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检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椎 动 脉颅内颈外动脉颅外颜 面部组织,颈动脉组成及其供应区域如下:,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左右侧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和头臂干(无名动脉)终未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的位置高低不一,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该窦为压力感受器其结构特点是管壁中膜较薄,而外膜较厚,管腔略大,颈内动脉 起始部位于颈外动脉的后外侧颈内动脉在颅外无分支,颈外动脉 伴行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其主要分支有:1 甲状腺上动脉2 舌动脉3 面动脉4 咽升动脉5 枕动脉6 颞浅动脉7 上颌动脉,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近段的后上壁,走行于横突孔内,分四段:第一段:为进入横突孔之前部分,称为椎
2、前部。第二段:位于环椎横突孔以下的椎动脉,亦称横突部。第三段:从环椎横突孔穿出,向后内至入颅前,环椎部。第四段:进入颅内的为颅内部。,仪器设备,常规采用5-10 MHz 线阵探头2-5 MHz 凸阵探头2-3.5 MHz 扇形探头,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检查方法,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越过分叉部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探头侧向前内侧方-颈外动脉探头侧向后外侧-颈内动脉,检查方法,颈总RI=0.61,颈外RI=0.71,颈内RI=0.37,颈内、颈总、颈外动脉阻力比较,颈内、外动
3、脉鉴别,椎动脉 纵切颈总动脉,探头稍向外侧动在一排颈椎横突及其后方的声影间找血管结构自下而上分别测量椎前段及横突段椎间动脉内径,VA,VA,VA,纵向探测:观察血管内膜变化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以测颈总动脉为主近段起始处以远1-1.5cm中段近段与远段之间远段窦部起始处向近心端1-1.5cm*以心脏收缩期为准,横向探测识别具体位置测量血管内径,斑块观察内容及测量,测量斑块大小位置回声观察斑块表面及内部特性,颈动脉分叉处后壁不规则强回声斑块,狭窄部位测量方法,测量向心性狭窄的内径狭窄百分比,直径测量法(C-A)/C X100%A:残余管径 B:狭窄远段正常颈动脉的管径面积测量法(A1-A2
4、)/A1 X100%A1:原始管径横截面积 A2:残余管径横截面积 速度估测法,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200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血流显示及频谱测量,CDFI: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PWD:血流参数测定,检测血流参数的部位CDFI及PW均在血管长轴进行 选择血流平稳部位测量。颈总动脉:距分叉部位2cm处 颈内动脉:距起始膨大部位远端1.01.5cm处 椎动脉:颈椎第54或43椎体间管腔内,脉冲多普勒检测取样门放置:要置于管腔中心在层流情况下取样门宽约为被测管腔内径的1/3-1/2声束与血流方向间夹角应小于等于60度,影响血流速度的因素:心输出量、心搏力血管形状、管径粗细血管
5、壁弹性等具体超声指标为Vmax、Vmin、RI,临床意义:,Vmax的因素影响:心脏射血力颅内外脑动脉的阻力,Vmin的影响因素主动脉壁弹性外周阻力,心搏量或循环血量减少血管狭窄后改变血管远端阻力减低,管腔狭窄血管痉挛,血流加快,血流减慢,阻力指数,RI:反映了血管的阻力状况的指标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 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动脉硬化发展过程,脂质、复合糖类积聚出血、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颈动脉硬化临床分期,IMT厚度增厚期斑块形成期血管扩张重构期(正性重构)血管狭窄(
6、负性重构)血管闭塞,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1.0mm 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 厚度周围内中膜50%,且突向腔内,斑块的构成:顶部(纤维帽)体部(核心部)基底部 肩部(近心端、远心端),斑块的评价,根据斑块声学特征,均质回声斑块,不均质回声斑块,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斑块内包含强、中、低回声,*以内膜回声为参照,斑块的评价,规则型,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扁平、表面纤维帽完整,不规则型,表面不平整、纤维帽不完整,根据质地:软斑、硬斑块,溃疡性斑块,纤维帽破裂,火山口征,火山口长度1.0mm,斑块内血流灌注,综合分类:,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易损
7、斑块)薄的纤维帽,大的脂质核心和纤维帽断裂,颈总动脉中段重度狭窄,颈总动脉远端狭窄后改变,病例一,病例二,直径狭窄率约71.4%,速度约1.9m/s,椎动脉超声检查,第一部分:近段/椎前段,(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进入第 六颈椎横突孔部分),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病变大多数出现在椎动脉起始部检查重点,第二部分:中段/横突段,(从第六至第二颈椎横突孔部分),此段椎动脉弯曲小,很少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侵犯,第三部分:远段/寰椎段,从第二颈椎出口至基底动脉起始端,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及病理,一、血管位置与形态的变异椎动脉发源处的解剖变异,有时仅有残迹,或者一侧完全缺如,但极为少见
8、。椎动脉进入横突孔位置的变异,使血管弯曲,血液流入受影响,左侧椎动脉跨过第六颈椎走行,右侧正常走行C,患者体检发现,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C,血管弹性减退,迂曲延长管壁增厚斑块造成成狭窄,甚至闭塞,、椎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狭窄参考标准,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价指标,(cm/s),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max:3.8m/s狭窄率约70-99%,三、颈椎病,由于颈椎肥大性增生,压迫椎动脉。由于颈椎间盘脱出,椎动脉发生扭曲。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刺激,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供血减少,当急骤血压下降或心排血量减少,可产生暂时性脑供血不足,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椎基底动脉TIA,在老年患者常见,、血流动力学危
9、象,病变使椎动脉管径极度不对称(二侧管径差超过一倍),当转颈压迫较宽的一侧椎动脉,可导致脑供血不足,、两侧椎动脉管径的极度不对称,左侧椎动脉内径约0.5cm,右侧约0.19cm(右侧椎动脉细,考虑左侧优势性),患者体检发现,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C,超声诊断要点椎动脉管径狭窄,管径小于0.2 CM 左右管径差超过一倍,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或血流量减少 表现为收缩期及(或)舒张期血流速度减低A:双侧椎动脉均为低速度血流(较少见)B:一侧椎动脉流速减低,而另一侧椎动脉 流速正常(比较常见)C:一侧椎动脉流速减低,而另一侧流速为代偿性增高。D:有时可出现椎动脉流速增高(可一侧增高,对侧正常;或双侧均增高),提示椎动脉痉挛。E:部分可伴有PI、RI增高。,血流频谱形态改变椎动脉出现低流速血流频谱,严重者仅见随心动周期有规律出现的低小单峰,标志椎动脉已无有效供血。椎动脉硬化,频谱波峰圆钝呈拱形。频谱宽度增加,流速增高的湍流频谱探测不到血流频谱则说明完全阻塞。探测到逆向血流频谱则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病例:男性,54岁,偶然发现左侧脉搏较弱一月余。超声图像表现如下:,图1,图2,图1:左侧颈总动脉血流为蓝色,频谱在基线下方,图2:左侧椎动脉血流为红色,频谱在基线上方,椎动脉频谱几种形态,运动对下肢动脉阻力的影响,运动前RI=0.88,运动后RI=0.79,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