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78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内涵,1.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1)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课程性质决定的,一、课程性质(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四)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符合课程标

2、准规定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3)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4)我国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狭义:地理实践活动仅仅是地理课外活动,包括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和地理课外科技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按照一定的地理科学方法去认识研究和揭示地理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去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教育内涵。,广义:地理实践活动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

3、学习方式。它既包括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内地理实践活动。课内地理实践活动是与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它可以是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中完成,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的成果在课堂中的展示,或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验证和拓展研究;,总之,地理实践活动是以地理学科知识为活动的基本依据,以野外观测和考察、课内学具制作、地理小实验等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实践、幻灯片 6自主探究,目标是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是什么能力?3.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能力:,山,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友情提示:“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

4、于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自主探究:等高线图中的通视问题,自主探究:等高线图中的通视问题,凸坡不可见,凹坡可见,凹坡上部陡 下部缓,凸坡上部缓 下部陡,学法指导:1.观察凸坡和凹坡上、下部分坡度有什么不同?,2.联系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描述凸坡和凹坡的等高线特征,凸坡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凹坡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返回,3.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能力:,(1)地理实验能力,包括:能够操作基本的实验仪器,独立或以合作的形式完成地理实验操作等。,(2)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包括:在各种场合使用地图,利用地理仪器观察和观测天文现象,辨别基本的岩石矿物 等,包括地理现场观察、调查,地理实物

5、模型的观察,以及对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景观图、地理电影和录相的观察等等,短片中哪些做法是不低碳的?,(4)制作与绘图能力,主要指能够制作地理教具和地理标本,如用乒乓球制作经纬网地球仪等;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等幻灯片 11。,(5)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如针对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参与保护家乡环境的活动4.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类型。,(3)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包括:开展区域地理调查活动,了解本社区的地理事物分布和相关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开展主体性的野外考察活动,撰写考察报告等。,利用校园卫星照片绘图,家庭平面图,链接,返回,链接,4.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类型,

6、按实践活动的内容可划分为:地理观测类(气象观测、天象观测、测定当地经纬度等)参观考察类(地形观察、河流和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社会调查类(环境状况调查、旅游资源调查、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调查,农业发展问题调查等)教具制作类(简易教具制作、地理实物标本类、地理模型类等)宣传展览类(地理讲座、地理墙报、地理板报、地理橱窗等)竞赛活动类(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模型制作竞赛)等。,根据开展的时间还可以分为:课内活动、课外活动;按实践活动实施的环境划分为: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地理墙报,制作地理模型,链接,链接,地理课程标准中活动归类,趣味拼图(地理实践活动)活动方案,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

7、活动,能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特点。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3、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活动准备:纸、彩笔、剪刀、胶水活动步骤:1、在白纸上画地图册第五页的中国行政区图2、在图上标出34个省级行政区区名3、按区界限把各行政区图剪下4、准备一张铅画纸,在纸上画好行政区域大轮廓5、用剪下的各行政区图拼出我国的版图。(合上书自己动手拼)6、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有好。(1)分六人一小组评比。评出最好的两幅。(2)全班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鼓励奖若干名。(3)颁奖。7、学生写活动感想。8、教师写活动总结。,返 回

8、,链接,5.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1)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中学生 考虑中学生这个主体的身心特征 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地理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指向客观世界。,(3)地理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链接,二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现状,1.高中学校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结果,2.原因分析,(1)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地理高考中关于地理实践能力的考察很少甚至没有,使得师生对地理实践能力缺乏客观的认识。地理学科在学校长期处于弱势地位(2)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3)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难满足,3.对策,(1)定期组织地理教师野外考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指导

9、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2)活动前准备详尽的活动方案,地理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形成过程:,提出地理实践活动项目,项目小组研讨,专人执笔写出 详细方案,组织活动小组成员学习培训,修改完善最后成稿,地理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撰写格式:,地理实践活动项目和主题。本次地理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本次活动方式及参加人员。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安排及要求。活动的准备:知识准备、工具准备、相关培训等。活动信息采集内容、方式及整理归类。活动成果交流及展示形式。活动评价项目、内容、等级与方式。,案例主题:测量当地经度,(3)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到资源共享,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资源的共享社区内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共享,(4

10、)多对践活动进行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最终产品的独特风格、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等等,应该给予高分,三地理实践活动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1科学性原则(1)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具有科学性。(2)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要遵循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科学理论2主体性原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挥各自的特长,获得个性的充分和全面的发展。3开放性原则(1)实践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2)实践活动资源的开放性建立小型气象站(3)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价的开放性4体验性原则四实践活动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自己动手,建立小型气象

11、站,一、测气温天气的变化是由温度的变化即空气的冷热引起的。因此,精确测出温度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买一只温度计(切记:不是体温表),把它装在室外阴凉干燥处,你就可以测出每天每时的气温了。,二、测气压,1.从破气球上割下一小片薄膜,蒙在一只塑料容器的口上,用橡皮带把它扎牢。2.用透明胶带把一根塑料吸管的一端粘在气球膜中央。3.在一块纸板上标上刻度,立在气压计旁,吸管的另一端指向纸板上的刻度。4.每天在同一时间核对气压计,在吸管位于纸板上的不同位置做上标记。气压的变化会使气球膜和吸管稍微上下移动。,三、测风向,1.用厚纸板剪出一个箭形,用透明胶带把钢笔帽粘在中间。2.把一织毛衣用的

12、针用模型泥固定在像砖那样重的底座上,这样底座不会移动。把笔帽和箭形物套在针上。(箭头必须能自由摆动,箭头可用模型泥配重)3.把风向标置于室外有风处。记住箭头所指为风吹来的方向。你还可以制作一个风图(如图3)来记录风向。如果风的方向相同,就在长条格中涂上颜色,看看你居住的地方是否有盛行的风向?不同季节风向相同吗?,四、测雨量,l.把一只旧塑料瓶切成两半,把上半部倒置做成漏斗。2.做刻度并用胶带粘在瓶的一侧。3.数星期,甚至数月中每天都记录你所收集的降雨量,返回,四实践活动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1地理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1)课内演示实验。案例: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 演示实验A组:

13、用光滑斜面代表山坡,斜面上敷以一薄层粘土(约2厘米厚)代表植被不良的山坡;B组:同A组外,在粘土上覆盖一层棉质毛巾或沙布表示上覆植被良好。请两位同学同时用雾化喷头向上述A、B组洒水模拟大气降水,指导学生观察哪一组的水更快流出,哪一组的粘土更快被冲刷干净。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实现教学目标。,模拟效果图如下,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思考: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计算机模拟实验。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等,使学生直观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现象、过程、规律,超出了学生的感性知识范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上的难

14、点,,链接,链接,链接,气压带风带移动,季风,环流,2.地理观察与观测能力的培养策略,(1)明确观察与观测目的,提出观察与观测要求(2)注意观察与观测顺序,做好观察与观测准备 知识准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与观察与观测对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观察与观测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准备主要是应学会使用相应的观测仪器等。物质准备是指准备好观测工具与仪器等。组织准备是指人员的分组和具体分工安排。(3)既要全面观察与观测,又要抓住重点(4)多作启发联想,善于对比观察(5)坚持长期观察与观测,积累观察与观测成果(6)具体案例 月相观测,观察我身边的月亮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2通过描绘月相的

15、形态,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3分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二)知识准备1.月相名称 满月(望)新月残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朔 上凸月 下凸月,2.月相与时间的关系,(三)活动工具与组织准备:1工具:绘图纸、记录本、铅笔。2人员安排:全班自由组合分成四个小组轮流观察,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记录员1名,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四)活动过程:月相的观测时间较长,要从农历每月月初坚持到月底,时间长达一个月。观测分为两个阶段:1、上半月的观测,即从月初到满月的月相观测,多在太阳刚下落的时候进行,让同学们根据所观测到的月相进行记录

16、和描绘。2、下半月的观测,即从满月到月底的月相观测,多在太阳升起之前进行观测,同样进行记录和描绘。,(五)活动评价:,1自我评价:(1)是否坚持每次记录(2)是否认真完成每一项内容2小组评价:(1)是否完成在组内承担的任务(2)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3教师评价:(1)记录是否真实、合理(2)能否查找资料,简单分析月相变 化的规律及原因。,3.地理调查与考察能力的培养策略,(1)根据教学要求,选定调查与考察课题(2)明确活动目的,制定调查与考察方案(3)利用乡土资源,丰富调查与考察内容(4)总结活动成果,撰写调查与考察报告引言包括被调查与考察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调查考察目的、日期,考察路线和

17、工作方法。调查区域地理环境概况 考察主要问题的分析 意见和建议 结束语,主要的结论与存在的不足等的总结(5)案例展示:荆州护城河水污染调查及对策,4.地理制作与绘图能力的培养策略,(1)科学引导,注重参与(2)寓教于乐,激发兴趣(3)组织竞赛,挖掘潜能(4)合理评价,激励创新(案例展示)沉积岩模型:学习了“沉积岩”后,有个学生用“康师傅3+2饼干”来演示沉积岩的形成及特点。他将一片饼干放在盘子里,上面叠上一层奶油,再叠上一层饼干,再叠上一层奶油、一层饼干,然后解释说“沉积岩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叠加而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最下面的一层岩石最古老、最上面的一层最年轻。”全班同学在哈哈大笑中接受了其解释

18、。,案例展示制作火山模型:把一个大开口的漏斗放在一个盛有水的锅里,围绕漏斗用奶油蛋糕做一个锥状模型。把漏斗口留着,不要堵死。把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从漏斗开口喷出来。学生产生疑问:是什么力量造成了水的喷出?然后,把一小块泥压成纸一样薄、与漏斗开口一样大小的泥片,盖在开口上,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泥盖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的小实验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出学生浓浓的学习趣味。,地球的圈层构造模型,地球仪和地球公转示意模型,5.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培养策略,(1)夯实基础知识原理(2)注重掌握分析方法(3)合理设计研究问题(4)联系实际进行迁移,5.地理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培养策略,

19、分析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并提出问题和 建议,明确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资源环境人口,优势:自然资源丰富,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外贸,劣势:深居内陆,长期闭塞,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建议: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五模拟地理实践活动课堂和案例展示,地理知识竞赛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地理知识竞赛(我国政区分布、山脉分布、世界气候分布等)(二)活动目标:1.巩固我国政区、山脉和世界气候的分布2.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3.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活动时间:第四节课(四)活动地点:电教室(五)参加对象:本班全体成员,(六)活动过程:1.将全班

20、按座位分成A、B两组(人多可分2-4组)每组推荐6名学员分成a、b、c三个小队参赛,每个小组2人,其中1人操作,1人当参谋。2.学习竞赛规则:竞赛内容分三个部分:a.中国山脉分布填图:填完12座山脉所用时间最少的胜b.世界气候分布填图:得分高的胜,得分相同所用时间少的胜c.中国政区分布拼图:完成拼图时间少的胜积分规则:胜者得2分,失败但完成任务得1分,不能完成任务得0分,最后按总成绩排名决定冠军。3.教师演示每个竞赛项目的电脑操作,4.抽签决定比赛先后顺序。先参赛的是A组,后参赛的是B组按以下顺序参赛:a.中国山脉分布填图:A先B后 b.世界气候分布填图:B先A后 c.中国政区分布拼图:A先B

21、后5.进行比赛并记录成绩6.点评两组表现,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七)活动总结:全体成员讨论并点评本次活动,地理实验案例展示,实验一:沿地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器材:撑开的雨伞,墨水和清水等。原理: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导致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步骤:将雨伞伞尖代表北极点朝上,在伞尖滴适量的墨水滴;模拟地球自转方向(以北极点为中心为逆时针),进行旋转;观察并描述墨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再将雨伞伞尖代表南极点,重复2、3步骤,但自转方向与2步骤相反。结论: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实验二:演示季风的成因,目的:直观演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

22、的季风及其风向变化规律器材:一束香、电炉子、盛有冰块的小盘、大型的玻璃缸、板盖等步骤:点燃香放入玻璃缸的中央,盖上板盖,观察烟气的飘移方向。打开板盖,把盛有冰块的小盘和电炉子分别放置玻璃缸的两端,盖上板盖,将电炉通电几分钟后,观察烟气的飘移方向。打开板盖,把盛有冰块的小盘和电炉子交换位置后,观察烟的飘移方向。现象与原理:开始时香的烟垂直向上。因为玻璃缸内在不受外界气流影响下,香燃烧形成单一的热力环流。放入盛有冰块的小盘和电炉子后,无论两者位置如何变化,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子后再上升。因为电炉上方空气被加热,气压降低形成低压,气流上升;冰块上方空气相对冷却,气压升高形成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气流

23、由高压流向低压。结论:冬夏季节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高低气压产生了季节性互换,因此产生了风向有规律变化的冬夏季风。,实验三:演示锋面系统形成过程,课题:探究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过程目的:冷空气(蓝色的冷水)主动向暖空气(红色的暖水)移动,暖空气顶盖上出现“云雨”现象。器材:透明的长方形的中间有凹槽的玻璃容器(在水槽两端各增加一种动力)、隔板、蓝色冷水、红色热水、冰块、实验报告。在容器里,一侧放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蓝色液体,其顶盖上面放有冰块;另一侧放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红色液体,中间用一隔板把两种液体隔开。步骤:迅速抽去隔板,打开蓝色(或红色)冷水一侧的动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在短时间内,可以见

24、到蓝色液体渗入到红色液体之下,并形成了一个倾斜的分界面,且顶盖上出现“云雨”现象。结论: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倾斜(形态)的交界面,即锋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位于锋面的上方,并沿锋面上升。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风等天气。,实验四:温室模拟实验,原理:温室阻止了空气在室内外对流或湍流方式的热交换,从而使室内增温。目的:利用身边的事物,理解地理原理,并了解该实验与“大气保温作用”的区别。地点:校篮球场环境:晴朗的午间准备:两只平盘、两只温度计、一只大的空矿泉水瓶、沙土、手

25、表、剪刀、纸笔等。步骤:将一些沙土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矿泉水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沙土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置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按受同样光源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值。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实验五: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器材:一杯颗粒不均的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步骤: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结论:可以观察到堆积地貌呈现扇形的特点,颗粒大的分布在最外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