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763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医学人口统计-相对数应用之一(比/率),王晓莉http:/,2,基本内容,3,人口统计分为两大类,静态人口统计:某一时点的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人口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等。,动态人口统计:反映某一时期内人口的变化情况 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自然变动;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引起的机械变动;人口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入另一个社会集团所引起的人口社会变动。,4,主要内容一、人口数与人口构成二、出生统计三、死亡统计,5,一、人口数与人口构成,1 人口数量2 人口构成3 人口金字塔,1 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随时都有生有死,有迁入和迁出,处于变动之中。1 实际人口:某

2、一时点,某一地区调查时实际存在的人数。2 法定人口:居住半年或一年以上的人口,或登记/户口所在地的人口。,7,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的人,8,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间:2000年11月1日零时;地域:中国大陆;人口:法定人口(de jure)特点:第一次长短表结合;第一次采用光电法录入;结果:成功,漏登率1.8%;投入:600万普查员;约20亿元,2元/人均(在发达国家:$5/人均);,9,2000年普查结果(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全国总人口:12.9亿;其中:,总体与样本:2005年全国1%抽样,增加了40

3、45万,中国1-5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11,中国人口数量的历史变迁(单位:亿),12,2006年1月6日零时02分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小男孩取名张亦驰(原名十三少),1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单位:百万,数据来源:美国人口咨询局,200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14,2006年部分国家的人口密度,15,2001年部分国家/地区按耕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16,2.人口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17,平均年龄:一般用Median Age表示人口年龄的平均水平应用:表示人口年龄的平均水平,年龄构成,人口系数:0-14,15-64,65岁及以上 人口负担系数:(P0-14+P 65

4、&)/P15-64,18,19,部分国家的负担系数(2000年),20,性别构成,生理性别:指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简称性别。社会性别: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21,性别比: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其算式为:,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 103-107,22,中国历年报告的出生性别比,23,韩国历年出生性别比,24,2000年中国年龄别人口年龄别性别比,25,3 人口金字塔 Population Pyramid,分析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的方法纵轴:年龄,以一岁一组或5岁一组;横轴:人口数或人口构成比;左男右女形状:其图形形如金字塔,故称为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的形状是长期以来人口

5、的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而形成的,一般变化缓慢,但相隔数十年,也会有明显的变化。,27,分 型,增长型人口:人口金字塔呈上尖下宽,多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示人口不断增长。静止型人口:除高龄组构成较小外,其它各年龄组构成相近,此类人口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人口总数基本稳定。缩减型人口:人口金字塔呈现上下两头小,中间大,一般多为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总数不断减少。,28,29,应用,表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对人口的影响;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年龄、性别构成,二、出生统计,出生和死亡是人类繁衍的两大基本要素。,31,生育是一个生理现象,也是一个人口现象。生理现象是指一个妇女具有生育的能力

6、,称为生育力;人口现象是指一定人口中的生育水平;人口中的生育水平总是与人口中的活产数相关联,测量某一人口的生育水平,首先必须明确活产的定义。,32,联合国对活产作了如下定义:“妊娠的产物全部从母体排出时,不论妊娠时间的长短,只要具有呼吸、心跳、脐脉搏动、明确的随意肌运动等生命现象之一的即为活产”。,常用生育统计指标,1.粗出生率(CBR)2.总生育率(GFR)3.年龄别生育率(ASFR)4.总和生育率(TFR),34,1.粗出生率(CBR),概念:是指某年每千人口中的活产数公式:,35,优点在于资料易获得,计算简单,因而几乎世界所有国家均用这个指标;缺点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大。(人口中生育

7、年龄的女性多,或人口较年轻,已婚率高的地区则粗出生率会偏高)粗出生率只能粗略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36,中国:出生率连年下降 1952:37 1970:33 2000:14.03 2003:12.41 2004:12.29 2005:12.40 2006:12.09,1994科威特活产数38868,人口数1620086粗出生率=?,37,2.总生育率(GFR),概念:也称普通生育率,是指某年的活产数与同年育龄妇女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公式:,38,总生育率的计算,39,GFR=49337/577416 1000=85.44,总生育率是以妇女为分母计算的,故消除了人口性别构成

8、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女性在15岁以前及50岁以后生孩子是极为少见的,故生育率的计算仅取1549岁计算。不同的年龄组生育能力有很大不同,2035岁为生育的旺盛期,35岁以后,生育能力就逐渐下降,所以这一指标还受育龄妇女内部年龄构成的影响。特点:可以反映育龄妇女总的生育水平,但其受育龄妇女年龄构成的影响。,41,3.年龄别生育率(ASFR),概念:也称年龄组生育率,是指某年每千名某年龄育龄妇女的活产数。1000意义:,42,年龄别生育率的计算,43,年龄别生育率消除了育龄妇女内部年龄构成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反映不同年龄(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一年龄别生育率可以直接比较。通常年龄别生育

9、率多以5岁一个年龄组计算,所以要想得到这一指标,必须要有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的妇女数和活产数,但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很难获得这一资料。,44,4.总和生育率(TFR),总和生育率是假定同时出生的一批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过程,每个妇女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总和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如某一年,2008年)每岁一组的年龄别生育率总和,即ASFR。但通常得到的是5岁一组的年龄别生育率用它来代替本组每岁的年龄别生育率来计算总和生育率。,46,各种生育率的计算,47,综合反映各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率,能确切说明人群生育水平。不受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故不同地区、不同年度的总和生育率

10、可以直接比较。是测量生育水平的最好指标,48,例如:一名妇女15岁时生育率为0.124,16岁时她的生育率是0.134,依此照推。把所有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就得到总和生育率,它表示每个妇女从15岁到49岁时生育孩子的总数。,49,1994年以色列的总和生育率为2.9,每1000名妇女生育2880个孩子。换句话说,如果1994年年龄别生育率保持不变的话,以色列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育2.9个孩子。,50,世界(206个国家/地区):2006年:最高:7.9(尼日尔 Niger);最低:0.9(中国澳门)中国:2006年:TFR=1.6(低 高:约40位),51,52,中国:总和生育率1970年:5.8

11、11977年:3.01980年:2.242001 年:1.81,53,人口要保持稳定,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这是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1.3的生育率是民族急性自杀,1.8是慢性自杀。,54,日本 总和生育率1995:1.422003:1.292004:1.282006:1.26,人口出生率过低,200年后可能消亡,“东京工业大学附近的一所公立小学原来有 500名小学生的学校,目前只剩下不到100人”,55,56,三、死亡统计,死亡是主要的生命事件之一。死亡统计资料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而且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卫生服务等情况。,57,测量死亡水平

12、的指标,1.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2.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ASDR)3.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mortality under age 5)5.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6.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7.死因构成,58,1.粗死亡率(CDR),概念: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计算公式:粗死亡率=1000 意义,59,和粗出生率一样,粗死亡率具有资料易获得

13、、计算简单的优点但其高低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故只能粗略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不能用来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60,几个国家某年人口年龄构成与普通死亡率,6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62,2.年龄别死亡率,概念:也称年龄组死亡率,是指一年内某年龄组死亡人数与相应的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多以5岁为一组来计算。计算公式:1000,63,3.婴儿死亡率(IMR),概念:是指某年不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计算公式:1000,65,The IMR Sweden 1750-2000,IMR(2006年)=2.4,中国(2006年):27,

14、66,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婴儿死亡率可以比较。婴儿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差,极易患传染病而导致死亡,故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的敏感指标。在人民生活水平高,环境卫生条件和医疗保健服务好的地区,婴儿死亡率较低。反之,婴儿死亡率较高。,6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意义:是指某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包括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的比值。计算公式:1000,68,意义: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婴儿死亡率的资料不易准确,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又很高常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综合反映婴幼儿死亡水平及儿童生存大小的指标。,中国(2003年):37(高to低 87/192),69,5.孕产妇死亡率(MMR),概

15、念:MMR是指某年孕产妇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常用十万分率表示。算式为:100000/10万,71,定义为:“妇女在妊娠期至产后42天以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有关的原因所致的死亡称为孕产妇死亡,但不包括意外事故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不仅可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而且可以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72,资料来源: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1997-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73,6.死因别死亡率,概念:也称疾病别死亡率,指某地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种疾病的人数。计算公式:死因别死亡率=100000/10万意义: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主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人群中各类病伤死亡

16、的频率,即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威胁程度。,74,7.死因构成,概念:是指某年某类死因的死亡数占该年总死亡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某类死因占总死亡数的构成比=100%,75,死因顺位,是指各种死因死亡数按其占总死亡数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出的位次,也就是将各种死因构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它反映某人群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从而明确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方向。,76,中国2004年前3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顺位,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77,全国1957年: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呼吸性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病和心脏病 全国1992年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和外伤及中毒是前五位死因。北京市2006年:死因顺位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到总死亡数的69.78%(人均期望寿命80.07岁)北京市2007年: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中毒,占总死亡的86.58%。居民死亡率为5.51%(2008年03月14日,北京市卫生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