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肥西中学 葛茂升,三千年之变局即将到来,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中华民族在这些战争中遭受到屈辱性失败,但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中华民族在进行顽强抗争的同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伟大的追梦历程。全球通史,三千年之变局即将到来,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还有什么原因?有哪些史实依据?,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
2、结果。,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追梦缘由,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史实依据?,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化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内在动力。,19世纪四、五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制夷之梦,追梦历程,林则徐,魏源,1839年9月,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摘
3、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清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追梦历程,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制夷之梦,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什么?有何局限?,“师夷”是对“夷夏之防”传统观念的突破。这种陈腐观念在鸦片战争时期仍相当牢固。道光帝将林则徐筹计“船炮”二事的奏折批为“无理!可恶!”“一派胡言”,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摘自郑剑顺晚清史研究(岳麓出版社,2004年版),追梦历程,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制夷之梦,道光帝对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如何?,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
4、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追梦历程,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制夷之梦,道光帝等持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追梦历程,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制夷之梦,林则徐的结局怎样?他后悔了吗?,据统计,海国图志在国内共印刷了千册左右。1851年,海国图志60卷本传入日本,增补的百卷本也于1854年输入日本。1854
5、1856年,日本出版了21种不同版本的海国图志选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形成了日本的海国图志时代。摘自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2000年版),追梦历程,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制夷之梦,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影响程度如何?为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之梦,师夷之长技梦里看花 转瞬即逝,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追梦历程,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之梦,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追梦历程,刘铭传,周盛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曾国藩接到北京条约的文本时,“阅之不觉呜咽”;奕在万寿山上亲眼目睹火烧圆明园
6、的熊熊大火,“痛哭无以自容”。冯桂芬指出:“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乃“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上指者。”多项材料整理,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自强之梦,面对国难,曾国藩等人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心情?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爱国吗?,奕传统“夷夏”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认为英法等国“因此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而在对外关系上可以“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而在内政方面则大力兴办洋务事业,以图“自强”。刘惠君中国近代早期的工商业发展与社会法律观念的变革,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自强之梦,材料告诉我们,以奕为代表的洋务派办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不是爱国的表现?
7、,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自强之梦,近代爱国主义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从材料看,倭仁与李鸿章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李鸿章是怎样对中西文化进行反思的?这场争论充分说明了什么?,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自强之梦,立国之道,尚礼义又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倭仁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
8、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追梦历程,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示主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的遗折,追梦历程,自强之梦,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张树声,张树声的临终遗憾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之梦,自强之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学之器花开不多时 梦断威海卫,师夷之长技梦里看花 转瞬即逝,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追梦历程,“中体西用”之实践,追梦历程,自强
9、之梦,王 韬,中国最早主张“维新变法”思想的先行者,追梦历程,郑观应,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维新之梦,他们通过对西方的考察和办洋务的实践,认识到只学习西方的技艺不行,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9世纪九十年代:,“维新变法”,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维新之梦,追梦历程,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不妨以强敌为师。,追梦历程,“强敌”指的是谁?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康有为?,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追梦历程,梁启超在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说明了什么?,梁启超的困境与努力1895年 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
10、,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可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至之后,会(强学会)中人视之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摘自梁启超饮冰室主人自说,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我日本国不幸之邻,一曰之那,一曰朝鲜。此二国者,不知改进之道,其恋古风之旧俗,千百年无异。在此文明日进之生活舞上,仅以虚饰为其事,其于实际,则不唯无视真理原则,且极不廉耻,傲然而不自省。摘自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追梦历程,福泽谕吉认为中国不幸的原因在哪里?,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维新之梦,追梦历程,谭嗣同为什么要求死呢?,谭嗣同的“求”死“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提供“保护”
11、,他毅然回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狱中,他意态从容,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之梦,自强之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学之器花开不多时 梦断威海卫,师夷之长技梦里看花 转瞬即逝,维新之梦,“维新变法”,变祖宗之法好梦难圆 悲凉幻灭,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追梦结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梦,永不止步,追梦历程,追梦之思,一、追梦有何影响?1、制夷之梦的影响?(依据教材回答)2、自强之梦的影响?(依据教材回答)3、维新之梦的影响?(合作探究)二、追梦者的哪些品质值
12、得我们学习?(课堂讨论)三、追梦有何特点?(课堂讨论)四、近代中国梦是什么?今日中国梦是什么?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课堂讨论),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今日中国梦,请同学们齐声诵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片段,今日中国梦,过去的事情中国人不会忘记前进的步伐中国人不会停止,今日中国梦,材料四 1898年8月13日,康有为上请禁妇女裹足折,请求光绪帝严令下诏禁止妇女缠足:女子何罪,而自童幼
13、,加以刖刑,终身痛楚,一成不变,此真万国所无,而尤为圣王所不容者也。下明诏,严禁妇女裹足。其已裹者,一律宽解。若有违抗,其夫若子有官不得受封,无官者其夫亦科以锾罚。其十二岁以下幼女,若有裹足者,重罚其父母。摘自康有为请禁妇女裹足折,追梦之思,19世纪中后期强国之梦,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材料二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在京组织保国会。宣布其宗旨是:“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在演讲中他大声疾呼:“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正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的体认。摘自刘伟试论甲午战争前后士大夫的中国观(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巨,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摘自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材料一我国是长期的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之下,皇帝的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孔子的权威也是不可动摇的。经过戊戌变法,这两个传统权威,却发生了动摇。皇帝在政变后被囚瀛台,自身难保,权威扫地。孔子又被康有为改造成了一个托古改制的圣人。这两大权威的动摇,对封建传统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戊戌变法的启蒙意义在此。摘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