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9897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原主讲:广州体育学院 韩会君,一堂差课的标准是什么?,1、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不是好课;2、教师唱主角,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的课不是好课;3、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的课不是好课;4、学生学习愿望没有被激发的课不是好课;,5、课堂气氛呆板的课不是好课。6、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的课不是好课;7、“中评不中用”的课不是好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不了解学生的背景,不让学生参与教学,心中只有教师和教案,没有学生)。,一、牢牢把握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一)教学准备1、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认真研究本水平教学目标、专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2、并制定具体学习评价与考核标准。2、开学两周前,按照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制订好本学期各个教学单元的计划。单元计划中应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等。3、上课一周前完成教案的设计。4、课前,要做好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工作,严格进行安全检查,1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

3、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

4、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他把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相对应我们把体育

5、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二是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划分的学习领域确定教学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能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表现程度。,重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教什么、学什么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2 教学策略设计(怎么教怎么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3 教学评价设计(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的设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二)体育课堂教学实施1、上课铃响前,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对地点迎候学生。教师的服装整

6、洁,仪表要端庄和蔼、精神要饱满。2、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简便性。初中教学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3、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4、课中要处理好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的关系,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关系,要通过合作教学和自主教学等形式,使体育教学能够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5、课中教师语言要文明,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讲解要正确、清晰和精练;教学中要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和规范,实施有效的过程评价;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但要适度和适时,批评要中肯服人;口令要规范、洪亮。6、学习新技术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做示范,示范要正确、美

7、观,教师的站位和学生的队列要有利于学生观察。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倡适时和适度地运用游戏、情景、唱游等教学法进行教学。,唱游教学法1、内涵 唱游教学法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把唱歌、游戏与基本动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法。它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爱唱乐游的心理愿望,更主要的是能使儿童在欢快的唱游中认识客观事物,启迪思维活动,陶冶美的情操,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韵律感、观察力、表现力等,同时也能完成各项学习内容,达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2、唱游教学法的表现形式(1)儿歌表现形式儿歌是按技术动作方法的结构或是按游戏的内容特点编写的,其优点是语言简捷,流畅顺口,动作基本

8、要领明确听起来生动形象,记起来简便,易懂。如在“原地掷垒球”教学中,把投掷的技术动作编成儿歌“引球充分,身体满弓,支撑稳定,蹬地有力,挥臂快速,出手积极”。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边做边领会要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整体的认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如在游戏“猫捉老鼠”教学中,为了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捉鼠氛围,游戏时,首先让扮“猫”的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圆(圆中放一些器材当食物),口中念着:“小老鼠坏坏,专门出来搞破坏,我们大家团结,彻底把你消灭掉”。扮“猫”的小朋友边说边欢快的着转圈,然后把门打开,让“小老鼠”进去偷食物,这时扮演“小老鼠”的小朋友边

9、说“我是谗嘴小老鼠,发现这里有食物,香喷喷真好吃,吃的饱饱的”,边钻进钻出“偷吃”食物,学生在简捷生动的儿歌中讯速进入特定的游戏情境,置身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2)歌舞表现形式 根据儿童爱跳,喜新求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歌舞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体育的基本动作的学习,如二年级的“变向跑”。其技能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各种方向的走跑。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编一首小小英雄歌曲,歌曲反映了小英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给红军送鸡毛信的情景,突出了“穿小道,爬山坡”这不同方位的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各种方位跑的技术。,如二年级立定跳远教学内容,其技能目标是学习两臂的摆动和膝关节弹性屈伸、上下肢

10、协调配合并同时用力向前上方跃起。根据这一目标,改编一首小青蛙找家的歌曲,歌词改为“小青蛙呱呱呱,用力蹬地跳回家,屈膝摆臂,同时用力,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首先按照立定跳远的技术要求教会学生跳这个舞,小朋友边跳边掌握动作要领,边唱边体会“屈膝摆臂,同时用力向前上方跳”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从而较快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技术。这种歌舞形式的教学手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自我表现形式 小学生喜动,好模仿,想象力丰富,动作的节奏感和音乐的律动感较强,他们能够按自己特有的理解力来认识事物,也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

11、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动作的要领,游戏的形式自编自乐;也可在教学中播放学生容易理解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主题,充分发挥想象,自我表现各种动作。如在教学“快速跑”时,师讲完动作要领后,让学生根据动作要领自编成顺口溜或歌曲,然后根据自己编的尝试着去做,去领会,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动作理解就更加深刻。,又如在“小白兔接力”游戏中,先播放小白兔儿歌,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模仿小白兔的各种动作,接着创设比赛的情景,使学生在音乐环境的熏陶下,充分体验小白兔的各种动作表现。再如在“玩呼拉圈”教学中,先教学生一种玩法,然后提示学生开动脑筋,变换不同的玩法,从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3

12、、唱游教学法的注意事项(1)唱游教学法应遵循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新的课程理念。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设计课的思想主题和结构,使唱游教学法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2)唱游教材多来自于自编自选,因此,歌词的创编要以技术动作方法的结构或游戏的内容为依据,同时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动作力求简单易学。歌曲尽量选择音乐课上的内容,便于请音乐教师密切配合,以保证唱游教学的顺利进行。,7、要整理体育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将有用的身体知识、锻炼知识、保健知识、安全知识、体育文化知识等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8、教学场地布置

13、要安全、合理、美观。9、有效安排结束部分的内容。10、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适量的思考性和锻炼性的课外作业。11、体育课结束前,师生要进行礼节性的道别。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齐清点器材,并收回器材室放好。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二、关注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儿童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教育为儿童建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知识世界,学生有如标准化生产流程中的部件,在被动的生产过程中逐渐丢失

14、了人之为人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大目标和重点。学习方式变革的问题不仅是本次课改的核心,还是本次课改最大的难点、热点和亮点之一。,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是学习者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

15、与交流的能力。,(一)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时代发展的要求 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20世纪末,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8种人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陈旧的人;技能单一的人;情商低下的人;心理脆弱的人;目光短浅的人;反应迟钝的人;单打独斗的人;不善学习的人。,2、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 3、“学什么”与“怎么学”1)学习方式的类型:(1)根据学习内容是否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根

16、据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可把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3)根据学习的组织形式,分为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4)根据新旧知识经验之间是否具有实质性联系,可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5)根据学习时空的不同,可以把学习方式分为真实学习和虚拟学习。(6)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程度,可以把学习方式分为间接学习和体验学习。,2)影响学习方式的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教育体制(2)学生个体因素 智能水平 认知风格因素(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持久一贯的独立倾向)情绪情感因素(3)情境因素学科内容 练习因素 集体与社会因素 教师因素,3)当代学习方式的发展趋

17、势(1)学习方式综合化(2)学习方式生活化(3)学习方式能力化4)我国课改后学习方式的转变(1)从一元到多元(2)从重教到重学,学教统一(3)从被动到主动,学得灵动(4)从学会到会学,注重实效,(二)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1、主动性 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责任是指学习者充分认识学习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和体验,它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

18、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2、独立性 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3、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

19、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4、意义性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同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观念时,学习材料对学生就构成了潜在意义,接着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理解和思维的本质。其结果是,

20、新知识被纳入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去,获得了心理意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心理品质。而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自身也得到改造和重新组织。,5、交往性 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人正是在交往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生活着,并通过交往学习着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主动的生存方式,发展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获得人的本质。,交往的认识意义表现在,第一,促使知识增值“。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

21、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学习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第二,活跃学生思维。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6、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

22、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角度来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传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本位,把间接经验绝对化,过分冷

23、落、忽视直接经验的地位和作用,直接经验成为奴仆,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分离和脱节,知识成为外在的牵累,知识越多,心灵越干瘪。,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为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第三,重视感性因素。感性与理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它们是指人的两种不同的心理机制与功能。,(七)问题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

24、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8、创新性 创新表现为突破和超越,它针对已有的东西,即书本上写的

25、东西、教师讲的东西和学生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和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书本和教师,这是创新素质的突出表现(外在突破);学生不唯己,不守旧,敢于和善于打破已有知识经验的制约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这同样是创新素质的突出表现(内在突破)。传统学习过份强调继承和掌握,又由于应试的强化作用,学生唯书、唯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思维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人格上顺从听话、唯唯诺诺,从而造成了创新素质的极度贫乏。新课程则鼓励创新,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三)几种学习方略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可以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学习前,学生确

26、定学习目标,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中,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其中伴随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学习后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师可根据这样的操作程序,适时予以指导。,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学习”,为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把重点放在小组学习上。首先,要建立课堂学习小组。其次,改变教学的空间形态。在此,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结构(12分钟)小组学习的操作程序如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小组评价,3 探究学习

27、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问题并获得相应知识、经验以及相关能力的学习。在教学中的操作程序是:从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境或学科学习中形成问题观察、调查或讨论问题,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作出假设并考虑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搜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分析整理验证假设并解决问题。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调查、观察、访谈等都可以成为探究学习的有效活动方式和搜集资料的方法。,主动学习的前提 尊重学生,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就必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要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就必须给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要留给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兴趣需要培养。,主

28、动参与学习的特征,提出主动参与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设计评价指标,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 保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有优化的物质环境,主动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有 成就感,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及时用肯定性评价 语言,教给学生学习 方法,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创造性,过程性,深层次,兴趣和思维,探究性学习应注意,时间与空间,问题有挑战性,关注过程,探究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兴趣,探究过程不仅学习知识与技能,同

29、时也有多种体验,合作学习的要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的促进性互动,在完成共同任务中承担个人责任,互相信任,彼此之间能有效沟通,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再加工,对共同活动成效进行评价,能提高质量和寻求有效方法与途径,合作学习的共同基础,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别人观点,有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能够形成共识,善于沟通与表达自己的思想个性,互相启迪互相补充拓展思维,(四)探究学习面面观赞同的观点1、从人性本能和人类生存方式的高度2、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贯穿人的一生,贯穿人类历史3、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4、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

30、,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5、探究对学生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6、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7、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8、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9、探究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学会反思,从而为民主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10、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1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

31、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12、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都十分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中国在这方面亟待加强。,质疑性评论1、并非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2、不能什么都拿来“探”,真正适合全体学生探究的内容是少数。3、探究式学习需要一些支持性的物质条件,现在中国的国情难以全面满足。4、一般说来,探究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备课负担也相对重一些,这对于目前不令人乐观的教师素质和已经过重的教师负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5、探究能力的评价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个难题,面对目前纸笔测验的压力,要求教师“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不公平,也不现实。6、即使仅从理论

32、与实验研究的角度来看,探究式学习的好处也仍有待论证。,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原则1: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及其相互促进。原则2:应强调探究式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如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原则3:探究式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原则4:应给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原则5: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首先关注“学生的问题”,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原则6、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因此不必对此要求过高。原则7、探究中要辩证的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原则8、探究中,教师首先充分地倾听学生。原则9、探究过程中,要珍视并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

33、思。原则10、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原则11: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会间的相互倾听)原则1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原则13: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原则14:不仅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原则15:在不同的学段对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原则16:把探究式学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原则17: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常师 谢 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这是一份以“中共中央”为我们 体育 专门发的一个文件,也叫:中央7号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

34、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粤发【2008】22号),2010年广东省专门也发表了一个蓝皮书,标准将小学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一、二年级为一组.(水平一)三、四年级为一组.(水平二)五、六年级为一组.(水平三)初、高中每年级各为一组,大学为一组,一、二年级(水平一)主要发展小学生的柔韧韧带练习最佳的年龄段89周岁。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先天性腿形问题。如O型腿,平底脚(形体操)培养低部学生的听、做的反应能力,能及时发现有先天性听力及身体反应的问题。(唱游)这个年龄段主要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及对体育课的喜爱。,三、四年级(水平二)主要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从间单的动作模仿到动作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跑、跳、投)。大力发展体操项目的技巧部分。如: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头手倒立等等这个年龄段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的灵敏性及协调性,五、六年级(水平三)主要发展学生对体育煅炼的自觉性及终身体育的精神(队形队列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开始多样化,把球类运动带进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逃生)这个年龄段主要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培养各种运动能力及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