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477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4到0578.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2.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42.1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42.1.1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要素42.1.2风险管理52.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不同53.安全风险管理方针84.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95.风险管理组织机构95.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105.2风险管理工作小组105.3项目风险管理小组106.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116.1 风险管理工作实施116.2 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116.3风险管理的起点116.4风险管理的关键116.5风险管理的核心116.6风险管理的保障116. 7风险识别要充分116. 8风险评价要合理126. 9风险控制要有效126. 10

2、监督评价要到位126.11总体要求127.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127.1适用范围127.2规范性引用文件127.3术语及定义137.3.1有关安全的术语137.4风险管理原则167.5风险识别177.5.1危险因素辨识法则177.6其他187.6.2危险因素识别的主要方法187.7风险评价187.7.1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87.7.2确定危险因素级别208.风险管理控制209. 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价209.1目的209.2内容和方法209.3 相关要求219.4 遇问题,即改善211.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及时地发现风险、预测风险以及防止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实施安

3、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设法把这种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上 。 (1)安全风险管理是为达到安全目标,而对各类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控制和不断消除风险的过程。(2)风险识别、评价、分析、监督等组成了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控制风险成因,找出降低风险的途径,最大限度的消除风险。(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使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得到可控、能控 。(4)通过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确定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

4、运行控制及其要素程序,以达到安全风险管控的目的。2.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监控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企业施工管理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1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2.1.1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要素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2.1.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

5、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2.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不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目的不同、目标不同、作用不同和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同。(1)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流程规范,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2)风险管理工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同时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则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实施的遵循性控制活动,它无

6、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以上的决策风险。(3)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而内部控制则是在内部环境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风险管理是以应有的风险意识开展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内部控制是开展各项工作应遵循的操作规范。(4)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

7、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结构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两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1)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风险,没有风险防范这一既重要又明确的目的,内部控制的存在就大打折扣,至少发挥作用的空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2)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企业的内部风险普遍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何识别、评估、分析风险,实施风险解决方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风险信息的取得是实施

8、风险管理的前提,收集不到风险信息,风险管理就无从谈起。而内部控制是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这种嵌入式的工作方式,恰好为风险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见内部控制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存在的。(3)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从其过程看,风险得到控制是其最终目的,这恰是内部控制的最基本的作用所在。可见实施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这一强有力的工具。(4)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程参与的过程,实施内部控制和参

9、与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一致的,过程是一致的,它们的最终目的也是一致的。当我们在管理风险时,也正在实施控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机制。2.4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1)要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每一位员工要树立“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应当知道个人职责对公司风险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在公司内部的作用和责任与他人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充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的前提。(2)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内控责任。风险管理的起点是风险识别,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

10、关键。我们有责任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将风险进行分类,并追溯导致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风险识别的目标,就是要广泛、持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3)要充分利用内控规范并使其得到不断地优化。内控规范是根据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征求相关责任岗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使用内控规范是责任岗位执行人的本分,严格执行内控规范,使每项业务得到恰当处理,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合理保障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了风险管理意识,而无内部控制框架,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也易形成风险管理目标的缺失。2.5风险评价与内控存在的

11、问题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坍塌、物体打击等危险因素。如何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关键在于内控管理。一是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作业规章制度不落实、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监督责任不到位;二是员工及分包队伍技术能力欠缺,对管控制度、措施执行不到位;三是对可能造成的风险评价不明确、辨识不清晰,造成所制定的防范措施脱离评价要求。 2.6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实施风险分级管理树立风险理念、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就是从施工现场的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危害程度,并进行评估和危险辨识,通过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促进风险施工方案的编制,发挥风险责任体系作用。风险管理应

12、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控制,并依此类推(项目部、专业工地、班组、员工)控制。使所有危险源管理都能落到实处,确保了各项制度、检查、评价、监督有效实施。 风险管理要实现持续改进,采用各种手段不断对危险源进行控制、改进。在风险得到监控、降低后可以重新评估。当出现隐患、未遂事故后要及时检查管理制度的漏洞,及时补充风险管理系统, 结合LEC法循环,推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同时利用信息管理实现交流与共享,对新的危险源应及时评价,制定内控措施,有效地促进风险辨识、评价和措施的及时性,把好企业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关口,才能达到风险防范目的。3.安全风险管理方针 “以人

13、为本,关爱员工,预防为主,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在各项作业中以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为宗旨,引导员工以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去预防各种意外事故,保护和珍爱人的生命,把人的行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爱员工:就是通过风险管理杜绝人身责任事故发生,减少对员工的伤害,为员工建立健康、安全和谐的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员工热爱工作、享受工作、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和谐企业。预防为主:就是通过风险管理建立事前预防的管理机制,对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提前预知,提前分析并制订应对措施加以控制或消除,防止事故发生。科学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组织,使公司各级员工掌握并应用

14、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以科学、有效、及时决策控制或消除风险,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4.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1)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纲要,将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及公司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融入到日常各项工作中,用体系的手段规范、系统化的管理。(2)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在项目内以风险管理的理念去实施项目安全管理。(3)建设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项目开工前,根据施工特点、施工环境及时组织风险辨识、评价。按照HSE体系和安全管理目标进行风险评价。并将分包商纳入体系管理,建立公司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风险预控,提升项目安全管理绩效,最终实现控制安全风险的

15、目的。(4)通过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和“全体员工零伤害”。5.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为建立健全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成立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推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5.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张西绪副组长:梁鸿先、候永红 成 员:孟朝晖、谢西革、张 亮、牟生勇、于丽赢、曹全泰、丁海波、 职 责:1)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2)负责体系建设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3)负责审定体系建设推广实施方案。4)保障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及人力物力保障。5)负责督促工作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16、5.2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组 长:梁鸿先副组长:丁海波成 员:冯文革、张陕宁、冯文伟、谭朝武、 何多存、 李培才、何士杰、王爱军、邵义恩、职 责:1)组织编制和实施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2)组织落实、指导、检查、督促项目、分公司、专业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确保完成工作。5.3项目风险管理小组项目部、分公司、专业公司需成立相应的领导及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加强对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各项目的行政副职担任,副组长由工程安监正职担任。职 责:1)负责组织编制所属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落实工作计划。2)负责督促、指导所属分包商的安全风险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评价。

17、6.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6.1 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围绕项目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或潜在的安全风险来开展,通过识别、分析、评价风险,制定防控措施有效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最终目实现工程安全工作目标和事故控制目标。6.2 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监督评价五个步骤,各步骤围绕安全风险不断循环,持续降低风险,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绩效。6.3风险管理的起点风险识别:即识别现场作业、施工设备、现场环境存在或潜在的各类危险因素。6.4风险管理的关键风险评价,即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方法,确定风险等级,量化风险;6.5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控制,即对风险采取适当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18、,防止危险因素转化成事故;6.6风险管理的保障监督评价,即对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监督,对风险管理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遇问题,即改善,实现持续改进。6. 7风险识别要充分如果风险识别不充分,遗漏危险因素,就会缺失风险控制措施,一旦条件成熟,遗漏的危险因素就会转化成事故;6. 8风险评价要合理风险评价结果是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如果风险评价不合理,造成评价结果偏差,就会导致风险控制的决策产生偏差,不能经济或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6. 9风险控制要有效风险控制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如果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就不能有效的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事故发生;6. 10监

19、督评价要到位监督评价是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如果监督评价不到位,就不能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持续的消除、降低企业的风险,不能达到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绩效的目的。6.11总体要求贯彻现阶段公司安全管理总体要求,以防止人身伤亡事故、机械设备事故等作为首要任务,以保护人的生命、规范人的行为、提高员工素质为根本目的,加强教育培训,突出预防为主、实施过程控制、建立内容全面并运作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公司安全生产预防控制水平。 7.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 7.1适用范围公司所属各工程项目、专业公司、分公司的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工作。7.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

20、管理体系 规范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0)电力建设工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暂行规定 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管理办法 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管理办法 基建安全管理策划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手册集团公司、事业部相关安全文件、规章制度7.3术语及定义7.3.1有关安全的术语7.3.1.1安全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

21、受的状态。7.3.1.2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7.3.1.3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7.3.1.4安全生产监督是指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监督相关单位和个人履行安全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7.3.1.5事故定义事故是以人体为主,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7.3.1.6事故管理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总体。7.3.1.7事故应急预案是指政府或企业为降低事故的危险程度,减少事故损失,快速有效的组织抢险救

22、援,以对危险因素的评价和事故预案结果为依据而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7.3.1.8 “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群众应受教育而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7.3.1.9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装置及其状态。7.3.1.10危险因素辨识识别危险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7.3.1.11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容许的全过程。7.3.1.12 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

23、或状态。7.3.1.13 风险风险是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指标的综合描述。即是一个事故产生人们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风险不仅意味着危险的存在,还意味着危险发生有渠道和可能性。 7.3.1.14 风险识别识别危险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识别首先要确定危险因素的存在,然后确定危险因素的性质,即应识别出不同作业活动或设备的危险因素的种类与分布、伤害或损失产生的方式、途径和性质。7.3.1.1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即对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结果与可容许标准要求比较,判定其是否可容许。7.3

24、.1.16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施工现场作业和电网设备已识别出的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风险控制应体现成本、利益、风险三者间的关系,要从最经济的角度来处理风险,选择最低成本、最佳效益、最大安全保障的方法,制定风险应对决策。7.3.1.17风险管理即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念,通过识别、评价、量化、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和最经济的科学管理方法。7.3.1.18 半定量评价法(LEC法)半定量评价也称半定性半定量评价法,是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它首先

25、依据人、设备、环境的状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性质,对照提供的标准赋值表选定对应的分值,再计算出风险值和风险等级,LEC法是半定量评价法,优点是即简单、适用又能量化风险。7.3.1.19特殊工种人员指从事电气、起重、司炉、焊接、特殊高处作业人员、架子工、场内机动车驾驶人员、机械操作工以及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特殊作业,需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并取证后方可上岗的人员。7.3.1.20职业病指受作业活动影响引起的、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指定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7.3.1.21劳动保护用品在生活及施工(生产)过程中保护人员免受伤害的防护用品。7.3.1.22安全

26、防护设施在生活及施工(生产)过程中保护人员免受伤害及避免财产损失的设施。7.3.1.23三同时在环境管理中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在安全管理中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7.4风险管理原则在总结试点单位使用PCAP体系经验基础上,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PCAP体系为基础,融合其它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结合电网企业实际,力求“简明、实用”,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原则 -预先控制的原则 -安

27、全管理的系统性原则 -全员参与的原则 -安全行为与态度的原则 -持续改进的原则 7.5风险识别7.5.1危险因素辨识法则现场作业危险因素辨识应遵循“3346”法则,重点考虑以下方面因素。7.5.1.1三个所有1)输变配电施工过程中所有作业活动,包括常规作业活动和非常规作业活动;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由本企业还是由外界所提供。7.5.1.2三种时态1)过去时态:设施、设备和作业活动曾经发生或遗留的危险因素;2)现在时态:现在的设施、设备和作业活动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3)将来时态:企业将来活动中或计划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7.5.

28、1.3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正常状态,如正常施工作业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2)异常状态:异常状态,如应急抢修作业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3)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如紧急处理作业可能带来重大危险情况。7.5.1.4四个方面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有害的环境因素;4)管理上的缺陷。7.5.1.6六种因素1)物理性危险因素;2)化学性危险因素;3)生物性危险因素;4)心理和生理性危险因素;5)行为性危险因素;7.6其他7.6.2危险因素识别的主要方法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进行危险因素识别。7.7风险评价风险评价采用LEC法对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的风险进

29、行评价。7.7.1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L值表示); b.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用E值表示); c. 可能出现结果的分数值(用C值表示)。用上述三个值的积来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用D值来表示)大小;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值: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E值:分数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6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0

30、.5非常罕见的暴露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分数值C:分数值可能出现的后果经济损失(万元)伤亡人数1001000大灾难,死亡10人以上405001000 灾难,死亡3至9人15100500非常严重,死亡1人750100多人中毒或重伤31050至少1人致残1110轻伤危险风险值D:D=LEC风险值D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4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20稍有危险,但可能接受17.7.2确定危险因素级别根据风险评价实际情况把三级以上风险规定为公司的重大风险进行控制,三级以下风险规定为一般风险,由工程项目安委会进行控

31、制。重大风险将是公司和下属单位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8.风险管理控制(1)各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组各专业小组编制工程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报监理审核。(2)各工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监理上报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并制定修改意见,填写重大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3)各工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批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上报的危险因素辨识及评价和危险因素辩识控制措施,复核重大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并监督实施。9. 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价9.1目的按策划的评审计划进行风险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确保公司基建控制体系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9.2内

32、容和方法a)安全目标满足程度的评价;b)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价;c)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监督评价措施执行情况评价;d)按集团公司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对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规程、制度等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和评价;e)按集团公司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要求,对安全事故(障碍)、事件、不符合调查和处理结果的评价。9.3 相关要求(1)各工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主持评审,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决定中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包括重要问题及改进建议,。(2) 各工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评审后的修订工作负责实施管理评审决定本系统改进事项。(3)

33、各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组具体负责改进措施的落实工作。(4) 管理评审的时机和频次a)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b)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可增加评审:1)市场或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公司经营时;2)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各管理体系过程或产品发生重大问题影响公司经营时;3)公司领导层认为有必要时。(5) 各工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根据评审结果,编制风险管理评审报告,并发放至各专业小组执行,并报公司基建部批准,作为管理评审输出予以实施;9.4 遇问题,即改善(1)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对危险因素要重新识别、补充和评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重要生产设备、产品、工艺及生产条件变更时。(2)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照“遇问题,即改善”的要求进行改进。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 强调企业建立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结果,通过风险管理使风险辨识成为防范危险因素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零伤害”发挥风险管理的的重要作用。 - 2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