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设计7.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797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鲸教学设计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鲸教学设计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鲸教学设计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鲸教学设计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鲸教学设计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鲸教学设计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鲸教学设计7.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鲸教学设计作者姓名: 冯 育 军 学 科: 语 文 职务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单 位: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 手 机: 13923651422 地 址: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516369 备 注: 教学设计 鲸教学设计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 冯育军一、设计理念根据农村的教学现状,本节课我尊重学生享有充分阅读的权利,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于内容丰富的文段,则引导质疑,在问题的解决中达到深入,该设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搜集资料信息的能力,能搜集

2、一些关于鲸的资料,对说明文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表达都不是很熟练。教学本课时我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适时发挥指导、点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以及合作的愉悦,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基本掌握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语言

3、简练准确、平时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富有可读性。我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着重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表达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认识鲸是哺乳动物,学习说明方法。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

4、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并流利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2)通过讨论学习,了解课文是运用哪几种表达方法来介绍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小黑板。五、教学策略1、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简洁、明晰、高效。在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能在习作中加以应用。同时课前还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鲸的相关信息。2、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读为主,读

5、中感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读课文。(1)有目的地读书。我采取初读读准字音;再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积累、应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2)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小组合作学习。3、课前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师生共同搜集信息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他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呢。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鲸)2、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对鲸也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深入地了解它。(

6、板书课题:9 鲸)3、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2、出示本课的11个生字词,重点指导“哺乳”及“垂直”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肺”字的写法,右边不是“市”。3、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让学生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如:哺乳动物、胎生、进化)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5、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

7、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利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了解课文大意,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三)小组合作,迁移运用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集体交流。3、鲸有哪些特点?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4、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教师相机出示句子:(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师:(从这两个数字中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3)

8、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学生练读。5、体会用列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6、自由读第1自然段,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7、集体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方法来描写一类事物。8、教师小结,总结学生。【设计意图:设计这些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感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实践中体验说明方法,运用说明方法。】 (四) 围绕重点,全班探讨师:用学习第1段的方法来学习第2自然段。1、自学第2自然段,指名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交流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陆地浅海海洋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

9、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鲸的种类:须鲸、齿鲸。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鲸的进化,理解“鳍”,并把所学习到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作实践运用,掌握方法。】(五)交流成果、合作完成1、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

10、、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同桌相互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填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 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出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得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3、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4、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齐读第6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根据脑中的形象把他们睡觉的样子画下来。抓住(头朝里,尾巴向外

11、,围成一圈。)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5、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设计意图:作者在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时应用的说明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6、回读课文,朗读记忆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设计意图:采用以读促悟,多读积累方法,在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共同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六)延伸扩展,迁移运用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2、以“鲸的

12、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安排这样的小练笔,是文本的升华,链接课外,把一些说明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去,既体现了学以致用,又强化了读中表达、读写结合的训练。】板书设计:9 鲸体形特点:像鱼、大、长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种 类:须鲸、齿鲸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七、教学反思:鲸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新课前,我已给出任务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并搜集鲸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对问题的理解很到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掌握的内容划出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通过讨论区分鲸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把简单的说明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注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而且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感到有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课堂上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化。当学生找出句子所应用的说明方法时,应该多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今后,我将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等方面多作努力,发现自己存在不足时及时调整,争取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