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剖析体育教学中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剖析体育教学中的.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案例剖析体育教学中的“变、活、趣、实”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我们教师的行动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讲究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教学的效益。课堂上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要成正比,学生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收获就是高效率。我们体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本,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育课要“练”字当头,在不断的、反复的身体练习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没有身体练习为基础,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也同样没了
2、基础。体育课要把学生的身体练习抓实,使得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具体的身体练习中得到释放。在练习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给学生以目标,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师要身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并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一、有兴趣的“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之源。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他会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出现苦、累的感觉;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
3、主动,锻炼效果也一定会很好。“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让他们体验到参与运动而获得的成功,感受由成功带来的认知上深层次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标准是不一样,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运动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一个运动能力强的孩子,不上体育课、不训练在班级里也总能跑第一,传统的站在起跑线后一起跑,对他能有多大吸引力,如果用让距跑,让他在后面追,这个同学的积极性会不会高许多呢!我的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叫小宇,因为胖,他参加各项体育比赛总是班里最后一名,分在哪个组,哪个组成绩就会受影响,没有同学高兴同他在一
4、组,久而久之,他不再喜欢上体育课了。“老师,今天我跑的真爽!”在一节耐久跑体育课后小宇高兴地说。帮助小宇树立自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他体验成功。让他自己定目标,帮助他实现自己定的目标,让他体验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你能跑几圈?”(150米/圈),在听到很多同学说跑四圈、五圈时,小宇只小声对说:“两圈!”这两圈对他来说,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因为他从来没有连续跑完过两圈。“两圈!不能跑跑走走,能坚持吗?”他没有回答,小宇对自己信心不足。我没有安排他和同学在一组,而是陪他在跑道内侧,反方向跑,其他同学按能力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在不同的道次上、按不同的速度跑。我不断的鼓励小宇,控制他的速度,并要求迎面跑过
5、来的同学给他加油。几次小宇想停下沉重的脚步,我是推、拉着他跑,并激励他:你是强者!再坚持一下!你一定行!你一定会成功的!两圈下来,小宇是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了不起!你成功了!”我和同学们给了他最想得到的掌声,他红红的脸上笑开花。通过成功的体验,小宇产生了对体育运动的可望,可望着再次获得成功,体育课渐渐地成为他最感兴趣、最喜欢的课,虽然他跑、跳等方面能力差一些,但他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很努力。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成功的可望,帮他们鼓劲,帮他们树立信心,精心培育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同学的讥笑,老师
6、的歧视,则会改变学生的兴趣发展的“方向标”。二、有目标的“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新课标以“五个领域目标”统领,按年级分三个水平段,体育课有明确的目标要我们体育老师来实施。如果我们工作中不能克服懒散、随意的作风,每一节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制定了目标不能去很好的落实,提高体育课堂实效性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从传统的“以教师怎样教为主的备课”,转变为“以学生怎样学为主的备课”,制定的目标要以学生的切实须要为基础,要具体、要好操作,重点要考虑学生怎么样学、学得怎么样。一节课目标明确,重
7、点突出,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围绕这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标来上课,体育课是能体现实效的,课堂效益应该是高的。例:水平三,一节以足球为主教材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对比。教学目标(A)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练,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踢球的基本动作方法,能说出动作要领,知道支撑脚的落地的位置,摆动腿击球的方向;提高学生控球能力,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等素质,激发潜能;能与伙伴合作共同完成练习,关心同伴,乐于帮助他人。教学目标(B)运动参与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运动技能目标:学生了解足球项目的锻炼价值,掌握足球项目的学练方法。身体健康
8、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力量、速度素质,增强体能。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社会适应目标:学生积极进取,快乐地与同伴进行配合,在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粗略的看,目标B全面,目标A简单,但仔细分析目标B看似面面俱到,讲的很细,实际上什么也没说。一条一条目标在课中对照好似都有下落,可每一条又都很空,抓不到具体的东西,给人一种帽大头小的感觉。目标A文字虽然少,但是比较具体,目标制定得虽不是十全十美,但表述的清楚,好操作,让人一目了然。目标制定便于检阅,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到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情况,看到学生之间
9、、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情况,也便于上课的学生、观摩的老师把握这节课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提出一些个性化的目标,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大一些难度,对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减小一些难度,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任务,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课的目标不仅老师自己要清楚,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认识课的目标更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课上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做什么,为了完成或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让学生真切的知道通过这一节体育课“我”要学会什么,“我”收获如何,知道自己的得失与不足,更可以通过学生来评价上课的老师,监督老师的课堂教学。有目标的“练”,“练”的有
10、目标,可以提高体育课上练习的效果和质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有榜样的“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示范性极其重要,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镜子。我们作为老师要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为“教育是对人的提升,更是对生命的提升”。体育老师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立得正、站得直,表现出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学生的情绪会被我们感染。“信其师,亲其道”,学生喜欢你,你的课就会受欢迎,学生会以你为榜样。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要求老师“来一个”,你做出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学生会赞扬和佩服你,会为你鼓掌,会因为你出色的表演,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练
11、中来。漂亮的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体育老师只会说、不会做,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练习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的动作,会接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严重的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我校的李老师体育教学基本功扎实,示范动作漂亮,且篮球打得好,投篮很准,指尖转球更是一绝,很多学生都以他为偶像。在李老师的体育课上,学生个个是精神抖擞,学习积极性高,练习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好。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推广中,李老师的篮球兴趣班报名火爆,几百名同学积极参加课余训练篮球训练,每学期李老师的篮球兴趣班都忙得不易
12、乐呼。学生以李老师为榜样,想练就高超的球技,拥有健康的体魄。榜样的作用是现实而且意义深远的,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老师要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终生的锻炼习惯。正确的示范有助于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错误的示范动作则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老师正确、规范的示范,会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想做示范、当好学生的榜样,我们体育老师要加强钻研,要勤练习,动作要领要清楚,示范动作做到准确、规范,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要熟烂于胸,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教师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给他们做好榜样。当然,同伴的榜样作用也是很直接、很据有示范性、很有说服力的。我们
13、要在班级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课堂上培养体育小骨干,树立体育小助手的威信,让小榜样们在同学们的中间发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伙伴学习,向榜样看齐。四、有情感的“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翅膀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目光、手势等方面的情感交流,相互的帮助与指导,互相的评价与鼓励,会使课堂更具活力,会使课堂气氛更融洽、更和谐,会提高课堂的练习质量,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课上我们要不断的适时的对学生参与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去。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
14、示才能,获得成功。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要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抓住时机,使用有效的、积极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练习情况进行评价。我们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对于学生的积极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老师的微笑、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手势,都是启发学生走向成功的信号。我在课堂上常用,“你真棒!”、“你能行!”、“再坚持一下!”表扬、激励的评价语言;我还常竖起大拇指、双大拇指、拳头手势来夸奖、鼓励学生;我还经常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学学生的头、与学生对掌小动作来表示信任他、给学生鼓劲。表扬与鼓励是使学生进步的重要
15、推动力量,批评与惩戒是规范学生错误行为重要手段。我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也有适当的批评与惩戒。对那些个别特别调皮、打人、故意阻挠他人练习的同学,我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不留情面的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他们,指出错误行为和做法,警示其他同学,有的还会惩戒他们,让他站到一边去“晾一晾”,进行冷处理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是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好机会,更是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好时候。很多体育课上的练习内容、项目要由两个或几个同学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在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互助练习中,他们是大方的,他们是善于交流的;在集体合作性的练习
16、中,他们是团结的,他们的荣誉感是很强的。在体育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生生之间的鼓励与信任、表扬与帮助比师生之间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中学练,体验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成功。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要向体育课要效益,教学必须求实效:以生为主,以“练”为本,强调实实在在的身体练
17、习活动。使学生在练中思考,在练中感悟,在练中探究,在练中理解,在练中表达,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发展学生能力,让40分钟的体育课堂出效益,提高体育课堂实效性。1.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体育课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目标和任务层次混淆不清。教学内容追求完整性、系统性,基本上是封闭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娱乐性魅力。对不同的个体传授相同的运动技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缺乏灵活性,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很难让学生获
18、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特长,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造成不少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新课程标准没有给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把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了我们体育教师。大纲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据课程目标,自己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并能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选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除规定的体育健康测试项目的学习外还可以这样选择,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体育游
19、戏、趣味性合作比赛,还可以是创编的内容等。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即兴趣加以关注和考虑。特别是小学阶段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
20、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
21、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
22、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表扬。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批评是每个学生都很在意的,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
23、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
24、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组织的方法。选好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教学了。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但所有的体育教学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讲解、示范、练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要领和方法进行解释。讲解要精炼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教材的
25、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2)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真实地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示范要做到动作规范、姿态优美、幅度大、节奏强。其次,教师示范动作要选择好位置和方向,使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看清楚。另外根据技术动作的要求还可分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动作的印象。(3)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并把知识转化为动作技能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培养优良作风和良好品德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多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
26、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指导这方面的练习时,不能只注重练习的数量和形式,而要从各种角度突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2、要注意练习的适量性。练习的量和强度都要适当,教师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规律,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场地器材以及气候条件等情况,合理地规定并适时调整运动负荷。3、要注意练习的实效性,讲究实际效果。要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去。多想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去练习。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的间歇时间,从而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27、4、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当发现错误动作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分析,耐心地进行讲解,可做正误对比示范,使学生更好地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讲解、示范、练习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三要素。讲解重在理论,示范重在直观,练习重在实践。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上好一堂生动有趣、有实效的体育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提高练习密度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练习密度是课堂上用于练习或运动,以掌握动作技术、增强体质的时间与整节课时间之比。因此,教师要注意分配好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措
28、施,场地布置合理,队伍调动迅速。同时,注意采用集体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力求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创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体育课才能达到较高的练习密度,学生的运动负荷才达到一定的水平,才真正突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到组织协调和启发引导的作用。此外,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乐其学。”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爱,就会听从指挥,主动配合,乐意地学习。所以,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带着爱心去上课。比如:天气热时,要想到减少学生的
29、运动量;天气冷时,要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有小伤小病,身体欠佳时,就让学生休息;集合站队时,学生背对风或在树荫下,老师面向风或在太阳光照下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带着热心和耐心去上课。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能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帮助学生,耐心地进行讲解和示范。这样,学生有了进步就会从内心感激和尊敬老师,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走出误区化解困难专题讲座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上课的程序、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
30、的运用、场地的设置安排等等问题,确实隐藏着很多的病症。我体会到体育教学病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思想与说法:学生是上帝,要加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兴趣为中心。2. 否定体育课学科性质与教学价值的现象:体育课中没有运动技术教学过程或锻炼的过程 。体育课中没有合理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没有必要的运动量 。体育课中没有任何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课中没有让学生体验到任何运动的乐趣 。体育课中没有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 3体育课脱离实际:要用很大的场地。体育课要用过多的器材和器具。体育课前要进行复杂的场地设计和布置。体育课中要用复杂的教学
3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探究、合作教学法。体育课的教案过于复杂和花哨 4.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棋类、电子竞技、魔术、等非体育类的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运用了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也出现了没有意义的装饰、挂图和照片等。 5. 错误的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课程标准没有否定或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接受性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适宜的强度和密度),课程标准没有提倡脱离体育性质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教师主导的结果性评价。还有几种倾向是需要警惕的,不能任其发展:1.健康知识与理论过多地
32、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忽视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作用。 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严重削弱。 3.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4.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比以前松散,主要反映在课堂常规松散、课的结构松散、运动负荷的要求松散、考核与评价松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倾向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注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把握住健康的发展方向,以免误入歧途。 体育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做到:1、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首要前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日功”。每一堂课它得像一出戏的剧本,一堂好课它必须有一个好的剧本,它凝聚着体育教师的艰辛准备。体育教师必须熟
33、悉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深思熟虑,把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到目标明确,对象清晰,方法恰当,手段新颖。 2、悉心指导与鼓励。教师的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简洁、生动、明确及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3、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当作自觉的行为。在高涨的情绪下,精神饱满地进行自主学练,发展自主地能力,才能使主体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有利于学生猎取更新地理念;有利于他们主动地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发
34、挥和加强。3.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1从终身体育锻炼的角度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所以学生在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是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课中我要求学生做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学习,把学生进行分组由小组长组织评价学习并向老师反馈情况,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内在的活跃,学生在练习中处于高度的
35、集中状态对教师所呈现的问题不断地判断、探索、实践、思考、创新。最后,进行情绪稳定和积极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活跃的参与活动,对自己的态度、行为、知识与技能等情况作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二、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在教学中是紧密联系的。对学生评价时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上。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法来思考问题。对那些在探索过程中大胆尝试,敢于向答案挑战的学生即使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也给他们充分的肯定其学习态度和探索行为,并对其进行方法指导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
36、热情。同时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体系。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更多为课堂常规、学习参与程度、努力程度、个性展示等方面。三、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评价使师生都能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学生已不是努力对赞许或承认的满足,而是把要求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他们心目中的实用价值,作为他们实现自我的动机。当学生预见到取得某种学习成果对他个人将大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对学习这门知识发生兴趣,产生了学习这门知识的动机。新课程既重视学科的知识性,更关注学科的实践性。现代的体育课它不刻意追
37、求体育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着重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这就为新课程实施中如何评价提出了新的课题。因为传统的评价形式是应试的,一刀切的。然而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更着重的是能力,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学生在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上,再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发展去学习,最后所获得的成绩作为他们掌握知识的评价。在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后,有很多在认识上依然有种模糊的感觉,思维上有些乱,不是很清楚如今的体育课该如何上?加上现在班级人数的增加、场地受限的缘故,局限课的内容,似乎又要走入“放羊式”教学的误区。根据现有的场地和器材,结合学生喜好的特点,我以为,只要选好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组织工作,那么, 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就是
38、高质量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体育课用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目标和任务层次混淆不清。教学内容追求完整性、系统性,基本上是封闭的,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娱乐性魅力。对不同的个体传授相同的运动技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氛围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缺乏灵活性,很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很难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特长,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动力和信心,造成不少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新课程标准没有给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只设置了学习目
39、标和内容框架,把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了我们体育教师。大纲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据课程目标,自己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并能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选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除规定的体育健康测试项目的学习外还可以这样选择,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体育游戏、趣味性合作比赛,还可以是创编的内容等。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即兴趣加以关注和考虑。按照新的课程标准,
40、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可以实行选项教学。高中学生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独立性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趋于集中、稳定,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适当加大可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不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特长
41、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并掌握一到两项自己感兴趣的,有助于在课余时间练习、实用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二、教学组织的方法。选好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教学了。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但所有的体育教学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讲解、示范、练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要领和方法进行解释。讲解要精炼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2)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真实地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正确优
42、美的示范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示范要做到动作规范、姿态优美、幅度大、节奏强。其次,教师示范动作要选择好位置和方向,使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地看清楚。另外根据技术动作的要求还可分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动作的印象。(3)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并把知识转化为动作技能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培养优良作风和良好品德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多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
43、生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指导这方面的练习时,不能只注重练习的数量和形式,而要从各种角度突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2、要注意练习的适量性。练习的量和强度都要适当,教师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规律,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场地器材以及气候条件等情况,合理地规定并适时调整运动负荷。3、要注意练习的实效性,讲究实际效果。要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去。多想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去练习。同时,要合理安排运动的间歇时间,从而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4、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当发现错误动作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分析,耐心地进行讲解,可做正误对比示范,使学生更好地纠正错误,提
44、高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讲解、示范、练习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三要素。讲解重在理论,示范重在直观,练习重在实践。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上好一堂生动有趣、有实效的体育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提高练习密度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练习密度是课堂上用于练习或运动,以掌握动作技术、增强体质的时间与整节课时间之比。因此,教师要注意分配好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措施,场地布置合理,队伍调动迅速。同时,注意采用集体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力求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法,改变过于强
45、调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创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体育课才能达到较高的练习密度,学生的运动负荷才达到一定的水平,才真正突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起到组织协调和启发引导的作用。此外,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乐其学。”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爱,就会听从指挥,主动配合,乐意地学习。所以,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带着爱心去上课。比如:天气热时,要想到减少学生的运动量;天气冷时,要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有小伤小病,身体欠佳时,就让学生休息;集合站队时,学生背对风或在树荫下,老师
46、面向风或在太阳光照下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带着热心和耐心去上课。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能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帮助学生,耐心地进行讲解和示范。这样,学生有了进步就会从内心感激和尊敬老师,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
47、面谈谈笔者一些想法。 一、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时,讨论它的解,须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方法学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如何,
48、这样,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 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面谈谈与学生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中学生思维能力之特点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高一与高二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抽象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高一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阶段中趋于初步定型的时期,高中之后,学生的运算思维走向成熟。总的来说,中学生思维有如下特点。 首先,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