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7184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GBF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工法.doc.deflate.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秘密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施工工法 (湘Q/OKDC008-2010) 巨星建筑结构新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巨星轻质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1此文件为巨星(集团)公司供全国各子公司内部使用文件,与巨星专利技术、产品、方法配套。2与巨星(集团)公司有供货合同的关联企业可供参考,但有关各方有保守巨星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义务。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施工工法第一章 总则第1.0.1条 为了在施工中正确贯彻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空腹楼盖的设计意图与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针对该技术的关键环节制定本施工工法。第1.0.2条 本施工工法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以GBF蜂巢芯作非拆除

2、式肋间底面外露芯模的现浇混凝土密肋空腹楼盖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第1.0.3条 本施工工法根据本技术专利权人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试验、大量应用资料,并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程而编制。第1.0.4条 在按本施工工法进行施工操作与检查时,除应符合本篇条文规定外,尚应遵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施工的标准、规范、规程。第二章 主要技术特点与施工工艺流程第2.0.1条 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空腹楼盖是一种由现浇混凝土框架暗梁(或明梁)、密肋梁、肋间现浇板和位于肋间和现浇板底部的非抽芯式蜂巢芯(一种底面外露芯模)共同组成的楼盖,蜂巢芯在楼盖中的作用不仅作为非拆式模板,而且蜂巢芯底板与楼

3、盖底面平齐,可充作肋间吊顶装饰板,使密肋楼盖底部具有无梁板的效果。第2.0.2条 根据柱网、板跨、荷载等的具体要求,由结构设计确定蜂巢芯的高度、蜂巢芯楼盖的总厚度、楼盖断面中孔间密肋及暗梁宽度(或明梁的宽度和高度)、梁板配筋等参数。第2.0.3条 GBF蜂巢芯密肋楼盖的框架暗梁、密肋梁与楼盖等厚,可设计成预应力梁。第2.0.4条 GBF蜂巢芯现浇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楼盖支模架及模板安装暗梁、柱帽钢筋安装钢筋下料成型下蜂巢芯计划,并委托专业厂家生产蜂巢芯进场验收蜂巢芯安装预应力筋安装密肋梁、肋间板钢筋安装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楼盖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预应力筋张拉蜂巢芯安装质量验收在模板上

4、对暗梁、柱帽、密肋梁、蜂巢芯及预留预埋设施的位置定位划线图1 GBF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施工工艺流程图注: 图中实线工序为蜂巢芯现浇密肋空腹楼盖结构必须工序;虚线工序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需工序。预留预埋设施的施工应适时与钢筋安装和蜂巢芯安装施工工序穿插进行。第三章 模板与钢筋第3.0.1条 GBF 蜂巢芯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的模板和钢筋的施工除应遵守本工法的规定外,还应遵循(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第3.0.2条 必须根据楼盖的暗梁(或明梁)、密肋梁、现浇板、蜂巢芯的重量及平面具体位置作恒载取值,并充分考虑施工荷载后,进行模板的竖向、侧向承载和稳定计算,以及上层支撑架立杆对下层

5、楼板竖向冲切验算,设计模板、龙骨与支撑系统。第3.0.3条 楼盖底模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起拱,如设计未作规定时,对于跨度在4m及以上的楼盖底模宜按1-3进行双向或单向起拱。对于不铺设模板的蜂巢芯密肋楼盖,暗梁及密肋梁底部铺设条形模板,并应从梁边伸出200宽以上模板,便于蜂巢芯底板同模板的搭接,防止该部位漏浆。第3.0.4条 蜂巢芯底部模板支撑的大小及间距需根据蜂巢芯楼盖结构总荷载和施工荷载综合考虑并计算后确定。不铺设模板的蜂巢芯楼盖有两种支撑方案,支撑方案一:在蜂巢芯底部直接铺设木龙骨(经计算设置在蜂巢芯楼盖的密肋梁下部、蜂巢芯底板1/4处、中部等位置。木龙骨具体数量及断面尺寸根据荷载计算确定)。

6、支撑方案二:在暗梁及密肋梁位置设置条形模板,模板宽度为每侧伸出暗梁或密肋梁边不少于200,并在蜂巢芯底板中部加设木龙骨加固,单个蜂巢芯底板下部木龙骨支撑不得少于3根。第3.0.5条 暗梁、密肋梁钢筋安装完毕,必须进行初验,并确定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完整可靠后,方可进行蜂巢芯铺设施工。当采用底板带挑边的蜂巢芯时,应待蜂巢芯安放完毕后再绑扎密肋梁及板面钢筋。第3.0.6条 密肋梁钢筋应保证与蜂巢芯之间有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密肋梁及板的面筋与框架梁上部负筋应保持同向同层(即同一方向的钢筋摆放在同一平面内)以避免柱、梁、板节点位置钢筋因多层重叠超高。暗梁宽大于柱宽的情况及暗梁柱帽的施工必须按设计图中G

7、BF现浇混凝土蜂巢芯密肋楼盖结构说明的相应要求处理。第3.0.7条 楼盖钢筋安装完毕后,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完成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后,方可进行下续工序的施工。第四章 蜂巢芯的验收、堆放、吊运与安装第一节 蜂巢芯的验收第4.1.1条 蜂巢芯的规格、数量应根据设计文件确定,提前分批按规格向专业生产厂家订货。蜂巢芯标准规格产品的长宽尺寸为900mm900mm或500mm500mm两种,配套规格产品的长宽尺寸为600mm900mm、300mm900mm、600mm600mm及300mm500mm等,其余型号采用管径150300 mm的薄壁管配套使用。第4.1.2条 蜂巢芯到场后应进行验收,验收项目包括:(1

8、) 批量、规格、本批出厂质量证明文件;(2) 产品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检测,必要时抽样检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3) 按“GBF蜂巢芯进场验收记录”(附录1)要求项目验收。第4.1.3条 验收结果以批为单位,在“GBF蜂巢芯进场验收记录”(见附录1)上记录,并与本批的出厂合格证一并归档保存,作为质量追溯的依据。第二节 堆放与吊运第4.2.1条 蜂巢芯在施工现场的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洁净。未作表面硬化处理的堆场,其基层应压实,表面应铺垫枋木、模板或厚度不少于50mm洁净砂子。第4.2.2条 蜂巢芯应按规格型号分类底板朝下平卧叠层堆放,蜂巢芯在施工现场的叠放层数应符合表4.2.1的规定且不得高于1.

9、5m,蜂巢芯叠堆后应作储放标识,并应明显警示禁止人员攀爬、踩踏。 蜂巢芯现场允许叠放高度 (表4.2.1)蜂巢芯高度(mm)200200300300400400容许叠层8643第4.2.3条 应采用专门的吊笼(箱)吊运蜂巢芯,笼(箱)内的容许叠堆高度同表4.2.1,且不得高出笼(箱)侧挡板。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蜂巢芯进行吊运。第4.2.4条 蜂巢芯被吊至安装楼层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蜂巢芯在楼面上临时堆放荷载应符合模板的承载规定。第三节 蜂巢芯的安装第4.3.1条 蜂巢芯被吊至安装楼层排放前须对其外观完好情况作逐个检查。施工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蜂巢芯箱体局部破损,对有可能漏入混凝土物料者,均

10、须进行封补、填塞,然后方可铺设。在施工现场容许修补的蜂巢芯破损程度不得超过表4.3.1所规定标准。破损严重超标者不得使用。蜂巢芯破损容许在现场修补标准 (表4.3.1)蜂巢芯高度(mm)200200300300400400顶面及侧壁破损裂纹长度或孔洞直径(mm)6090120150每件产品容许破损密度(处)2222第4.3.2条 调整对线,保证蜂巢芯之间及蜂巢芯与暗梁(或明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第4.3.3条 蜂巢芯楼盖的预留水电线管盒应尽量布置在密肋梁位置,不能布置在密肋梁内的预埋管线盒可在相应位置摆放配套规格的蜂巢芯或圆形薄壁管配件,管线盒布置在配套件的肋间或底部现浇混凝土层

11、中。第4.3.4条 蜂巢芯应按设计图或专业厂家提供的芯模平面排布图摆放安装,如设计未作要求,蜂巢芯与梁、墙钢筋的净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预留孔洞的净间距100mm。暗梁与柱相交核心部位和柱帽区周围采用相应的配套产品。第4.3.5条 在跨边不合模数处安装蜂巢芯配套件或相应的圆形薄壁管配件。梁边采用圆形薄壁管配件或摆放不下蜂巢芯配套件而留设的实心混凝土区域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第4.3.6条 对于不铺设模板的蜂巢芯楼盖,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蜂巢芯底板拼接部位出现渗浆的情况,蜂巢芯安装后在两个蜂巢芯底部拼接部位粘贴胶带纸或采用吊模方式处理,严禁在上部用砂浆进行修补。若采用胶纸贴缝的方法,应待楼

12、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初凝至终凝过程中将漏浆部位胶纸取下并将由于漏浆引起的底板拼缝处夹渣处理好。蜂巢芯的安装误差容许值详见“GBF蜂巢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见附录2)。第4.3.7条 蜂巢芯安装完成后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检查的情况应及时、如实、准确地记录于上述“GBF蜂巢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该表的收集、整理、归档要求与其它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相同。第四节 蜂巢芯成品保护第4.4.1条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蜂巢芯到场后的临时堆放与二 次搬运。蜂巢芯在装卸、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甩。第4.4.2条 安装固定蜂巢芯施工过程,应在盒顶铺垫木板作保护,不容许

13、直接踩踏蜂巢芯。伸出蜂巢芯底板周边的钢丝(筋)应弯向密肋梁内锚固,要保证同密肋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不允许将扣件等重物直接堆放在蜂巢芯顶板上,钢筋等重物起吊堆放位置应垫设木板或木方等保护蜂巢芯。不铺设模板的蜂巢芯楼盖,钢筋等重物宜堆放在梁(暗梁)等下部支撑牢固部位。第4.4.3条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蜂巢芯上。若采用塔吊运或泵送混凝土,出料口至蜂巢芯顶面高差不宜大于500,下落处应铺设模板缓减混凝土冲击力,混凝土不能直接冲击蜂巢芯。第五章 浇筑混凝土第5.0.1条 输送混凝土的泵管应尽可能从宽扁梁上架设,如确须从蜂巢芯顶面架设泵管,应在纵横向肋梁相交处的混凝土泵管下垫放弹性缓

14、冲垫(如废旧小汽车外胎)缓减泵管对盒芯的冲击力,若采用不铺模板蜂巢芯楼盖,泵管通过处的蜂巢芯下必须有足够的支撑满足上部荷载。第5.0.2条 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适量的木工与钢筋工,随浇筑作业及时修补、调整蜂巢芯与钢筋。第5.0.3条 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25 mm,塌落度宜取1518cm,且布料与震捣应同步进行,振捣时间以保证肋间被混凝土充填饱满,无积存气囊、气泡为宜。振捣棒沿肋内振捣点的间距不大于500mm。第5.0.4条 浇筑蜂巢楼盖混凝土时,宜采用小型插入震动器(直径3cm)震捣。不得将震捣器直接触压蜂巢芯表面进行振捣。肋间板混凝土亦可使用插入震动器水平拖动振捣,若配合采用平板振动

15、器振捣,宜采用1500W的小功率振动器。第5.0.5条 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上部支模架应待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再进行铺设,支模架立杆下应设垫板,并应对垫板进行抗冲剪验算。第5.0.6条 蜂巢芯密肋楼盖厚度超过500mm时,混凝土浇筑时宜分层进行,第一次布料高度不超过楼板厚度的五分之三,待用振动棒振实再进行第二次布料捣固。第5.0.7条 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现场蜂巢芯变型过大或破损,应及时采用支护挡板措施,用以抵抗混凝土对芯盒的压力,以芯盒内不进混凝土为准。第六章 附则第6.0.1条 本施工工法属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受控文件,经征求有关各方意见修改后定稿,在巨星及属下企业驻点地区试行。

16、第6.0.2条 本施工工法如与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规定不符者,一律以国家法规、标准、规定为准。第6.0.3条 本施工工法由巨星建筑结构新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解释。第6.0.4条 本施工工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附录1:GBF蜂巢芯进场验收记录工程名称: 合格证号:规格型号: 数量:进场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查结果1、底板、顶板和壁板贯通性裂缝不应有2、底板、顶板和壁板破损及孔洞不应有3、表面蜂窝麻面、气孔每处蜂窝麻面、气孔面积不大于502,每个盒芯不超过2处4、边长、边宽()0,-205、高度()106、箱体两对角线长度差()107、表面平整度()5验收结论年 月 日验收人员签名供

17、货方代表收货方代表附录2:GBF蜂巢芯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验收部位、区段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检查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产品出厂质量保证资料及进场验收情况出厂质量保证资料齐全,产品进场验收合格,详见产品进场验收记录表2GBF蜂巢芯使用的部位、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项目1在施工中造成GBF蜂巢芯的局部破损处理情况已修复,且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导致破损扩大及漏入水泥浆2同列盒芯中心线顺直3蜂巢芯间距(mm)104相邻行(列)蜂巢芯平直度(mm)15mm5相邻盒芯顶面的最大高差(mm)13m

18、m6盒芯与墙、柱、梁间距(mm)10mm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专业施工员施工班组长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说 明1、 GBF蜂巢芯合格证由生产厂方随货同行提供。进场验收由供需双方共用进行。2、 施工中造成GBF蜂巢芯局部破损,可用塑料布、编织布及封口胶带作修补。孔洞较大时可先于孔内塞麻袋、塑料布之类材料,以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不会进入盒内为准。3、 为了保证蜂巢芯的间距和顺直,从而保证肋梁的宽度,可用木块或用钢筋对蜂巢芯进行固定。用木块固定的,浇筑混凝土后必须及时取出。4、 检验以目测为主,辅以量测。目测对象为整个施工中的楼盖;量测对象以两对相邻梁所围成封闭范围作为一个检测区间,每区间随机抽取两处进行量测。施工面积不大于500的楼盖,每层抽测三个区间,超过500以上部分,每增加200,加抽一个区间。5、 量测位置与方法:(1) “蜂巢芯间距”在两盒芯的同一直线上边的中点间量测;(2) “蜂巢芯两盒平行度”在相邻两列(或两行)的两端盒芯同一直线上边的中点间量测其距离,取两测定值之差的绝对值作为实际偏差值。(3) “相邻盒芯的最大高差”用2m长靠尺垂直横跨各盒芯中部,取目测最大高差处量测。(4) 用钢卷尺、靠尺、塞尺、内卡尺等工具进行量测。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