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尿的形成与排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尿的形成与排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章第二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重庆市北碚区实验中学 胡世建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七年级下册是以人为主题展开的。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能量的供应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既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的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学生理解和认识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做好知识储备,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2、,七年级的学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表现欲强,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和探究能力还不强,特别是以进城务工子女为主的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课堂上注意容易分散,学习思维方式相对滞后, 心理较脆弱。为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动画、图片等形象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体现“低、小、多、快” 的成功课堂为原则,让学生自己尝试成功,找回自信。(三)教学目标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第18页有关“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明确指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课标(2011版)附录2,第57页,学习目标的说明中就知识性目标了解水平在课程内容中使
3、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说出”等;理解水平的动词有:“说明”、“概述”等;技能性目标在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有:“进行”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有:“养成”等。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实际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了解水平);(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理解水平不);(3)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理解水平)。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
4、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四)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尤其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故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2、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五)设计思路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
5、学目标的。2、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3、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数据的能力。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学过程:学习进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新课边听边观看视频播放由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儿子捐肾救母而改编成的电视剧渴望第二部温暖的片首主题曲,边播边由我讲解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二)出示学习目标迅速浏览学习目标的内容注视学生情况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看书自学课文6066页2、再次检查和纠正预习中的导学练习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学生适时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并根据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
6、。学生根据目标进行自学,完成自学检测问题,进行质疑或提出问题。(四)合作探究一再次熟悉教材60页第二自然段及图、61页第一自然段、63页第三自然段内容抽几位同学在多媒体图上边指出相应位置、名称、功能,最后我对同学们的表现作评价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虽然是了解内容,但与尿液的排出相联系(四)合作探究二(活动一:观察肾脏)在家长的协助下解剖新鲜猪肾脏,并完成老师设计的观察量表的内容设计观察量表并协调好一些学生与实验员借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和谐与家长的关系。完成肾脏结构的初步学习(四)合作探究二(活动二)观看多媒体图片、教师示范解剖肾脏等,思考并与老师互动交流老师
7、出示的三个问题课堂再次演示肾脏的解剖并结合示意图与学生交流以下问题:(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教师示范,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引导的权利,有针对性地强化肾脏结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重点、难点知识突破奠定基础。(四)合作探究二(活动三)带着老师出示的几个问题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及62页彩图,结合老师的点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展示组内成果肾单位的学习,多
8、媒体展示以下四个问题:(1)肾单位由哪些结构组成?分别位于肾脏的哪部分?(2)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周围缠绕着什么?(3)根据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4)血液流经肾小球后颜色有无变化、以及流经肾小管毛细血管后颜色有无变化?结合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和课件中的示意图,巡视、指导学习小组的活动引出肾单位的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重点突出肾的
9、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同时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四)合作探究三:(活动一: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阅读教材63页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活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与正常人比较,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异常?2、推测该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巡视、点拨、个别指导承上启下,对肾脏结构知识的初步运用,引出尿液的形成学习(四)合作探究三:(活动二:尿液的形成及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学生认真阅读教材64页的文字及示意图,结合64页小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以下问题,各小组讨论,并抽代表全班交流在屏幕上出示以下问题:(1)血液的组成怎样?血浆的成分有哪些?(2)为什
10、么血浆与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样大?(3)为什么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巡视、点拨,迅速二次备课1、师生共同探究,通过演示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讲授、点拨、启发、讨论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知识的总结、梳理、适当的系统和拓展。2、通过动画、游戏等,升华学生对尿的形成及其物质变化的理解,化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实现了在乐中学的目标学生观察并认真听老师讲解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及根据尿的形成示意图讲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找朋友游戏:先让三位同学上讲台,分别举起血浆、原尿、尿液卡片,再让另外12位同学依次上台抽卡片(分别写有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的相关知识的卡片)
11、备注:每张相同内容的卡片准备3张以上,并站在举有相应血浆、原尿、尿液卡片的同学处,其他同学当裁判,看是否都找对朋友了。分别说出理由准备道具并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好活动(五)展示反馈(知识梳理及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整理本节的主要内容: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尿的形成;3、尿的排出。便于学生回顾、小结,对知识形成体系(六)巩固提升(反馈与检测)1、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反馈与检测,进行当堂训练;2、展示几个学生的答案1、巡视,并用红笔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评价;2、学生完成后,出示正确答案,并对易错题进行讲解或点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为课外巩固复习题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
12、排出一、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1、肾脏:形成尿液,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2、输尿管:输送尿液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4、尿道:排出尿液二、 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一)形成器官肾脏1、结构:(1)皮质 髓质 肾盂2、基本单位肾单位(1)肾小球 (2)肾小囊 (3)肾小管(二)形成过程:1、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99%的水和部分无机盐)三、尿液在膀胱中暂时储存并由尿道排出肾脏(形成尿)输尿管(运输尿)膀胱(暂存尿)尿道(排出尿)体外。四、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每天饮适量的水、及时排尿、
13、女性注意尿道口卫生五、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对“尿的形成与排出”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由于我校以成功课堂为主题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4年多了,学校的教学模式日渐成熟,学生学习小组的探索有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根据不同的课题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成为可能。依据课改理论,教学大纲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本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与排出等抽象问
14、题,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分析,使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淡化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法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