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630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故乡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王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念故乡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学科音乐学段: 初中年级初三相关领域表现、感受与欣赏教材书名: 音乐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 年 7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晨北京市第八中学亦庄分校13161989886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参与-体验”理论为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二)理论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

2、体验的基本途径。”这正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二、教学背景(一)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必唱曲目念故乡,是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演唱念故乡及练习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带有力度变化的演唱、以及通过欣赏相关音频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音乐内涵。学好本课,可以加深学生对附点节奏和力度记号的理解,并在类似的音乐中都可以较为准确的演唱。(二)教学内容分析1念故乡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当时,德沃夏克受聘于美国纽约国立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他在美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在那样的时期创作了这部经典的作品。 2

3、.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由六个乐句加结尾补充乐句组成。3.歌曲的节奏变化不大,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4.歌曲为C大调,4/4拍,旋律创作是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旋律进行平稳、流畅、抒情,具有浓厚的捷克民族音乐风格。5.歌曲运用了大量的力度变化,充分表达了作曲家丰富和细腻的思乡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对附点八分音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当附点在音乐中连续出现时不能准确的演唱。2.学生对常用的力度记号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连续出现的力度变化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对渐强和渐弱的把握。3.学生对曲式结构分析的能力较弱。4.部分同学在演唱歌曲时音准不

4、能把握的很好。5.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真假声不能很好的结合,高音演唱比较困难。(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直观演示教师进行示范性的演唱,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实践。参与体验学生在模仿、记谱、曲式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节奏、体会作品的结构特点以及带有力度变化的有感情演唱;在对歌曲部分二声部的演唱的尝试,初步感受和声的魅力。启发探究通过分析乐曲结构,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作品。(四)技术准备1教师为更好的引入新课,根据歌曲骨干音创编几条视唱练习曲。准备发声练习、学生简案、节奏棒等。2. 教师准备童声合唱团演唱的念故乡视频。 3制作PPT课件。

5、5学生准备笔。(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针对很多数学生对柯达伊教学法感兴趣的情况,本课从做科尔文手势唱音阶入手,逐步引入新课,既练习学生的音准又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2本校的初二学生在上个学期进行了2个月柯达伊教学法的部分训练,基本能够掌握歌曲中简单的节奏型,准确歌唱音程方面仍在训练过程中。因此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科尔文手势进行音阶模唱,根据教师科尔文手势唱出准确唱名并快速在学案上记谱,学生根据教师范唱在学案上标记出相应的力度记号,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学生能够积极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思乡情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

6、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指挥、学生听记的方法,学生能够正确表现力度变化,理解音乐情绪;2.通过对比的方法,视唱、分析由骨干音变化发展的旋律,学生能够准确演唱附点八分音符,并理解其作用;3.通过分析乐曲结构,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作品;4通过简单尝试演唱歌曲片段二声部,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念故乡以及初步尝试演唱改编的二声部合唱;2学生能够准确演唱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3.学生尝试演唱歌曲的力度变化,充分表达歌曲情感;4.通过分析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单三部曲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

7、重点1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2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1在教师的指挥下富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2初步尝试演唱由教师改编的歌曲二声部。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1.模唱歌曲骨干音旋律。 (1)学生根据教师柯尔文手势准确唱出唱名。(2)教师出示乐谱,提示学生在正确的歌唱状态下再次演唱,并同时做出柯尔文手势。2.视唱第二条旋律,思考与第一条旋律的联系。(1)学生打指挥图式,视唱乐谱。(2)分析两条旋律之间的联系。3.视唱第三条旋律。(1)对比分析与第二条旋律的不同。(1)对比分析与第二条旋律的不同。(2)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视唱并理解附点八分音符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听、唱、记的训练,由骨

8、干音逐渐发展到歌曲的第一乐句,为正确的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1. 学唱歌曲(1)教师介绍作品创作由来。(2)教师范唱念故乡全曲,学生同时在学案上补充缺失的音符。(3)学生手打稳定拍,视唱念故乡完整乐谱。(4)再次完整演唱,提示学生关注力度记号,并做出相应的表现。(5)欣赏念故乡合唱,学生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6)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曲结构,了解三段体结构。(7)学生带有感情的演唱念故乡歌词,并跟随教师的指挥做出相应的力度变化。2.尝试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二声部。(1)学生演唱一声部同时做出二声部的柯尔文手势,教师演唱二声部;(2)学生演唱二声部,教师唱一声部;(3)学生分为两个声部

9、演唱,初步感受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3. 在教师指挥下完整的演唱带有二声部的全曲。【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学生听记学案上缺失的音符,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节奏以及音符的书写能力;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学生能更准确的演唱力度变化;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歌曲;通过二声部的演唱,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声部之间的配合以及音色音准的控制。 (三)课后小结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查阅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相关知识。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歌唱状态;发声及视唱练习的音准;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歌曲中力度记号的演唱;歌曲结构分析;带有思乡情绪的演唱;二声部演唱的准

10、确性。(二)评价量规歌曲演唱:90%的学生能唱准念故乡的旋律和节奏。70%的学生能带着感情和正确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七、教学设计的特点1通过视唱以歌曲骨干音改编的旋律,逐步导入新课,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能够更快更为准确的学会歌曲。2.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本体,提高学生音乐能力。3.本节课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在听、唱、写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最后再到表现音乐,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音乐课程性质方面提到的:“要体现实践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另外也体现了对

11、歌唱状态、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八、教学反思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应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上述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各环节中,力求通过各种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更为准确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运用了柯达伊教学法关于准确歌唱能力培养方面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了视唱、记谱、曲式分析、二声部演唱等活动。学生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完成了对歌曲的演唱并切实提高了相关音乐能力。但是就“如何在强调准确歌唱的同时兼顾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我们还应进行更深入地探索。3.反思课堂中的不足反思这节课,学生的音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二声部的演唱。由于我们的学生身处远郊区县,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以后继续加强对学生音准方面的练习,每节课坚持发声和歌唱方面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