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育心理学.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二、填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 )和(成熟与完善时期)三个阶段。 4.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整
2、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原则。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 )(实验法)( 测量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三、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五要素三过程学说。2页答:(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变量。答:(1)客观刺激=自变量(2)反应变量=因变量(3)无关变量的控制四、论述 1.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1.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提供方法和手段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心理发展 指个
3、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一过程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成熟。心理理论 :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其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能力 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 二、选择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C)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B)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D)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
4、同一性4、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C)A、6、7岁一11、12岁B、8、9岁一12、13岁C、11、1214、15岁D、14、1518岁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B)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6、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B)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7、最近发展区是指(B)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8、“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C)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9、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
5、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C)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1、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D)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1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A)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3、人格的核心是(C)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4、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B)A、童年期B、少年期C、青
6、年初期D、青年期15、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B)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三、填空题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前运算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形式_阶段。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_阶段性_、定向性与_顺序性_、_不平衡_以及差异性。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_形式运算_阶段。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_现有的发展_水平与_潜在的发展_水平之间的差距。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_具体运算_阶段。6、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_少年期_阶段,辩证
7、思维的出现是在_青年初期_阶段。7、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_关键期_。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_不平衡性_特点。 8、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_心理发展_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适应_。9、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_个别差异性_特点。10、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现有的发展水平_,二是_潜在的发展水平_,这两者的差距称为_最近发展区_。11、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学习准备_。1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自我同一性_。13、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_
8、家庭教育_、学校教育和_同辈群体_。1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_自我认识_、_自我体验_和_自我监控_。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_自我体验_。15、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_3_岁以后,到_少年_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_青春_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16、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_场独立方式_;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_场依存方式_。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心理自我_,再到_社会_的过程。18、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解决问题过程速度_和_准确性_
9、。19、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_冲动型_。20、智力发展的差异包括_个体差异_和_群体差异_,个体差异又反映在_个体智力差异_以及_群体智力差异_两个方面。21、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性格_。22、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_理智特征_、意志特征和_情绪特征_四个部分构成。23、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_少年期_。 2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_前运算_阶段。2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_生命_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心理变化_。四、
10、问答题1、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3、 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答: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
11、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4、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5、 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五、论述题1、 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2、 论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并谈谈对教育的启示 答:(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肯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
12、“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第三章 一、选择(1-3为单选,4-8为多选)1.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是(A)。A.桑代克的联结说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说C.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D.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2.在桑代克的饿猫逃出笼子的实验中,饿猫一次成功逃出获得食物的动作就会保留下来,而多次出现的无效动作却
13、最终都被淘汰。这符合了他的(B)学习定律。A.练习律B.准备律C.效果律D.选择反应律3.古典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C)实现的。A.试误B.形成认知地图C.顿悟D.观察4.下列行为属于应答性行为的有(BCD)。A.光引起瞳孔收缩B.鸽子啄地C.人们散步D.柠檬汁入口引起唾液分泌E.回答问题5.加涅所区分出的学习活动的四个构成要素为(BDEF)。A.学习者的素质B.学习者C.知识的结构D.刺激情境E.反应F.已有的学习结果 6.下列教学模式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AE)。A.随机通达教学 B.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C.开放课堂模型D.自由学习环境模型E.情景性教学。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
14、习所要经历的阶段为(BCDE)。A.识记B.保持C.注意D.复制E.动机8.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括的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为(ADE)。A.习得新信息B.组织C.整理D.转换E.评价二、填空1.除了直接强化,班杜拉还提出了_替代强化_强化和自我强化,并认为后两者起着更大的作用。2.布鲁纳认为儿童所使用的三种表征系统为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_符号表征_。3.布鲁纳在学习论与教学论结合上的一大贡献是他所提出的_发现教学法_。4.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_.主动建构性_、_意义性_、_情境性_、_随机通达性_。5.开发课堂模式是_人本_主义总结出来的。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
15、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共同点是强调研究学习的外部条件,忽视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条件。()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引起学习的主要因素。()3.斯金纳认为只要安排好了强化程式,就可以随意塑造有机体的行为。()4.在布鲁纳的观点中,发现即为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5.认知学习观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或内部机制。()6.发现学习必定是有意义的学习。()四、解释名词1.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并注意这种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2.试误说:试误说是对学习的一种解释。其主张是:当机体被置于问题情境时,将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试误说常与顿悟说对立
16、3.强化: 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4.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 :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效果律和联系律。准备律指:当机体准备以某种方式反应时,从事这种反应的结果是满意的;当机体没有准备时,学习是困难的或不满意的。效果律指:凡导致满意效果的行为将会在类似情境中重复出现;凡带来不满意或烦恼效果的行为将被淘汰。练习律指:凡多次使用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将被加强;废用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将被减弱。 5.顿悟说:顿悟说是对学习或解决问题的一种解释,强调由观念或经验的联合而相对突然出
17、现的知觉、理解和直觉。 6.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没有呈现,必须由学习者发现,然后才能被他的认知结构同化五、简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包括学习在于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的中心要素是长时记忆贮存系统。)(2)学习中的建构是双向的。2. 简述加涅的认知指导说。答:3.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答: 把要学习的知识按照其学科的内在逻辑分解为若干部分,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程
18、序的制定,他提出了制定程序的五个原则: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低错误率六、论述与分析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答:理论观点:(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习得新信息、转换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学习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5)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对现代教学的影响:(1)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去主动发现。(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发现的方法。3)根据学生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19、。2.评述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第四章一、选择(1-5为单选,6-8为多选)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B)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2.安德森认为,表征小的意义单元的适当形式是(A)A命题B表象C图式D脚本3.安德森认为,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的适当形式是(C)A命题B表象C图式D脚本4.迈克卡等人把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称为(A)。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基础策略5.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C)。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6.下列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有(AB)A知道“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B具有
20、“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C会讲某种语言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7.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BCDE)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B会骑自行车C会讲某种语言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8.现代心理学认为,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有(DE)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表象系统D图式E命题二、填空1.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知识和策略性知识。2.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3.我国传统将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4.概念学习主要有(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21、两种形式。5.麦卡尔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图式只用于表征陈述性知识。()2.发现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接受学习则是消极被动的学习形式。()3.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四、名词解释1. 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说明事物是什么的知识。2.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3.学习策略 :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 五、简答1.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答:命题表征命题网络表征 图式表征举例略表征2.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
22、3)命题学习 3.举例说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答: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举例略 4.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一是概念分析.二.是突出有关特征 三是正例与反例辨别 四是变式和比较5. 如何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 答:首先,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其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第三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 。第四,要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第五,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六、论述与分析1.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 。二.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2.简述麦卡尔等人的学习策略理论。答;麦卡尔它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
23、源管理策略 第五章一.选择题1.技能形成的途径是(C)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2.吹啦弹唱属于(C)技能A.认知B.心智C.动作D.评价3.动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B)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4. 动作技能从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A)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5.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B)A.初始阶段B.中间阶段C.结束阶段D.自动化阶段6.智力技能的对象具有(C)A.外显性B.客观性C.观念性D.展开性7.智力技能的执行具有(C)A.外显性B.展开性C.内偕性D.客观性8.智力技能的结构具有(A)A.减缩性B.外显性C.内偕性D
24、.感念性9.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10.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可分为(A)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C.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二.填空题1.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智力)技能。2.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机能完善阶段)三个阶段。3.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方式,可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4.加涅认为,智力技能可分为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5.(贾德)提出了前一的概括化理论6.
25、(练习)是形成各种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7.根据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8.桑代克认为两种训练机能具有(共同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三、名词解释动作技能 :是指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顺序组成的操作方式。高原现象 :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智力技能 :也叫认知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中心智操作方式。 知识迁移:人们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四.简答题41.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哪些特点?答:一.意识对动作技能的控制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二.动作反馈由外反馈转型内反馈。三.动作的稳定性
26、欲灵活性增加。四.建立协调话的运动模式。 42.简介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理论。答:加里培林认为,智力动作技能不同于外显的实际动作,但来源于实际动作,智力技能是外部实际动作的反映。智力通过实际动作内化而实现的。 43.试比较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113答: 46. 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答:一.确定练习的目标。二.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三.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四.练习中必有反馈。五.练习影响成绩的心理因素。 第六章一.选择题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C)A.对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2.“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A)的问题A.
27、结构良好B.结构不良C.创造性D.认知性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C)的问题A.创造性B.认知性C.结构良好C.结构不良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B)的问题A.结构良好B.结构不良C.一般性D.认知性5.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开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6.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D)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7.以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里准备状态叫(C)A.潜意识B.前意识C.定势D.潜伏学习8.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C)A.吃
28、饭穿衣B.漫无目的的幻想C.猜谜语D.回忆电话号码9.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A)越高A.流畅性B.独创性C.目的性D.结构性10.看到某件制作品时常被其平常用途说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B)A.习惯B.功能固着C.定势D.定向二.填空题1.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2.当你熟悉塑料带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发现或想到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带”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功能固着)。3.所有的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问题空间)。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动
29、机状态 )(问题表征)(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三.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动机状态 。二.问题表征。三.定势。四.功能固着。五.知识经验。 2.什么是创造力,有什么特点。答: 创造力是指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特点。四.论述题创造性人格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社会责任心;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有冒险精神和正视问题的勇气;热爱生活,有广泛的兴趣爱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记忆;有相应的知储备;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实践,手脑并用;掌握一定的创造活动技能和方法
30、。 第七章一、选择(1-4为单选,5-8为多选)1.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D)。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C)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3.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D)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4.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C)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普遍道德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5.联系道德认识与道
31、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BD)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情感E.道德价值观念6.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中的前习俗水平包含(AC)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好孩子”取向阶段C.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阶段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E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7.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中的习俗水平包含(AB)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好孩子”取向阶段C.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阶段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E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8.品德心理结构包括(ABCD)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填空1.皮亚杰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四个阶段。2.皮亚杰认
32、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3.品德的内化过程经历了对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生理上的自制)到(心理上的自制)。5.(班杜拉)认为,儿童的品德学习与观察学习有关。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道德作为一种辨别是非、善恶的尺度,它是固定不变的。()2.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3.处在相同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的人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品德。()4.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行为。(
33、)5.学生中出现的恶作剧、无礼貌、考试作弊等行为都属于品德不良行为。()四、论述1.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科尔伯格主要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发展的,他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强调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强调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作用。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他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们是从行动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
34、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人物选手的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他们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
35、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3、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阶段5,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
36、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判断灵活了,能从法律上、道义上较辨证地看待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较确定的概念。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道德判断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2论述班杜拉的品德发展理论,平谈谈对你的启示?答:班杜拉通过实验和理论总结后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儿童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
37、概念。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下位过程:(1)注意过程:注意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加以正确知觉与选择;(2)保持过程:把榜样的示范行为象征化,以映象或言语符号的形式保存在记忆中;(3)运动再现过程:把象征性表象转化为行为的过程;(4)动机作用过程:通过强化激发和维持行为,增强行为的动机。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外部强化是对学习行为的一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是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自我强化是依据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自我肯定或自我批判。班杜拉特别重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行为控制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先是依靠榜样的示范而确立的。儿童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后,
38、就是形成了一种自我调节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改变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力和人格。即人的行为变化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决定的。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1.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C)A原因性维度B稳定性维度C可控性维度D两极性维度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的是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C)的需要。A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B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C相应地位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3.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B)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4.一种认识或积极趋
39、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A)。A、兴趣B、意志C、信念D、理想5.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6.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7.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C)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8.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
40、班杜拉10.维钠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C)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11.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B)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12. 根据维钠的旧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D)A惊喜和感激B满意和自豪C内疚和无助D学习没有积极性13. 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C )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14. 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15. 根据学习动机
41、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D)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1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D)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人物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18.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C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动机D外部动机19.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42、的动机是( D)A高尚的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20.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B )A作用 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二、填空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部分组成。2. 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3.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班杜拉)4.成就目标理论认为,(掌握目标模式)是学习动机良好的表现,而(成绩目标模式)极易产生行为的失助现象。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认知内驱力具有先天的成分,因此学生时期的认知内驱力是不可以塑造的。()2.在学习中,惩罚和责备只会使学生丧失自尊心、产生焦虑,因此,惩罚和责备没有积极作用,必须坚决屏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