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7146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防护.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与标准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工作环境(特殊社会、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性质(服务性、岗位复杂)工作要求(百姓关注、社会期望高)高风险、高要求、高回报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 医疗器械 化学物质 放射物质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挑战,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100万人性病每年递增15%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世界第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世界总数的1/3,医务人员有职业性HIV感染的危险,我国已经出

2、现艾滋病的高峰,大批病人到医院求医,病人中HIV阳性的比例越来越大。诊断和治疗的过程难免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皮肤受伤的机会较多,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上的频率是大约510%,手术人员受伤的机会是12%以上。血液和体液传播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径,效率高。已经出现职业性感染的病例。,经血或体液传播的职业暴露,经皮肤或粘膜暴露HV、HBV、HCV感染为主传播方式:针刺或其他锐器损害病毒入皮肤抓伤、皮损、擦伤、烧伤病毒因意外溅入眼、鼻、口三种病毒不会经空气传播,HIV职业暴露的现状,2002我国累计报告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100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估计,每年约有5000例HIV职业暴露据

3、报道2001年佑安医院1年内5例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据报道北京一所收治AIDS的医院有22.73%的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 据报道昆明医学院第一附院8名医务人员2年内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治疗4例以皮肤损坏为主要症状的HIV感染者发生职业暴露 据报道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02-2005年发生7名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的现状,据报道2001-2004年四川有25名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 据报道南阳市中心医院2003-2004年职业暴露7例 据报道2002-2003年中国援莫桑比克4名医疗人员在手术时被缝针刺伤造成感染我院2013年上半年共发生职业暴露8例 HIV5例 HB

4、V1例 HCV1例 梅毒1例,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在医疗环境中都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资料显示美国1997年54例HIV职业暴露,其中22名护士,16名检验人员,6名内科医师资料显示美国2002年12月57名医务人员确定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其中27名为护理人员 据国外调查证明发生医疗锐器损伤以护士最多 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高,有传染性的体液,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羊水胸水,腹水心包液滑膜液一切有可见的血液污染的体液,没有传染性的体液,泪液汗液尿液粪便鼻腔分泌物呕吐物,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血液量大受损伤口深造成伤口的机械上有明显的血迹机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

5、血的针头)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暴露后感染率与高危人群,暴露后的感染率经破损皮肤暴露0.3%(0.2%0.5%)经粘膜暴露:0.09%(0.006%0.5%)高危人群:所有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的人员医生、护士、实习学生家人、护工、志愿护理人员实验室人员、检验检疫员(密切接触者),职业暴露的概念,广大医务卫生保健人员、实验室人员、管理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过程中,暴露于HIV血液和实验室培养物经破损皮肤(如被针头刺上及其他尖锐物割伤等)、粘膜及非完整皮肤(如皮肤擦伤、挫伤或炎症性破损)接触具有潜在的HIV感染性的血液、组织、病毒提取物或其

6、他体液(胸腹水、脑脊液、滑膜腔液等)可能有感染HIV的危险性,病人处于窗口暴露源于被暴露者情况暴露源处于高病毒载态(1,500coupies/ml)被暴露着的低免疫水平,控制疾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标准预防 理念隔离技术 技术分级防护 方法,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

7、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质时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的物质喷溅到时,应当带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者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起居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加强防护(一),防护对象:进入传染病诊室、留观室、病区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可能接触从病人体液或污染物品的医、护、技、工勤等人员,转用传染病人的医务人员

8、和司机,加强防护(二),防护配备:隔离服:进入传染病区;进行有创操作和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及其污染的操作 防护镜: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操作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面罩手套:医务人员手部皮肤破损、可能被体液污染的操作。,严密防护,我们如何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呢?防护对象:给传染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理、吸痰等操作时;为传染病人进行尸解时;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加使用面罩或其它有效防护用品。,综合性防护 Universal Precautions,不要认为只是有临床症状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已经被传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10%15%AIDS确诊,85%90%AIDS感

9、染者未被诊断,1确定暴露级别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3预防性用药,评估:,暴露类型;液体/组织的类型和数量;暴露源的感染状态;暴露者的易感性。,一、确定暴露级别,HIV 潜在污染源:血液、血性液体、-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膜液、腹水、心包液、滑膜液、羊水和组织或病毒培养液-,一级暴露,有传染性的物质(1)粘膜/有损伤的皮肤(皮炎 擦破 开放性伤口)量小(几滴)暴露时间短(2)完整皮肤大面积暴露,时间长,二级暴露,有传染性的物质(1)粘膜/有损伤的皮肤 量大(如大量血液的泼溅)暴露时间长(2)刺、割伤,但低危(如表皮伤,实心针头刺伤),三级暴露,传染性物质:刺、割伤皮肤 高危(大空心

10、针深部刺伤动静脉穿刺,肉眼可见出血),二、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1.HIV暴露源级别1(轻度)HIV阳性CD4+计数高无症状病毒载量低,2.HIV暴露源级别2级(重度)HIV阳性CD4+计数低有症状,进展的AIDS病毒载量高,3.暴露源级别不明暴露源不明,三、预防性用药,预防性药物治疗方案(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300mg/次,每日两次。(2)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连续服用28天。如佳息患,均用常规治疗计量。,HIV感染建立的过程,病毒经粘膜或破损进入体内感染粘膜或皮肤层树突状细胞病毒于24小时内在树突细胞繁殖病毒于5天内出现在外周血液中每个细胞可产生5000个病毒颗粒,每人每天可生产1010病毒如无治疗,外周血病毒载量持续升高,随病程发展,HBV暴露后处理流程,局部处理 留取标本 3 上报医务处,联系地坛医院,因情况进行 暴露后预防治疗 4 监测 5 上报院感办,登记填表,HBV暴露后预防用药,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二者联合用药,HCV暴露后流程,局部处理 留取标本 3 上报院感办,填表登记 4 监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