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4541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酸生物化学》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核酸代谢(二),核 酸 的 生 物 合 成,主要内容,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反中心法则,在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因此,在这些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则。,信息分子的复制与表达,DNA,mRNA,蛋白质,反转录,复制,复制,翻

2、译,转录,概念:,复制(replication):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转录(transcription):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与其核苷酸顺序相对应的RNA的过程。,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以RNA为模板将遗传信息传给DNA的过程。,艾滋病“现代瘟疫”,艾滋病的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引起艾滋病的元凶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deficiency virus,HIV),HIV的结构,HIV基因组(RNA)进入人

3、体后,专门识别T淋巴细胞(主要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作用),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HIV的RNA为模板,产生了与RNA互补的DNA链。再合成DNA互补链,与人染色体基因整合,形成前病毒DNA.(潜伏期)(被激活时)前病毒DNA转录生成新的RNA片段,同时合成衣壳蛋白等,在宿主细胞中,新合成的RNA、逆转录酶及蛋白质等又装配生成更多的病毒颗粒,它们以出芽的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又去攻击其他的T淋巴细胞。,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一、DNA的生物合成,(一)DNA的半保留复制1、半保留复制假说的提出:1953年,Watson&Crick在DNA双螺旋基础上提出。,DNA复制的假设:,有3种可能

4、:1)全保留式;2)半保留式;3)混合式。,2、实验证明:,方法:将E.Coli培养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提取其DNA;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再移至14N培养基中生长、提取DNA、离心分析。,结果:,证实了DNA复制时,亲代分子分为二个亚单位(两条链),分别构成子代分子的一半,且经过多代仍保持完整性。,3、意义:,1)半保留复制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2)DNA是处于不断变异和发展之中。,复制,(二)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实验:用3H标记的dT 得到含3H的DNA;放射自显影。推测:若放射性在两端双向;若在一端单向;,实验证明:,细菌染色体DNA是双向复制,大多是一个起点

5、。,1、复制起点:,原核生物:1个起点;真核生物:多起点;2、方向:多为双向,3、复制叉:细菌为环状DNA复制起始于单个位点,双向,半保留,每 个复制泡(眼)包 括2个复制叉(DNA 的两条链在起始点分开形成)。方向:53,复制叉,大肠杆菌E.Coli 大肠杆菌的复制原点叫做oriCoriC起点:,有固定起点;特殊蛋白识别起点;起点为100-200bp的区域;以复制叉形式完成复制。,(三)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指导的DNA合成),1、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DNApol):催化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有外切酶活性。,1)E.COLi DNA聚合酶,需要原料:4种d

6、NTP;DNA模板;与模板互补的一段RNA引物;Mg2+;Zn 2+(酶活性部位);,DNA聚合酶功能:,催化dNTP加到DNA链的3-OH末端(方向5 3)。5 3外切酶活性,可切除引物;3 5外切酶活性,可纠错;,2)DNA聚合酶:,反应需Mg2+、NH4+;反应同酶1,聚合活力很低;具3 5外切酶活性;3)DNA聚合酶:主要负责DNA链延伸;具3 5外切酶活性;具5 3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亚基数目 1(单体酶)1(多亚基酶)1(多亚基酶)5 3聚合活性+中+很低+很高3 5外切活性+(保护DNA复制的忠实性fidelity)5 3外切活性+-+,主要是对

7、DNA损伤的修复;以及在DNA复制时切除RNA引物并填补其留下的空隙。,修复紫外光引起的DNA损伤,DNA 复制的主要聚合酶,还具有3-5 外切酶的校对功能,提高DNA复制的保真性,E.COLi的DNA聚合酶,功 能 53聚合作用+53外切酶作用+35外切酶作用+聚合核苷酸数/min 600 30 9000分子数/细胞 400 100 10*DNApol主要负责DNA链延伸。,2、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DNA半不连续复制):,1)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问题的提出:已知DNA两条链反向且都能作为模板;已知DNApol聚合方向53;冈崎等提出DNA的不连续复制模型,认为:3 5走向的DNA是由

8、许多53方向合成的DNA片段连接而成的。,实验:,放射自显影;电子显微镜 观察。冈崎片段:以 5 3 走向DNA为模板合成的小片段。约1000-2000bp。,结论:,DNA是半不连续合成的。前导链(leading strand):以35 链为模板,新生链以53方向连续合成;后随链(lagging strand):冈崎片段:以3 5链为模板链,DNApol以53方向合成小片段DNA即 由冈崎片段连接成的DNA链为后随链。,2)RNA引物,问题提出:已知DNApol只能在3-OH上延伸,什么提供了3-OH?实验证明:DNA合成实验需NTP;新合成的DNA链中有RNA;RNA酶水解证明。,RNA引

9、物酶(RNA primase),为多聚体;功能:催化引物合成:在DNA一定部位合成并与其互补,合成方向53。,RNA引物(RNA primer),引物酶合成的引物为十几个核苷酸。冈崎片段引物的合成不需要特异的起始部位。,过程:,A、引物酶沿复制叉反方向合成后随链引物。B、DNApol 在引物上延伸(前导链和后随链)。C、完成DNA合成后,DNApol 用其53外切酶活性除去引物。D、DNA连接酶将两个冈崎片段连接起来。,DNApol,DNApol,3)DNA连接酶(ligase):,作用:催化相邻的二个DNA片段间的连接,条件:两片段相邻;两片段需与同一互补链结合;反应耗能。,后随链生成包括:

10、,起始:RNA引物的合成;延长:从引物3端添加dNTP,合成DNA,终止:切除RNA引物,连接各片段。,4)母本DNA双链的分离,与此相关的酶:,DNA解链酶(DNAhelicase):使复制叉前方DNA双螺旋解开一小段。每解1个bp需耗2个ATP。单链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protein,SSB):几分子的SSB与已分开的DNA链紧密结合,以防两链重新结合。此时,复制酶系统结合在模板链上,进行半不连续复制。,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兼内切酶和连接酶活力。DNA拓扑异构酶,可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时带来的扭曲张力。有ATP时

11、,可使DNA成超螺旋;反之,呈松弛态;,5)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依赖于3个聚合酶的3末端外切酶活性,进行校对和纠错。多种蛋白质参与,从而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总结:原核细胞DNA的复制,1、合成所需材料:模板DNA原料;合成引物所需NTP;合成DNA所需的dNTP酶和pr:2、合成方向:53;模板链解读方向:3 5,3、合成步骤:,解链:由DNA解链酶催化,SSB与单链 DNA结合,防止双链间氢键再形成;解旋:由拓扑异构酶解除超螺旋;识别起点:由DNA指导的引物酶完成;RNA引物合成:以DNA为模板,在引物酶催化下由DNA转录生成5-10个核苷酸链;,DNA链延长:,在引物3-OH基上,

12、按碱基互补原则经DNA聚合酶(主要是酶)催化DNA链 从53延伸。前导链为连续的;后滞链为不连续的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主要是酶)催化,切去RNA引物;按碱基互补原则,沿53方向,补齐缺口。,切除引物,补齐缺口:,连接封口:,由DNA连接酶催化,将补齐缺口的3-OH基与下一个冈崎片段的5-P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消耗NAD+),最终形成完整的、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校正并修复DNA:,由DNA聚合酶校正并切除错配,再按53方向加上正确核苷酸。至此,原核细胞DNA合成完毕。,如何决定DNA复制的准确性?,、DNA聚合酶具有模板依赖性,复制时dNTP按A-T、G-C碱基配对规律对号入座,

13、使子代DNA与亲代DNA核苷酸顺序相同,但有大约10-4的错配。、DNA聚合酶I、均有35的外切酶活性,有纠正错配的校正作用,使错配减至10-6。、再经错配修复机制,使错配减至10-9以下。,(四)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指导的DNA合成),真核生物与原核类似,但更复杂,不同之处:1、DNA模板上有多个起点,即真核细胞 DNA复制由多个复制子共同完成。,2、有5种DNA聚合酶,各具功能;,复制DNA:后滞链;前导链;修复DNA:、;复制线粒体DNA:;引物合成:,在真核细胞内有五种DNA聚合酶(与细菌DNA聚合酶的性质基本相同:底物、模板、引物、方向)定位 细胞核 细胞核 线粒体 细胞核

14、 细胞核3-5外切-+酶活性功能,引物 合成,修复作用,线粒体DNA的复制,核DNA的复制,修复作用,(五)反转录作用:(RNA指导的DNA合成),反转录(逆转录 revers transcription):以RNA为模板,4种dNTP为底物,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的过程。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反转录酶: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directed DNA polymerase),催化逆转录反应的酶。,HIV的复制,反转录作用的生物学意义:,1)发展了中心法则;,2)有助于对RNA病毒致癌机理的了解;3)有助于研究疾病的起因、寻找防治途径;4)反转录

15、病毒可改建成理想的信息载体,用于肿瘤和遗传病的基因治疗;5)用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合成基因、测序。,端粒(telomere),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端粒酶(telomerase),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端粒酶协同蛋白(human 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1,hTP1)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RT),组成,功能,提供RNA模板催化逆转录,端粒酶的催化延长作用,爬行模型,母链反折,有利于下游复制延伸,DNA聚合酶完成末端双链的复

16、制,母链延长至一定长度后,端粒酶脱离母链,母链以其3-OH反折,同时起引物和模板的作用,(六)DNA的损伤与修复,概念:1、DNA的损伤:一些理化因素:UV(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可使细胞DNA受到损伤而引起生物突变或致死。,UV造成的基因改变嘧啶二聚体的形成,2、细胞的修复机制:,1)光复活修复:可见光激活了光复活酶,它能分开由于UV照射形成的嘧啶二聚体,而恢复原来状态。,2)暗修复(切除修复):,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将DNA受损部分切掉,并以完整链为模板,合成被切部分,从而使DNA恢复正常。,3)重组修复,含有嘧啶二聚体或其他结构损伤的DNA在修复前仍可进行复制,但在新合成的子链中与

17、模板损伤部位对应的地方因复制受阻而留下缺口.在重组酶的作用下,带缺口的DNA与完整的姐妹双链进行重组交换,用相应的DNA片断填补子链上的缺口.而在另一条亲链产生的缺口则由DNA聚合酶以与其互补的完整子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合成,最后由连结酶将缺口封好.,(七)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特异性强,可在DNA特异位点切开;DNA杂交允许特异核酸序列被删除;测序中可很快确定DNA序列。如:,2、细菌碱基修饰:,概念:在DNA特定短碱基序列上产生某专一性修饰,在整个细胞周期中保持完整,使得内切酶可识别而不能断裂。如:修饰甲基化酶。,意义:,可用以保护自身DNA,而外源DNA被分

18、解;被修饰的碱基可逃避宿主限制酶作用。应用: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碱基测序、制定基因图谱的工具;用于基因重组。,利用限制酶进行基因重组,(八)基因重组与DNA“克隆”,1、基因重组:将不同DNA片段按设计方案定向地连接起来,并在特定受体细胞中与载体一起复制表达,使受体细胞得到新性状。,2、DNA克隆:,将目的DNA插入基因载体后,在细菌细胞中生长而扩增百万倍以上.这种以单一DNA片段复制成许多相同DNA片段的过程称。,二、RNA(ribonucleic acid)的生物合成,储存于DNA中的遗传信息需通过转录和翻译而得到表达。转录的产物有: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核糖体

19、RNA(ribosome RNA,rRNA)转移RNA(transfer RNA,tRNA),转录方式,1.对称转录-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2.不对称转录-DNA一条链作为模板,另一条链不作为模板3.反向转录-以RNA作为模板合成DNA,(一)转录(DNA指导下的RNA合成),1、概述:1)转录与DNA复制的相似之处:均以DNA为模板;都需依赖DNA的聚合酶;都是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合成的方向都是5 3;遵从碱基配对规律。,2)模板:,模板链:(大多数情况)DNA双链中只一条链可做转录模板(拷贝),此链称或有义链。编码链:无转录功能的DNA链称为或反义链。,转录的不对称:,即转录的可选择性

20、。包括:一条链可转录,另一条链不能转录;模板链可不在同一链上;按细胞需要“开放或关闭”。,3)RNA聚合酶(RNApolymerase,RNpol):,作用条件:4种NTP;Mg2+或Mn 2+的存在;DNA模板;反应方向:53,催化的反应:,不需引物,在单核苷酸的3-OH上逐个加核苷酸。,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4种亚基组成,各亚基功能不同;同一种酶催化3种RNA的合成。,原核生物的RNApol全酶与DNA的结合,全酶:具有2亚基的RNApol。核心酶:没有亚基的RNApol。,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3种酶,亚基复杂。,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哪些重要的异同点?,DNA聚合酶

21、和RNA聚合酶都能催化多核苷酸链向53方向的聚合。二者不同点为:DNA聚合酶以双链为模板而RNA聚合酶只能以单链为模 板;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而RNA聚合酶以NTP为底物;DNA聚合酶具有35以及53的外切酶活性RNA聚合酶没有;DNA聚合酶可参与DNA的损伤修复而RNA聚合酶无此功能;二者的结构也是不相同的。,4)转录产物结构特点:,5端和3端有不编码序列;,2、原核细胞的转录,包括:起始、延伸、终止,1)起始:,A、启动子:DNA上的一段序列,为转录开始的位点。包括:上游的-35序列和-10(Pribnowbox)序列。图中+1为DNA模板上被转录成RNA的第一个核苷酸,即转录起

22、始位点。,B、起始过程:,三步:A、全酶与启动子结合;B、DNA局部解开双螺旋;,C、形成磷酸二酯键。,RNA链从5端开始,在全酶作用下ATP或GTP与第2个NTP间形成磷酸二酯键。,2)延伸:,a、合成开始后,亚基释放,然后都由核心酶催化。b、核心酶沿模板移动,选择NTP,暂时形成DNA-RNA杂交链。,c、RNpol向前移动,DNA解链酶向前推 进,RNA链延长。,d、方向:,RNpol沿模板链3 5,RNA合成方向5 3。速度:25-50b/s。,3)终止:,终止信号:富含GC的回文序列和随后一段富 含AT的结构。RNpol到达终止位点,聚合反应停止。,A、不需因子的终止,a、发夹结构的

23、形成:DNA上的回文序列使RNA产物3 端自身碱基互补,形成发夹结构,杂合链趋于解体。b、产物的寡聚U片段促进RNA从DNA上脱落:杂交链中A-U间氢键相对较弱,新生RNA易从模板上脱落,不需因子即可终止。,回文结构DNA序列中以某一中心区域为对称轴,其两侧的碱基对顺序正读和反读都相同的双螺旋结构。即对称轴一侧的片段旋转180后,与另一侧片段对称重复。回文结构能形成十字结构和发夹结构,不需因子的终止,b、需因子终止,因子是一个6聚体蛋白,其功能:1)终止因子;2)NTPase活性:3)解旋酶活性。过程:1)在RNA存在下,水解NTP产能,使因子与 RNApol结合;2)解旋酶活性使RNA:DN

24、A杂合链拆开,释放RNA,酶和因子一起从DNA上脱落下来。,需因子终止,3、真核细胞的转录作用,1)特点;其基因家族是多拷贝的基因 重复组成,故一个基因上可同时进行多个转录过程,产生多条RNA链。蛋白质编码基因多是不连续的,编码部分(外显子)被不编码基因(内含子)隔断。,多起点转录,南非爪蟾的卵母细胞rRNA的合成,2)转录过程:,A、起始:启动子:具-25的TATA框(TATA box);有些无TATA框,以看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起始转录。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由多种蛋白质组成,与启动子 装配成复合物,协助聚合酶结合,起始转录。

25、,TF与启动子结合;各种TF辨认拼接;与RNpol结合,形成起始前复合物(PIC)。顺序:TATA PIC,起始过程:,D A B 酶/F E,B、延伸;,与原核类似:以有义链为模板;RNApol催化RNA3-OH对新进入的NTP的磷酸基进行亲核攻击,RNA以5 3合成。产物称原始转录产物,C、终止,转录终止与转录后修饰密切相关。,4、转录过程的抑制剂:,1)放线菌素D:插入DNA的dG-dC间,与G形成氢键,使DNA变形、失去模板功能,从而阻止RNpol沿模板链移动而抑制RNA延长。此为原核和真核生物RNpol的专一抑制剂。,放线菌素D,2)口丫啶acridine:,为具扁平芳香族发色团的染

26、料,可插入双链DNA相邻bp间,使DNA复制时缺失或增添一个核苷酸,从而导致移码突变,也可抑制RNA的起始和质粒DNA的复制。,3)利福平(利福霉素B的衍生物):,与RNpol的 亚基结合,抑制原核细胞RNA的合成。,4)-鹅膏蕈碱:,分离自鬼笔鹅膏的一种八肽化合物,通过RNpol 抑制真核生物RNA合成。,5、转录产物的加工:,在专一酶作用下,切除多余部分或修饰,才成为“成熟的”RNA。此过程称为转录后加工。涉及:帽化、聚腺苷酸化、RNA剪接、碱基修饰等过程。,1)mRNA的加工:,原核生物的mRNA转录后一般不需要加工,转录的同时即进行翻译(半寿期短)。亦有少数多顺反子的mRNA需要核酸酶

27、切成小单位,然后再翻译。,多顺反子:为多条多肽链编码的mRNA.单顺反子:为一条多肽链编码的mRNA.,真核mRNA的加工:,5-5磷酸二酯键,A、帽化;5端加上甲基化的鸟嘌呤帽。意义:免遭核酸酶水解;pr合成起始中发挥作用。,B、聚腺苷酸化:,过程:切去转录生成的过长的一段RNA;由多聚腺苷酸聚合酶以ATP为前体,在3 端加上约100-200个腺苷酸尾巴(polyA)。意义:免遭核酸酶水解;增加翻译效率。,C、剪接:,即精确切除内含子序列的过程。snRNA:富含u,部分序列与剪接点 处序列互补,可识别剪接点。这些为催化性RNA,称核酶。snRNP:snRNA与几种辅助蛋白组成。分别命名为 U

28、1,U2.剪接体:snRNP与hnRNA组成。,过程:,剪接体形成;2,5磷酸二酯键形成,释放外显子1。外显子1的3-OH亲核攻击外显子2的5-P,形成磷酸二酯键,释放套索。,2)核糖体RNA前体的加工:,A、原核rRNA加工:30S前体甲基化;断裂生成17S、25S中间产物;RNA酶剪切形 成16S、23S rRNA。,B、真核rRNA加工,甲基化剪切,核酶,发现:四膜虫rRNA剪接不需任何蛋白质;线性rRNA具有许多反向互补序列,可形成局部双螺旋。,核苷酸断裂点,核酶的槌头结构,意义:,对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有重大意义;发展了酶的概念;可人工设计酶。,用途:,用于核酸剪切;用于破坏RNA病毒

29、;破坏对人类不利的基因。,3)tRNA前体的加工:,不同tRNA的加工方式不同,一般经:A、除去3、5多余核苷酸;B、有些在3加CCA序列;,(二)RNA复制(RNA指导的RNA合成),在某些生物中,RNA还可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可通过复制合成与自身相同的RNA分子。有以下方式:1、反转录病毒的RNA合成:RNADNARNA 2、以病毒RNA为模板的RNA合成:RNARNA 在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NA复制酶)催化下完成。,(三)多核苷酸磷酸化酶(无模板的RNA合成),以一种NDP或4种NDP为底物,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与RNA合成有关的酶系)作用下,合成类似RNA的聚合物,同时放出磷酸的过程。酶特点:1)只在细菌中发现;2)是与RNA合成有关的酶,3)以一种NDP或4种NDP为底物;4)在细胞内的功能可能是分解RNA。,应用:,在实验室制备各种RNA聚合物。1)研究核酸结构和特点;2)推断各aa的密码;3)设计核酶。多核苷磷酸化酶nNDP(NMP)n+nPi,作业,1名词解释基因、转录、翻译、模板链、编码链2RNA和DNA有何异同?3如何决定DNA复制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