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绪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1570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救助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社会救助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社会救助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社会救助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社会救助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救助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绪论.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救助,主讲:王先进,绪论,一、社会救助的发展简史与涵义二、社会救助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三、社会救助的内容与体系四、社会救助的资源传递系统五、社会救助的特点与原则六、社会救助的功能与意义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社会救助的发展简史与涵义1.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救助措施救助思想:为什么救助?理想社会的期待:大同理念天命主义的逻辑:天人感应社会秩序的维护:民本主张国家与君的责任:仁政德治民众循善的要求:互助共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2、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救助对象:救助谁?灾荒人群社会贫困人口(流民、乞丐)弱势群体(老人、残疾人、儿童、妇女)其他特殊人群(官员、士人、学生、少数民族、归降者),救助主体:谁救助?政府:中央与地方政府宗族:族内救助,如族田、义庄社邑:互助色彩,如社仓、义仓宗教组织:佛教与道教组织,如唐悲田坊慈善人士:乡绅、富商,救助内容:以什么救助?物质供给:赈米面粥、棉绢布、种牛田、施药服务提供:灭蝗、医疗救治(疾疫时)减免税费:免田租、瑶役资金支持:赈银以工代赈:工赈、就业,社会救助的特征:有何特点?没有法制约束并非固定的、经常性的措施政府色彩较浓所提

3、供的救助被看成是一种恩赐行为救济活动十分有限,“无论是救灾还是救济,政府的作用都相当有限,福利的提供基本上还是必须依靠家庭和邻里互相。因此,从本质上看,这些不过是统治者用来彰显其所谓的慈悲心怀的政治作秀。”黄晨熹,2.西方传统社会的社会救助措施1601年的济贫法3.现代社会救助政策4.学者对社会救助的几种界定(江亮演郑功成唐钧彭华民岳章),郑功成:社会保障学(2000),“社会救助的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与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度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

4、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和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唐钧:“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活动家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彭华民:“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无偿提供款物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救助。”,5.社会救助的基本内涵社会救助是当社会成员由于各种原因陷入社会生活困境或无法伸张其权益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的一

5、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旨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二、社会救助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2.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广义社会福利与狭义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方式与内容社会救助与狭义社会福利的区别目标不同:助困发展、生活质量对象不同:贫困者特殊群体责任主体不同:政府与社会多元化(包括单位、家庭和个人)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公共财政多渠道社会救助是针对现实贫困的救济,而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三、社会救助的内容与体系功能性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灾害救助特殊群体救助:老年人救助、残疾人救助、儿童救助、妇女救助基本生

6、活救助:低保、五保专项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公共救助社会互助国际援助城市社会救助农村社会救助,四、社会救助的资源传递系统资源筹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捐款资源传递: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传统社区中的组织网络救助形式:现金实物服务代用券救助方式:补受助者补服务机构(补需方补供方),以现金形式分配,现金福利:如公共救助和社会保险计划,提供了没有任何限制的购买力,税式支出也属于间接的现金福利。现金福利具备通用的交换价值,为消费者了最大范围的选择自由。优势:现金给予使用者最大的选择权,可以最大化它们的效用,更能给接受者带来幸福感;现金援助使消费者有更大的选

7、择自由,进而能够促进服务机构优化服务;现金福利节省了大量的行政资源;现金福利可以消除实物福利会带来的污名,为穷人有尊严地自主生活提供可能。劣势:现金福利在消费时无法控制。,2023/5/23,19,以物品形式分配,物品是具体的商品,如食物、衣物和住房,它是以实物的形式供给,这些福利的可转移性受到一定限制。优势:规模经济效应(由政府大规模生产和采购物品成本更低);实物救助完全集中在目标人群上,便于管理和控制。劣势: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自由;标准化的社会福利品供给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2023/5/23,20,以服务形式分配,福利服务:是为案主的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如居家照顾、个人辅导和工作训练等,

8、这些服务从它们对领取者所产生的直接市场价值来说,具有不可转移性。支持者:服务能够创造工作技能或者激励好的行为,能够使个人实现自力更生并防止长期贫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带有人情味,更容易被接受;它还具有道德规范的意义,能够促进家庭责任甚至是戒酒戒毒,这些是现金和物品福利难以达到的。,2023/5/23,21,钱是重要的,但要达到长期的积极结果还需要面对面的辅导和对案主个人状况的关心。吉尔伯特,代用券:属于具有结构化的交换价值并能在具体部门转化为资源的福利形式。如退税可以用来支付日间照顾的费用,食物券可以用来交换不同的食品。这些代用券和退税比物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9、,它既保留了少量的消费者自主权,同时又实现了社会控制。,2023/5/23,22,社会政策概论,以代用券形式分配,代金券:美国的食品券,食品券是美国最大也最著名的代金券计划。公共救助对象和其它低收入者有资格领取具有一定现金价值的食物券,并用它们在超市购买食品。该计划从1961年开始试验,1964年全国推行,此后增长非常迅速。到2004年,食品券的领取人数达到2386万,财政支出246亿美元,给付标准为人均每月86美元。,2023/5/23,23,美国的教育券计划,教育券计划最早由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55年提出。他建议,政府与其直接资助和开办公立学校,不如向家长分配代用券,家长们可以用代用券去购

10、买他们所选择的学校的教育。美国最早的教育券计划在19721977年间在北加州的阿卢姆罗克联合小学校区试行。学校选择限定于被选中参加的该区24年学校中的13所,招生上限用来维持一定程度的供需平衡。1990年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开始推行地区性的学校教育券计划,提供免费学费券,低收入家庭子女有能力选择公立或私立学校(非教会)。1995年,所提供的教育券价值3600美元,超过1000名低收入学生参与了该计划,占该地区学生总数的1%。,2023/5/23,24,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券,2023/5/23,25,我国教育券涉足中职教育,福建经贸学校2006年以教育券形式向社会承诺出资100万元用于爱心助学

11、,扶持我国西部贫困学生,泉州外来农民工子女,泉州农村贫困学生,泉州农村二女结扎户贫困子女,省编办、省粮食局挂钩的扶贫村学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2023/5/23,26,话题讨论:教育券计划的优缺点?,支持者:只有家长增权,他们有权力选择不同的学校时,教育才能真正改进:引致较高的家长满意度、较佳的在学保持率和较好的考试分数;增加学校选择具有革新性、高效率和消费者增权的优势。反对者:教育券会严重削弱公立学校,导致许多儿童接受更糟糕的教育(更多家庭会倾向于选择私立学校);教育被商业价值、学校的教区化、资金从服务穷人和弱势学生的公共机构向其他地方的偏离等因素削弱了。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推行教育券使学生的

12、学业成绩上升了。如让恩茨所言:学校教育券弱化了我们的公民社会,并助长了割裂的和不平等的教育系统。在争取家长资金的竞争中胜出的学校是那些在广告和公共关系上投资最多而在学术上却最少的学校。,27,2023/5/23,28,附:吉尔伯特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四个问题:分配基础:社会分配的基础是什么?即向谁提供福利品?分配内容:社会分配福利品的类型有哪些?即提供什么福利品?提供策略:提供这些福利品的策略是什么?即如何来提供福利?资金来源:为这些福利提供资金的方法是什么?即如何进行筹资?三个维度:在各个部分中,我们分别可以选择哪些方案?支持这些方案的价值观是什么?支持这些方案的理论或假设是什么?,2023

13、/5/23,社会政策概论,29,2023/5/23,30,分析框架的应用: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政策的选择维度社会救助的价值观平等、公平、充足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社会救助的理论或假设,2023/5/23,31,社会救助政策的选择维度,2023/5/23,32,选择维度的竞争性价值,社会救助的理论或假设,提倡个案服务的基本假设是:个案服务的临床模式会使穷人的经济依赖产生变化,内在的理论是贫穷主要是个人缺陷的结果,缺陷可以通过个案工作的过程得到改正或减轻。收入维持与社会服务行政分离的假设是:因为个案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不再受个案工作者有权利任意决定案主的预算的强制影响,故而服务会得到改善。倡导工作福利的基

14、本假设是:只要想工作,就可以找到工作;我们知道如何改变有害的行为模式。解决方式是给人们工作和激励他们寻找工作。,2023/5/23,33,五、社会救助的特点与原则1.社会救助的特点(1)基础性。是社会保障或者社会保护政策的源头和基础。(2)协调性。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3)选择性。具有选择性福利供给的特征。(4)历时性。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保障层次。,2.社会救助的一般原则(1)结构化原则。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做到结构合理。(2)定向原则。社会救助具有针对性,救助对象具有特定性。(3)公民待遇。社会救助是公民享有的权利。(4)面向全民。符合规定的任何个人

15、和家庭都可以获得救助。,(5)国家责任。责任主体是国家。(6)非义务性。社会救助是以生活状况为依据的,不带有附加条件,救助对象无需做出履行某种义务的承诺。(7)救助与发展的一致性原则。保障基本生存,促进发展。(8)依法救助。,六、社会救助的功能和意义1.社会救助的主要功能(1)整合功能。(2)保护功能。(3)稳定功能。(4)恢复与发展功能。,2.社会救助的基本意义(1)社会救助是居民生存权的基本保障,体现了国家职责和社会的功能。(2)社会救助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3)社会救助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平衡器。,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绪论第一讲基本生活救助之城市低保(上)第二讲基本生活救助之城市低保(下)第三讲基本生活救助之农村低保第四讲医疗救助第五讲住房救助第六讲特殊群体救助之五保供养第七讲特殊群体救助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第八讲特殊群体救助之家庭寄养机动内容:教育救助、失业救助、灾害救助、司法救助、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国外社会救助概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