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9346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秦品章,低温环境主要指环境温度在10以下的环境。常见于寒带及海拔较高地区的冬季(气候地理因素climatogeografic factors)及冷库作业(特殊作业条件)等。,人体的实感温度,除了外界的气温以外,还包括当时环境空气的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人体在低温环境中本身的生理状况、作业的性质和条件、机体对低温的耐受能力等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第一节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生理及营养代谢的改变,一、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一)低温环境对人体散热的影响 在寒冷环境中,因气温低、风速大或衣着单薄,体热散失过快,极易导致体

2、温或局部肢体温度下降。人体的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1辐射散热 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则外界物体吸收皮肤放散的能量(负辐射方式),外界温度愈低,负辐射失热就愈多。,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2传导散热 机体通过直接接触低于皮肤温度的物体,将体热放散。散失能量取决于接触物体的温度,温差越大,传导散热越多。,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3对流散热 通过空气对流进行散热。当外界风速大时,可促进对流散热。机体有冷感,风速愈大,对流散热愈多,冷感愈强。,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4蒸发散热 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的唯一的散热方式。在炎热条件下,人体主要靠蒸发散热,每蒸发1克汗水可吸收2.44k

3、J(0.583kcal)的能量。而在寒冷条件下蒸发散热的能量较小,但在进行大强度训练或劳动时仍会出汗。因此,暴露部位的皮肤,如脸、手等部位蒸发散热不容忽视,可造成暴露部位散热过快,容易发生冻伤。,(二)体温过低时物质代谢的变化,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可造成体温过低冻僵(全身冻伤)。过冷对全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引起的冻僵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体温过低时物质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耗氧量下降 耗氧量可作为总的物质代谢状态的指标。耗氧量下降与中心体温下降基本平行。中心体温为32时,耗氧量为37时的6570;30时为5055;28时为40;25时为3035;20时为20-25。,体温

4、过低时物质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呼吸商下降 体温过低时,随着耗氧量下降,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以及血浆中的溶解度增高,呼吸商(RQ)低于正常。当体温为30时,呼吸商由0.82降至0.65。,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简称RQ),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当蔗糖、葡萄糖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作为呼吸底物时,如果它们被完全氧化,则细胞的耗氧量和释放CO2量相等,即RQ值约等于1。例如,多种植物叶片的RQ约为1.05,禾谷类种子或其它淀粉类种子萌发时,RQ接近1。一些含油和脂肪类种子萌发时,RQ约为0.7。以油或脂肪作呼吸底物时,需要消耗大量的O2

5、。可以通过呼吸底物完全氧化的方程式来计算呼吸商。动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二氧化碳产生量与氧的消耗量的比值。,体温过低时物质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糖代谢异常 体温过低时糖代谢下降,表现为与降温相平行的高血糖。,体温过低时物质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 当体温低于28,电解质的变化首先表现为K+转移至细胞内,Na+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并从肾脏排出,导致渗透性利尿。随体温下降,呼吸中枢受抑制,C02排出明显减少,导致呼吸性酸中毒。体温过低时,由于组织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可产生循环性缺氧,分解代谢从需氧分解转为缺氧酵解,乳酸堆积增多,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6、。,(三)对消化功能及食欲的影响,低温环境中消化功能的主要变化是胃酸分泌增多,胃液的酸度增强,胃的排空减慢。因此,食物在胃内的化学消化过程比较充分。,(三)对消化功能及食欲的影响,有人通过一年四个季节对同一人群进行膳食调查以及对动物的观察中发现,寒冷环境可使食欲增加,反映了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对能量需要量增加,同时在低温环境中人们较喜好能量多、脂肪多的食物,并有喜进热食的习惯。,(四)低温环境对身体发育的影响(研究的不多,至今还不是很明确),环境低温极为复杂的环境不良因素,其对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取决于:对人体作用时间的长短作用的强弱机体代谢变化营养方面存在的差异,动物实验发现,有人用出生后31

7、6天小鼠作低温和常温下生长发育观察,发现低温下的小鼠发育迟缓。另有实验发现,动物在低温下体重的变化主要是依饲养条件而异,如低温下与常温下给动物对照喂养,结果低温下动物体重下降或增重减少,但如果低温和常温下动物都自由进食,则低温下的动物食量增加而体重超过常温鼠。,人群观察结果,对居住不同地区人群观察结果说明,不同气候带人体发育水平确有明显差异。寒冷地区身体发育水平高,除不能排除的地理、生活条件和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外,环境低温的影响也是首先要考虑的一种因素。,人群观察结果,我国北方人无论是男、女其身高、体重均比南方人发育水平高;以1825岁为例,男性的身高要高2.1cm,女性高1.7cm,体重男性

8、相差2.5kg,女性相差1.9 kg。,(五)低温与疾病发病率,在低温环境下,由寒冷引起体温调节和血液循环障碍所造成的冻伤;其可分为局部性组织损伤和全身性组织损伤。,全身性损伤,全身性损伤包括冻僵和冻亡;全身性冻伤主要原因是在寒冷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如停留在常年积雪的高山及高纬度地区。而饥饿、疲劳也是全身性冻伤的原因之一。,局部性损伤,局部性损伤包括局部冻伤、冻疮、战壕足及浸泡足。局部性损伤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和四肢末端。,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据临床资料表明:寒冷的季节,特别是气温骤然下降时,心、脑血管

9、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死亡病例也随之增多。原因主要是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死,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调查发现寒冷也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因素之一。故在低温环境,尤其是寒冷条件下,注意防寒保暖,作好个人防护,并作好饮食保障工作,对防止冻伤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二、低温环境作业对营养代谢的影响,(一)能量消耗增加,寒冷环境使人体能量消耗较温带同等劳动强度为高。,(一)能量消耗增加,实验表明:摄取基本相同的膳食,在寒冷环境中,每人每日需摄取18.4MJ(44

10、00kcal)的能量,而在温带则为13.4MJ(3200kcal)。在寒冷环境中能量消耗增加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能量消耗增加,1在寒区,人体基础代谢可增高,一般认为基础代谢可增高1015,总能量增加525。,(一)能量消耗增加,2在低温环境下,人们穿着笨重的防寒服装,增加了人体额外负担,而且还造成人体活动受到限制,行动笨重不协调,这些都要使人体多消耗能量。,(一)能量消耗增加,3低温下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使体内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不能以三磷酸腺苷(ATP)形式储存,而以热的形式向体外放散,即发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其结果表现为机体能量消耗量增加。同时体内三羧酸循环增强,涉及呼吸链

11、的酶,如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酶的活力都增高,由此也必然使机体产能量增强。,(一)能量消耗增加,在寒冷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氧的摄取量也大为提高。以上这些都可增加机体产热。因此,在低温环境下居住或劳动时,应考虑地区性的差别,在制定膳食时,应适当增加产能营养物质的供应量。,(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1.蛋白质的代谢,低温环境下,蛋白质代谢有所增加,支链氨基酸的利用比较活跃,但与脂肪和糖相比产热十分有限。对膳食蛋白质推荐摄人量并无特殊的要求,达到正常推荐摄人量的上限即可。,1.蛋白质的代谢,有研究证明,蛋白质含量高的膳食比蛋白质含量低的膳食更能保护动物在寒冷

12、环境中的存活率。,1.蛋白质的代谢,有些氨基酸在寒冷适应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甲硫氨酸经甲基转移作用而提供一系列寒冷适应过程中所必需的甲基,如肉碱(carnitine)的合成。,肉碱,左旋肉碱作为脂肪燃烧因子,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参与脂肪在体内的分解,并将分解的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中消耗利用。促进脂肪转化成能量,为机体增加额外的能量来源。对于运动员来说,及时补充左旋肉碱能帮助保持肌肉围度。增加运动耐力,减轻运动带来的疲劳感。适用人群:适用于一般减肥者,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1.蛋白质的代谢,肉碱是蛋白质、脂肪供能代谢中与脂酸磷酸结合,通过线粒体膜释放能量所必需的物质。甲硫氨酸也供给形成脱氢酶所必需的

13、巯基,对提高耐寒能力十分重要.酪氨酸亦可提高寒冷和高原环境下的作业能力。,1.蛋白质的代谢,据文献报道:冷应激可诱导机体金属硫蛋白(MT)水平的增高。有研究观察到不同MT表达的水平与细胞耐寒力的关系,结果发现MT表达上调可提高细胞对低温的耐受性,MT含量越高对低温的耐受性越大。,2脂类代谢,在正常情况下,体内脂类代谢不仅受膳食构成的影响,亦受环境因素、生理状态的影响。血浆通常作为脂类代谢的运输系统,组织、器官则作为脂类合成、转化、贮存和分解氧化的场所,两系统相互作用保持体内脂类的动态平衡。,2脂类代谢,当机体受寒冷刺激时,首先是神经系统及其效应器官,如内分泌器官和骨骼系统等发生改变,继而出现一

14、系列生理生化功能、物质代谢过程的改变,使得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以维持体温。,2脂类代谢,低温环境下机体能量消耗额外增加,气温越低,能量消耗越大,使体重下降,主要是体脂的降低明显。,2脂类代谢,兔子在4下间断冷暴露,每周3次,每次10分钟,可见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脂含量均明显降低。大鼠在02冷暴露48小时,体重下降12,体脂下降却达到32。大鼠在5暴露48小时,血清总脂含量低于正常。,2脂类代谢,大鼠在-5下冷暴露28天,无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都表现为血清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降低。这些说明了在寒冷环境下,机体组织器官摄取利用脂肪速

15、率增加。,2脂类代谢,士兵北极地区行军,气温在-32,尽管能量测定结果为正平衡,但体脂却丢失3.9kg,体脂消耗系体内脂肪动员的结果。,2脂类代谢,在冷暴露时,血浆总脂水平多表现为下降趋势。有人观察6名2227岁男子在低温环境中工作30、60和90分钟。发现工作后皮肤温度、直肠温度均比在常温下低。此时血浆中游离脂肪酸、葡萄糖、乳酸、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有显著升高,但呼吸频率下降。表明人体在低温下活动时,代谢特点之一是优先利用脂肪。,3碳水化合物代谢,有资料证明持久体温过低时(2827)血糖升高更明显。在复温时,血糖仍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直到24小时仍未恢复正常。经动静脉血测定证明,高血糖是由

16、于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所致。,3碳水化合物代谢,在低温环境下,机体营养素代谢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为主,这种体内供能方式的改变,主要是建立在体内酶谱结构对环境低温的全面适应性改变的基础上而发生的。,3碳水化合物代谢,动物实验证明,动物在寒冷中暴露的初期,肝和肌肉中的糖原迅速减少,血糖上升,喂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给小鼠,短期内耐寒能力增强。,3碳水化合物代谢,但如持续暴寒,则明显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供给能量为主,糖原异生作用增强,血清中有关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酶活性下降,而机体动员脂肪代谢的酶活性增强。,3碳水化合物代谢,所以,在低温条件下的

17、人群,其膳食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尽管大量吃肉、吃高蛋白、高脂肪膳食,但血清中总脂含量、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都比同一膳食条件下非低温环境下的人群为低。,(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在低温条件下,机体水和电解质发生特殊改变。,(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据报道,到北极工作的最初34个月,出现多尿;一昼夜排尿可达3.5L,其中含氯化物达18g之多,以致血液容积减少,皮肤黏膜干燥,各种专业的工作人员均出现血中锌、镁、钙、钠含量下降现象,但血铁、血钾无变化,血铜甚至稍高。,(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另有人报告,在与上述类似的条件下,人体内血浆及血红细

18、胞内钠含量上升,由体内排出钠量也增多,血红细胞内钾含量下降。,(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低温条件下人们的食盐摄取量应稍有增加,否则钠不足将使基础代谢水平降低,而不利于寒冷条件下机体的热平衡。,(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寒冷条件下可引起肾上腺分泌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钙减少和尿钙排出增多,使血中钙含量偏低。,(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同时在寒冷环境下尿量排出增多,从尿中排出大量水盐,由此可引起机体相对的轻度脱水和失盐,所以在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要注意机体内水盐代谢的平衡。,(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据报道,外地人到北极,最初三年血钙低于当地土著人

19、,骨折时也可见骨化迟缓。其原因可能有膳食不平衡,钙磷比例不适当,以冰雪为水源,其中矿物质甚少等。,(三)低温环境下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在北极,由于主要以冰雪为水源水,因此,也常见人体碘、氟的缺乏,以致出现甲状腺肿和龋齿。因此认为在此类地区,饮用水中强化矿物质非常有必要。,(四)维生素代谢,低温条件下人体内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变化较大,水溶性维生素的体内营养水平有夏季偏低,而冬季较高的现象。,(四)维生素代谢,有人观察:给暴寒动物维生素B210mg者比给5mg者存活率高。维生素C对暴寒机体有保护作用是可以肯定的,许多研究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维生素C对低温的应激反应作用,使直肠温度下降减缓。,(四)

20、维生素代谢,用猴作实验表明:维生素C可增强猴的耐寒性。在-20下,给维生素C 325mg者,其直肠温度下降程度小于给维生素C 25mg者。,(四)维生素代谢,一些研究认为,尼克酸、维生素B6与泛酸对机体暴寒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在寒冷条件下,由于能量代谢及能量消耗相应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维生素B1的需要量也增加。,(四)维生素代谢,有关脂溶性维生素对机体暴露在寒冷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维生素A含量水平降低。,(四)维生素代谢,有人用金鱼作实验,发现按体重每克给视黄醇软脂酸酯0.4mg,可提高金鱼的耐寒力,在0时可存活43分钟;而不给视黄醇软脂酸酯的对照组金鱼,在

21、同一条件下仅存活28分钟。,作者认为,这是由于给视黄醇软脂酸酯的金鱼在肝中生成一种抗冻蛋白质(antifreeze protein)所致。,(四)维生素代谢,人体在低温下由于日照减少及食物来源受到限制,常见维生素D和钙、磷不足,而较多出现佝偻病、骨化迟缓和骨折愈合障碍等。,(四)维生素代谢,初到北极的人,在最初3年内,其血中钙含量水平低于当地土著人。,(四)维生素代谢,有人报道,成人以及317岁儿童和少年,在低温下其血液均为低钙高磷,特别是冬春季更为明显。由于低温下日照减少,血清中维生素D下降。例如:常温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为7296pmolL(3040 pgm1);而在低温下则降至36

22、48pmolL(1520pgm1)。,(四)维生素代谢,有研究表明:单纯冷暴露组大鼠血及肝脏组织中环核苷酸含量持续增高;而冷暴露+VE组,大鼠体内环核苷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高不明显;提示:维生素E可通过影响冷暴露大鼠体内环核苷酸代谢,以促进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四)维生素代谢,同时研究提示:高脂肪膳食可提高耐寒力,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协同脂肪提高耐寒能力。因此,有人建议到寒区人员,可先食1个月的高脂肪膳食以提高耐寒力;有条件时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或适当补锌。,第二节 低温环境作业人员的营养需要,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一)能量需要,低温环境条件下作业人员的能量需要量增高。一般

23、情况下基础代谢可提高1015。,(一)能量需要,一日总能量可在此基础上考虑野外活动多少、居住条件与服装保温好坏以及对气候条件习服程度等进行适当调节。主要应参考当地健康人长年实际摄人量,结合典型的人群能量推荐摄人量估计数值。,(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比例,在低温环境下,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多。但对脂肪供给量的研究资料比较多。提示提高膳食脂肪供能比到30%35%,短期可明显提高战士耐寒力。,(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比例,我国寒冷环境下膳食供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建议为:蛋白质1315,脂肪35%40%,碳水化合物4550。,抗氧化剂协同脂肪提高战士耐寒力的效果观察,

24、方法:选寒区冬季入伍新兵158名,食用以下实验餐25天I组高脂膳组(脂肪供能比30)、组高脂加维生素C(600mg/d)组、组高脂加VE(300 mg/d)组、组普食(脂肪供能比23)加Zn(30 mg/d)组、V组普食对照组(脂肪供能比23)。,抗氧化剂协同脂肪提高战士耐寒力的效果观察,方法:测定实验前、后的血管寒冷反应指数(VRCl)和着冬装于-79、无风环境24小时后的肛温、胸部皮温、胫骨前中部皮温、大拇趾皮温下降幅度和实验前后代谢变化。,抗氧化剂协同脂肪提高战士耐寒力的效果观察,结果:实验前新兵刚到部队时,血管寒冷反应指数VRCI弱反应占7354,中等反应2193,强反应占4.53。实

25、验后分别为92.17、7.18和065。,抗氧化剂协同脂肪提高战士耐寒力的效果观察,实验后I、组冷暴露后肛温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实验前(P0.05和001),、胸部及胫骨前中部皮温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实验前(P005和P0.01)。V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食高脂25天不影响脂代谢。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在正常值范围。,(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比例,低温环境中,在确定能量推荐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考虑适宜的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以确定能源性营养素(energy nutrient)的膳食摄入量。,(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比例,能源性营养素的比例:低温条件下与常温下明显不同的是

26、碳水化合物应适当降低;蛋白质正常或略高;脂肪则应适当提高。,(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比例,注意:对低温尚未习服者则仍应保持碳水化合物适当供能,脂肪占的比例不宜过高,以免发生高脂血症及酮尿。,(三)维生素的需要,一般认为低温条件下各种维生素需要量比常温下高,约高3050。,(三)维生素的需要,对于某些维生素的需要量,有人建议寒冷地区居民每日应摄入:泛酸1015mg、维生素Bl2 3 g、叶酸12mg,生物素200300g、胆碱0.51.0g、生育酚1520mg,维生素K 200300g、维生素P5070mg,(三)维生素的需要,另有报道:给豚鼠大剂量维生素C(300mg/d)连续3天可

27、提高豚鼠抗寒力;在0冷暴露时减少冻死数和减少肛温下降幅度;并增强心肌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三)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C在寒冷地区居民的营养保健上有特别重要作用。在我国营养调查中发现,寒冷地区人体维生素C,达到饱和状态所需要的维生素C的量较温带地区明显增多。,(三)维生素的需要,建议寒冷地区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 mg;一日总能量消耗4 000 Kcal(6.7MJ)者,维生素C的推荐摄人量应为150mg;也有人建议每日维生素C摄人量应为200mg。,(四)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需要,寒冷地区人体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感不足。,其原因是,一为食物来源供给不足,如新鲜

28、蔬菜、水果、奶品较少,同时以冰雪水为主要饮用水等;二为机体代谢需要增多,如钠泵产热,气候适应过程血钙、钠、镁、锌、碘、氟下降;三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自体内排出量增加,如低温环境下多尿,氯化钠及其他矿物元素损失较多等。所以应注意食物中补充矿物元素。,钠泵,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着一种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的结构,简称钠泵,其作用是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保持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除了有对Na+、K+的转运功能外,还具有酶的活性,可以

29、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并能利用此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钠泵就是Na+-K+依赖式酶的蛋白质。,(四)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需要,寒冷地区人体最容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是钙和钠,还有镁、锌、碘、氟等元素摄人不足的问题。,有关钙缺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钙来源不足,日照时间短、维生素D不足等。因此,寒区居民维生素D和钙不足是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佝偻病发病率有明显地理气候特征。在寒冷地区观察到骨折患者,其骨痂形成的速度显著较温带地区缓慢。同时有人还观察到,由南方移居北方居住的居民,血液和骨组织中的钙含量降低。,(四)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需要,寒冷地区居民对于食盐需求量的问题特别重要。钠的需要量增加。所

30、以食盐的摄取量增加。,(四)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需要,有人调查北纬72度的居民,发现每日食盐摄取量:冬季为(29.61.8)g;夏季为(27.3土1.4)g;相当于温带居民摄人量的2倍。但未发现高血压发病增加。,(四)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需要,寒冷地区比较多发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病主要有佝偻病、骨质软化病、甲状腺肿、缺铁性贫血、龋齿、缺锌发育不良等;主要应从食物来源和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上来解决;保证平衡膳食是最重要的。,二、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二、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低温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同时由于人群的生理状况、劳动条件、对寒冷的适应程度以及自我保护状况

31、的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二、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由于低温环境下机体的消化功能和食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胃液分泌增多,胃液的酸度增强,胃排空延长,食欲增加,喜好高能量、高脂肪饮食,同时更喜欢热饮。,二、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因此,对于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应根据低温环境中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来调配膳食。,二、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由于寒冷地区食物供应来源受到限制,低温地区经常出现蔬菜、水果不足。因此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或缺乏比较多见。,二、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寒冷地区膳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

32、反映出寒冷地区人民的营养素水平低下营养缺乏病发病率较温带高。,(一)低温环境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1能量,低温环境下机体需要多产生能量,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以及御寒服装负重和寒战等因素,都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因此膳食中应相应提高能量供给。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低温环境下对能量的推荐量应比同一人群常温下能量推荐摄人量增加1015%。,2调整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供给比例,低温环境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的供给应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315、脂肪3540、碳水化合物50为宜。,3.膳食中食盐、钙、钾和镁,注意膳食中食盐、钙、钾和镁有足够数量;以克服这些元素由于排出较多和血中含量偏低的倾

33、向。,4维生素的供给量,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供应;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和烟酸等的推荐摄入量,建议增加3050。,(二)低温环境下膳食指导原则,1能量供给应比温带地区有所增加。而能量增加的这部分应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量来提供。在调配膳食时可适当增加粮食和食油的供应量。,(二)低温环境下膳食指导原则,2保证蛋白质的需要量,在调配膳食时,应注意肉类、蛋类、鱼类、豆类及其制品的供应。同时还可选择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如坚果类(核桃仁、花生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二)低温环境下膳食指导原则,3.提供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钾等无机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

34、还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蛋类、瘦肉的供应量;以保证机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二)低温环境下膳食指导原则,4食盐的推荐摄人量每日每人大约1520gd。5寒冷地区膳食供给应注意符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尽量提供热食物。,(三)低温环境食补及其他,冬季人们的食欲较好,这是因为寒冷气温可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使某些激素如甲状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导致较多的能量散失于体外。,因此,人们必须要摄人更多的食物,尤其是增加能量为主的营养素。,冬季进食应以含糖和脂肪较多的食品为主。另外,还要经常吃肉、鱼、蛋、大豆及其制品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冬季由于寒冷

35、会影响到人体消化、泌尿系统和人体营养素的代谢,使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增加。,所以,在膳食调配时还应注意选择富含钾、钙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蛋、奶以及蔬菜和水果等。,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适当进补,可提供较高的人体能量,牛肉、狗肉、鸡肉、蛇肉为滋补御寒上品;大豆及其制品可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和脂肪,产能量也很高。,此外,蔬菜中的大葱、辣椒、生姜也是独具特色的御寒佳品。,1食补以粥为佳,我国人民习惯在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进食的“腊八粥”,就很符合冬季的营养特点,老少皆宜。,“腊八粥”花样很多,一般以粳米为主,甜的配以芋头、红枣、莲子、芡实、薏米仁、山药、白扁豆、核桃仁、花生米、蚕

36、豆等;咸的则配以香肠、火腿、虾米、腊肉和笋丁等;粥中各种配料能起协同作用,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补气、营血强身等功效。,当然,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做成八宝粥、高粱粥、猪肚粥、瘦肉粥、鸡汁粥等,只要在粥中加入一些能补气血、健脾胃等功效的山药、薏米仁、枸杞子、当归等中药,就会起到食疗同源的作用。,2主食中的食补,可用茯苓、山药、芡实、莲子、粳米、糯米、白蜜、白糖适量研粉制成健脾益气糕,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暖肠胃的功效;选用粳米、猪肾、猪肝、熟植物油、姜汁、白糖煮成的肝肾饭,有补肝益肾之功效;用乳鸽、红枣、冬菇、生姜及作料煮成白鸽红枣饭,有补阳益气功能。,另外枸杞糯米饭、鸡肠饼、田鸡焖米饭、羊肉挂

37、面等都是很好的药膳主食。,3食补亦可适量饮用药酒,人参、枸杞能强身、抗衰、乌须发、壮腰膝、强视力;三蛇酒能怯风湿、通经络、散淤肿、定惊搐;佛手酒有疏肝理脾、消食化痰之功效;首乌酒可补肝肾、益精血、强身益寿。,饮药酒补身应注意不宜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一、低温下宏量营养素的需要,1、能量需要增加的因素:寒冷刺激使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衡定 故寒冷常使基础代谢率增高1015。低温下机体肌肉不自主的寒战,以产生热量;笨重的防寒服亦增加身体的负担使活动耗能更多,因此,在低温环境下,人群能量供给较常温下应增加1015,营养素代谢发生明显改变的是:从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逐步转变为

38、以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为主。,2、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脂肪供能比:354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左右。蛋白质供能比:1315其中含蛋氨酸较多的动物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45%,因为蛋氨酸是甲基的供体,甲基对提高耐寒能力极为重要。,二、低温下微量营养素的需要,1、水溶性维生素2、脂溶性维生素3、钙与钠,1、水溶性维生素:低温环境下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量为3035。与能量代谢有关的VB1、VB2及尼克酸需要增加,尼克酸、VB6及泛酸对机体暴寒也有保护作用。VC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寒冷地区蔬菜及水果供给通常不足,维生素C应额外补充,供给量:硫胺素供给量23mg/d,核黄素2.53.5mg/d,尼克

39、酸1525mg/dVC补充量为70120mg/d。,2、脂溶性维生素:VA有关脂溶性维生素对机体暴露在寒冷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维生素A含量水平降低。维生素A 有利于增强机体对寒冷的耐受,VD 户外活动少,日照短,VD合成不足,供给量:VA:1500g/d;VD:10g/d。,3、钙和钠 寒带地区居民极易缺乏钙和钠,低温环境下摄入较多的食盐,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增强。寒带地区居民营养调查亦表明,其食盐摄入量高达2630g/d,相当温带居民的2 倍,寒带居民高食盐的摄入量是否引起高血压尚有不同意见。,寒带地区居民钠盐的供给可稍高于温带居民。寒带地区居民钙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膳食钙供给不

40、足,故应尽可能增加寒冷地区居民富钙食物,如奶或奶制品的供给。,三、低温环境人群的膳食,(一)供给充足的能量 低温环境下对能量的需求应比同一人群常温下增加1015。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总能量的1315、3540、4550。,(二)保证蛋白质的供给 在膳食安排时,特别注意的鱼类、禽类、肉类、蛋类、豆类及其制品供应。同时还可适当选择含高蛋白、高脂肪的坚果类(核桃仁、花生仁等)食品。,(三)提供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无机盐钙、钾等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当补充VC、VB1、VB2、VA和烟酸等。对低温环境工作人群,推荐摄入量比常温环境同工种增加3050。,(四)食盐的推荐摄入量每日每人大约1520g/d,高于非低温地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