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181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难度系数:0.40.6“三角板”中的数学学问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 441000 王 勇(特级教师)关键词 三角板 数学学问图1三角板是极普遍的文具,但通过拼接、旋转、折叠等可演绎出许多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下面采撷六例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品读.1 客观题小巧玲珑 韵味十足1.1 静态拼接图2例1 如图1,两块斜边长相等的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若则_,_.解析:如图2,以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则在中, 作轴,垂足为,则又由得点评:本题通过建立坐标系,结合解直角三角形求出点的坐标是关键.1.2 工具作用图3例2 如图3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大球,现有

2、如下方法测量球的大小,用一个锐角为45的三角板,斜边紧靠球面,一条直角边紧靠地面,并使三角板与地面垂直,如果测得,则球的表面积为( )A.cm2 B.cm2 C.cm2 D.cm2图4解析:如图4所示,设球心为,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为,连结与,依题意,得平分.在中,.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球、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公式及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题目不难,但蕴含着“数学机智”.1.3 交汇整合图5例3 如图5所示,在同一平面内,两块直角三角板拼在一起,以为焦点且过的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和,则的值为( )A B1 C D2解析:设,则,以为焦点,且过的椭圆的长轴长为半焦距;以为焦点,且过的双曲线的实

3、轴长为半焦距,椭圆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及离心率的计算方法,其中解直角三角形起着重要作用.题目虽小,但“含金量”颇高.2 主观题大气洒脱 气势磅薄2.1 动态旋转图6例4 在同一平面内,两块直角三角板和拼接如图6所示,现将三角板绕点旋转角后得,交于点,交于点,.(1)当时,求;(2)求证:对任意的为定值.图7解析:(1)如图7所示,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又.(2).故对任意的为定值3.点评:本题是一道通过三角板的旋转演绎而成的动态探究题,结合已知条件巧妙借用三角这一有力工具来解决应该是顺理成章.第(2)问证明为定值时,用到了平面向量加法的三

4、角形法则和数量积的运算律及有关性质.本题难易适中,有助于吊起学生的解题“胃口”.2.2 动态折叠例5 如图8,将两块三角板按图甲方式拼好,其中,现将三角板沿折起,使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如图乙.(1)求证:平面;图8(2)求二面角的大小;(3)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解析:(1)由已知可得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又平面.(2)由(1)得,由已知,得,.图9是的中点,.如图9,过点作于,连结,则.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且.图10即二面角的大小为.(3)如图10,取的中点,连结,以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与所成的角为,则,.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5、为.点评:本题将两块拼好的三角板沿公共斜边折叠,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第(3)问若用传统方法求解难度较大,改用向量方法解决思维模式近乎程序化,值得品味和借鉴.2.3 操作探究例6 如图11,一块由硬纸片制作的三角板中, cm,是斜边上的高,沿把折成直二面角.(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的位置,使二面角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图11(2)试在平面上确定一点,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解析:(1)用直尺度量折后的长,若cm,则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又,

6、是二面角的平面角.cm,当cm时,有,.(2)取的中心,连结,则满足条件.为正三角形,且三棱锥是正三棱锥,由于为的中心,平面.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3)当小球半径最大时,此小球与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设小球球心为,半径为,连结三棱锥被分为四个小三棱锥,故有,即.解得故小球半径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通过折叠三角板纸片构造立体图形,第(1)问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第(2)问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第(3)问要求学生合情推理并熟练应用割补法和等体积法.真可谓“刀光剑影”,精彩纷呈,充分彰显了新课标理念.作者简介:王勇,特级教师,现执教于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在教学法研究和解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数学科普读物200余部.现是考试、中学数学等学术刊物的特约编委.联 系 人:王勇通信地址: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邮 编:441000移动电话:13507271807E-mail:wy19651965身份证号码:420601196509097613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