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0135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项目申请报告.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air, both ends of the tube are required the Center to bake. 6.2.5 sets should be at the bottom 200mm lashing cable head is fixed rung, with a similar cable color of plastic lashings. Cable head using equal-width stacked layout, or accordin

2、g to the size and space within the enclosure cable volume adjust, but you must ensure uniform, neat and elegant. 6.2.6 disc cabinet within cable shield layer requirements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目录1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1项目建设背景11.2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3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72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2.1项目承担单位112.2承担单位简介112.3公司法

3、人代表112.4申请单位近三年经营状况113 项目的技术基础3.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123.2技术特点123.3追溯系统带来的价值184 项目建设方案4.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94.2食品安全检测194.3产品溯源体系信息系统234.4仪器设备方案294.5项目招标内容334.6建设地点344.7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344.8建设期管理355 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5.1环境影响评价375.2节能396 项目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6.1项目投资概算426.2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457 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7.1基础数据与参数477.2营业收入487.3经营成本与总成本487.4盈利能力分析5

4、07.5偿债能力分析517.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527.7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527.8风险分析548 结论8.1经济效益分析588.2社会效益分析598.3生态效益分析60491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1.1 项目建设背景1.1.1 企业原料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及粮食安全检测能力发展状况双低油菜籽是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农业资源。国外发达国家对双低油菜籽进行精、深加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双低油菜籽含有40%左右的油脂,脱脂后的菜粕含3545%的优质蛋白,可加工成饲料级、食品级的植物蛋白,进一步可加工成药用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可从菜粕中提制植酸、植酸盐、肌醇等精细化工原料,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石

5、化等行业;还可从菜籽中提取芸苔素,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使农作物、蔬菜得到显著增产;从菜籽壳中可以提取制备酚醛树脂。菜籽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以菜籽油开发具有高价值的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提高双低油菜籽的附加值,是菜籽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几年内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双低”油菜籽比普通“双高”油菜籽具有许多优势,“双低”油菜籽制取的菜油营养价值比“双高”菜油高一倍。棉籽是棉花作物的种籽。由棉铃中采取的棉花称籽棉,由籽棉上轧下来的棉纤维称皮棉,籽棉除去皮棉后,即可取得棉籽。棉籽外部为坚硬的褐色籽壳,形状大小也因品种而异。籽壳内有胚,是棉籽的主要部分,也称籽仁。籽仁含油量可

6、达35-45%,含蛋白质39%左右,含棉酚0.2%-2%。*所需的“双低”油菜籽和棉籽原料主要来自于湖南澧县及周边地区。公司在原料收购过程中要确保油菜籽是“双低”油菜籽而不是“双高”油菜籽,这就要求油料的检测要把关。产品销售渠道:公司产品主要有:(1)高档产品:菜籽一级油、棉籽一级油。(2)中档产品:棉籽二级油、菜籽二级油、菜籽粕、棉籽粕等。公司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本企业的产品特点,针对市场细分,进行科学的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区域定位和营销方式定位将产品划分为中高档产品销售区、中低档产品销售区和低档产品销售区;立足湖南、湖北,巩固和拓展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福建、江西等地市场直销业务关系,公司

7、通过统筹规划,在湖南省内通过公司直接窗口、区域代理商、商超、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及高等院校建立营销网络;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建有直销窗口。油料和油脂安全检测能力:*现配有检化验室的检验仪器,能检测项目(详见2.4)是针对原料及成品标准对理化性质进行检验。由于企业原料来源渠道较广,原料品种多,可能有农药或者重金属残留超标的情况出现,油料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带入微生物,产生微生物毒素等多种因素影响产品食用安全性,需配置相应的农残、重金属等检测仪器。油脂成品包装物上标注原料的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和月份等可追溯信息,抓好过程控制,严把在制品质量关,从而保障油料和油脂安全。1.1.2

8、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国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联盟环境的核心,十分有利于在现阶段形成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通过平台物联网信息服务,形成以运营商为核心的物联网信息传输交换(智能通道)和龙头企业为核心行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核心的双核心公共服务环境,同时赋予物联网服务必须附加的运营商的全网络、全业务的非物联网产品和业务。当前,物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深入人心,无论是对制造业、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企业都是其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剂,因此深得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已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各地政府相继在“十二五”规划中都进行了布局。1.2 国内外

9、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二噁英”、“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这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空前的担扰和关注。1.2.1 国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加工操作规范)及ISO9000。这些技术主要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境进行控制,以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将可能发生的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但是,这些技术不能对那些在

10、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准确、快速地找出根源所在,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人们健康的更大损害,并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因此,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全程进行追踪,并在发生问题后进行追溯,就成为监控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必要手段,而这也是广大消费者期望所在。针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食品安全。2000年,欧盟颁布了第1760/2000号法规(又称新牛肉标签法规),要求自200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销售的牛肉产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在牛肉产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明牛的出生地、饲养地、屠宰场和加工厂,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

11、年,欧盟又颁布了第178/2002号法规(又称一般食品法),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并且禁止进口不具备可追溯性的食品。国外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有效而有度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1) 欧盟自05年起规定:凡在欧洲销售的食品上必须有可追溯标签,否则拒绝进入。并相应制订了鱼类、蛋类和禽类、水果和蔬菜以及转基因产品等相应的追溯法规。(2) 美国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在有关的规定中,明确了企业

12、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实施期限,大企业(500名雇员以上)在法规公布12个月后必须实施,中小型企业(11499名雇员)在法规公布18个月后必须实施,小型企业(10名雇员以下企业),在法规公布24个月后必须实施,到2006年底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在生物性恐怖主义法案(2002)的指导下,FDA新近制定了三个重要的法规,这些规定为企业和执法者提供了实施食品追溯的技术和执法依据。要求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分包商、零售商、进口商需要保持(纸的或电子的)记录,以便迅速识别食品的供给方和接受方。(3) 英国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以记录获得身份证的

13、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以便这些家畜可以随时被追踪定位。这套家畜跟踪系统与标牌(每头家畜都有唯一的号码,家畜号码一般通过两只耳朵的耳标来进行记录)、农场记录(农场必须记录有关家畜出生、转入、转出和死亡的信息)、身份证(1996年7月1日出生后的家畜必须有身份证来记录它们出生后的完整信息,在此之前的家畜由CTS来颁发认证证书),共同构成了家畜辨识与注册综合系统。(4) 加拿大在加拿大农业政策框架(TheAgriculturalPolicyFramework,APF)的指导下,一个由政府启动,企业推动的国家食品溯源体系于2004年在加拿大开始建立。加拿大政府承诺在该体系下,将保证80%的国产食

14、品从农产品原料到零售均可得到溯源。目前在25个食品行业和贸易协会以及加拿大政府的共同参与下,已经对食品溯源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以EAN-UCC为基础制定了两个重要的标准和导则,食品溯源数据标准第一版和食品溯源良好规范,并在这两个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了牛肉、新鲜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操作指南。(5) 日本日本于2001年立法实施建立国产牛肉的追溯体系,在2005年底以前建立粮油农产品认证制度,开发国家食品溯源数据库系统。06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从国际发展状况来看,实施可追溯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现实需求,也代表了当前和未来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正是这种对食品进行跟

15、踪和追溯的现实需求,推动了可追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国际先后成立了有关的国际组织,如:(1)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GS1开发和制定了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并制定包括基于XML的数据传输标准在内的食品溯源相关全球标准。(2)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AC食品进出口检验和认证体系委员会会议(2004)同意建立进出口和认证系统食品可溯源的基本原则。(3) 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ISO/TC34)启动和研究标准项目提案“食品和饲料链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指南”。1.2.2 国内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建立食品(农产品)溯源的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1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2) 2007年7月温家宝签署第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3) 2006年奥运食品安全行动纲要中规定奥运食品将全部加贴电子标签,实现全程追溯;(4)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对畜禽等肉食品源的标识代码和信息管理做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5)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06年11月1日施行,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6) 全国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年2007年)明确规定: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探索农产品

17、质量安全追溯有效途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分省市初步搭建了食品追溯信息系统和网络交换平台,一些企业建立了内部食品追溯系统,但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提供指导。目前,物联网编码技术标准不统一,少量应用局限在局域网内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门槛高。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趋势,是实现物联网从局域到互联、企业应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跨越,推动物联网产业从技术理念走向日常公共应用服务。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3.1 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我国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标准体系落后、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监测能力薄弱,轻视粮油深加工过程清洁生产,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有害微生物污染等涉及食

18、品安全的问题依然突出,粮油加工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 产品的质量指标与国际标准不对接。粮油加工业从原料到产品的质量标准都存在着技术要素简单、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有害微生物及重金属限量等安全卫生指标较少、标准复修订不及时、技术标准的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如各种食品添加剂须参照美国FDA和欧盟、日本等国标准。加工产品国家标准体系与加工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差较远,已无法保障粮油加工业的食品安全。(2) 粮油加工检测技术研究薄弱。大部分粮食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方法等科技成果还停留在跟踪、模仿国外阶段,自主创新相对较少,适用性不够强,尤其是粮食原料收购快速

19、检测、生产在线检测和市场跟踪检测等仪器设备缺乏,一些关键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有害微生物及有害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还有待研究开发。(3) 溯源与追踪体系不完备。除了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外,多数企业还没有进行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一些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还无法对污染物、不规范使用的添加剂等进行安全检测和控制。而在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检验设备等方面更不具备质量安全控制能力。(4) 粮食制品质量检测机构发展不平衡。与国家、省部级专业性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相比,一些县、市级检测机构的设施条件和技术力量都较弱,难以胜任粮食质量管理和监督检验工作。(5) 加工企业偏重于最终产品的

20、检测,而忽视原料和生产中间过程的检测。多数企业还没有进行质量体系或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超范围使用和超量使用添加剂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年需求量在2000万吨左右,约有1/3,即600800万吨需要进口,因此我国是食用油(含油料)进口大国,国外进口的油料或原油绝大部分为大豆,且多为转基因大豆,为此我国已规定食用油商标上必须注明原料的原产国以及是否是转基因产品,以供消费者选择。在美、英等发达国家,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一般是非转基因食品的三分之一,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欧盟已经制订了一系列法规,要求基因改变不得超过基因总量的1%,大多数欧盟国家都禁止转基因食品进口,还要求有关国际机构

21、对转基因食品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检验和评估。我国的油料,如大豆、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基本上是非转基因品种,因此,国产油料加工的食用油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我国食用油新标准还规定必须对生产工艺进行明确的标注,食用油目前有两种生产工艺,即压榨法和浸出法。油料和油脂加工产业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13亿中国人健康饮食的基石。油料和油脂加工产业不仅是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理利用资源、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关键行业。我国是13亿人口大国,对于油料和油脂及制品的需求量大,因此我国油料和油脂加工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企业数量众多。加强油料和油脂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2、,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推进科技进步,着力推动油料和油脂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行业发展总体水平;建立油料和油脂加工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油料和油脂加工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保障国家油料和油脂安全等,这既是我国油料和油脂安全体系的需要,也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市场需求。*是湖南省最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公司属于所选择的乳制品、水产品、发酵、肉及肉制品、粮食、食用油、饮料、罐头、酿酒、制糖、焙烤、食品添加剂等12个食品重点行业里的重点企业。为了贯彻执行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食品安全法,油脂加工企业急需对企业产品质量检

23、验系统进行加强和改造,按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项目的要求,配套高技术水平的快速检验仪器和设备,全面提升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水平,以满足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物理、微生物、微量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项目的快速检验,保证进厂原辅料、出厂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通过项目的建设,可降低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风险,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1.3.2 溯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监控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环境,优化投入,实现高产、优质,保证产品安全和可追溯,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现代粮油食品加工的重

24、要趋势之一。用物联网技术改造、装备粮油加工企业,是实现食品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开展物联网技术在粮油深加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全程化追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溯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多方均有利:(1) 消费者:快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扫码查看产品详细信息;(2) 管理机构:促进消费者等对虚假信息进行举报,有效完善对食品质量、假冒伪劣商品的监测管理;(3) 企业:可利用二维码对自身及产品进行更多的宣传活动。2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2.1

25、 项目承担单位2.2 承担单位简介2.3 公司法人代表2.4 申请单位近三年经营状况3 项目的技术基础3.1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3.1.1 成果来源项目的成果来源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溯源科技)。3.1.2 知识产权情况项目的成果的版权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2 技术特点3.2.1 可追溯基本概念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可追溯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可追溯性是利用已记录的标记(这种标识对每一批产品都是唯一的,即标记和被追溯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时,这类标识已作为记录保存)追溯产品的历史(包括用于该产

26、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来历)、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欧盟颁布的1782002号法令中就有关食品的可追溯性、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市场、食品业者的义务及进出口商的要求进行了规范。其中,把食品的可追溯性定义为:“对一种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阶段的踪迹均可追溯查寻”,即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都可以找到踪迹。总的来说,可追溯包括跟踪(Tracking)和追溯(Tracing)两个方面。跟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来说就是指从农场到POS零售跟踪蔬菜、水果的能力。追溯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

27、能力,即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历、用途和位置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来说就是指从POS零售到农场追溯蔬菜、水果的能力。3.2.2 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的相关技术从可追溯的概念可以看出,食品的可追溯系统就是食品供应体系中食品构成与流向的信息与文件记录系统。这就意味着,要建立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信息的标识、采集、传递和关联管理,实现信息的整合、共享,才能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可追溯能力。因此,从本质上说,可追溯系统就是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当前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实施可追溯系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3.2.2.1 信息标识技术可追溯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的前提是用能够广

28、泛接受的标准进行信息的标识表示,然后才能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传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实施可追溯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信息流动的全球性,必须采用全球通用的标准体系来进行可追溯信息的管理。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GlobalStandard1,由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而成)开发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来实施商品信息的标识、采集和传递。EANUCC系统是以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服务关系等的编码为核心,集条码和射频等自动数据采集、电子数据交换、全球产品分类、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EPC)等技术系统为一体的,服务于物流供应链的开放

29、的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自工业、商业、出版业、医疗卫生、物流、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等行业超过100万家的企业,采用EANUCC系统,对物品进行标识和供应链管理。因此,该系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EANUCC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编码体系:为贸易产品与服务(即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等提供全球唯一的标识;数据载体:包括条码、RFID;数据交换:包括EDI和XML。由于采用EANUCC系统可以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地标识,建立各个环节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的方案,实现对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加工、包装、贮藏、运输

30、、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和掌控,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进行妥善处理。因此,该系统也成为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实施可追溯的技术体系。目前,欧盟等国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对牛肉、鱼、蔬菜等开展了食品跟踪,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物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效果。EANUCC系统的编码体系提供了建立可追溯系统的基础,即信息标识技术的标准,它对供应链各参与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服务关系等进行编码,其编码结构保证了在相关应用领域中提供全球唯一的标识代码,解决了供应链上信息编码不唯一的难题。这些标识代码是计算机系统信息查

31、询的关键字,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采用高效、可靠、低成本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奠定了基础。该系统对不同的编码对象采用不同的编码结构,并且这些编码结构间存在内在联系,因而也具有整合性。在提供唯一的标识代码的同时,EANUCC编码体系也提供附加信息的标识,例如有效期、系列号和批号,这些都可以用条码或RFID标签(射频识别标签)来表示。3.2.2.2 信息采集技术在对有关信息用全球通用的标准的标识以后,还需要用全球通用的标准载体来承载这些信息,以便于信息的采集,实现供应链全程的无缝链接。目前,最常用的信息采集技术是条码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32、,射频识别)技术和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技术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条码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条码技术利用光电扫描设备识读条码符号,从而实现机器的自动识别,并快速准确地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以达到自动化管理之目的。条码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条码符号制作容易,扫描操作简单易行。(2) 信息采集速度快。普通计算机的键盘录入速度是200字符/分钟,而利用条码扫描录入信息的速度是键盘录入的20倍。(3) 采集信息量大。利用条码扫描,依次可以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码

33、制的条码增加字符密度,使采集的信息量成倍增加。(4) 可靠性高。键盘录入数据,误码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误码率约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扫描录入方式,误码率仅有百万分之一,首读率可达98%以上。(5) 灵活、实用。条码符号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和其他控制设备联系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在没有自动识别设备时,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6) 自由度大。识别装置与条码标签相对位置的自由度要比光学字符识别(OCR)大得多。条码通常只在一维方向上表示信息,而同一条码符号上所表示的信息是连续的,这样即使是标签上的条码符号在条的

34、方向上有部分残缺,仍可以从正常部分识读正确的信息。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条码符号识别设备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需专门训练。与其他自动化识别技术相比较,推广应用条码技术,所需费用较低。利用条码技术采集信息的速度快、可靠性高、灵活、实用等特点,以及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成熟、广泛应用,建立对产品的可追溯标签,实现有关信息的标准采集,这也是实施可追溯的关键之一。采用EANUCC系统的编码体系可以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标识,利用条码技术,建立相关信息的条码载体,通过扫描可以获取各个节点的有关数据编码信息,包括给每一个产品赋予的全球惟一的EANUCC代码,即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

35、通过应用标识符(AI)对产品属性进行标识的代码,如批次、有效期、保质期等;通过全球位置码(GLN)对食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及参与方进行标识;通过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对食品的运输环节进行标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有关信息,采用UCCEAN128条码符号来表示(在终端销售环节,贸易项目采用EANUPC条码符号进行表示)。这样就建立了实施可追溯的基础以条码为基础的标签,为各个环节实施信息传递和交换提供依据。3.2.2.3 信息交换技术在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建立了可追溯标签之后,还需要在各个环节之间建立无缝链接,实现标签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关联管理,这样才能实现供应链全程的跟踪和追溯。否则,任何一个

36、环节断了,整个链条就脱节了,也就无法实现可追溯的目的。而这需要数据交换的全球通用的技术标准来保证。为实现贸易伙伴间电子数据信息快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换,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制定了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全球标准,它包括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实施指南(EANCOM)和可扩展的商业标识语言标准(ebXML)两个部分。EANCOM以EANUCC系统的编码体系(GTIN、SSCC、GLN等)为基础,是联合国EDIFACT(联合国有关行政、商业及交通运输的电子资料交换)标准的应用指南,是经过GS1简化而引入的。EANCOM提供了清楚的定义和说明,让

37、EDI的应用更加简单便捷。EANCOM在全球零售业有广泛的影响,并已扩展到金融和运输领域。EANUCC编码体系的GTIN、GLN、GDD等标准使全球供应链中产品的标识、分类和描述一致性成为可能,而GDS提供了实施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它的实质就是要在供应链上建立一种无缝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而这正契合了可追溯的信息关联管理的需求。3.2.2.4 物流跟踪技术只有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有效链接起来,才能实现可追溯,这种链接是通过食品的物流运输来实现的。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对温度等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对物流运输的要求就比较高。因此,物流运输过程的管理对食品的安全来说就非常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来监

38、控、管理食品物流运输过程,使之能够高效进行,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也能够对运输环节进行追溯。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eographicalPositionSystem)提供了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准确跟踪记录的技术。在物流运输中,GIS/GPS技术可以对车辆进行定位、跟踪、监控。物流运输过程也就是物品空间位置转移过程,涉及到的商品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运用GIS/GPS技术,不仅可以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还可以对车辆温度进行监控、调整。该技术还能根据实时跟踪状况,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

39、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因此,GIS/GPS技术可以在可追溯系统中,对商品的物流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提供实施追溯的信息基础。3.3 追溯系统带来的价值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国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联盟环境的核心,十分有利于在现阶段形成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通过平台物联网信息服务,形成以运营商为核心的物联网信息传输交换(智能通道)和龙头企业为核心行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核心的双核心公共服务环境。追溯系统的建立将带来巨大的价值,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和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对消费者、对社会和对企业有利:4 项目建设方案4.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内容:6000m2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大楼。油菜

40、籽、棉籽原料检验系统;半成品在线快速检测系统;成品油和粕检验系统;产品溯源体系信息系统;人员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及队伍建设;原料订单基地系统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应包括统一的物联网终端管理、精细化的物联网信息交换服务、电信级的物联网信息监管、物联网网络系统测试和验证检测、物联网共性技术工具库和解决方案库的提供。只有建设好了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才是物联网应用低成本、高复制、避免低水平重复徘徊的关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 产品源产地信息采集录入。(2) 采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标签来标识原料产地信息。(3) 手持扫描枪采集投料信息。(4) 采用自动贴标机对产品赋追溯码。(5) 采用工业相机读取追

41、溯码,并建立与追溯信息的关联关系。(6) 采用嵌套网页来实现网上追溯。(7) 采用短信平台来实现手机追溯。4.2 食品安全检测4.2.1 主要功能和目标本项目完全采用国际上在用的先进检测技术和实验设施,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的检测技术、检测能力、检测手段将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对油菜籽、棉籽、菜籽油、棉籽油、菜籽粕、棉籽粕的质量安全检测要求。具体如下:1、能够完成对油菜籽、棉籽、菜籽油、棉籽油、菜籽粕、棉籽粕品质检验要求。建立感官实验室、油料加工实验室,采用常用检验方法完全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感官、杂质、不完善粒、品尝评分检测要求。另外,对原来常规营养素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由化学常规

42、实验改用自动化仪器实现。新增化学自动分析仪或旋光仪、快速粘度分析仪、蛋白质测定仪、凯氏定氮仪、质构仪能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对加工和个性化客户特殊的品质要求。2、能够完成油料和油脂主要添加剂和掺假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检验。项目实施后,可以检测是油料是否添加其它含基因品种,各种原油是否添加不同油品等,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3、能够对生产过程中油脂的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质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监控油料、粕和油脂的残溶、残油、厚度、单粒特性、硬度、色泽指标。近红外分析仪确定粕营养素变化。通过上述指标实现对生产过程控制。4、能够完成对油料、油脂、粕有机农

43、药残留进行检测。有机农药残留检测是长期困扰我国部分油料生产出口一大难题,由于粮食加工不能有效检测原料和成品中有机农残,中国部分油料长期被排斥在发达欧美、日本市场外。项目实施后,项目承担单位使用气相色谱仪或气质联用仪一次可测试100种有机农残,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达到10-7g。5、能够完成对油料、油脂、粕中微生物毒素进行检测。本项目采用ELISA法(仪器为酶标仪)完成对油料粗筛,用液相色谱法准确测定微生物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含量。6、能够完成对油料、油脂、粕中有害重金属进行检测。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成为“世界工厂”,环境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和地表水污染严重,

44、油料和油脂元素分析极为重要。本项目配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粮食类必须采用进口仪器)主要检测危害性较大的Pb、Cr;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主要测定Se、As、Hg等有害物质。7、能够完成对油料、油脂、粕中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建立十万分之一级别微生物实验室监控油料、油脂、粕微生物状况。项目实施后检测技术和手段与目前比较有以下特点:(1)本项目广泛应用新技术于各个环节的快速检测。即将近红外应用油料收储,生产监控,成品质量检测;利用色谱技术判断油脂变质损坏,检测油品风味早期判断大米变质损坏,检测油品风味;ELISA法确定油料和粕微生物毒素等。(2)本项目农药残留、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配备体现现代食

45、品检测趋势。检测灵敏度高,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达到10-7g;检测速度快;选择性提高,直接测定复杂混合体中的污染物;仪器小型化、便携化,实现实时、现场、动态、快速检测。(3)充分体现现代油料和油脂检验技术不断发展,经典的物理检验、化学检验向仪器化、自动化方向靠近,仪器分析方法取代了传统实验方法。综上所述,项目完成后检测手段将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承担单位质量安全技术水平有质的飞越。4.2.2 实施内容项目的实施达到油料加工的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控制(SPE)、成品出厂检验。具体检验内容:1、油料检验(1)一般性检测水分采用近红外分析仪或水分测定仪快速检验。色泽、气味按GB/T 54

46、922008 执行。杂质按 GB/T 54942008 执行。粗蛋白质检验按GB/T 5511执行。粗脂肪检验按GB/T 5512执行。粗纤维检验按GB/T 5515执行。(2)营养物质检验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采用FOSS仪器测试。快速测定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直链淀粉含量采用近红外分析仪。(3)安全卫生指标测定农药残留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测定。重金属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测定微生物毒素。(4)品种鉴定PCR确定油料品系或确定是否有转基因成分。2、半成品在线快速检测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控制(SPE)是控制成品质量关键,目前国内基本是目测,本项目实施将达

47、到实时监控产品质量。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采用FOSS仪器测试;水分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快速检验。3、油脂成品检验油脂成品检验:菜籽油按GB/T 1536-2004、棉籽油按GB/T 1537-2003中规定的检验方法执行。4、饼粕成品检验水分采用近红外分析仪或水分测定仪快速检验。色泽、气味按GB/T 54922008 执行。残油检验按GB/T 5512执行。灰分检验按GB/T 5505执行。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采用FOSS仪器测试;4.3 产品溯源体系信息系统企业建立品质测报及粮食加工信息全程控制体系,研究的不同产品使用品质测定方法,运用信息处理技术,把原料和成品流通中品质检验测定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粮食品质追踪管理,实施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4.3.1 系统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图4-1 系统总体架构图4.3.2 系统详细流程图系统详细流程图如下图。图4-2 系统详细流程图4.3.3 系统流程详细描述4.3.3.1 RMM原料管理系统RMM原料管理系统流程如下:(1) 油菜籽原料入厂。(2) 操作员在电脑上根据原料的实际信息选择录入。如:某批原料来自湖南省长沙市澧县大坪乡,则在电脑上对应选择湖南省、长沙市、澧县、大坪乡。系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