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225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综合布线系统,3.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3.2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3.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3.4 综合布线名词术语3.5 综合布线系统选择3.6 综合布线产品选型,3.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3.1.1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1 综合布线采用的主要布线部件有下列几种: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群干线电缆、建筑群干线光缆。建筑物配线架(BD)。建筑物干线电缆、建筑物干线光缆。楼层配线架(FD)。水平电缆、水平光缆。转接点(选用)(TP)。信息插座(IO)。通信引出端(TO)。,3.1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3.1.2 综合布线的网络结构,3.1.2 综合布线的网络结构,3.1.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

2、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备配置主要是指各种主配线架(CD或BD)、楼层配线架、布线子系统、传输媒质和通信引出端(即信息插座)、交换机等的实际配置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线路连接方式均采用星型网络拓朴结构,要求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电缆或光缆的交接次数一般不应超过两次 综合布线系统有FD-BD和FD-BD-CD两种基本设备配置系统结构,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灵活的设备配置,形成以下变化,3.1.3 综合布线的设备配置,1 建筑物标准FD-BD结构 2 建筑物FD/BD结构,3.1.3 综合布线的设备配置,3 建筑物FD-BD共用楼层配线间结构 4 建筑群FD-BD-CD结构,3.1.4 综合布线的接

3、口,3.1.5 具体配置,(1),子系统线缆长度1ABE10m 水平子系统中工作区电缆(光缆)、设备线缆和接插线或跳线的总长度。2CD20m建筑物配线架或建筑群配线架上的接插线或跳线长度3FG30m 在建筑物配线架或建筑群配线架上的设备电缆(光缆)长度。4接插线应符合设计指标的有关要求。5建筑群干线光缆是指多模光缆的长度。,3.1.5 具体配置,(2)配线架(3)信息插座(4)配线间和设备间(5)引入设备(6)电磁兼容性(7)接地及其连接,3.2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1)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基本型的综合布线系统已淘汰,主要采用的是增

4、强型和综合型的综合布线系统。,3.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在国际上,制订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的主要国际组织有: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IEC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EIA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3.3.2 国际标准-北美标准,1)、TIA/EIA-568 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 2)、TSB36 3)、TSB40 4)、ANSI/TIA/EIA-568-A(1995)5)、TIA/EIA TSB95 6)、TIA/EIA/IS-729 7)、TIA/EIA-568-B 8)TIA/EIA-569-A(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9)TIA/EIA-570-A(住宅电信布线标准)10)

5、TIA/EIA-606(商业建筑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11)TIA/EIA-607 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3.3.2 国际标准-北美标准,主要使用的标准是TIA/EIA-568 TIA/EIA-568发展 TIA/EIA-568(1991)TIA/EIA-568 A(1995)TIA/EIA-568 B(2002),3.3.2 国际标准-北美标准,TIA/EIA-568 B 内容TIA/EIA 568-B.1:一般要求 这个标准着重于水平和主干布线拓朴、距离、介质选择、工作区连接、开放办公布线、电信与设备间、安装方法,以及现场测试等内容。这个标准以永久链路定义取代了基本链路的定义/TIA/

6、EIA 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系统 这个标准着重于平衡双绞线电缆、跳线、连接硬件(包括ScTP和150的STP-A器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规范,以及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现场测试仪性能规范,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仪比对方法等内容。是第一个关于6类布线系统的标准。/TIA/EIA 568-B.3:光纤布线部件标准 这个标准定义光纤布线系统的部件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光缆、光跳线和连接硬件的电气与机械性能要求,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现场测试性能规范,3.3.2 国际标准-ISO/IEC 11801,1 ISO/IEC 11801 1995标准定义到100MHz电缆或连接件:评估指标“类(Categor

7、ies)”,即Cat3,Cat4,Cat5 整个系统(链路、信道)的性能等级;Class A,Class B,Class C,Class D等级的概念 ISO/IEC IS11801 2000 链路定义应被永久链路和通道的定义 对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近端串扰、传输延迟进行规定 ISO/IEC 11801第二版2002 Cat5/Class D的系统按照Cat5+重新定义 Cat6/Class E和Cat7/Class F,3.3.2 国际标准-欧洲标准 EN50173,欧洲标准CELENEC EN50173(信息技术通用布线系统)与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是一致的。但是EN

8、50173比ISO/IEC 11801严格,它更强调电磁兼容性,提出通过线缆屏蔽层,使线缆内部的双绞线对在高带宽传输的条件下,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放辐射能力。该标准先后有3个版本EN50173:1995EN50173A1:2000EN50173:2002,3.3.3中国标准,协会标准 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 两个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两个标准只是关于100MHz 5类布线系统的标准,不涉及超5类布线系统以上的布线系统。,3.3.3中国标准,4 其它相关标准(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

9、火规范GB50045-95(1997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3)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定GB50174-93(6)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 2887-2000(7)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GB 9361-88,3.3.4 标准的使用,选择标准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相结合 有关电气性能测试标准采用目前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2002或北美标准ANSI/TIA/EIA 568-B,管槽、线缆及设备的安装标准采用国家标准GB/T50311-2000、GB/T50

10、312-2000标准,防火、接地、机房等相关的标准也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用户指定 根据综合布线的性质和功能由布线系统集成商推荐选定,4.5.4 名词和术语,3.4 综合布线名词术语,表 3-2 综合布线有关的术语与符号 表3-3 ISO/IEC 11801与TIA/EIA-568-A综合布线设计与安装中主要术语对照表,3.5 综合布线系统选择,3.5.1 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选择 3.5.2 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选择 3.5.3 双绞线与光纤的选择,3.5.1 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选择,影响选择的因素:两种系统产品的性能优劣、现场环境和数据安全等因素 消费观念,(1)为什么要采用非屏蔽系统,

11、UTP线缆结构设计可很好地抗干扰 线缆传输数据速率不高 管槽系统的屏蔽作用 安装维护方便,整体造价低 屏蔽系统安装困难、技术要求较高和工程造价较高,(2)为什么要采用屏蔽系统,非屏蔽系统线缆结构有可能降低其技术性能 非屏蔽系统容易对外辐射保密性差。非屏蔽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性能较差。,(3)选择非屏蔽系统与屏蔽系统的考虑因素,当综合布线工程现场的电磁干扰场强度低于防护标准的规定,或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电磁干扰源的间距符合规定时,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非屏蔽系统产品。当综合布线工程现场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度高于防护标准的规定,或建设单位(业主)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时,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屏

12、蔽系统产品。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对于选用的传输媒介和连接硬件,必须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和全局考虑,要求保证系统工程的一致性和统一性。,(3)选择非屏蔽系统与屏蔽系统的考虑因素,当布线环境处在强电磁场附近需要对布线系统进行屏蔽时,可以根据环境电磁干扰的强弱,采取三个层次不同的屏蔽措施。在一般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可采用金属槽管屏蔽的办法在存在较强电磁干扰源的情况下,可采用屏蔽双绞线和屏蔽连接件的屏蔽系统,再辅助以金属桥架和管道,可取得较好的屏蔽效果。在有极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光缆布线。,3.5.2 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选择,(1)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电气性能比较,3.5.2 超5类与6

13、类布线系统的选择,(2)6类布线系统的优势 6类布线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对1000Mbps以上网络的支持 与增强5类相比,6类布线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可提供更透明、更全能的传输信道,在高频率上尤其如此。如果采用1000BASE-T 中的PAM-5编码技术,10Gbps以太网需要至少625MHz的线性传输性能。大多数的增强5类电缆只有150MHz或250MHz,标准也只要求有100MHz。6类虽没有被强制其性能达到625MHz,但对于高带宽传输是更好的媒质,许多制造商提供的电缆标称600MHz,正是预计到有应用需要更高的性能。6类系统在625MHz上的平均抗噪能力比增强5类高。6类线缆的结构

14、能承受更大的拉力,在技术上较超5类布线系统有着绝对的优势。,(3)超5类和6类在千兆网络上应用的比较,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网络技术有1000BASE-T和1000BASE-TX 超5类只能用1000BASE-T6类既可用1000BASE-T也可用1000BASE-TX,1000BASE-T,1000BASE-T是IEEE 802.3ab定义标准,它最早的定义是工作在5类(100米)双绞线上发送/接收数据,但由于有一些重要电气参数没有规定,只有超5类以上的布线系统可以满足千兆网络方案的要求。它使用全部对线,4对线都在全双工的模式运行,每对线支持250Mbps的数据速率(每个方向),为了满足

15、千兆网络传输要求,采用了多级信号编码(PAM-5)、使用了NEXT消除技术和“回声”消除技术,需要在网络设备(如网卡)的接口处增加D S 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这样用超5类实现千兆网络方案就需要较高的成本,1000BASE-T,1000BASE-TX,1000BASE-TX技术与1000BASE-T技术工作原理不同,只有6类以上的双绞线才支持1000BASE-TX技术,传输带宽超过了100MHz 该技术虽然也使用全部4对线,但是是两对线接收,两对线发送(类似于100Base-Tx)由于6类布线性能简化了收发设备的设计,不必再使用回波抵消技术,网络设备无需串扰消除,使6类布线参数值余量可以更好

16、地满足千兆位方案的需求。,1000BASE-TX,(3)制约6类系统发展的因素,价格因素。6类布线系统的产品价格高于超5类产品30%-60%。光纤广泛应用的影响 设计、施工质量。6类布线系统工程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超5类布线系统高,(4)6类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6类布线系统产品必须按标准规定具有两个兼容性,即相互兼容性和向下兼容性 真正的6类布线系统产品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不应只是某些布线部件 由于6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5类线缆粗,要使6类布线系统工程质量安装优良,对施工工艺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选用6类布线系统产品,必须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

17、点,3.5.3 双绞线与光纤的选择,光纤与非屏蔽双绞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它具有更高的带宽;2)允许的距离更长;3)安全性更高;4)完全消除了R F I和E M I,允许更靠近电力电缆,而且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辐射威胁。,1 千兆以太网的光纤选择,千兆以太网包括1 0 0 0 B A S E-S X(短波长激光器)和1 0 0 0 B A S E-L X(长波长激光器)两种标准 传输距离,2 光纤布线是数据干线的首选,它有以下优点:1)干线用缆量不大。2)用光缆不必为升级疑虑 3)处于电磁干扰较严重的弱电井,光缆比较理想 4)光缆在弱电井布放,安装难度较小,3 光纤到桌面的机遇,由于CAT 5

18、E线缆实现了支持千兆以太网,并且其标准已正式公布,而6类布线规范直到2002年初才正式公布。使得6类线缆应用比预测的结果要差。6类系统部件的费用比5E类高得多,与光纤布线系统相比价格优势不大 6类系统的施工要求也比5E类高,其难度近似于光缆,但其供应商往往不象光缆供应商那样能够提供专业水平的一条龙服务,竣工后系统不合格率较高 光纤布线长度可以比铜缆长,几层楼合用光纤集线器的范围大 对于光纤到桌面来说,光缆布线可以考虑省去FD,直接从BD引至桌面 7类铜缆与光缆相比,二者相比光纤具有较大的优势,3 促进光纤在综合布线中应用的新技术,1)小型化(SFF)光纤连接器 2)理想的VCSEL(垂直腔表面

19、发射激光)光源 3)光电介质转换器,3.5.3 双绞线与光纤的选择,光纤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光纤到路边、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发展到光纤到桌面,实现全光纤网,也许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光纤主干系统+双绞线水平系统还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综合布线系统的首选方案。,3.6 综合布线产品选型,3.6.1 产品市场现状北美地区主要有Avaya、3M、西蒙、AMP、康普、IBDN、百通、莫莱克斯(Molex)、泛达等 欧洲地区主要有耐克森、德特威勒、施耐德、科龙、罗森伯格、奔瑞等品牌,澳洲主要有奇胜等港台布线厂家,例如:万泰、鼎志等 国内布线厂家,如普天、TCL、Vcom、大唐电信、鸿雁电器、宁波东方,3.6 综合布线产品选型,满足功能需求满足环境需求 选用主流产品 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电磁兼容性售后服务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