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808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和政策解读佛山市中医院 急诊科 讲者:张英俭,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创伤致死占全球病死率的7%。,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世界范围内每天近16000人因创伤失去生命。,美国每年创伤相关财政支出逾4000亿美元。,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70余万人,相当于10次汶川大地震的致死人数。,在我国所有人口死因中排名第4,45岁以下人群中排名第1。,我国创伤致死率出西方发达国家1倍。,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自

2、然灾害,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由于缺乏完善统一的创伤救治体系,我国创伤救治的成功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研究表明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比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更重要;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可使创伤的死亡率降低15%。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全球第一家创伤中心于1941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上世纪60年代美国第一家创伤中心在马里兰大学成立。1971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率先成立了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两大主流院前救治模式,美英模式,德法模式,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美英模式,特点是”将患者带往

3、医院“,强调在现场紧急处理后尽快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再进行有效治疗。代表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德法模式,特点是”将医院送至患者身边“,强调医院抢救小组尽快到达患者身边进行救治,再进一步转运至医院治疗。代表国家有:奥地利、比利时、挪威、波兰、葡萄牙、瑞典、德国、法国等。,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美国创伤中心分级制度,I级,II级,III级,IV级,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美国的创伤中心由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估、认定或由政府指定或授权。I级创伤中心:本区域内

4、最高级别,常为大学附属医院,提供724H、全学科的紧急创伤医疗服务,能够为儿童患者提供救治,同时负责创伤的研究、预防、培训教育职责。,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II级创伤中心:提供724H综合的创伤医疗服务,专业配备不一定有I级创伤中心齐全,常与I级创伤中心合作,不承担创伤科研和医师培训任务。III级创伤中心:不具备治疗所有创伤的各科专家,但可以为大部分患者提供急诊复苏、手术、重症监护等医疗服务;与I、II级创伤中心有转诊协议。,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国外创伤中心发展概况,IV级创伤中心:仅提供初步评估、稳定、诊断的能力,或许可以提供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的医疗服务,与更高级别创伤中

5、心有转诊协议。创伤救治的分级制度明确了各类医院的收治范围,在政府指导下避免了无序化竞争,为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确定性救治指明了方向。,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目前我国的创伤救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类:1.由急诊科创伤外科主导的一体化综合救治;2.多学科合作的创伤团队救治;3.专科为主的多学科会诊模式。,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多学科合作团队救治模式(MDT),创伤中心模式,其特点为:拥有严重创伤集中收治病房和实体化的创伤救治团队。,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以上两种模式可视为一类“创伤中心”模式。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救治

6、规范、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医护人员培训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连动体系等,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救治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生活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专科为主多学科会诊模式,低效率的传统模式,迄今仍是国内大部分综合医院的创伤救治模式,救治效果较差,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多学科会诊模式的不足:1、缺乏真正的创伤外科医生,医生的整体救治理念匮乏。2、专科间会诊拖沓,时间观念不强,错失救治黄金时间。3、创伤患者没有统一、规范的收治制度,往往以可见的重伤为依据收治相应专科,合并损伤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置。,创伤中心建

7、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多学科会诊模式的不足:4、因多学科会诊、转科或伤病救治时存在矛盾而丧失最佳救治时机。5、可因各专科伤情不重,而各科相互推诿,患者不能及时获得确定性治疗,导致严重后果。,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我国创伤中心建设起步晚,发展较缓慢,虽有重庆大坪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浙医二附院等参照欧美标准建设的优秀单体创伤中心,但仍缺乏创伤救治的顶层设计,各地创伤救治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创伤中心建设还存在较多困境。,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我国创伤中心建设的困境,1、缺乏顶层设计。创伤中心应辐射一定范围的周边地区,是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一环,要杜绝

8、基层医院超范围的收治和不恰当的转诊,需医疗管理部门深层介入。,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我国创伤中心建设的困境,2、创伤外科创伤中心。创伤中心的建设需要全院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医技以及护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其涵盖基础建设、设备配置与分布,检验科、放射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ICU等多学科与急诊创伤外科医生的有效合作,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发展概况,我国创伤中心建设的困境,3、创伤中心的人才培养受制于目前的学科分科制度。我国目前仍无创伤外科的三级学科,医护人员在学习、深造、职称晋升等各方面缺乏依托,且培养周期明显长于其他专科。,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的建设展

9、望,、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汲取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区域特色的一体化综合创伤中心,乃至严重创伤的区域救治体系。、创伤中心应由一个涵盖院前、急诊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康复中心的稳定的专业化创伤救治团队组成。,创伤中心建设的意义,我国创伤中心的建设展望,、可依托现有的医院分级体系,结合地域特色,建立中国的创伤中心三级分级制度,统一创伤中心评审和指标体系,对各级创伤中心的职责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制度性规定。建设创伤中心应包含以下几大要素:基本调节与资质、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对创伤患者的评估与救治、持续改进、培训与教育。,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

10、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解读,自2008年以来,在总结汶川大地震紧急医学救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迅速,各类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解读,“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目前的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实力远远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要求,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区域化布局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还没有形成,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也亟待加强。,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

11、”规划(2016-2020年)解读,因此,以区域高水平创伤中心建设为龙头,从而建设区域一体化的创伤救治医疗体系,形成创伤救治网络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也明确指示会加强资金与政策保障。,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2018年-2020年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重点包括“以急危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读,医疗机构内部

12、应统筹协调各相关专业,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疾病的救治质量和效率。建议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医疗救治体系。,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广东省卫计委办公室关于推进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的通知,2018年6月,广东省卫计委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发布以上通知,对五大中心的建设给出了进一步细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五类疾病均起病急、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创伤中心建设的政策解读,广东省卫计委办公室关于推进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的通知,、明确建设任务。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成立相应的五大中心委员会,为中心的建设和运转提供保障。、以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为龙头,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和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结语,建设一体化的综合创伤中心,乃至区域创伤救治体系是主流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必然要求。我国创伤救治的基础建设、综合救治水平仍较薄弱,创伤学科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已充分认识创伤救治的重要性,给出明确的政策指导和财政保障。我们应借政策的东风,借鉴国际先进的建设经验,建设创伤救治体系,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