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8616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0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铜催化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7一、 行业发展概况7二、 有机硅行业发展趋势7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9一、 铜催化剂及助剂9二、 有机硅行业概况10三、 有机硅单体发展情况13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3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15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5二、 项目承办单位15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16四、 报告编制说明18五、 项目建设选址19六、 项目生产规模20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20八、 环境影响20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20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1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21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2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3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25一、

2、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25第五章 选址分析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7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六章 发展规划37一、 公司发展规划37二、 保障措施38第七章 法人治理4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0二、 董事42三、 高级管理人员47四、 监事49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5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5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53三、 质量管理54四、 项目技术流程55五、 设备选型方案5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57第九章 建设进度分析58一、 项目进度

3、安排5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9第十章 环保方案分析60一、 环境保护综述60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0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1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2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2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63七、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64第十一章 投资方案65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65二、 建设投资估算65建设投资估算表67三、 建设期利息6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7四、 流动资金68流动资金估算表69五、 项目总投资7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0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1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73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

4、选取73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7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7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7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9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80五、 偿债能力分析8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2六、 经济评价结论82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评估83一、 项目风险分析83二、 项目风险对策85第十四章 总结分析87第十五章 补充表格89建设投资估算表8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0流动资金估算表9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5无形资产和其

5、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7报告说明从有机硅生产能力看,21世纪以来,全球硅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2016年全球有机硅总产能在553.5万吨水平,其中中国总产能为279.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比例约为50%,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和有机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国内有机硅生产能力提高,而国外企业产能萎缩,有机硅进口量逐步下降,而出口量逐步增长。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8446.6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605.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20%;建设期利息141.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1699.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

6、12%。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6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3775.43万元,净利润1767.9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42%,财务净现值127.6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9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7、、 行业发展概况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属于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的子行业。其中化学试剂是进行化学研究、成分分析的相对标准物质,是化学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条件,广泛用于物质的合成、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助剂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为改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或者为赋予产品某种特有的应用性能所添加的辅助化学物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化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宽,我国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也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国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企业共计2,531个,行业资产规模达4,225.66亿元,行业营业收入为6,217.50亿元。与2010年相比,企业数量减少了1,038个,但资产

8、规模与营业收入分别增加了2,220.17亿元和2,427.01亿元,主要系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逐步向规模化、成熟化发展。2010年至2016年期间,行业资产规模与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3%和8.60%。近几年,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行业增长率有所下降,进入一个稳定增长发展的时期。二、 有机硅行业发展趋势有机硅材料作为化工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化工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己成为世界最大的有机硅产品生产与消费国,有机硅产品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增速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有机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仍然较低,约为发

9、达国家的五分之一,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日用消费品正被含有有机硅成分的高品质产品取代,这将继续推动有机硅产品人均使用量的提高。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铜催化剂及助剂铜粉,作为有机硅单体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对直接法合成有机硅粗单体的反应性能影响很大。其先后经历了单质铜催化剂时期、单质铜-氯化铜-氯化亚铜时期和三元铜催化剂时期。目前,有机硅单体合成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是成分为Cu-Cu2O-CuO的三元铜催化剂,三元铜催化剂被处理成粉状,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后将吸附在硅粉表面,与硅粉结合形成Cu3Si金属合金,成为反应体系中的活性中心催化反应。在有机硅单体合成过

10、程中,为了增强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伴随着铜催化剂还加入少量的助催化剂。首先,助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诱导反应速率,从而提高时空产率;其次,助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发生,从而能得到更多的目标产物;再次,助催化剂能延长催化剂的活性寿命,减少催化剂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现今比较常用的助剂包括铝、锡、磷和锌。催化剂中加入铝粉可以去除硅粉表面的氧化层,增加硅粉表面的缺陷点,利于硅粉和铜粉结合形成活性中心,从而缩短诱导期,提高反应速率。但铝粉加入过量后,富余出的铝粉会单独催化有机硅单体合成反应,使副反应增多,造成选择性下降。助剂锡可以使硅铜触体的结晶边界的界面解聚或破裂,加速形成额

11、外的反应活性中心,增加活性中心的数量,而且不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又称锡为“组织上”的助催化剂。磷的作用是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抑制高沸物的生产,但也会降低硅铜触体的时空产率,因此助剂磷的添加需要考虑到合成反应的活性。锌粉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加入锌粉同样也可以消除硅粉和铜粉表面的氧化层,起到更新触体的活泼表面、增强触体活性的作用。二、 有机硅行业概况有机硅材料是指以Si-O为主链,在Si原子上引入有机基团(如甲基、苯基、乙烯基等)作为侧链的高分子化合物,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用途极为广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其兼具无机、有机材料性能,具有表面张力低、黏度系数小、压缩性高、

12、气体渗透性高的性质,且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耐腐蚀、无毒无味等优异特性,不仅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筑等领域,而且在轮船、通讯、纺织、皮革、办公用具、医疗卫生以及美容化妆、个人卫生用品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它还能作为高科技材料的添加剂和改性剂,促进相关领域新型材料的发展,从而衍生出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材料产业链。我国有机硅事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先后建立了研究、试验和小型生产装置,当时的有机硅产品多为军工配套,单台能力小,综合利用差;70年代末在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开始推广应用;80年代组织攻关推广,转向民用,先后建立几套

13、甲基单体生产装置;90年代,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万吨级甲基氯硅烷生产装置,标志着中国有机硅单体开始迈向规模化、大型化生产。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有机硅各类产品的产能和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多数企业集中在有机硅单体等上游领域,有机硅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国外已经开发出的有机硅材料多达10,000余种,而国内有机硅材料仅有数百种。2008年至2012年是我国有机硅产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单体产能迅速扩张的阶段:2008年国内单体产能仅81万吨,而短短的5年时间,至2012年国内单体产能就达到了214万吨,累计增加了133万吨,年均增幅保持在25.7%,但供应面的增大并

14、没有带动下游需求的跟进,有机硅行业出现了低端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情形。2015年,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开始了缓慢的增长,据统计,2015年国内有机硅行业新增单体产能共计25万吨。2016年我国单体总产能在279.5万吨,较去年下滑0.5万吨。从有机硅生产能力看,21世纪以来,全球硅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2016年全球有机硅总产能在553.5万吨水平,其中中国总产能为279.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比例约为50%,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和有机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国内有机硅生产能力提高,而国外企业产能萎缩,有机硅进口量逐步下降,而出口量逐步增长。需求方面,有机硅下游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

15、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纺织、电子电气、电力等领域,行业需求与宏观经济关联密切,目前需求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保持逐年增长,行业供需格局已经有所改善,有机硅单体企业月度开工率中枢稳步上行。从下游产品深加工来看,目前中国有机硅企业基本能够满足终端行业需求,但是在高端、精细的制造业领域,例如航天航空、军事装备等,国内技术则显得乏力。下游低端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毛利率也相对较低,中端产品居中,高端产品工艺最复杂,附加值最高,毛利率最高。而国内有机硅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上,中端产品主要是蓝星-罗地亚和宏达新材集中生产,低端产品则由国内100多家企业生产。高档产品则主要依赖

16、于向国外道康宁、瓦克等公司的进口。三、 有机硅单体发展情况任何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关键在于单体技术的发展。有机硅工业的特点是集中的单体生产和分散的产品加工。因此,单体生产在有机硅工业中占重要的地位,单体的生产水平直接反映有机硅工业的发展水平。有机硅单体是制备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等下游产品的原料,由几种基本单体可生产出成千上万种有机硅产品。有机硅单体包括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甲基乙烯基氯硅烷、乙基三氯硅烷、丙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等。其中甲基氯硅烷最为重要,其用量占整个单体总量的90%以上。有机硅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在于甲基氯硅烷的生产阶段,甲基氯硅烷的合成方法可分为格利雅法、再分

17、配法、缩合法和直接法。目前国内外生产有机硅单体普遍采用的是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工艺,即采用硅粉和氯甲烷在铜催化体系存在下进行反应生产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该方法原料易得、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是有机硅单体合成最成功、也是唯一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

18、目名称兰州铜催化剂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顾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

19、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有机硅材料是指以Si-O为主链,在Si原子上引入有机基团(如甲基、苯基

20、、乙烯基等)作为侧链的高分子化合物,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用途极为广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其兼具无机、有机材料性能,具有表面张力低、黏度系数小、压缩性高、气体渗透性高的性质,且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耐腐蚀、无毒无味等优异特性,不仅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建筑等领域,而且在轮船、通讯、纺织、皮革、办公用具、医疗卫生以及美容化妆、个人卫生用品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它还能作为高科技材料的添加剂和改性剂,促进相关领域新型材料的发展,从而衍生出一条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材料产业链。打造西部科创研发引领区做大做强高校集聚区,以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为牵

21、引,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联合创办研究型学院,建设全省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积极争取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科学中心等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创新平台落地,谋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交叉科学中心、国际交流科学中心、生物医学中心4大类科学中心。建设一批“飞地创新园”,加强与发达地区创新合作,积极吸引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国内领先的科创园区落地,积极寻求高水平的科创产业跨国合作。布局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无人驾驶技术与设备为代表的未来前沿产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大力推动新生态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既有优势科研交

22、叉融合创新。建设高水平的科创服务集聚区,全面提升科创服务能力,营造接轨国际、区域共建共享的科创服务环境。推进建设孵化器、双创园等产学研深度融合区,实现产业催化、成果转化、人才孵化。到2025年,榆中生态创新城新增科创产业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人均GDP达到810万元。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

23、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二)报告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二) 报告主要内容1、项目背景及市场预测分析;2、建设规模的确定;3、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4、工程设计方案;5、节能;6、环境保护、劳

24、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项目招标方案;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财务分析。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吨铜催化剂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20919.83,其中:生产工程14290.57,仓储工程2540.0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078.26,公共工程2010.91。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和产生的噪声均可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各种

25、污染物排放均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标准。因此在设计和建设中认真按“三同时”落实、执行,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基本建设项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投产后,在生产中加强管理,不会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显著影响。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三乙醇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铜抑制剂、铝抑制剂、水性硅油、电。(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不锈钢反应釜、搪瓷调配釜、环氧乙烷储罐、环氧丙烷储罐、甲醇储罐、膜式制氮机组、氮气缓冲罐、往复式真空泵。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8446.67万元,

26、其中:建设投资6605.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20%;建设期利息141.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1699.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12%。(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6605.4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5863.2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94.70万元,预备费147.42万元。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8446.6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895.17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62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

27、用(TC):13775.43万元。3、净利润(NP):1767.93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9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3.42%。3、财务净现值:127.67万元。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

28、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3333.00约20.00亩1.1总建筑面积20919.831.2基底面积8399.79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4.872总投资万元8446.672.1建设投资万元6605.412.1.1工程费用万元5863.292.1.2其他费用万元594.702.1.3预备费万元147.42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1.872.3流动资金万元1699.393资金筹措万元8446.673.1自筹资金万元5551.503.2银行贷款万元2895.174营业收入万元1

29、6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13775.436利润总额万元2357.247净利润万元1767.938所得税万元589.319增值税万元561.1010税金及附加万元67.3311纳税总额万元1217.7412工业增加值万元4195.1513盈亏平衡点万元7368.61产值14回收期年6.9615内部收益率13.4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27.67所得税后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3333.00(折合约2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0919.83。(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

30、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吨铜催化剂,预计年营业收入162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铜催化剂吨xxx2铜催化剂吨xxx3铜催化剂吨xxx4.吨5.吨6.吨合计xxx16200

31、.00有机硅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在于甲基氯硅烷的生产阶段,甲基氯硅烷的合成方法可分为格利雅法、再分配法、缩合法和直接法。目前国内外生产有机硅单体普遍采用的是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工艺,即采用硅粉和氯甲烷在铜催化体系存在下进行反应生产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该方法原料易得、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是有机硅单体合成最成功、也是唯一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方法。第五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兰州,甘肃省辖地级市,是

32、甘肃省省会及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0年7月,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兰州市常住人口为4359446人。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西部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的现代化

33、、国际化大都会。兰州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兰州得益于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商埠重镇。后成为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2012年,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获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102.2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886.74亿元,年均增长5.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全省经济首位度从2015年的

34、30.87%提升至2020年的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7088元、9621元增加至40152元和14652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2%和8.8%,持续跑赢经济增速。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185.19亿元提升至247.13亿元,年均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1152.15亿元增加至1641.24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引进招商引资产业项目1327个,其中“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0个,完成到位资金5967亿元。“三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35.89亿元、291.94亿元和331.49亿元,是2015年的1.92

35、倍、1.71倍和1.47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面临的机遇。一是

36、“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治理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十四五”时期,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加快建设,将使兰州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重大支撑点。二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带来的机遇。2019年制定实施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将在培育西部地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无水港、推动跨省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兰州扩大开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

37、外部环境。三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实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推动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兰州市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受益区,一大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将加快实施。四是兰西城市群建设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持续加大对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城市群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提高兰州作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供了良好战略契机。五是获批国家级平台带来的发展机遇。兰白国家自主创新

38、示范区成为全国第19个、欠发达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兰州市入围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带来的机遇。六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将给兰州市优化经济结构带来机遇。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兰州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重大机遇。八是甘肃省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甘肃省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发力点,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文

39、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创新突破,加快构建多向开放格局,特别是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成为省级重大发展战略,为兰州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来重要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增长速度较慢,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综合实力较弱,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链条短;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服务业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企业发展较弱,市场活力不足。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创新体系尚不完善,顶尖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缺乏,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率

40、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滞后。四是对外开放层次较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具备参与国际化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较少;进出口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五是民生保障短板明显。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养老服务质量仍需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四五”时期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综合判断,“十四五”期间兰州将迎来自身比较优势的重塑期、新旧动能转换的爬坡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更需主动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41、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启兰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2035年,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建成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兰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兰州,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市文化

42、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产业能耗、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美丽兰州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平安兰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引领全省、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的作用有效发挥,在西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态

43、环境优美、生活品质优良、社会文明和谐、文化特色鲜明、人民富裕幸福、在西部地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力争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整体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增长2%。五、 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兰州新区扩容提质围绕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

44、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定位,立足“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加速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兰州新区的发展活力,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发展,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努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夯实新区产业功能。强化新区产业集聚功能,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战略,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产业,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建成西部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向西

45、开放平台。增强新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统筹兰州国际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和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打造“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开放大平台,加快推进进口药品指定口岸申报,打造辐射西部、中部地区的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平台,积极申报建设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兰州片区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向西开放发展先行区。激发新区创新引领功能。打造国家级重大基础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稀土材料应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实训基地及相关配套产业、科教产业,打造全国

46、一流职教园区,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提升新区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低丘缓坡生态修复工程,争取兰州新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验区。依法依规做好低丘缓坡土地治理利用,创建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示范区,构筑新区城市生态屏障和兰州市区北部生态屏障。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新区段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兰州新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示范园区。完善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智慧新区建设,大力提高新区公共服务能力,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聚集,建设体育文化园区,争取举办优势体育赛事。加快推进兰州新区承接陇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灾后重建搬迁安置,有序落实移民安置,配套做好户籍迁移、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增强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和人口吸附力。推动与主城区相向融合发展。构建连接主城区的同城化交通体系,采用一体化机制建设“5+1”多条快速联系通道,构建连接中心城区的多通道现代交通体系,打造“半小时同城化交通圈”。进一步提高兰州新区与周边地区通达性,建成中通道、中兰客专兰州段和兰州新区高铁南站,规划建设兰州新区至永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