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645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会议论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家庄地区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负荷规律试验分析孙春华1 齐承英1 张亮2 陈彩苓11.河北工业大学 2.石家庄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摘要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典型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不同位置热用户在不同用热模式下的负荷试验,得出三种模式下不同位置热用户的热负荷值,并根据此值对建筑整个采暖季的热负荷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户工作模式用热比例越高,相应的热负荷越低,并且整个采暖季热负荷分布曲线趋于平缓,峰值降低。此热负荷分布规律有利于提高热源的热效率和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关键词通断时间面积法 热计量 热负荷 试验1前言在实行分户热计量以前,建筑热负荷的确定是根据外扰并结合建筑功能、年代和类型

2、来确定。但实行了分户热计量后,住户可以根据热需求自动调节室内设定温度,在外扰和建筑功能等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热负荷则随着室内设定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尽管热计量建筑热负荷具有了这样随机多变的特性,但是对于某特定地区的特定建筑,仍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在众多影响因素下寻求这种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是进行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策略和决定热源运行模式的关键。2 试验方案2.1 试验对象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进行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技术的研究,并在石家庄、邢台等地区建立了示范工程。本次现场试验选定石家庄地区雅清苑和珠峰国际两个小区内的典型建筑。雅清苑的典型建筑是05年竣工。珠峰国际的典型建筑是06年竣工,是高层建筑

3、。由于热用户所处建筑位置和用热规律决定着用户热需求的大小,所以对不同典型位置的用户在不同用热规律情况下,开展现场试验研究。虽然用户用热规律随机多变,但是家庭成员相似的用户热用规律基本一致,根据课题组2010/2011采暖季对石家庄地区和邢台地区实行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用户用热模式的调查,总结出用户基础用热模式主要有三种: 即固定模式、随机模式和工作模式。随机模式的热用户根据自身热舒适性的要求随机调节温控阀,一天可能调节多次,这类用户较少。工作模式的热用户家中主要用热时间为晚上下班后到第二天早上离家前,热用户离开家时将温控阀温度调低,待晚上下班后再调高,上班时间约为8:00至17:00。由于能够

4、配合试验的可选取用户太少,所以建筑的不同典型位置只确定四种,即顶层中间位置、顶层端部位置、其它层中部位置及其它层端部位置。对以上四种典型位置的热用户进行热负荷试验分析。2.2 试验仪器 温控式热分配表及其工作原理当室内的温度控制器感应到房间的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设定温度时,把信号传递给热分配表,再由热分配表把信号传给电动控制阀门,阀门做出相应的开启或者关闭动作1。此热分配表的读值即是用户热耗的累积值。 温度记录仪电子温度记录仪可以连续记录,记录时间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各典型用户家中放置温度记录仪时,考虑其值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均放置在各用户大致相同的位置,并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如阳光直射、加温设

5、备等的干扰。 室内温度控制阀温控阀上温度刻度的范围为1030,当温控阀设定温度高于室内实际温度时,阀门接通,供热系统向室内供热;当温控阀设定温度低于室内实际温度时,阀门断开,供热系统停止供热。由于自由热以及户间传热的影响,短时间内室内温度很难降到10以下,如果温控阀设定温度为10,可视为温控阀处于关闭状态。供热系统进行设计时,考虑经济性、热舒适性及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等,在无其他室内大发热量时,我国采暖室内温度一般约为1822,因此即使温控阀设定至30,一般也很难达到30,在此设定温度下,温控阀始终处于开启状态2,3。2.3 试验过程 固定模式的试验过程根据对雅清苑实际热用户的走访,确定对雅清苑

6、小区17号楼几个不同典型位置的热用户进行固定用热模式试验,具体情况见表1。表1热用户固定用热模式试验过程热用户试验时间热用户所处位置及周边情况说明雅清苑17-1-6021月25日15:341月27日15:10顶层中间位置,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雅清苑17-1-6011月24日12:201月26日15:10顶层端部位置,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雅清苑17-2-4011月25日12:201月27日15:28其他层中间位置,长期有人。周围用户均未供暖。雅清苑17-1-3011月24日11:541月26日15:15其它层端部位置,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雅清17-2-1011月24日11

7、:571月26日17:00一楼中间用户,家中有多人长期居住。周边用户全部供暖。 工作模式的试验过程对于工作模式用热的试验,以17-1-601、17-1-602、17-1-102和17-1-301为对象进行,具体情况见表2。表2热用户工作模式试验过程热用户试验时间热用户家庭情况及周围房间情况17-1-6021月24日8:20断开温控阀,16:56接通;1月25日8:55断开温控阀,15:34接通。顶层中间位置,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17-1-6011月27日8:10断开温控阀,16:58接通。顶层端部位置,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17-1-1021月24日8:37断开温控阀, 17:1

8、6接通;一楼中间用户,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17-1-3011月27日早上8:15断开温控阀,16:55接通。其它层端部位置,长期有人。周边用户全部供暖。 随机模式的试验过程 绝大多数用户还没有形成根据室内温度和热舒适性变化调节温控阀的习惯,所以只对珠峰国际小区12号楼和4号楼处于建筑中间位置的两个热用户进行了随机用热模式试验。表3热用户随机模式试验过程热用户试验时间周围房间情况珠峰12-1-1021月23日10:00将温控阀上温度调至10,18:00调至30;1月24日8:45将温控阀上温度调至10;1月25日7:50将温控阀上温度调至20,16:10调至15;1月27日8:30温度调

9、至30。家中长期居住着一家三口。周边用户全部供暖。珠峰4-3-301用户根据温度自行调节室内温度,白天有人时将温度调至15左右,无人时调至10左右。301处于楼层中间位置,周边用户全部供暖。在表1-表3的试验时间内,进行热分配表热值的记录。数据分析取完整的一天24小时的数据。3 试验期间典型日热负荷分析3.1 固定模式典型日热负荷 根据对建筑不同典型位置用户固定用热模式的试验,得出日耗热量,根据日耗热量和各户建筑面积计算得试验日固定模式下各典型用户的热负荷,具体见表4。表4 固定模式典型用户热负荷热用户17-1-60117-1-60217-1-30117-2-401日耗热量(kWh)207.8

10、7197.62161. 93154.10热负荷指标(W/m2)38.00 36.1437.98 36.13室外平均温度()-2.1-2.3-2.1-2.1室内平均温度()17.3818.9819.3320.16从表4可以看出,顶层端部位置17-1-601用户不仅室内温度稍低,而且热耗相对也大。中间层中间位置的17-2-401用户,不仅室内温度高,热耗相对也小。3.2 工作模式典型日热负荷分析根据对建筑不同典型位置用户工作模式的试验,依据热表监测的日耗热量和各户建筑面积计算得试验日工作模式下各典型用户的热负荷,具体见表5。表5 工作模式典型用户热负荷热用户17-1-60117-1-60217-1

11、-30117-2-401(17-1-102)日耗热量(kwh)158.63128.44104.2898.44热负荷指标(W/m2)29.0023.4824.4623.09室外平均温度()-2.7-2.3-2.7-2.3室内平均温度()17.0117.5218.6319.13从表5可以看出,在室外温度稍低时,工作模式下用户热耗仍比固定模式的热耗要小,但各典型位置室内温度和热耗的规律基本与固定模式相同。利用公式(1)把固定模式和工作模式下的热负荷均换算到石家庄地区室外设计温度下的热负荷,并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见表6。 (1)式中 试验日热用户平均负荷指标,w/m2 ; 室外日平均温度为-8时的负荷指

12、标,w/m2;tw 试验日室外日平均温度,;tn 试验日室内日平均温度,。表6 固定模式与工作模式典型热用户室外设计温度下热负荷比较热用户17-1-60117-1-60217-1-30117-1-102固定模式(W/m2)49.545.948.4 45.7工作模式(W/m2)36.830.230.529.2工作模式比固定模式热负荷减少比例(%)25.7%34.0%37.0%36.0% 从表6可以看出,中间用户若实行工作模式用热,则热耗节省更显著。3.3 随机模式试验结果分析根据对珠峰国际两个热用户试验日随机模式的热耗监测,结合各用户建筑面积计算得试验日随机模式下各典型用户的热负荷,具体见表7。

13、表7 随机模式下各用户热负荷值珠峰国际12-1-102珠峰国际4-3-301时间室外日平均温度()热负荷(w/m2)时间室外日平均温度()热负荷(w/m2)1月24日-2.3381月29日-3.7261月25日-2.1281月30日-2.6231月26日-3.3301月24日0.922.51月27日-2.747从表7可知珠峰国际12-1-102用户从1月24日到1月27日由于随机设定室内温度,使得这几日的热负荷也是随机变化。将此用户与固定模式及工作模式下相似位置的热用户17-1-102及17-2-401两个用户比较,发现在室外温度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随机模式的热负荷肯定比工作模式大,但与固定模式

14、相比有时大有时小。由于珠峰国际4-3-301用户从经济角度考虑,为了节省热费,经常主动调节温控阀的设定温度, 所以此用户的热耗比相似位置热用户工作模式下稍大些,但比固定模式的热负荷要小的多。4 典型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负荷规律分析雅清苑17号楼共3梯,一梯两户,六层共36户,顶层端部用户为2户,顶层中间位置用户为4户,其它层端部位置用户为10户,其它层中间位置用户为20户。因随机模式处于其他两种模式之间,为简化分析考虑极端可能,从以下几种组合模式进行典型建筑热负荷分析。A 固定模式用户占总用户数的100%;(A模式)B 固定模式用户占总用户数的80%,工作模式占20%;(B模式)C 固定模

15、式用户占总用户数的50%,工作模式占50%;(C模式)D 固定模式用户占总用户数的20%,工作模式占80%;(D模式)E 工作模式用户占总用户数的100%;(E模式)在此认为每种用户出现在建筑中不同位置的概率相同,则在以上几种不同组合模式下,结合表6的值,并考率不同位置用户所占比例4,得出典型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设计热负荷值。具体见表8。表8 典型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设计热负荷值各种形式A模式B模式C模式D模式E模式热负荷(w/m2)46.743.438.433.430.1依据公式(1)和表8的值预测出整个采暖季该建筑逐日热负荷值。具体室外温度和逐日热负荷分布规律见图5。图5 室外温度

16、和逐日热负荷分布规律从图5可以看出,从整个采暖季来看该典型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建筑的热负荷变化规律仍与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相一致,即供暖初末期温度较高时,热负荷值相对较小,而在供暖中期室外温度较低时,热负荷值相对较大。从图中还可知工作模式比例越高,相应的热负荷越低,且与全部是固定模式的A种模式相比,整个采暖季热负荷分布曲线稍趋平缓,并且峰值降低。这样的热负荷分布规律有利于提高热源的热效率和供热系统的稳定性,掌握这种变化规律是进行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策略和决定热源运行模式的关键。5 结语由于建筑实行了分户计量,给了用户自主调节室内温度的可能,这种可能的存在使得热计量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发生了变化。掌

17、握这种变化规律是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策略和决定热源运行模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典型建筑不同位置热用户不同用热模式热负荷的试验,得出三种典型模式下不同位置热用户的热负荷值,并根据此值对该典型建筑的整个采暖季热负荷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工作模式比例越高,相应的热负荷越低,并且整个采暖季热负荷分布曲线趋于平缓,峰值降低。这样的热负荷分布规律有利于提高热源的热效率和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参考文献1 R.A.Hegber, P.E. Monitoring System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Energy Allocation in Mutiple Occupancy Bui

18、lding. ASHRAE Transaction, Vo2.89.7988042 张康.基于通断式供热的热计量分摊方法的改进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93 苗庆伟.基于供热工况通通/断调节模式的热计量分配技术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4 袁涛.计量供热单热源枝状网运行调节策略 D.北京:清华大学,2004.6第三章 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第一节 电气绝缘节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分电气绝缘节和机械绝缘节两种。在电气绝缘节处通过发送调谐单元、接收调谐单元、空芯线圈、钢轨电感及钢轨引接线电感组成串、并联谐振,对相邻区段的频率呈零阻抗端(电压很低相当于短路状态),起到隔离任用;而

19、对于本区段的频率呈极阻抗端(电压很高),能够使接收设备可靠工作,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一、电气绝缘节处设备电气绝缘节处设备布置示意图,如图3-1所示。二、设备的组成电气绝缘节处设备的组成是由调谐单元ZWT1(F1、F2)、空芯线圈(ZWXK1)、匹配变压器、防雷单元、钢轨引接线、设备连接线、防护盒、基础桩、小枕木以及小枕木、钢轨、轨枕卡具;设备的规格及数量见表3-1。表3-1 电气绝缘节处设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调谐单元ZWT1台1F1:1700Hz、2000Hz2调谐单元ZWT1台1F2:2300Hz、2600Hz3空芯线圈ZWXK1台14匹配变压器ZPWBP台25设备防雷单元套16

20、钢轨引接线2000mm根3钢包铜注油线7钢轨引接线3700mm根3钢包铜注油线8设备与设备连接线250mm根27.4mm2多股铜缆9设备与设备连接线500mm根27.4mm2多股铜缆10防护盒台3双体防护盒11小枕木块312设备基础桩根313小枕木卡具个614钢轨卡具个615轨枕卡具个6第二节 设备安装一、设备定位1、信号点处设备定位根据设计文件依照有效施工图纸对所安装信号机的地点位置进行确定,然后以信号机机柱中心为基准,在所属线路用钢尺(30m)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出其它设备的位置,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之所以以信号机机柱中心为基准进行定位,是为了避免误差积累。设备位置定位具体尺寸如下:(1)发

21、送调谐单元防护盒中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列车运行方向)为1000mm,防护盒边缘跑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2)接收调谐单元防护盒中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列车运行方向)为30m,防护盒边缘跑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3)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列车运行方向)为15.5m,防护盒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具体设备位置定位尺寸见图3-1所示。2、分割点处设备定位根据设计文件依照有效施工图纸对所安装空芯线圈防护盒的地点位置进行确定,然后以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为基准,在所属线路用钢尺(30m)进行测量其它设备的位置,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设备位置定位尺寸如下:(1

22、)发送调谐单元防护盒中心距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列车运行方向)为14.5m,防护盒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2)接收调谐单元防护盒中心距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列车运行反方向)为14.5m,设备防护盒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具体设备位置定位尺寸如图3-1所示。二、基础安装1、根据设备基础桩体积大小,在距所属线路轨内侧1700mm处开挖一个长500mm、宽500mm、深900mm(坑底距轨面)的方坑。2、基础坑挖好后,用钢卷尺测量,将钢卷尺(用直尺更好)一端放置坑底,另一諯垂直于坑底向上拉出钢卷尺,而另一人到所属线路外侧以两根钢轨上平面为基准,核查验正基础坑是否符合安装标

23、准,测量合格将基础桩放置于坑内,埋设深度不小于地面下500mm;基础桩上的引线孔面向大地。3、基础桩上平面边缘(靠所属线路侧)跑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并保证安装上防护盒后,防护盒内侧距所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用钢卷尺在基础桩上平面边缘两端距所属线路内侧测量其方正。基础桩结构如图3-2(a)、基础桩埋设示意图3-2(b)所示。图3-2(a) 基础桩示意图 图3-2(b) 基础桩布置示意图三、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的安装1、调谐单元、匹醉心为压器设备示意图如图3-3(a)所示、如图3-3(b)所示。2、调谐单元应面向所属线路侧立式安装。3、匹配变压器应面向大地侧立式安装。4、调

24、谐单元与匹配变压器应是背靠背,用两套配套螺栓(M10)将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安装固定在同一基础桩的固定板上,并用转矩扳手将其紧固。如图3-3(c)所示。图3-3(a) 调谐单元设备示意图 图3-3(b) 匹配变压器设备示意图图3-3(c)设备布置示意图四、空芯线圈的安装1、空芯线圈设备示意图如图3-4(a)所示。2、空芯线圈应面向所属线路侧立式安装,在安装时注意电气绝缘节处用ZWXK1型号空芯线圈了,而在机械绝缘节处(站口)用ZWXKJ型号空芯线圈。3、用两套配套螺栓(M10)将空芯线圈安装固定在基础桩的固定板上,并用转矩扳手将其紧固。空芯线圈安装如图3-4(b)所示。图3-4(a) 空芯线圈

25、设备示意图图3-4(b) 空芯线圈布置示意图五、调谐单元(及匹配变压器)、空芯线圈防护盒的安装1、防护盒安装在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或空芯线圈外,与基础面固定在一起;2、用钢卷尺和水平尺测量:将水平尺放在防护盒上面,在水平面的两上方向进行水平调整,观查水平尺内气泡流动到中间为宜。用钢卷测量防护盒内侧边缘两端距最近钢轨轨内侧为1500mm;顶面距轨顶面为200mm。注意:测量防护盒内侧边缘跑所属线路中心安装尺寸时,应在防护盒顶面距轨顶面200mm的位置处进行测量;防护盒安装如图3-5所示。图3-5 防护盒安装示意图第三节 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及安装一、7.4mm2铜芯连接线的制作及安装1、工具及材

26、料见表3-2.表3-2 7.4mm2铜芯连接线的制作工具及材料2、7.4mm2铜芯连接线的制作。(1)用钢锯截取250mm及500mm的铜缆各两根。(2)用电工刀将截取的铜缆两端外皮剥开并除去6mm长,使其露出里面铜线。(3)将剥好的铜线穿入冷压铜端头(10mm2/6mm)内,并使铜缆外皮截面紧贴铜端头防护管。(4)压接冷面铜端头有两种方法1)用机械压接钳进行压接,找到合适钳口,将穿好线的冷压铜端头放入钳口内,用手紧握钳柄,直到压接钳口闭合后,将手松开,压接钳应能自动紧开,此时压接完成。本方法简便易行,但是,使用此方法操作者必须有足够腕力且被压接铜线截面积宜在10mm2以下。机械压接钳及7.4

27、mm2铜线连接线示意图如图3-6、3-7所示。2)第二种方法是用快速液压钳进行压接,找到适合于该规格压接端子的钳口模块,将模块放到钳口内,拧紧放气螺丝,把要压接的端子放置于模块缺口内,这时,操作液压革手柄,直到液压钳口、模块缺口对齐为止,此时压接完成。将放气螺丝松开,取出压接好连接线,整个制作过程结束。本方法适合用于导线截面积在470mm2之间,适用范围广,压接牢固。图3-6 压接钳示意图 图3-4 7.4mm2连接线示意图3、7.4mm2铜芯连接线的安装(1)将250mm长的连接线一端连接到匹配变压器V2端子上并用转矩扳手坚固;而连接线中一端经匹配奕压器预留孔与调谐单元端子板近端端子相连接(

28、端子板上预留有M6mm螺栓)并用转矩扳手紧固。(2)将500mm长的连接线一端接到匹配变压器V1端子上并用转矩扳手紧固;而连接线另一端经匹配变压器预留孔与调谐单元端子板远端端子相连接(端子板上预留有M6mm螺栓)并用转矩扳手紧固。如图3-8所示。图3-8 同一基础桩上设备间连接示意图二、钢轨引接线与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及钢轨的连接1、埋设小枕木(1)清理两钢轨轨枕头间石碴,并使其底部平整,底平面距轨底面为250mm。(2)将小枕木(两块)平稳的旋转在两轨枕头之间,使小枕木顶面低于轨底面50mm。小枕木示意如图3-9、小枕木埋设如图3-10所示。图3-9 小枕木示意图 图3-10 小枕木埋设示意图

29、2、调谐单元与钢轨引接线的安装钢轨引接线为两端带冷压铜端头的钢包铜注油线。与钢轨连接的一端为10mm铜端头,与设备连接的一端为12mm铜端头。钢轨引接线有长度2000mm及3700mm两种。(1)用调谐单元两侧端子板上预留的M12铜螺栓,将引接线两根(2000、3700mm)12mm铜端头一端与之连接在一起,并用转矩扳手紧固。(2)将2000mm引接线从调谐单元端子板一侧呈小圆弧状引出,用小枕木卡具固定后,用钢轨卡具固定在内轨轨底面上,将10mm塞榝自钢轨内侧向外侧经塞钉帽(塞钉帽在钢轨上的孔内)穿出,把引接线一端10mm铜端头连接到塞钉上,并用转矩扳手紧固;使引接线朝下与水平面成4560 夹

30、角,如图3-11所示。(3)将3700mm引接线从调谐单元端子板一侧呈小圆弧状引出用小枕木卡具固定后,将引接线沿轨枕侧面穿到线路外侧,引接线在两轨之间部分,用两套轨枕卡具固定;外轨外侧部分用钢轨卡具固定。将10mm塞钉自钢轨内侧向外侧经塞钉帽(塞钉帽在钢轨上的孔内)穿出,把引接线一端的10mm铜端头连接到塞钉上,并用转矩扳手紧固,使引接线朝下并与水平面成4560 角。(4)引接线从调谐单元端子板两侧引出,用尼龙拉扣平行绑孔。3、空芯线圈引接线的安装参照调谐单元引接线的安装方法施工。三、各种卡具的安装各种卡具、螺栓、螺母、垫片、应采用镀锌材料1、小枕木卡具用小枕木卡具及其配套螺母,垫片,弹簧圈将

31、引接线固定在小枕木上。注意:引接线在小枕木上安装不能盘圈。如图3-12所示。2、轨枕卡具在两钢轨间的引接线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固定:(1)将轨枕两侧底部石碴清理干净,将轨枕卡具固定在轨枕侧面,引接线固定在卡具上。如图3-13所示。(2)将轨枕卡具用6mm胀管螺栓固定在轨枕侧面,卡具用小枕木卡具即可。经轨枕的引接线用其卡具及配套螺丝固定在轨枕侧面。(3)钢轨卡具将引接线固定在钢轨轨底上部。如图3-14所示。图3-12小枕木卡具安装示意图 图3-13轨枕卡具安装示意图 图3-14钢轨卡具安装示意图第四章 机构绝缘节设备安装第一节 机构绝缘节处设备布置一、机构绝缘节处设备机械绝缘节处设备布置如图4-1

32、所示。图4-1 机械绝缘节处设备布置示意图二、设备的组成设备的组成见表4-1.表4-1 机械绝缘节处设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调谐单元ZWT1台1F1:1700Hz、2000Hz、F2:2300Hz、2600 Hz2空芯线圈ZPWXKJ台11700Hz、2000Hz、2300Hz、2600 Hz3匹配变压器ZPWBP台14钢轨引接线2000mm根2钢包铜注油线5钢轨引接线3700mm根2钢包铜注油线6设备与设备连接线2700mm根27.4mm2多股铜缆7防护盒台2双体防护盒8小枕木块19设备基础桩根210小枕木卡具个211钢轨卡具个212轨枕卡具个2第二节 设备安装一、调谐单元(及空芯线

33、圈)、匹配变压器防护盒的定位1、电气化区段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匹配变压器防护盒安装标准(1)扼流变压器箱中心(站外侧扼流变压器箱)距调谐单元(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为700mm(列车反向运行方向);防护盒内侧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2)匹配变压器防护盒中心距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为700mm(列车反向运行方向);防护盒内侧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2、非电气化区段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匹配变压器防护盒安装标准(1)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距机械绝缘节中心为700mm,防护盒内侧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如图4-1机械绝缘节处设

34、备布置示意图所示。(2)匹配变压器防护盒中心距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防护盒中心为700mm、防护盒内侧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220mm。如图4-1机械绝缘节处设备布置示意图所示。二、基础安装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匹配变压器基础安装参照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二)基础安装方法安装。三、调谐单元、空芯线圈的安装1、调谐单元应面向所属线路侧立式安装。2、空芯线圈应采用ZPWXKJ(与电气绝缘节使用的空芯线圈不同),面向大地侧立式安装。3、调谐单元与空芯线圈应是背靠背安装。4、用两套配套螺栓(M10)将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安装固定在同一基础桩的固定板上,并用转矩扳手将其紧固。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安装如图

35、42所示。四、匹配变压器的安装1、匹配变压器应面向在寺立式安装。2、用两套配套螺栓(M10)将匹配变压器安装固定在基础压的固定板上,并用转矩扳手将其紧固。匹配变压器安装如图43所示。五、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匹配变压器防护盒的安装参照第三章第二节中的(五)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空芯线圈防护盒的安装方法施工,安装示意图如图44所示。第三节 引接线与设备的连接及安装一、钢轨引接本与调谐和单元、空芯线圈及钢轨的连接1、埋设小枕木参照第三章第三节的(三)埋设小枕木方法施工。2、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引接线的安装(1)从调谐单元、空芯线圈两端子板上各连接一根冷压铜端头为12mm引接线(站口用2000mm

36、、3700mm引接线各两根),并用转矩扳手将其紧固。(2)将引接本从调谐单元、空芯线圈两端(双本)呈小圆弧状引出,引出部分用尼龙拉扣绑扎,并分别在小枕木上固定。(3)将两根2000mm钢轨引接线(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各一根)在内轨外侧的部分用钢轨卡具固定。将加长塞钉(因为此塞钉上要连接两个铜端头)自网轨内侧向钢轨外侧经塞钉帽穿出,将两根引接本一端的10mm冷压铜端头在塞钉上安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背靠背方式,而别一种是采用顺向方向(但要求两铜头移开一定角度);但无论那种方式安装部要保证两个10mm冷压铜端头之间紧密接接触。引接线与钢轨水平方向应成4560夹角。(4)将两根3700mm钢轨引接本

37、(调谐单元、空芯线圈各一根)在小枕木上固定后,将钢轨引接本沿轨枕侧面穿到线路外侧,引接本在两轨之间部分,用两套轨枕卡具固定;外轨外侧部分用钢轨卡具固定。用加长塞钉(因为此塞钉上要连接两个铜端头)自钢轨内侧向钢轨外侧经塞钉帽穿出,将两根引接本上的10mm冷压铜端头分别连接到加长塞钉上,并用转矩扳手将其紧固。两个10mm冷压铜端头在塞钉上安装方法与上述2000mm钢轨引接线的安装方法相同。如图46所示。上面介绍的是ZPW2000自动闭塞调谐单元(及空芯线圈)的设备引接线与钢轨在机械绝缘节(站口)处的连接方式,此种连接方式是与UM71及UM2000不同的。在京山线、沉山线等UM71制式中,机械绝缘节

38、(站口)处的调谐单元(及空世线圈)引接线安装,是将调谐单元端子板与空芯线圈端子板用35mm2铜缆连接线(长180mm)连接并紧固在一起。从调谐单元设备端子板上引出设备引线(70mm2铜缆两端为12mm的冷压铜端头)连接到扼流压器箱的端子上,再由扼流变压器的端子连接线连线至钢轨上。(在电化区段因为站口有扼流变压器箱)第五章 补偿电容的安装一、补偿电容1、外形尺寸如图5-1所示。图5-1 补偿电容外形图2、补偿电容的定位(1)轨道电路长度的计算1)轨道电路长度为电气绝缘节中空芯线圈中心到另一电气绝缘节中空芯线圈中心的距离,或者从机械绝缘节(站口)到电气绝缘中空芯线圈的距离。2)本区段轨道电路补偿长

39、度为L调轨道电路长度(L)-29mm(电气绝缘节到电气绝缘节),或L调轨道电路长度(L)-14.5m(电气绝缘节到机械绝缘节)。(2)补偿电容等间距长度的计算1)无绝缘轨道电路闭塞分区内电容的容量、数量和轨道电路长短及道碴电阻大小等因素有关。2)根据道碴电阻和轨道电路的实际长度从表5-3中查出本区段使用电容的数量Nc和容量。3)补偿电容等间距长度L调/NC。表5-2 补偿电容安装工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发电机台12电钻台13钻头9.8mm盒14线路里程测距走行车台15钢尺50m把16直尺250mm把17手捶把18扩眼铳子个19小工具套110通信工具台根据情况定11防护旗红、黄面根据情况定12

40、号眼铳子个113扁铲把114补偿电容套14)半间距是调谐单元与第一个电容之间的距离。半间距/2。如图5-2所示。图5-2 补偿电容布置示意图3、塞钉孔的测量及定位(1)根据补偿电容等间距及半间距,用线路里程走行测距车(或钢尺)从进站(或出站)口开始测量(以调谐单元钢轨连接线安装位置为起点)。(2)当钻孔位置确定后,检查孔眼是否在两轨枕中间,若不在两轨枕中间,可进行如下调整;半间距(/2)为0.25mm,等间距()为0.5m,以保正钻孔位置在两轨枕中间,以利于钻孔和安装电容。(3)在确定的钻孔位置用直尺、角尺量出钢轨轨腰中部并用红油漆及画笔做好标记。钢轨轨腰中部计算和测量方法如下:1)50kg钢

41、轨:钻孔位置距轨面为83.5mm(或距轨底底面68.5mm)。2)60kg钢轨:钻孔位置距轨面为97mm(或距轨底底面79mm)。4、钢轨钻孔(1)准备工作1)将号眼铳子顶部对准钻孔位置处,用手捶击打,使其在钢轨上留有明显印痕。2)用扁铲(砂布)清除印痕处的油污。3)清理钻孔位置钢轨底部的石碴,使钻具平稳牢固地安装在钢轨底部外侧,并在钻具上安装9.8mm钻头,使其平稳牢固。(2)钻孔1)启动发电机、查看各种表盘读数正常,连接电钻开关。2)钻具自线路外侧向线路内侧方向钻孔。3)开启钻孔工具,控制档位,均匀用力、顺时针方向拧动后手柄,钻头在进行中应不断浇水。4)用眼观察,钻头露出钢轨内侧10mm时

42、,断开电钻开关,逆时外方向拧动后手柄退出钻头;半闭发动机,拆除电钻。5)用清洁布(毛刷)将钻孔内及周围的金属屑清除干净,当塞钉不能及时安装时应在塞钉孔内涂黄油。5、补偿电容的安装补偿电容的安装一般有下述三种方法,但为了方便工务部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这次结合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制式的推广应用,铁道部要求将补偿电容安装在特制轨枕内。(1)补偿电容在特制轨枕中的安装方法1)将补偿电空置于特制轨枕。2)补偿电容引接线从特制轨枕两端引线孔引出。3)将补偿电容两端引接线胜钢轨卡具固定,用手捶将引接线塞钉打入塞钉孔中,手捶击打塞钉时用力要均匀,以免将塞钉打歪。塞钉大入钢轨后以塞钉头露出轨内侧14

43、mm为宜。4)使塞钉引线朝下并与水面约成4560夹角。5)塞钉两端涂漆防护。安装方式如图53所示。(2)补偿电容在普通轨枕的安装方法1)安装补偿电容卡具:将电容卡具用6mm胀管螺栓固定在轨枕侧面,并将补偿电容安装在卡具内。如图54(a)所示。2)安装补偿电容引接线卡具:将轨枕卡具用6mm矺管螺栓固定在轨枕侧面,并将引接本两端安装在卡具内。如图54(b)所示。3)安装补偿电容引接线钢轨卡具:用钢轨卡具将引接线两端在轨底上面走行部分固定。4)电容引接线塞钉安装方法及防护,参照特制轨枕安装方法安装。补偿电容卡具安装示意图如图54(c)所示。(3)补偿电容的其他安装防护方法在京山、沈山线使用的安装方法,是将补偿电容放置在两轨枕间,塞钉两端引接线用钢轨卡具固定,补偿电容及两端引接线用特制水泥防护槽防护。此种方法施工和维修方便,但对工务部门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有一定的影响。表53(1) 1700HZ轨道电路补偿配置表序号道碴电阻(m)轨道电路长度(m)补偿电容发送最大最小容量数量电平级10.25350300554320.28400351554330.3450401555340.4500451556350.4550501556360.4600551556370.4650601557380.47006515583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