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74850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心理学―按章节顺序重点知识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cmA*BB-0VW*tW康复心理学C1.inaca1.Psycho1.ogyinRehabi1.itationMedicine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P1)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P7)(-)精神分析或动力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d)(二)生理心理学学派(三)行为学派(四)认知学派阿德勒(AAdIer):自卑情绪是心理障碍的根源(五)人本主义学派主要代表:马斯洛(AmasIow)和罗杰斯(C.Rogers)康复心理学概念:(P10)康复心理学(rehabi1.itationpsycho1.ogy)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揭示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活

2、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3)残疾人、老年病人、各种慢性病患者。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M)(-)研究应激源和残疾的关系(-)研究康复对象的心理(三)研究心理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四)康复心理评定(五)为康复对象、家属等提供心理咨询(六)研究康复治疗方法对心理活动的影响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感觉(SenSatiOn):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20)感觉的一般特性:感受性、感觉适应、感觉对比。(P20)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P21)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

3、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P21)思维的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P25)气质的分类:1.胆汁质;2.多血质;3.黏液质;4.抑郁质。(P30)需要(need):是指当环境与机体之间出现某种生理、心理的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而必须活动的一种潜力状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P34)马斯洛理论中人的需要层次“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P34)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章应激与应激障碍全身适应综合征:(P39)不同的刺激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变化,这些非特异性地改变称为“全身适应

4、综合征”(Genera1.AdaptationSyndrome,GAS)o(应激就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急性应激障碍:(P46)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reaction)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而引起的短暂的一过性精神障碍。一般维持数天,大多便可完全消失,最长1个月。临床表现:急性应激反应在临床上开始可表现为“茫然”状态,即意识范围受限、定向错误、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部的刺激等;随后可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逃避或退缩,甚至可达到部分分离性木僵的程度,也可表现为激越;同时患者可表现为典型的焦虑性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脸红、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5、等。创伤后应激障碍:(P47)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rder,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第四章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P57)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1.ogica1.disease)又称身心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它们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康复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也是康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临床常见的身心障碍(P65)一、睡眠障碍睡眠障碍(s1.eepdi

6、sorder)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失眠,睡眠过度;睡眠中有异常运动或行为;睡眠觉醒节律障碍。诊断要点:1 .具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或缺乏清醒感、白天困倦等失眠症状。2 .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3 .导致患者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4 .至少每周发生3次,持续1个月以上。5 .不是由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失眠的治疗:1.药物治疗;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3.心理治疗,常用方法:放松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二、进食障碍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是指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

7、故意拒食、节食或呕吐,导致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或出现发作性不可克制的贪食等异常的进食行为。如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类典型的身心障碍。诊断要点:略俨68P7进食障碍的治疗:BP7o-P7J第五章变态心理学幻觉(de1.usion):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觉到它的存在。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感受性幻觉。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人在讨论和批评他的缺点。(P75)妄想(ha1.1.ucination):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他虽然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深

8、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P75)抑郁性障碍(P77)抑郁性障碍(depression)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包括抑郁症和持续性心境障碍两种类型。常有复发倾向。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症状轻重不一,发作呈间歇性,间隙期精神症状缓解,可达到病前状态。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抑郁症状与躁狂症状交替出现,称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1.抑郁心境;2.思维迟缓;3.精神运动性迟缓;4.躯体症状。(二)心境恶劣障碍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P90)急性酒中毒为大量饮酒

9、史,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冲动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表现。如果中毒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有生命危险。酒精依赖者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之一是记忆障碍,被称为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患者还可能有幻觉、夜间澹妄等表现。第六章临床心理评估常模:为了对个别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必须与客观的标准比较后才能作出判断,这种标准称为常模。(P97)常用智力测验量表:(PUH)(-)比奈-西蒙量表(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四)个别能力测验人

10、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Pw4)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一种自陈式的人格问卷,它包括4个分量表,其中3个测量3种不同的个性维度,1个为效度量表。(-)E量表(内外向维度)(二)N量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维度)(三)P量表(精神病质维度)(四)1.量表(掩饰)第七章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P)治疗技术:(一)自由联想;(二)释梦;(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分析;(四)阻抗;(五)移情;(六)反移情;(七)解释。行为治疗(P125-28)理论基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三)社会学习理论治疗过程:(-)行为评估(二)行为治疗(三)随访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系统脱敏三个步骤:放松训练

11、、制定等级脱敏表及两者的配合训练。(二)暴露疗法(三)厌恶疗法(四)阳性强化第八章康复心理与医患关系病人角色病人角色的认同(P141)病人角色认同不良:1)角色行为冲突2)角色行为缺如3)角色行为减退4)角色行为强化5)角色行为异常第九章康复科常见的心理学问题残疾后的心理过程:(P157)(-)心理休克;(二)否认;(三)愤怒;(四)抑郁;(五)自卑和自责;(六)退化;(七)适应。第十章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疼痛是与实际和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的,或者用类似的损伤进行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Pm)第十二章老年病人的心理康复老年人患病的临床特点:(P201)(-)多病共存(二)起病不典型(

12、三)病程延迁(四)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衰竭(五)容易致残(六)用药易产生副反应(七)心理行为反应第十三章残疾儿童的心理康复第一反抗期:幼儿的记忆主要是不随意记忆;34岁时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与成人的对抗、不合作行为,被称为心理发展的“第一反抗期”。选择题(P)联合注意训练(P6)联合注意力分级评估:第一级与人眼神能对视第二级与人对视有眼神、表情的交流第三别人与他说话或做动作有眼神交级流第四他与别人说话或做动作有眼神交级流第五与人连续对话或做动作能保持相级互的眼神交流第十四章精神疾病的康复社区康复:社区康复(COm1.T1.Unity-basedrehabi1.itation)是指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的康复与预防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P225)精神障碍的预防:(P228)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二级预防: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争取完全缓解和良好的预后,并防止复发。三级预防:目标是促进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尽可能减少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