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8091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而又博大的爱!1.检查课文内容填空。【出示课

2、件24: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5】: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找出了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二、再读课文,体会悲痛,感受凡人情感。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体会上节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3、人物的情感,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26】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假菜已经热了几次。这是对毛主席的什么方面的描写?由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无比悲痛心情。)、指导朗读,读时请注意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个别读一师指导-个别读一齐读)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课件27】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

4、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段话是对毛主席的什么描写?描写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心理活动描写)(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反问)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说话训练)(a.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b.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了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无比悲痛。)【出示课件28】聚少离多,(师解说)谈话过渡:听到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除了思绪万千,主席有什么表现呢?(3)【出示课件30“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句包含了对毛主席的哪些方

5、面的描写?你体会到了当时主席怎样的情感?(语言、动作、神态)(深切思念,无比悲痛)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心情。”那一次次的分离”请(一人读一师指导-生一人再读一全班读)。三、自主研读,体会矛盾,感受伟人胸怀。谈话过渡:同学们,在第一部分里,我们从对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之后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这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的情感(板书:常人的情感)在第二部分里,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的尊重,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

6、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自主研读第二部分,看看面对艰难抉择,毛主席的内心如何?(提示:请抓住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体会情感。)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出示课件31】(1)【出示课件32】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方面的描写?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动作、神态、心理活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

7、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重提常人的情感)(2)【出示课件33】引导过渡: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J“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所以,毛主席认为“不能搞特殊”毛主席做出了什么决定?(毛主席做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从毛主席的决定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毛主席伟人的胸怀。)(板书:伟人的胸怀)引导过渡:当秘书把电报稿交主席签字的那一瞬间,主席怎么了?(3)【出示课件34】

8、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这段话中“踌躇”描写了毛主席的什么?(心理活动。)从中感受到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毛主席在做艰难的抉择。内心矛盾)(4)【出示课件35】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这是对毛主席的什么方面的描写?(神态、动作)从这些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出什么?(由这些神态和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时无比悲痛的内心,又写出了主席对爱子的无限思念。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提问过渡: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抉择?(把毛岸英的

9、遗体安葬在朝鲜。)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下面课件,请生齐读)(5)语用训练:仿照例句,填写动词。【出示课件】(6)【出示课件37】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J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都变得苍白无力,“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主席是平

10、凡的,更是伟大的!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7)【出示课件38/39互相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谁来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J这两个诗句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句意:“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二(师)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教师小结:【出示课件40】从“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

11、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我们知道: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也请同学们记住(师生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二)资料补充:【出示课件41/42】介绍毛主席亲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情况和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革命事业献身资料。(师)这些让我们再次懂得,也再次记住革命先烈们的胸怀(师生齐)“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四、领悟写法,学习写作。1 .谈话引导: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12、。那么,课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2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进行说明。【出示课件43】(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 .内容总结:本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得知这个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2 .写法总结:本文写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3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4-46(1)仿写练习【出示课件】(2)小练笔:(微课展示)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做某一件事时踌躇的心理。如1、考试时遇到了难题,课本就在抽屉里2、小明生病了落下了功课,班长建议轮流给小明补课,我应该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一一普通的父亲(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一伟人的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