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2267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节生产主体企业.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生产的主体:企业,生产是由企业来进行的,现代企业理论正是致 力于企业本身的研究。该理论在近二、三十年得到 了迅猛的发展,并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新的重要组成 部分。第一节:企业的性质 第二节:企业的规模与边界 第三节:企业中的企业家 第四节:企业的行为与目标第五节:企业的权利与组织结构,人物介绍 科斯,科斯一生著述不多,但他的两篇经典性论文企业的本质(1937年)和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1年,科斯“因为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对经济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出生于英国,1932年获

2、伦敦经济学院商学学士学位。1951年移居美国。1964-197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一.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物 科斯等人认为:企业之所以会替代市场,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进行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每份合约的谈判、签订、执行、监督、惩罚、终止等都会发生费用,这些在交易过程中与合约和交易有关的一切费用被统称为交易费用。这里的费用包括了体现为货币支出,时间、精力等的耗费。为节约交易费用,须减少合约数量。在市场交易中,人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会倾向于长期合约,但长期合约面临不确定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就从市场中演变出来了。,二.关于企业性质的理论进展(一)企业与市场是两套结构不同

3、的合约安排,其间无明显界限。企业的出现表面上是对市场的替代,实质上是对市场的发 展,或者说替代的只是低级市场。(二)企业是提高专用性投资效率、对付市场失灵的一体化力量。市场出现失灵,可以由专用性资产的买方或卖方发起向前或 向后的一体化,将原本在市场上进行的交易“内化”到企业,从而减少交易费用。柯诺克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大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和煤炭开发、销售。1981年5月,同行业的多姆石油公司欲对柯诺克公司采取收购行为,后者采取不合作态度,并依据反垄断法对前者提出指控,迫使多姆公司退却。,案例 杜邦收购柯诺克公司,柯诺克公司的股价偏低,这使它容易成为收购的对象。在收购的威胁中,柯诺克公司与杜邦公司走

4、到了一起。杜邦公司是美国著名的化工大企业,是化工原料的使用者,主营石油开发的柯诺克公司是其上游企业。对杜邦来说,收购柯诺克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化工原料的供应。而对柯诺克公司来说,与杜邦的一体化可稳定杜邦这个大用户,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因为化工原料市场是一个竞争性市场。这种企业纵向购并所产生的预期协同效应使两家公司相互青睐。尽管后来美孚石油公司等半路杀出,加入竞购者行列,但似乎不能动摇杜邦与柯诺克的一体化决心。1984年8月5日,杜邦公司公告已经控制了柯诺克公司55%的股份,最终实现了购并目标。,(三)企业是为提高团队生产效率而设计的一种契约结构。以生产团队为核心,经过发展和完善,就成了古典企 业:监

5、督者控制企业,享受剩余收益,成为企业家或业 主;其它成员在其指挥下工作,获得固定收入,成为工人。在此,需要了解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概念。所谓剩余索取权,是指在如约付给其他成员的规定报 酬之后,监督者享有的获得团队净收入(即利润或剩余)的权利。所谓剩余控制权,是指监督者享有的决定那些没有在 初始合约中明确规定的有关资产使用或活动安排的权利。,第二节 企业的规模与边界,一.成本收益分析 生产或企业规模的张缩所有权的变动既有收益,又有成本。企业的适宜规模就取决于这种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收益与成本之差即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对应的所有权配置最合理。在这个所有权框架下的所有资产就

6、构成了企业的边界,企业的合理规模也因此确定。损益 从所有权的变动确定企业边界,收益线,成本线,所有权,O,P,二.交易费用分析 企业替代市场只是在某些方面节约了交易费用,但不可能消除交易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的交易费用趋于上升。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位于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相等的均衡点上,企业与企业的边界则在两个企业内完成同样一笔交易的费用相等处,即:其中:表示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表示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表示其它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交易费用不仅仅指内部的管理费用,而且应包括生产要素的交易费用。因此,企业的有效边界就位于这两部分边际费用之

7、和等于市场交易边际费用的均衡点上。三.代理成本分析 所谓代理关系,是指企业所有者或企业投资者(称委托人)为将管理责任委托给他人(称代理人),而雇佣他或他们而形成的关系,涉及报酬、分工、控制、交流等方面。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代理关系可能带来新的成本。其中包括实际成本、剩余损失、机会成本等。从代理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边际利益刚好被企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边际代理成本所抵消时,企业的规模和边界将达到均衡。,第三节 企业中的企业家,企业家就是替代价格机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生产的要素之一。也是企业中专门承担决

8、策和控制功能的经济头领,他能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发现顾客,利用一定的生产手段,协调组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与供给。一.企业家的功能(一)企业家在生产和交易活动中扮演着中间人角色。1.企业家把投入和产出合理地连接起来。2.企业家介于体力劳动者和消费者之间。3.企业家介于要素市场和生产市场之间。4.企业家介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买卖双方之间。,(二)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作出决策,并承担相应风险。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伴有风险,总风险中不能保险的部分 将由企业家承担。企业家承担了风险,并享有了相应的管理权 限,因此他们会努力搜寻和尽力利用各种获利机会。(三)企业家通过不断创新或创造,来实现新的生产组 合,打

9、破现有均衡状态。企业家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包括:(1)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质量(2)创造和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包括科技新发明、组织新方式等(3)开辟产品新市场(4)寻取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的新来源(5)创建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等,(四)企业家通过完善投入要素和填补市场空隙,来 调节市场的不完全和不均衡。企业家会去发现那些尚未市场化的要素并投入生产,以 完善投入要素的不足;他们统筹、协调市场交易和价格体系 已经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填补市场空隙。(五)企业家依据其独特的判断进行相机操作,从而 创造出新的市场。企业家依靠其非凡预见性和决断力,当他们的判断与他 人的判断出现分歧时

10、,他们会以逆向操作与之展开竞争。,二.企业家的供求均衡(一)企业家的需求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经营决策对企业的效率和利润的影响比决策的实际执行更为关键。因此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对企业家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二)企业家的供给 企业家的总供给以主要从事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人数来表示,他们都应当具有甘冒风险、勇于创新、精于营利等必须具备的特质。(三)企业家的均衡 企业家的长期供给和长期需求一经确定,就可以设想达到长期均衡。在这一均衡状态下,处于边际位置的企业家将获得大致正常的收益。企业家的均衡收益和均衡数量取决于企业家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参数。,第四节 企业的行为与目标,一.

11、边际主义:利润最大化 在一定的生产函数和收益函数条件下,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无论是一种可变投入的合理生产区域,还是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均衡,抑或多种产品的最优组合,都可根据类似原理确定,结果都实现最大利润。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目标,实际上体现了边际原理的要求。二.经理主义:一揽子目标最优化 在现代企业中,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所有者的目标。而经理(企业家)控制着企业。但他并非企业财产所有者。因此,除了利润最大化外,他还要考虑经理追求的其他目标及其与利润目标的冲突、调和,即所谓的“经理主义”。,(一)销售最大化假说 该假说认为,企业的行为目标就是:

12、在不低于某一投 资回报率的基础上,力争销售收入最大化。即:目标函数:max R=R(x,s)约束条件:r=r(R)r r0 r0,R,x,s 0 式中:R销售收入;x企业的产值;s与销售有关的费用支出;r投资回报率,以年利润率表示;r0经理必须达到的最低年利润率。假设随销售收入增加,年利润率先递增,达到极值后又递减,因此销售-利润函数r=r(R)的轨迹就表现为下图的钟型曲线。,经理既不会将销售收入控制在R1,因为这不能使其效用最大;也不会定在R2,因为这时的收益率低于r0,股东不允许。最终,销售收入将等于R0,这能使经理享受到在满足股东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效用。r U1 U0 U2 r0 A O

13、R1 R0 R2 R 销售最大化假说,(二)最优增长模型 该假说认为,经理追求的地位、权势、威望、薪金等 效用目标,可在企业不断增长中得以满足,但由于企业最 终将受到外部的约束,因此不可能无限增长。企业增长越 快,与之有关的成本也会迅速增长。经理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表示为:目标函数:U=U(g,v)约束条件:v=v(g)v v0 v0,g 0 式中:U经理的效用;g企业增长率 v价值率,表示企业的单位实际资产在股 票市场上所对应的价值。v0资本市场通过兼并和接管机制对企业价 值率所给出的低限。,约束条件函数v=v(g)的轨迹就是下图中的BEA曲线。若无约束条件,最优解位于尽可能高的无差异曲线

14、U*和v=v(g)曲线的切点E点(g*,v*),g*就是最优增长率。在有vv0约束下,需视v0和v*分别讨论:(1)若v0v*,则最优解将由v0给出,图中的B点(g0,v0),g0就是次优增长率。O g0 g*g 企业增长最大化模型,v0,v,v*,v=v(g),U0,U1,U*,E,A,B,三.行为主义:利润满意化 该观点认为如果说企业有行为目标,那就是利润满意化。企业并不刻意追求某个指标的最大化,通常只是根据其所处环境及所形成的常规、惯例或习俗而行事,满足于能让社会和股东基本认可的利润。四.折中主义:利润基本目标 综合边际主义、经理主义和行为主义等观点,似乎可以达成这样的折中性共识:描述企

15、业行为,利润目标不可或缺,追求利润是且应当是企业主要或基本的经济目标。以利润作为企业目标,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和预测企业的实际行为方式,尤其是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氛围中。无论是经理主义还是行为主义,都没完全离开利润这一目标。,第五节 企业的权利与组织结构,一.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企业所有权的涵义 企业所有权其实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合称。企业所有权结构,主要是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 配置与安排问题。(二)企业所有权的配置原则 1.对称性原则:要求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互对应、匹 配。这是由这两项权能之间相辅相存、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 所决定的。2.重要性原则:企业所有权应当配置给那些对企业价值

16、 或总剩余影响最大、行动最难监督、贡献最难度量的当事 人。,3.生产性原则:所有权安排应当着眼于强化投资激励,提高生产效率。(三)企业所有权的归属 从近几十年来的情况看,现代企业的控制权已逐步从股 东向经理手中转移。企业的所有权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 离,股东保留了剩余索取权和选择经理的最终控制权,而经 理实际上享有部分剩余控制权。二.企业的治理结构(一)企业治理结构的涵义 企业治理结构就是所有权结构的具体化、操作化,指在 既定所有权结构下围绕企业资产的使用等而产生的特定关系 组合和制度安排。或者更具体一些说,指的是生产经营决策、财务分配和监督实施等权力在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 配置。企业

17、治理结构也被称为法人治理结构。,(二)企业治理结构的相机性 当企业正常经营时,股东是剩余索取者,也承担着经营风险,因而最有积极性作出最优决策。对比之下,其它成员的收入基本上有合约保证,不太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时,股东的收益已固定化为零,在边际上已不承担风险。此时,债权人和优先股股东成为实际上的剩余索取者,须为新的决策承担风险,应当由他们拥有企业控制权。治理结构的相机性说明,股东只是企业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所有者。内部人控制就是指经理和工人合谋,利用其特有的管理、信息和操作等优势,在法律上或事实上控制着企业生产、投资、人事等行为。,(三)企业治理结构的激励机制 由于代理问题的出现

18、,如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以减少代理成本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中心课题之一。1.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内含的显性激励(约束)功能(1)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即将经理报酬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制度。(2)集体决策激励(约束)机制。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对最高经理层的控制与约束作用。(3)债务融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负债作为一种担保和承诺机制,对经理构成约束。2.外部环境通过治理结构传导的隐性激励(约束)。(1)经理市场激励机制。(2)资本市场激励机制。(3)产品市场激励机制。(4)公司法的激励功能。,三.现代企业的融资结构 现代企业的资金来源无非是自有和负债,其典型形式分别是普通股和债券。因此,狭义的融资结构就是指企

19、业发行的股票与债券的价值之比。(一)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MM定理:在资本市场充分有效、企业没有破产威胁、企业 的投融资决策相互独立、无企业或个人所得税等条件之下,企业融资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MM定理只是一个基准定理。其隐义是:如果不能完全满足其前提条件,融资结构就会影响市场价值。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达成以下两点共识:首先,通过治理结构,融资结构将对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第二,融资结构变化对市场价值通常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可用边际方法寻找最优融资结构。,(二)最优融资结构 股票形式的融资或股权融资当然会产生代理成本,而债券比例过高会增大企业风险,而且也会产生代理成本。根据边际原理,欲使总代

20、理成本最小即市场价值最高,须令债权和股权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这时的债务率是最佳的,所对应的融资结构也是最佳的。四.企业的组织结构(一)最优组织设计 从激励效率看,企业的最优组织结构,包括层级数、宽度、收入分配等方面。层级制可以扩大分工与合作的范围。管理宽度与业务性质、层级位置、管理者素质与决策习惯等有关。收入的最优分配应是:所处层级越高,收入越高。,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MM定理的两位经济学家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和米勒(M.Mill)。莫迪利安尼1918年生于意大利的罗马,1939年毕业于罗马大学,1940年移居美国。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

21、假说,与米勒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成本定理,即MM定理。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安尼,米勒,米勒(1923-)于1956-1961年在卡内基工学院(即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作,与莫迪利安尼是同事。1961年起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米勒于199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二)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一种是集权式一元结构,简称U型。充分体现了既分工又协作的原则,一般适用于业务单一的中小企业。第二种是分权式控股结构,简称H型。具有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成本低、决策的调整主动灵活等优点。第三种是多分部结构,简称M型。它一般有四层管理科层:总部、“精英集团”、分部、职能部门。(三)组织结构的演变 随着企业规模增大,U型结构可能因管理跨度过大而失控,加大管理费用。H型结构内部过于松散,缺乏共同的经营发展战略,下属企业之间也往往存在利害冲突,因而难以进行资源的长期优化配置。M型结构吸收了前两者的优点,在追求目标和控制成本等方面有着更高效率。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历程看,基本发生着从U型、H 型到M型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