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260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一历史组易军,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因为有发展经济的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因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变”变在哪里了?,一、从数据看变化,1、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看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GDP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总量,但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地方在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等方面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富强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

2、达国家的差距缩小了,199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十2001年世界第六2006年世界第四2010年世界第二,一、从数据看变化,2、从人均国民收入数据看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经济取得进步,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如今的四大件,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变化,一、从数据看变化,3、国家的新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醒,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

3、值比2000年翻两番。,中共16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何谓全面小康?,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今天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一、从数据看变化,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

4、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1、什么是城镇化?,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2、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城市人口只有5765万人,城镇化水平仅为10.6%。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城市数量由136个增加到193个。1978-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1%。2012年达到52.6%。,改革开放之前进程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之后进程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城镇化会快速发展?(读P95小字第二个自然段

5、),农村经济改革,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3、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出现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深、珠),大北京城市群(京、津),我国城镇发展存在问题吗?有哪些问题?,城市化导致交通拥挤,乘客用尽力气挤上公交车,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往往是各种“城市病”频繁发生的红灯区:人口快速膨胀,由于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预见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6、、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1985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1994年为2.9:1,2002年为3.1:1,2004年为3.2:1。以行政手段推动城市化,提出过高的发展目标,盲目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重城市形象工程建设而不重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历史遗产保护,城镇面貌千篇一律等。进程务工的农民工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城镇化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缺乏可持续的生计保障。城镇拆迁的补偿规则不完善,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开发商与房屋所有人之间纠纷不断,有的甚至发展成恶性事件。这些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发展滞后,片面追求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忽视特色和质量

7、(生态和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社会矛盾,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4、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二、从城镇化发展看变化,5、21世纪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十七大还对十六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以了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核心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8、核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原则: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1、我国互联网的发展,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上网人数不断增加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互联网为什么发展如此迅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三、从互联网发展看变化,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什么变化?,打破常规的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四、从时尚看变化,时尚,是历史的边角料。但,时尚

9、也是历史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的63年,是东方最古老的国家华丽转身的63年。世界看到他强大起来的63年,国运融入世界的63年,国民重塑自我实现中国梦的63年。时尚更迭见证了中国63年变迁,从冷战到融合,从集体空间走向个人空间,从青蓝二色到绚丽多彩。,四、从时尚看变化,1、观念和意识的变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念终生学习的理念,四、从时尚看变化,2、生活时尚的变化,吃饱,吃好,吃的变化:,着装的变化:,单调,五彩缤纷,住的变化:,遮风避雨,装修热,行的变化:,自行车,自驾游,四、从时尚看变化,3、流行语的变化,流行语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时尚的不断更新。,建国后60多年间消逝的词

10、语有哪些?,生活词语 粮票 双蒸饭 忆苦饭 知青 赤脚医生 三转一响 的确良 毕业分配 小英模 露天电影 文学青年政治词语 人民公社 反革命罪 大字报 美帝苏修 阶级斗争 大会战 政治审查 人民战争 接班人 经济词语 放卫星 赶英超美 商业合作社 大锅饭 统购统销 价格双轨制 农业税,四、从时尚看变化,3、流行语的变化,“克隆”、“知识经济”、“牛市”、“水货”“入世”、“下岗”、“WTO”、“反恐”“麦克风”、“MV”、“CD”、“MP4”、“U盘”“网虫”、“虚拟”、“黑客”、“斑竹”、“伊妹儿”“酷”、“帅呆了”、“生猛”、“哇噻”“粉丝”、“美眉”、“MM”、“”、“88”,现在的时尚语,语言的演进就是社会记录自身演进的历史书,3幅照片所呈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之间的差距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彰显出快速的城市开发建设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