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十四五以来,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质量为先,增强服务能力,强化发展保障的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并切实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今年是规划执行落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按照相关规定和省市关于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安排部署,对纲要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对2025年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十四五以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注重创新引领驱动,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
2、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扎实推进,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深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将教育发展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规划实施,教育发展有序推进,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五年规划目标任务预期能够完成。(-)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秉承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国际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增强辐射力指导力。(二)教育发展水
3、平逐年提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五育并举示范校、社会力量办校为主体、各类型园校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义务教育质量进一步从均衡向全面均衡迈进。(三)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截止2023年6月,通过公招、选调、招才引智等多渠道补充教师500名,其中赴高校招才引智引入高层次人才30名,公招新教师50名。在充分考虑教师学科、年龄、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轮岗、上挂锻炼、支教等多种形式,共调配教师250人次,解决了因扩班、编制不足等因素导致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师资保障。组织各校开展学年度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全面考核每一位教师;共考核教师2500名
4、,评出专技优秀教师450名。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考核组,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对300名各级各类骨干教师、10个名师工作室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各校,号召全体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激励作用。(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全面推进学科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启动评价方式改革,全方位实现一校一品牌,深入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教学模式和学区化集团化协同发展管理模式。鼓励学校在文化建设、德育渗透、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九年一贯制衔接尝试,推进实现区域的、以初中阶段为龙头的、贯通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集约项目优势,加强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项目研究和结果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积极推进区
5、属高中学校的优质+特色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前列,普通高中在高考中本科率、上线率等多项高考指标在市各县区中保持前列。(五)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为全市输送着体量最大的优秀教师群体和优质学生资源。通过教育结对帮扶、送教下乡、质量分析、研讨交流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教育已经走出,深度服务全市教育事业,最大限度实现了优质教育服务的资源共享。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存量增优,增量扩优,教育事业发展始终迈步向前,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不竭的创
6、新动能和人才基础。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5角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来对待,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全力创造良好的兴教助学环境。聚焦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移交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通过重大教育项目的实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城乡、区域、校际办学
7、差距显著缩小,学生学习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科学发展学前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统筹规划,科学调配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各类型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基本满足辖区学前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聚焦儿童学习品质,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幼小衔接项目试验研究工作,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科研部门指导,小学、幼儿园和家长全面参与的体系化研究,研究成果在全区和市广泛推广运用。成立3个研训共同体,打造30个先进教研组、10个名学科教研组,实现对辖区内
8、各类幼儿园指导全覆盖,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监管水平。(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布点,切实消除大班额及在校生人数规模过大情况。以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为主线,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学校品质提升计划,加大对薄弱环节管理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缩小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实现优质和均衡双驱动发展。(四)优质特色发展普高教育推进教学质量监测常态化,确保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市领先位置。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建设和办学体制多样化,实现内涵质量与资源规模的同步提升,打造区属高中一校一品局面。积极引进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区实验中学等区属薄弱学校,保障优质学校
9、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以适应社会劳动力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一职中专新校区建设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鼓励学校主动走进社会、走进园区、走进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开展订单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开设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和骨干专业,初步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职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民营资本与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嫁接合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六
10、)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建立区特教医教结合工作的长效机制。树立和坚持大特教的特教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推动区特殊教育在系统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硬件建设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启动区全纳教育试验区项目,逐步推进随班就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初步完善全纳教育档案和制度。健全和完善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正常儿童少年水平。(七)完善发展终身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融合,与区农业、人社、老干等部门携手配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对区行政单位公职人员、企业在职职
11、工、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以及转岗、失业、特殊人员、离退休人员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思想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再就业技能、理想信念教育、岗位继续教育、农业实用技能、文体艺术知识等培训,积极开展老年人教育,服务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群体教育需求。(九)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以年检等工作为抓手,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管理、监督指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升民办教育管理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现存低端民办学校合理引导退出,逐步市场消化,扩大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形成门类齐全、规模适度、社会效益与办学效益双高的民办教育办学体系。三、
12、重大工程推进情况(-)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工程1.学校布局日趋合理。编制教育资源布局布点专项规划,对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规划层面进行了补充完善,并结合未来居住人口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总体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千方百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档次,促进全区教育协调、均衡发展。2、校舍安全得到保障。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将校舍安全工程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3、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1.学前教育质量整体得到提升。全面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途径。自主开发并在全区幼儿园启动了幼儿园方言童谣、民间游戏实践项
13、目将方言童谣、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教育。开展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幼小衔接项目试验研究工作,探索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内容,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减轻入学后的负担。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关注核心素养,九年贯通融合。集约项目优势,加强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项目研究和结果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水平。3、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积极推进区属高中学校的优质+特色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多元化发展。(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1.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并实施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计划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名校名师名长工程实施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培训保障机
14、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区级统筹、梯次培养的原则,建立名校(园)长后备人才库。开展校(园)长岗位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校(园)长执行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论水平及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过硬、业务精良、理念先进、老中青结合、富有活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校(园)管理干部队伍。3、强化教师能力提升。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深化研训I教三位f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形式,加大与省内外高校、师训机构的深度合作,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创新优秀教师补充机制,吸引大学优秀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区各学校就业,充实区的师
15、资队伍,储备高素质的教师后备力量。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和名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自我提升的发展,实现多层次、多途径、多平台的教育高端人才培养。推进教师交流常态化,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各类型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持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建设教育资源云,为教师学习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研训平台;着手建立大数据监测平台,为教育发展实现精准监测和服务。四、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全面领导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工作。强化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四风
16、整治工作。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加强政务公开的力度,推动权力阳光运行,为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二)落实教育优先政策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战略,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均衡发展,力促教育公平。(三)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加快健全教育法律和制度体系,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及时推进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四个纳入、三个优先、三个增长、两个比例,连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着力消除校舍安全隐
17、患,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缓解教育缺口。(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创新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科学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制机制找准教育改革的难点,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在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探索教师科学评价标准、加快终身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把各项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举措落到实处。(六)强化教育督导保障功能政府积极履行教育督导职责。按照要求及时对义务教育均衡国检督导评估反馈意见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完善督导评估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五、推进规划进一步实施的对策措施(一)深入推进教育综合配
18、套改革以名校建设工程为抓手,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把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扩展延伸到广大学校。以名师建设工程为契机,按照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继续组织区属公办学校在职教师、部分区属民办学校和辖区学校教师,开展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对高端人才开展系列专项培训。以名长建设工程为依托,强化名校(园)长的引领带头作用,推广先进教育思想、管理方法和优秀学术成果。(二)完善公建配套机制,优化资源布局加快对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中小学建设,以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常住人口激增对义务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三)进一步统筹管理学前教育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收官评估为抓手,全面落实公办园建设彳壬务,确保新建、改扩建
19、公办幼儿园如期投入使用。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四)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为抓手,实施对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提质创优计划,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五)加快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多元发展启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办学试点工作,构建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新格局,实现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特色课程为突破口,深化特色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引导学校
20、根据学生需求与办学特色,设计校本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监测,构建包括品德素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习负担等因素在内的基础教育综合质量评价体系,逐渐改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现状。(七)聚焦教育人才强区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培育、引进名校和一批名师、名校长。借助已经形成的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的三名工程评选、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不同年龄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加快完善优秀校长、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进一步创新
21、有利于优秀教师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与后备干部遴选机制。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专项教师培训,提高各类教师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A)加快国际化教育步伐引导学校在搞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之上,加强与国内外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围绕区作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高品质核心区的定位,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先行先试,取得有益经验,服务全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九)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努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加快转变职能,为教育发展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保卫、疾病预防、普法宣传等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扎实开展各类活动,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