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9901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 单 位:xx石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五月目 录第一篇 总论1第一章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1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1第二节 建设方案3第三节 结论4第二章 装置研究范围、依托条件、实施建议和组织机构6第一节 装置研究范围6第二节 项目依托条件6第三节 项目实施建议6第四节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7第二篇 市场分析及预测8第一章 产品供需分析和预测8第二章 原料来源及供应分析23第三章 燃料供应分析25第三篇 工程技术研究方案26第一章 建设规模、工艺流程与产品方案26第一节 建设规模26第二节 总工艺流程描述26

2、第三节 产品方案选择26第二章 工艺技术、设备及自动化29第一节 工艺技术选择29第二节 工艺技术说明29第三节 主要设备方案选择33第四节 自动化控制系统35第三章 建厂地区条件和厂址选择43第四章 总图运输及土建47第一节 总图运输47第五章 储运系统53第一节 运输系统53第二节 储存系统53第六章 公用工程54第一节 给水、排水54第二节 供电、电信57第三节 氮气、压缩空气、仪表风系统61第四节 供汽、供热62第五节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62第七章 辅助生产设施64第一节 检修、维修64第二节 分析化验64第三节 火炬系统65第四节 消防设施66第四篇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9第一章 环境

3、保护69第一节 建设地区环境状况69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环保状况69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71第二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3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及后果分析73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的防范与措施83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专用投资估算87第三章 能源利用分析及节能措施88第一节 概述88第二节 能耗构成分析88第四章 水资源利用分析及节水措施90第一节 现状分析90第二节 节水措施91第五篇 投资估算与项目融资92第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2第一节 投资估算92第二节 资金筹措94第二章 技术经济评价94第一节 编制依据94第二节 生产成本费用估算94第三节 财务分析96第四节 财务评价

4、结论97附图及附表:1 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附表2 区域位置图3 总平面布置图4 工艺流程简图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02-014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一、编制依据1、xx化工有限公司关于委托xx石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编制“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xx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基础数据和技术文件。3、大连理工齐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苯烷基化专有技术资料。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2005年版)。二、编制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5、,坚持质量、成本、效益原则,以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为依托,努力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技术的优化和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奉行“健康-安全-环保”的理念,做到工艺装置和安全环保设施并举,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有关标准和安全法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企业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3、充分利用无棣县的配套设施,防止重复建设,节省占地面积,力争投资省、效益好。坚持节约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节能降耗及节水减排工艺和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发挥资源最大效益。4、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以及当地政府的有关现行标准、规范和法

6、规,做到公正、客观、科学的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5、项目的总图布置力求布局合理,满足防火防爆、生产操作、检修维护及安全卫生的要求。采用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法规。6、项目的“三废”排放严格执行国家及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规定。“三废”治理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考虑环境的综合治理。7、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劳动效率,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使装置操作方便、维护简单。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建设单位概况xx化工有限公司是2011年3月经无棣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的新建企业,企业性质属于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3180万元。占地214亩。公司现有员工308

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102人,工程技术人员38名,会计师2名。xx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液化气深加工项目已正式投产,正在进行异丁烷脱氢项目的建设,拟新上12万吨/年苯烷基化装置,开辟企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2、项目建设的意义近年来世界纯苯生产发展迅速,世界纯苯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2006年占世界纯苯总生产能力的82.6%。20012005年,世界纯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1.4%,亚洲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中国的增长速度又高于亚洲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纯苯生产能力为4.465Mt/a,占世界纯苯生产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9.3%,仅次于日本,位居亚洲第二。2006年世界最

8、大的苯生产商是壳牌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3.37 Mt/a,占全球总能力的7%;其次是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生产能力为3.071Mt/a,占全球总能力的6.4%;陶氏化学公司居第三,为2.264Mt/a,占全球总能力的4.7%;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纯苯生产能力分别为2.18Mt/a和1.042 Mt/a,占全球总能力的4.5%和2.2%,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10位。目前,我国我国苯供大于求,加之近年来甲苯、二甲苯价格居高不下,因此,苯烷基化技术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本技术可使焦化苯做石油苯、甲苯、二甲苯,使芳烃联合装置的苯得到充分利用。苯可采出也可不采出,操作灵活。因此,苯烷基化技术在我国蕴藏着重大机遇

9、。苯烷基化原料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便宜,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尤为重要。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建成后,其主要产品为甲苯、二甲苯。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衍生得到很多最终产品,其中在聚氨酯制品;染料和有机颜料;橡胶助剂;医药;炸药等方面最为重要。二甲苯广泛用于涂料、树脂、染料、油墨等行业做溶剂;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可用于生产丁基橡胶、聚异丁烯、二异丁烯、三异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2,4叔丁基甲酚、叔丁基硫醇、叔丁醇、叔丁基胺、甲代烯丙基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

10、睛、新戊醛和异戊二烯等深加工产品。甲苯、二甲苯衍生产品众多,上下游产业链复杂,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合理发展苯烷基化产业,对于我国石化行业把握市场变化,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项目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甲苯、二甲苯,不但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甲苯、二甲苯的需求,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一类 鼓励类 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的产业政策。4、本项目是xx化工有限公司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几年,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都保持着对甲苯旺盛的需求,从总体供需平衡看,仍然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xx化工有限公司多元化、国际

11、化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对碳四中有效成分的转化和加工,生产国民经济急需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可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坚强的动力。第二节 建设方案一、工艺方案的选用原则1、工艺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先进、可靠。2、工艺流程方案对原料性质的变化有一定适应性。3、适当考虑产品方案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产品结构。4、流程方案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环保能满足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5、装置的工艺技术尽可能国产化,装置设备考虑大型化,设备制造立足于国内。二、推荐方案为适应市场需求,本着技术先进灵活,装置性能好,投资省的原则,本报告中苯烷基化推荐采用大连理工齐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

12、司开发的工艺技术。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见表1.1-1。表1.1-1 装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生产规模苯烷基化装置万吨/年12.02产品方案甲苯万吨/年11.6848二甲苯万吨/年3.2568C9重芳烃万吨/年0.9760干气万吨/年0.1928作为装置燃料气损失(废水)万吨/年4.53603年操作时间小时80004主要原料燃料用量4.1原料用量4.1.1苯万吨/年12.04.1.2甲醇万吨/年8.64644.2燃料用量4.2.1燃料气kg/h150扣除装置自产5主要公用工程用量5.1循环水t/h11985.2生活水m3/h3.0间歇5.3

13、年耗电量万kwh21005.4氮气Nm3/h60间歇5.5仪表空气Nm3/h3005.6压缩空气Nm3/h600间歇5.7新鲜水t/h36第三节 结论一、结论按照xx化工有限公司的发展规划,结合xx化工有限公司的现有条件、特点和自身优势,拟新建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通过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综合结论如下:1、本装置的建设对xx化工有限公司的发展是必要的,符合国家发改委关于“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的产业政策,工程的实施必将成为集团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2、本项目的原料来源可靠。3、目前,集团公司建有20万吨/年碳四芳构化项目,有可供依托的公用工程设施及辅助设施,可

14、节省投资。4、本项目产品均为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市场前景广阔。5、本装置的建设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是企业的窗口,环境质量标志着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本装置将建成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石化装置。本装置的工艺技术拟选择先进的、物耗能耗低的、“三废”排放量少的技术。6、竞争力本装置已达到了经济规模,在装置工艺技术选择上采用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项目的实施既增加了公司的产品品种,又改善了产品结构,使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强。综上所述,本项目装置规模合理、工艺技术先进、原料来源稳定可靠、产品符合市场要求、基础设施条件好,经济效益好,项目可行。二、建议 为确保本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谈

15、判,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早日建成。第二章 装置研究范围、依托条件、实施建议和组织机构第一节 装置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xx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及所需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装置研究范围如下:表1.2-1主要单项工程一览表序号名称工程规模备注一主装置区苯烷基化12104t/a折纯苯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1内浮顶罐区2000m3内浮顶罐8个新建2消防水池5000m3新建3装置变配电所新建4控制室新建5循环水系统2000t/h新建6导热油系统新建7空压制氮系统新建8火炬60t/h新建第二节 项目依托条件一、本装置生活用水、工业水、办公楼、分析化验、事故池可依托现有

16、设施。二、本工程的建设可利用公司积累的技术基础,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的经验,有利于加快本项目建设。第三节 项目实施建议一、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建设期安排力求紧凑,计划在10个月内完成。整个项目由主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组成,根据公司对工程进度总体规划要求,设计、采购、施工必须采取适当交叉方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装置建成投产,以保证装置经济效益的最大回报。二、项目统筹进度根据同等规模装置的进度,以可研报告批复签订技术合同生效为起点,为本装置计划进度如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5基础设计:2012.6-2012.7详细设计:2012.72012.10设备订货:2012.8-20

17、12.12施工建设:2012.9-2013.2装置中交:2013.1试车投产:2013.2第四节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一、项目组织机构根据项目建设的性质,新建项目为车间编制,配备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二、项目定员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定员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定员见表1.2-2。表1.2-2 装置定员表岗位人数单班小计主任1技术员4班长5苯烷基化操作人员520罐区、循环水26机电仪维修4合计40第二篇 市场分析及预测第一章 产品供需分析和预测第一节 甲苯市场分析1、市场分析1.1市场分析2008年世界石油甲苯生产能力约为2846.0万ta,平

18、均开工率为74%。从产能分布看,亚洲甲苯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甲苯总产能的47.6%;其次是北美,占25.6%;西欧、中东欧、中东所占比例较少,各占11.2%、5.9%、6.0%。从2002-2008年世界各地区甲苯产能的增长率来看,亚洲地区甲苯产能年均增长率最快,为6.1%,远远大于世界年均增长率(世界年均增长率为2.9%);其他地区的增长率都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东欧为1.7%,中东为1.5%,南美、西欧各为0.7%和0.4%,北美、非洲、大洋洲均未增长。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相继投产和对二甲苯需求的增长,甲苯的生产能力快速增长。2007年国内甲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为34

19、3.5万ta及289.6万t,甲苯市场自给率已上升到82.6%。国内甲苯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占国内甲苯总生产能力的95.1%。2008年我国新增甲苯生产能力约50万ta左右,总生产能力达到398.6万ta。新增产能主要来自金陵石化的20万ta甲苯生产装置和宁波中金集团公司的18.6万ta的甲苯生产装置、山西煤化工有限公司新建3.3万ta甲苯生产装置等。2008年国内石油甲苯主要生产企业状况见表3。甲苯主要用于甲苯脱烷基转化工艺和甲苯歧化工艺转化为苯及二甲苯原料,分别占其总消费量的33%和22.7%;用作溶剂的甲苯约占其总消费量的12.5%,但由于有机溶剂的排放法规日

20、益严格,使这方面的用途正在减少;甲苯用于生产TDI的约有5%;其余用于生产苯甲酸、氯苯、己内酰胺、苯酚、甲苯二胺等,合计占26.8%。1.2供需现状及需求量分析2002-2008年,世界范围内各地区甲苯生产商的开工率为66%-76%,保持较高水平,供应充足,市场需求较旺,市场供需基本平衡。2008年世界石油甲苯消费量为2062.9万t,其中,亚洲甲苯消费量最多为1090.3万t,占世界甲苯总消费量的52.9%;其次是北美地区,甲苯消费量为591.6万t,占世界甲苯总消费量的8.3%。2002-2008年世界平均甲苯产量增长率为5.9%,其中亚洲的增长率最快为8.1%,其次是中东地区为6.2%。

21、2008-2012年,世界甲苯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长比较快,纯苯的需求增长率为3.7%、己内酰胺的需求增长率为6.9%、TDI的需求增长率为6.8%。据上述甲苯下游产品的需求估算,世界甲苯需求增长率为1%-2%,到2012年世界甲苯年需求量将达到2224.2万t。其中,中东的甲苯需求增长率最快为5.1%,需求量为140.2万t;亚洲甲苯需求增长率为3.9%,需求量为1204.4万t,亚洲仍是需求量最大的地区。2008年世界各地区甲苯实际消费量及2012年的需求量值如表4所示。 2004-2008年国内甲苯供需状况如表5所示。2008年我国大陆甲苯进口量为27.4万t,主要来自于韩国,其次是日本和我

22、国台湾省,而其他国家进口量极少,对我国大陆市场基本没有影响。2008年我国大陆甲苯进口来源地和进口数量见表6。目前,国内石油甲苯消费结构如图1所示。2008年我国甲苯表观消费量为219.6万t,主要集中在制苯、二甲苯和溶剂等领域。未来几年,由于国内对二甲苯生产将快速增长,甲苯歧化制成纯苯、对二甲苯以及深加工制得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精细化产业链是当前国内甲苯消费的新增热点,符合国内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甲苯作为歧化原料的消费会增加;丙酮、环己酮、甲乙酮、醋酸酯类等非芳烃溶剂将逐渐替代作为溶剂的甲苯,甲苯在溶剂领域的消费量将逐渐下降。2、价格预测2008年1-7月份,亚太地区甲苯供应充裕,价格上涨幅度

23、不大,韩国一套大型芳烃装置突然停车以及美国甲苯和汽油价格上涨是推动上涨的主要原因。自2008年8月下旬开始,亚太地区的甲苯价格开始下跌,10月下旬跌势最猛,几乎下跌了一半,最低点跌至自2004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即426美元t,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及原油和石脑油价格下滑,亚洲需求疲软。2009年1-4月,亚太地区的甲苯价格略有回头。2008年年初,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甲苯价格趋于缓慢上升,特别是4月中旬至5月底是甲苯市场涨价最集中、幅度最大的期间,下半年市场处于银根紧缩的经济调整阶段,又适逢因奥运会召开而导致连接市场终端和供应单位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大面积停车,其中的政策性之强甚于

24、往年任何一段时期,接着是危机的到来,市场开始连连下滑。国内甲苯市场更是在一个月内下跌3000多元,迎来几年来行业内最寒的寒冬,多数厂家停车降负,贸易商退场规避风险,市场需求降至冰点,价格最低跌至3800元t,也创下5年来的低点。年均跌幅达到43.75%。2008年下半年起,国内所有化工企业无一能够逃过国际油价的“袭击”,化工企业产品价格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都有所下跌。2009年1月,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产品就处在了一年中的价格底部,如甲苯在1月中旬的价格大约在5360元t左右,相比2007年均价7472元t下挫了28%,化工产品定价下降导致企业产值的下降。2009年至2012年4月亚太及华东地

25、区的甲苯价格走势详情见下图。由图可见,甲苯价格一路走高,因此,苯烷基化项目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纯苯下游产品生产装置不断扩建和新建,中国市场对纯苯的需求量将会增长。通过对苯的主要下游产品苯乙烯、环己烷、苯酚、氯苯、硝基苯、顺酐等生产能力和需求的预测,到2012年我国苯需求量将达到413万t,2013年将达到517万t。目前我国甲苯的自给率不足50%,2004年产量估计为90万t,2004年和2005年进口量分别达80.6万t和81.75万t,预计2012年和2013年甲苯需求量将分别达176万t和224万t。2004-2006年期间我国新增甲苯产能如下:中原乙烯1.0万t

26、/a,齐鲁石化5.0万t/a,扬巴石化12.0万t/a,大庆石化3.5万t/a,茂名石化9.0万t/a,上海赛科16.0万t/a,中石油-Shell14.0万t/a,兰州石化6.0万t/a。我国用于苯和二甲苯生产的甲苯约占其总量的65%,甲苯还可用来生产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甲酸等化工产品,其他用途包括用于油墨、粘合剂、杀虫剂、表面活性剂、燃料和制药的溶剂。预计未来几年我国TDI产能增长最快,目前TDI的生产能力为10万t/a,随着上海16万t/a新建TDI装置今年投产以及锦化、沧州大化、蓝星清洗(太原化工厂)、甘肃聚银等公司TDI装置的新建和扩建,预计TDI产能将达到40万-43万t/

27、a,甲苯需求也会随之增高。第二节 二甲苯市场分析2.1 国际市场生产及消费状况2.2.1 邻二甲苯的国际市场生产及消费状况截至2004年10月,世界上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为440.6万ta,产量为347.6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8.8。其中:亚洲生产能力为216.2万ta,产量为179.5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3.0,产能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国是中国,其生产能力为53.4万ta。2004年世界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9.0万t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1.0;其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0万ta约占总产能的9.0。2004年世

28、界邻二甲苯的消费量为324.6万t,总体低于供应量。据 SRI 咨询公司2005 年8月统计,全球邻二甲苯生产能力为459.4 万ta,产量约为350 万ta,开工率约为80%。由于缺乏新增能力,美国开工率较高,达90%。2007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513.9万ta,产量为374.1万t,消费量为373.9万t,供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亚太地区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4.8%,西欧地区占12.9%,中东欧占11.9%,北美地区占11.4%,南美地区占4.3%,其他地区占4.9%,亚太地区成为世界邻二甲苯产供销的活跃地区。2.2.2 对二甲苯的国际市场生产及消费状况2005年

29、世界对二甲苯(PX)生产能力为2594万吨/年,产量为2376万吨,消费量为2381万吨,2000-2005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6.9和6.4。表1 2005年世界对二甲苯供需情况 万吨/年地区产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亚洲15591508.8643.6508.71632.2中东欧47.832.6317.318.3中东133.584.59.540.153.9北美586.6509.867.3176.1407.8中/南美2719.55.4321.9西欧240220.471.149.6246.7世界合计2593.92375.6799.9794.82380.82005年,全球最大对二甲苯生

30、产厂商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其能力分别达326万吨/年和290万吨/年,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2.6和11.2,较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前者新增能力10万吨/年,后者能力仅增加2万吨/年。表2 2005年世界主要对二甲苯生产商产能 万吨/年序号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占全球总能力1埃克森美孚326.412.6%2BP公司289.511.2%3中国石化集团186.87.2%4信诚工业167.76.5%5新日本石油91.33.5%6雪佛龙德士古91.33.5%7科克工业88.53.4%8KP集团702.7%9台塑集团682.6%10SK集团652.5%其他1149.444.3%合计2593.9100.0

31、%世界前10位的生产厂商能力占全球总能力的55.7,较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其中亚洲公司仍占据6席,能力占全球的25,所占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由于位居前两位的欧美公司能力扩充及中东地区对二甲苯生产商的增多,亚洲对二甲苯供应商占全球的比例有所下降。2005年全球对二甲苯用于生产PTA的量为2184万吨,较上年增长7;约占总消费量的91.7,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DMT生产消耗对二甲苯的量继续下降,所占比例仅为8.2,较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2006 年世界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为2 752.7 万t /a,产量为2 489.4 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90.4%。其中:亚洲的生产能力和

32、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分别是1 748.4 万t /a 及1 689.5 万t;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分别为480.9 万t /a和348.5 万t。2006 年世界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330 万t /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2%;其次是英国BP 公司,其生产能力为303 万t /a,约占总产能的11%。2008 年全球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约为3200 万吨,预计今后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6.5%,2015 年将达到约4450 万吨。表3 2011年世界对二甲苯生产能力区域国家2011年生产能力(万ta-1)区域国家2011年生产能力(万ta-1)北美589.

33、5中东359.2美国490.2亚洲2756.4加拿大35.0日本387.7墨西哥34.3中国880.3南美23.0其它1488.4西欧249.0总计4074.1中东欧97.02006 年世界对二甲苯产量为2 489.4 万t,消费量为2 498.9 万t,供销基本平衡。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 PTA)、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今后几年随着聚酯工业向亚洲地区转移,地区内PTA 新建装置也不断增加,亚洲对二甲苯的需求将十分旺盛,并拉动全球对二甲苯的产能及产量迅速增长。2008 年全球对二甲苯的需求量约为3000 万吨,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6.9%,

34、预计到2011 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 074.1 万t /a,年消费量将达到3 295.9 万t,表4为2011 年世界对二甲苯需求预测,至2015 年将达到约4470 万吨。其中北美和欧洲的消费量分别为400 万吨和215 万吨。表4 2011年世界对二甲苯需求区域国家消费量万t消费年均增长率%北美419.31.4美国278.20.5加拿大32.3-1.4墨西哥108.85.1南美57.821.2西欧252.01.2中东欧109.629.5中东87.94.7亚洲2369.36.3日本74.2-8.1中国992.317.0其它1302.82.0总计3295.95.72.3 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现

35、状2.3.1 邻二甲苯的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现状2004年,国内邻二甲苯的年生产能力为53.4万t,产量为47.7万t,消费量为71.9万t, 进口量为24.2万t产品严重短缺。2008年,国内邻二甲苯主要生产企业共有9家,总产能在94万ta左右,产量为70万t左右,消费量为113万t。其中,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的产能最大,为26万ta。表5为2008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的生产情况。表5 2008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生产情况装置名称生产能力/(万t/ a)产量/万t中国石化扬子石化26.025中国石油吉林石化13.011.5中国石化镇海炼化10.09.0中国石化天津石化7.06.5中国石油辽阳石化6.0

36、1.7中国石化齐鲁石化4.03.5中国石化洛阳石化4.03.5中国石油抚顺石化3.71.9中国石化金陵石化20.07.4合计75.770.0在我国,邻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酐。苯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增塑剂和醇酸树脂、不饱和树脂、聚酯多元醇、涤纶树脂的生产,还可用于糖精、颜料、染料、医药、农药生产的中间体。随着苯酐下游产品应用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和交通、电子、航空业的发展,防腐材料的广泛应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的大量使用,苯酐产品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和激烈竞争的局面,并带动了邻二甲苯的消费量呈稳定上升趋势。2.3.2 对二甲苯的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现状200

37、2年我国对二甲苯产量147.5万t,进口量27.5万t,出口量3.5万t,表观需求量171.5万t。从1996年到2002年,对二甲苯表观需求量的年均成长速度为11%,同期产品净进口量的成长速度为31%,2002年对二甲苯的净进口量占表观需求量的14%。到2005年,我国对二甲苯生产能力达到297万t/a,产量约230万t,进口量达160.8万t。2006年国内对二甲苯总生产能力约为368.1万吨/年,产量为278.89万吨,表观消费量为453.13万吨。2000-2006年间,国内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2、14.0和20.9。2007 年国内对二甲苯生产能

38、力为368.1 万t /a,产量为350 万t 左右,生产企业共有9 家,装置共有11 套。其中,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装置为扬子石化,生产能力为80 万t /a;位居第二的是辽阳石化,生产能力为75.8 万t /a。未来几年我国PX 产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我国对二甲苯现有产能和国家规划产能计算,预计到2010 年我国对二甲苯产能有望达到989.1 万t /a,比2007 年新增621 万t /a,届时对二甲苯年产量约为820 万t。我国对二甲苯主要应用于PTA 的生产。由于近几年来我国PTA 新建项目绝大多数未配套建设对二甲苯装置,而新建和扩建对二甲苯装置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2007 年我国

39、对二甲苯产量为350 万t,表观消费量为615 万t,净进口量为265 万t,市场缺口达到顶峰。2008 年,我国对二甲苯的产量为317 万吨,同比下降了15.1%。20002008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情况见表6。表6 20002007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情况年份产能(万ta-1)产量万t进口量万t出口量万t表观消费量万t自给率%2000157.4127.020.42.1145.387.42001165.6145.417.46.4156.493.02002165.6147.527.53.5171.586.02003210.6157.1101.98.9250.162.82004212.6188.

40、0113.73.2298.536.02005268.1223.4160.86.3377.959.12006298.1278.9184.09.8453.161.62007368.1350.0290.025.0615.056.92008317340.344.861351.7从对二甲苯的下游需求看,PTA 为鼓励项目类,对二甲苯的发展应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其需求。根据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20082010 年,我国PTA产能扩张速度仍将有增无减,到2010 年国内PTA 产能将达到1 772.9万t /a。以PTA 装置开工率85%、PTA 的对二甲苯单耗0.67 t 测算,预计到20

41、10 年,国内PTA 装置对对二甲苯的需求量将达到1 010 万t,届时对二甲苯自给率将有所提高,对二甲苯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但国内对二甲苯供应还将存在少量缺口。20062010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平衡见表7。表7 20062010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平衡年份产能(万ta-1)需求量万t产量万t缺口万t2006298.1453.1278.9174.22007368.1600.0350.0250.02010989.11 010.0820.0190.02.4 进出口分析2.4.1 邻二甲苯的进出口分析在我国,因苯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近几年邻二甲苯的进口量要远远大于出口量,但2008年的情况有了变化。

42、尽管进口数量还是远大于出口量,但出口量已远大于2007年同期的水平。2008年,我国共进口邻二甲苯43.8万t,共出口邻二甲苯0.75万t。2008年邻二甲苯进出口海关数据见表8。从海关数据可知,2008年邻二甲苯出口主要集中在6月、7月和11月。表8 2008年邻二甲苯进出口海关数据月份进 口出 口数量/万t金额/万美元数量/t金额/万美元14.2442825.8620034.6490644.9555452.9350062.735722011227.272.840353524424.783.5533692.43172102.62958112.115411996293.2125.3338410

43、.1合计43.8485867532945.22.4.2 对二甲苯的进出口分析对二甲苯是国内非常紧缺的化工原料,市场缺口非常大,2003年进口量由前一年的27万吨猛增到100万吨以上。2006年国内对二甲苯进口量为184.02万吨,比上年增长14.4。由于国内产能的增加,2006年PX出口量大幅增长,全年出口达到9.78万吨,同比增长55.5。主要出口到韩国、台湾、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贸易方式由2003年前的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为以转口贸易和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2006年,我国对二甲苯出口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和浙江省。2007 年,由于国内对二甲苯产不足需,供需矛盾严重,需大量进口。2007-2008 年国内对二甲苯进出口量如表9所示。表9 2007-2008 年国内对二甲苯进出口量年份进口量万t出口量万t净进口量万t2007290.3125.20265.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