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460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 研究学生姓名: 学号: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使用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偶联处理,进一步通过细乳液聚合得到了内部包裹纳米TiO2粒子的核-壳型复合粒子。通过热重分析(TG)表征,表明纳米TiO2表面包覆约有9.13%10.06%的K H-570;通过探讨乳化剂、助稳定剂用量与转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应控制在7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2%,助乳化剂(HD)用量选为单体用量的3%时,可以得到稳定的胶粒粒径分布较窄的细乳液;通过吸水率、拉

2、伸强度和热重分析测试,表明纳米TiO2可以提高聚合物的耐水性、耐候性和拉伸强度。关键词:细乳液聚合;纳米TiO2;水性丙烯酸酯;KH-570;Prepar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acrylate polymernanocomposite particles via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AbstractIn this paper, nano-TiO2 particles was modified by 3-(trimethoxysilyl)- propyl- methacrylate(KH-570), and further the

3、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was preparation via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nano-TiO2 was about 9.13% 10.06% with the KH-570;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stabilizer and the con- version

4、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70, when the content of emulsifier was 2% of the monomer and costabilizer(HD) was 3%, the particles can be stable with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esides, the water-absorbing ratio, pull extensor strength and TG

5、 tests showed that nano-TiO2 can increase the water resistance, weather resistance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polymer. Key words: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nano-TiO2; acrylate polymer; 3-(trimeth- oxysilyl)propyl methacrylate目 录第一章 前言11.1 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研究进展11.2 水性丙烯酸酯纳米复合物的进展11.3 聚合方法的选择21.4 本实验方法的简介

6、31.4.1 实验步骤简介31.4.2 反应机理3第二章 实验部分42.1 实验原料42.2 纳米TiO2粒子表面处理42.3 单体细乳液的制备42.4 细乳液聚合42.5 性能测试42.5.1 单体转化率42.5.2 聚合过程稳定性42.5.3 胶膜吸水性42.5.4 力学性能52.5.5 热重分析52.5.6 红外光谱表征52.5.7 粒子形貌5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63.1 红外谱图63.2 热分析63.2.1 纳米TiO2热重分析63.2.2 聚合物热重分析73.3 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83.4 乳化剂(SDS)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93.5 助乳化剂(HD)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93.6 应力-

7、应变曲线103.7 二氧化钛用量对聚合物膜吸水率的影响103.8 改性后TiO2粉体和复合物胶粒的形貌(TEM)11第四章 结论13主要参考文献14致谢15安徽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第一章 前 言1.1 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研究进展丙烯酸类树脂,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档涂料,具有粘结性强、成膜性高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纯丙烯酸己很难满足要求,为此,水性丙烯酸树脂成为也是目前较为活跃的研究和开发领域。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研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水性涂料应用最多的品种。水性丙烯酸类树脂具有较好的光泽度、

8、成膜性好、耐候性、耐化学品性和稳定性高,无污染等优点,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共聚单体、交联剂种类以及调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在较广的范围内对其性能进行调节1。然而,水性丙烯酸树脂一般为线性结构属于热塑性材料,对温度极为敏感,表现为“热粘冷脆”。此外,膜耐水性不好,在有机溶剂下会发生溶胀,造成涂层脱落,这些都限制它进一步应用。因此,合成能克服以上缺陷的新型树脂己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2 水性丙烯酸酯纳米复合物的进展纳米科技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在21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纳米微粒具有四大基本效应:小

9、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导致了纳米微粒在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2利用纳米材料的力学与电学性能可制成高强、超硬、高韧性、超塑性、绝缘、电极、超导等材料;利用其磁学性能可制成永磁、磁流体、磁记录、磁存贮、磁探测、磁吸收、磁制冷等材料;利用其光学性能可制成光反射、光通讯、光存储、光开关、光过滤、光折射、红光传感器材料。纳米技术的用途极其广泛并使传统的材料表现出一些极其优异的性能。同样,在高分子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也将带来材料性能的改进。纳米复合水性建筑乳胶涂料是将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颜填料加入传统建筑涂料之中,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赋予涂

10、料优良的性能,大大提高了丙烯酸酯建筑乳胶涂料的耐候性3。随着超细粉料和纳米级颜填料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建筑乳胶涂料的耐候性研制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来源,加强了它们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的优良性能,使涂料在耐候性能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如纳米颜填料粒子能够吸收紫外光,起到紫外光吸收剂的作用,增强涂料的耐老化性能,同时还具有光催化性能、疏水疏油的性能、高韧性、高耐洗擦性、高附着力等。 张超灿,等4采用添加水性纳米二氧化硅溶液的方法,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和水溶性有机硅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同时将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体发散到纳米级。通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与聚丙烯酸酯乳胶复合,得到了团聚体平均尺寸约80 n

11、m的复合涂料,使产品的耐洗刷性大大提高。有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例如ZnO纳米材料具有吸收远红外线、反射紫外线和杀菌等多种性能,所以ZnO纳米材料与乳液杂化必将赋予乳液多种性能。同时,由于ZnO纳米材料遇水发生水化,可以在纳米材料的表面产生( OH) ,为杂化乳液的合成提供了条件。为此,苗海龙等5制得了ZnO纳米材料杂化硅丙乳液,其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材料ZnO是通过核- 壳型结构与硅丙乳液高分子相杂化的,纳米材料杂化乳液涂料的耐老化性能、附着力都有所提高。据报道6,金红石型纳米TiO2无毒、无味,对紫外光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吸收紫外光后不分解、不变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前

12、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更能让我们看到纳米复合水性丙烯酸酯的可行性以及它的前景。1.3 聚合方法的选择 常见的聚合方法有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配位聚合和溶液聚合,本实验选用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的种类有传统乳液聚合法(分为预乳化法和单体滴加法)、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以及细乳液聚合等7。 采用何种聚合方法让两者的性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直是人们研究的方向,经长期研究发现乳液聚合是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重要方法,但直接采用无机粒子进行乳液聚合,较难实现聚合物对无机纳米粒子的有效包覆,当无机粒子比重大、粒径小的时候,易出现复合乳胶粒子的凝聚现象。细乳液聚合是制

13、备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之一8。聚合过程中无机纳米粒子稳定分散在单体亚微液滴中,得到的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包覆完全、结构可控性强。 细乳液聚合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乳液聚合技术。而在1962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1m以下的单体液滴因无法稳定存在而根本无法参与乳液聚合的成核过程旧。直到1973年,Ugelstad9等在乳液聚合中首次使用十六醇(C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同作为乳化剂,通过高速搅拌,首次成功制备了稳定的苯乙烯亚微米液滴,并首次实现了液滴成核,为细乳液聚合的研究拉开了帷幕。 采用常规乳液聚合时,聚合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单体增溶的胶束,主要的成核机理是胶束

14、成核或均相成核。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需通过水相由单体液滴向乳胶粒迁移,这样单体就难以避免与水相接触从而过早水解缩合10。细乳液聚合不同于常规乳液聚合的胶束成核机理或均相成核机理,主要是单体液滴成核。细乳液聚合借助于乳化剂和助稳定剂共同作用,经超声乳化工艺,实现动力学的亚微粒级单体液滴分散体系的聚合11。细乳液聚合中单体液滴可以看作是独立的纳米反应器,单体在其中直接进行聚合并转化为乳胶粒子,避免了易过早水解缩合的单体从单体液滴通过水相向乳胶粒子的迁移,这对于纳米单体的常规乳液聚合而言显示了极大的优势。经典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子数与起始液滴数目无关,乳胶粒子的尺度和数目主要取决于反应动力学参数:如温度

15、、引发剂浓度等;而细乳液聚合中,乳胶粒子主要由细乳液滴聚合得到,它们的大小主要由分散过程和液滴稳定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聚合工艺参数,聚合物乳胶粒与单体液滴近似地呈一一对应关系。细乳液聚合在稳定的细乳液滴内进行,单体不需要经水相扩散与迁移,特别适合用纳米粒子作单体的聚合。1.4 本实验方法的简介1.4.1 实验步骤简介本实验首先使用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偶联处理,进一步通过细乳液聚合得到了内部包裹纳米TiO2粒子的核-壳型复合粒子。着重研究了纳米TiO2表面改性;探讨了改性后的TiO2、乳化剂、助稳定剂用量与转化率的关系;通过测试得出纳米TiO2用量对

16、聚合物膜性能的影响。1.4.2 反应机理在本实验的原料基础上的反应机理见图1-1: 图1-1 MPS改性纳米TiO2及其与MMA和BA自由基共聚机理第二章 实验部分2.1 实验原料纳米TiO2粉体,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烷(KH-570),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丙烯酸丁酯(BA),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MMA、BA使用前均减压蒸馏去除阻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化学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正十六烷(HD),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偶氮二异丁腈(AIBN),试剂级,上海邦成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重结晶;1,4-对苯二酚,

17、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氨水,阜阳化工有限公司;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2.2 纳米TiO2粒子表面处理纳米TiO2的表面处理:将10g纳米TiO2分散于200g乙醇中,称一定量KH-570溶于无水乙醇,用氨水调节pH,在机械搅拌下超声波分散60min,然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在室温下搅拌两天,反复离心分散五次,除去多余的水分及未反应的自由KH-570等。最后在70下烘干,放干燥器中备用。 2.3 单体细乳液的制备将乳化剂(SDS)溶于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10 min使之完全溶解,得到水相;将溶有纳米TiO2、HD、AIBN的MMA、BA单体混合物油相超声20min使之混合均匀;然后将油相缓慢地

18、加入水相中并继续磁力搅拌30 min得到单体预乳液。再用FM200型分散乳化机(弗鲁克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剪切速率为6档下将上述单体预乳液在冰水浴中(带走超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高速乳化3min,制得稳定的单体细乳液。2.4 细乳液聚合将制得的单体细乳液转入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氮气入口的四口烧瓶中,通氮气10min,在搅拌下水浴加热快速升温至预定聚和温度(70),反应计时开始,恒温反应6 h后,降温至室温,用氨水调节pH为78,出料。反应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测定转化率。2.5 性能测试2.5.1 单体转化率将细乳液体系加热到70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12 g,加入几滴

19、阻聚剂1,4-对苯二酚,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2.5.2 聚合过程稳定性凝聚物生成量可以用来表征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将聚合物乳液用100目丝网过滤,同时收集搅拌桨及器壁上的凝聚物。滤渣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至恒量后称量W2,乳液聚合前称量为W1,凝胶率=W2 /W1 100%。形成的凝聚物量越少,表明聚合过程越稳定。2.5.3 胶膜吸水性称取质量为W1 的胶膜,浸入去离子水中,24 h后取出,用滤纸擦去表面水分,称得质量为W2,吸水性按下式计算:吸水性= (W2 - W1 ) / W1 100%2.5.4 力学性能按照GB /T 71241986,用济南蓝光机电技术发展中心的智能电子拉力机测定PA胶

20、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拉伸速度为300 mm /min。2.5.5 热重分析热重分析由德国耐驰公司生产的449F3型同步热分析仪表征,氮气气氛,升温速率为20min-1。2.5.6 红外光谱表征用美国Nicolet公司的NEXUS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2.5.7 粒子形貌改性前后纳米TiO2粒子及聚合物乳液的形貌由JEM-100SX型日本JEOL公司生产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去离子水稀释样品若干倍,在铜网上干燥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红外谱图纳米TiO2、MPS改性纳米TiO2、MPS和P(MMA-BA)/TiO2的红外谱图见图3-1。图3-1 (a)纳米T

21、iO2、(b)MPS改性纳米TiO2、(c)MPS和(d)P(MMA-BA)/TiO2的红外谱图图3-1中列出了纯纳米TiO2(a)、硅烷偶联剂KH-570 (c)、硅烷偶联剂MPS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b)和改性TiO2/ P(MMA-BA)纳米复合物(d)的红外光谱图。FTIR谱图中,a中在433 cm-1处出现TiO2的吸收峰;b和c中在2925cm-1和2833 cm-1附近出现了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并在1704 cm-1出现了羰基C=O的伸缩振动峰,此意味着TiO2表面已成功接枝上硅烷偶联剂KH-570。d中在482 cm-1出现了TiO2吸收峰,我们认为TiO2已被

22、成功引入到聚合物中。3.2 热分析3.2.1 纳米TiO2热重分析KH-570改性前后纳米TiO2粉体的TG如图2所示。氮气气氛升温速率为20/min。由图3-2可知,在200以下,未经改性的纳米TiO2失重率约2.87%,主要为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水。改性后TiO2在同样温度范围内的失重率为1.94%,吸附水量明显减少,说明改性后纳米粒子表面的疏水性增加。在200600之间未经改性的纳米TiO2失重率约2.34%,主要为纳米粒子表面的羟基减少所至。经KH-570改性后失重率约为10.06%,主要为纳米TiO2粒子表面的KH-570燃烧造成的,对应DTA曲线250600之间有一明显的放热峰,而未

23、经改性的纳米TiO2则无热效应出现。热分析表明纳米TiO2表面包覆约有9.13%10.06%的KH-570,但这只占KH-570投料量的14.7%16.2%。研究发现,当KH-570添加量大于10%时,接枝率增加不明显。图3-2 (a)纳米TiO2;(b)MPS改性纳米TiO2(分离后)及(c)MPS改性纳米TiO2(分离前)的热重分析3.2.2 聚合物热重分析图3-3 P(MMA-BA)/TiO2纳米复合物和P(MMA-BA)共聚物的热重分析图图3-4 P(MMA-BA)/TiO2纳米复合物和P(MMA-BA)共聚物的DTG分析图从图3-3和3-4可以看出,在聚合物中添加纳米TiO2后,丙烯

24、酸酯聚合物的分解温度获得提高。这说明纳米TiO2有助于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TiO2纳米粒子的加入限制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空间,减慢了分解速度,提高了热稳定性; 另一方面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上的羰基可以与TiO2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从而聚丙烯酸酯分子链被锚固在TiO2的表面,限制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3.3 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图3-5 不同温度下的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从图3-5可以看出,聚合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80时的反应速率最快,30min时转化率即大于40,而在65进行反应30min时转化率还未达到30%。这是由于引发剂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自

25、由基参加反应使反应速率加快的缘故。但温度升高,反应过快,凝聚率大幅度增大。这可能是因为随反应温度升高乳胶粒布朗运动加剧,以致能克服乳胶粒彼此间位垒而发生凝聚;同时,随反应温度升高乳胶粒表面水化层会变薄,乳胶粒之间空间位阻下降,这也是凝聚率增大的另一个原因。由图3-5可知,温度对聚合反应影响较大,综合考虑,本实验将温度控制在70,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消除乳液的残余单体,反应过程平稳,单体转化率较高。3.4 乳化剂(SDS)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在细乳液聚合中,一般采用离子型乳化剂。由于同性离子相斥,可有效避免小单体液滴相互碰撞成大液滴,从而起到稳定细乳液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乳化剂用量太低则不能很

26、好地稳定乳液;乳化剂用量太高则有可能均相成核。图3-6 不同乳化剂用量下的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从图3-6可以看出,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时,30min转化率大于40%,而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时转化率为35%,说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乳化剂浓度越大,被分散的单体液滴越小,单体液滴的数量越多,捕获自由基的几率越大,所以反应速率增大。但应当指出的是,乳化剂浓度过高则水相中会产生许多胶束,胶束成核和均相成核的颗粒数目增加,会使粒径分布变宽。3.5 助乳化剂(HD)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细乳液聚合由于引入了助稳定剂而与常规乳液聚合不同,助稳定剂可在液滴表面形成障碍,与乳化剂一同起到稳定

27、单体液滴的作用,延缓单体从小液滴向大液滴迁移,使液滴成为主要成核场所10-12。一般要求助稳定剂溶于单体而不溶于水,且助稳定剂的水溶性越差助稳定效果越好,常用的助稳定剂为长链烷烃(HD)或长链脂肪醇(CA)。表3-1 助乳化剂(HD)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助乳化剂用量0%1%2%3%4%凝聚物(%)11.26.22.31.10.5从表3-1 可以看出,随着助稳定剂(HD)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的凝聚物越来越少。说明助稳定剂有利于稳定亚微液滴,增强聚合稳定性。3.6 应力-应变曲线图3-7 聚合物膜应力应变曲线图3-7为TiO2用量为2%时的复合物膜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在聚合物中添加

28、纳米TiO2后,胶膜的拉伸强度获得提高,而断裂伸长率相应变小。这说明TiO2以纳米级分散于聚丙烯酸酯基体中,纳米TiO2粒子比表面积比较大,对基体聚合物的聚集态有显著的影响,起到了增强的效果。3.7 二氧化钛用量对聚合物膜吸水率的影响从图3-8可以看出,胶膜吸水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但在聚合物中加入纳米TiO2可以减小胶膜的吸水率。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聚合物胶膜的吸水率随着二氧化钛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二氧化钛在聚合物中起着阻隔作用,不利于水分子的进入,因此,在聚合物中加入纳米TiO2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疏水性能,减少其吸水率。纳米TiO2能被包覆于纳米复合物中,填充了本来疏松的大

29、分子链,使得水分子无法进入被纳米粒子填充的聚合物内进行溶胀,也使得纳米复合物的密度增加,吸水量百分比相应减少。图3-8 不用TiO2用量时胶膜吸水率时间变化曲线3.8 改性后TiO2粉体和复合物胶粒的形貌(TEM)图3-9 改性TiO2的TEM图 图3-10 聚合物细乳液胶粒的TEM图a. 乳化剂用量为单体3%; b. 乳化剂用量为单体2%从图3-9中可以看出,改性后的TiO2分散效果很好,没有看到很大的团聚现象。图3-10为聚合物细乳液胶粒的TEM图,可以看出聚合物胶粒呈球状,中间有深色区域为纳米TiO2粉体,浅色区为聚丙烯酸酯。说明粉体被包裹在聚合物中,而且未看到底色中有黑色部分,可以认为

30、无机粉体被很好的包进了聚合物球中。与红外光谱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已成功将纳米TiO2引入进了聚合物中,达到了预期目的。图(a)为乳化剂用量为3%时的聚合物细乳液胶粒的TEM图,粒径大约在150nm,分布比较均一;图(b)为乳化剂用量为2%的聚合物细乳液胶粒的TEM图,粒径大约在200nm,分布优于图(a)。这是因为,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多,粒径会变小,但同时胶束成核的几率变大,以致粒径分布会变宽。第四章 结 论(1) 本实验通过在碱性条件下,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TiO2,使其由亲水表面转变为疏水表面。通过热重分析(TG)表征,表明纳米TiO2表面包覆约有9.13%10.06%的KH-570

31、,从而得到分散性好,不易团聚的纳米TiO2粉体。(2) 实验探究了细乳液聚合的条件:综合考虑温度应控制在7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2%, 此时处于乳化剂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值(8.17 mmolL- 1 ) 附近;助乳化剂(HD)用量选为单体用量的3%时条件较优,可以得到稳定的胶粒粒径分布较窄的细乳液。(3) 通过对聚合物胶膜的热重分析、拉力、吸水率的表征,表明了在聚合物中添加纳米TiO2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根据文献预测纳米TiO2还可以赋予聚合物特殊的光学和自清洁性能等。主要参考文献1 王月菊,刘杰,扬建军,张建安,吴庆云,吴明元.有机硅改进丙烯酸酯最新

32、乳液聚合方法研究发展J .涂料技术与文摘-技术发展 2009:7-10 2刘吉平,等.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无机纳米材料M. 科学出版社,2003-7-14.3胡平,陈平绪,赖学军,曾幸荣. 水性聚丙烯酸酯改性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8,1(1):55-59.4张超灿,汤先文,单松高.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胶体与聚合物,2003,21(3):1-4.5苗海龙,郭保文,贺忠平,等. ZnO纳米材料杂化硅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6):898-900.6祖庸,樊安. 紫外线屏蔽剂纳米TiO2J. 钛工业进展,1999(

33、3):26.7陈华,赵秀娟,张贵军,等.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J. 涂料工业,2007,37(10):37-39.8 ASUA J M.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J. Prog Polym Sci, 2002(27):1283-1346.9 Ugelstad J,El-Aasser M S,Vanderhoff J WPolym Lett,1973,11:50351310刘洪波,岳玉雪. 有机硅改进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J. 辽宁建材,2007(4):35-36. 11张心亚,涂伟萍,陈焕钦.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压敏胶聚合物乳液的研制J. 中国胶粘剂,2003,12(2):1-4. 致 谢在本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建军教授。杨老师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在治学态度上的一丝不苟,在待人接物上的平易近人,将使我终生受益无穷。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更使我受益匪浅。其次,我要特别感谢实验室的师姐刘楠楠,给予我的大量指导和建议,使得我能顺利开展工作完成论文。在生活中对我的照顾。还要感谢实验室的的师兄金至来、刘杰,师姐王月菊在实验和生活重的帮助。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