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人体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吸入外界的氧气,并使之与水谷精微相结合,而产生宗气。宗气由肺入心而输布到全身各处,以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同样,在美容与抗衰老过程中,肺功能是否正常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肺通过宣发功能,使营养精微物质充盈肌肤,润泽毛发。肺气足则皮肤润泽光滑有弹性,肺气虚则皮肤干燥,毛发憔悴枯槁,面色淡白。,皮肤有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并且参与全身的代谢功能。皮肤的附属器汗孔,中医称为“气门”。“肺主一身之皮毛”

7、。人的皮肤与毛发的荣枯与肺脏功能有直接的关系,其中面部毛孔的分泌功能是否能维持正常,也由肺气功能来决定。当人毛孔排泄功能不畅而堵塞时,人面部则容易生粉刺与痤疮。所以这类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多半是从调理肺脏的功能入手,给予清热凉血,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大肠,(1)功能: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内容物,吸收其中剩余的水液使之形成粪便,最后由肛门排出体外。(2)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经脉上络于肺,肺的经脉下络于大肠。两者在生理病理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如肺有实热,肺气上逆不降而发生实喘。肺移热于大肠,肺失肃降,则大肠传导失常,产生大便干结之症,痤疮患者往往有便秘,通过润肠通便后,可使痤疮得到缓解。,

8、(二)心与小肠,1.心,心在人体内主宰血液的运行,濡养头面及皮肤,使面部皮肤红润光泽靓丽。血液能在体内循环不已,主要靠心脏“泵”的作用。人面部皮肤的特点是脉络极其丰富,所以心脏的功能的盛衰,容易在面部皮肤上反映出来。若心脏功能正常,面部血液循环旺盛则色泽红润隐隐,反之则皮肤黯淡,枯槁,这同时也说明心气不足,心血亏损。,2.小肠,(1)小肠的功能:小肠接受胃所移下已腐熟的水谷,进一步消化,并分别清浊,吸收其精华,通过脾的运输,营养全身各部,其糟粕下注大肠成大便排出,其水液由脾转输于肺,肺气下降,经肾脏的气化作用,下输膀胱而为小便。(2)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与小肠有经络相连,所以两者互为表里,互相联

9、结,互相依赖。如见到舌尖红赤,或口舌糜烂,是为心火偏旺之症;若伴有小便短赤,灼热疼痛,或尿血等症状,是“心移热于小肠”。,(三)脾与胃,1.脾,脾脏与面部皮肤的关系在于脾脏为气血化生之源,人体各组织系统,四肢百节,皮肉肌肤皆依赖于脾。古人说“脾主肌肉”,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食物进入胃以后,经过脾的运化和吸收。只有脾与胃功能正常,气血化生功能旺盛,肌肉皮肤才能有充分的营养而健壮,面部才能容光焕发;若脾虚,不能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人就会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萎黄,或面如土色,晦暗无光。当脾的功能低下,出现皮肤萎黄,肌肉松弛,或面部出现皱纹,或皮肤干燥不润泽,过早地衰老,肥胖或消瘦。,2.胃,(1

10、)功能:1)受纳、腐熟消化水谷:胃能接受和盛纳水谷,也有腐熟消化水谷的功能,主要靠胃气的作用。2)主降:胃气下降,水谷下行,才能消化、吸收和排泄。如胃气不降,则食滞胃脘而胀满疼痛;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症状。(2)胃和脾相表里:胃和脾在结构上有经脉相互联络,在性能上既相反又相成。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水谷得以下行,其精微之气得以上输。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它们既矛盾又统一,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任务。,(四)肝和胆,1.肝 肝主要是通过藏血和疏泄情志的功能,对面部皮肤产生影响。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所以肝脏有人体“血库”之称。血液在全身的

11、流通量是随着人体的活动情况而有所增减的。在人活动激烈时,全身各部位的血液量增加,当人休息和睡眠时,由于全身各部分运动减少,需要能量也相应减少,大量的血液归藏于肝。若肝病失其藏血功能而出现的是面部皮肤呈现黄色,也就是偏青色而枯槁,在医学上称之为“肝硬化”面容,这是肝病在面部的重要表现。,有时人过度疲劳或失眠同样能引起肝藏血功能失常,出现面色萎黄,原因都在于肝调节血量的功能失常。肝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疏泄情志。肝脏疏泄功能失常的人表现出精神情志失常,如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面部皮肤则呈现青色或出现黄褐斑,因此黄褐斑在医学上有“肝斑”之称。面部皮肤苍老产生色素斑的人应注意调整肝脏功能,使情志舒畅条达

12、,使肝脏调节血液循环量功能正常,黄褐斑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胆,(1)功能:主要是贮存胆汁,经浓缩后输入肠内,帮助消化。胆病主要表现为胁痛、口苦、呕吐苦水等。(2)肝与胆相表里:肝经络胆,胆经连肝,两者互为表里,关系密切。在病理上肝胆也互相影响。,(五)肾与膀胱,1.肾,肾与头面部皮肤的关系在于肾藏精,精是人生殖、发育的根源,肾主人之水液,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肾为人生命之根,所以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功能正常,水液在体内代谢正常;肾气虚则体内“水灾泛滥”。在面部表现为眼睑松弛,水分滞留“目下如卧蚕”状。人的眼睑过早松垂与肾关系密切。肾精的充足与否也反映在毛发和牙齿上,这是因为

13、两者的营养在精血。因此,从毛发的润泽和牙齿坚固与否可反映肾精的盛衰。肾气虚者可有毛发枯槁、发白、脱落、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2.膀胱,(1)功能:膀胱是贮尿和排尿的器官。膀胱发生病变,则可出现小便不利、淋痛、尿闭、尿失禁等。(2)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与肾有经脉相互联结,在生理上相互完成水液的气化排泄作用。尿液下注膀胱能贮存而不泄漏,是肾阳的固摄作用;尿液贮存到一定程度能及时排泄,是肾阳的气化作用。固摄作用不足,可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气化功能失调可引起小便不利的各种症状。,三.气血津液,(一)气1.气的含义 一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水谷之气 二是指脏腑组织活动的内部动力,如脏腑之气,经

14、络之气等,2.气的分类,(1)元气:又称先天之气。是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元气须后天之精气不断滋养方能维持其正常功能。(2)宗气:又称后天之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气和由脾吸收输转而来的水谷精气在肺结合成为宗气。(3)营气:是宗气中具有营养作用的部分经肺入血称为营气,简称为营。(4)卫气:主要是宗气输布到体表,位于脉外的部分。具有滋养腠理、润皮肤、启闭汗孔等作用。,3.气的功能,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的生理活动,血液的运行均有赖于气的激发和推动;温煦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护卫肌表免受外邪入侵;控制血液不溢于脉外;气化作用使精、气、血、津液在人体生成和互相转化。,(二)血,血是在脉中循环流动,运载水

15、谷之精微,营养全身的赤色液体。血可使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而靓丽;感觉和运动灵活自然。,(三)津液,津液是人体内除血之外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液体部分,包括唾液、胃液、肠液及泪液等分泌物。,(四)气血津液与美容的关系,只有气的各种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虚则出现营养不良、早衰等症。推动作用减退,还可以导致血行不利,甚至产生瘀血,而出现黧黑斑、雀斑等症。如卫气功能失调,会出现毛发干燥,皮肤枯而无泽,且易受外邪,产生各种损美性疾病。,血有营养和滋润作用。若血液亏虚,常可见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肌肤干涩,双目无神,爪甲不荣,毛发干枯等;若血热,则会出现粉刺、酒糟鼻等。津液可出入肌肤腠理之间,充润肌肤,内溉五脏六腑,流行于关节脑髓等处,以滋润脏腑,补益脑髓,润泽孔窍,滑利关节。当津液不足时,则出现皮肤干涩,肌肉松软、毛发干枯、口唇干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