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8017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科资源大厦工程满堂红模板支架作业指导书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施工部署14、施工要求25、脚手架施工26、脚手架拆除37、安全作业58、脚手架材料计划表59、脚手架计算书 71、编制依据: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2、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3、中科资源大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中科资源大厦工程施工图纸2、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6985m2,地上为两栋高层建筑,其中北办公楼为地上16层(包括设备层),南办公楼地上11层(包括设备层),两栋建筑由四层(局部五层)群房连成一体。首层室内外高差为0.1m。地下一层层

2、高4.20m,首层层高5.0m,2层层高4.3m,北办公楼3层层高4.3m,设备层层高2.19m ,4-5层层高5.39m;南办公楼设备层层高2.19m,3-5层层高3.3m。段10-12/C-F轴为下沉广场,地下一层、首层无顶板,二层处顶板标高为9.25米,板厚200mm,架体搭设高度为13.0米。南北方向为20m,东西方向为24m,搭设面积为480m2。在二层顶板中间处有一道圆弧梁(400900),直径为10m,有四道斜梁(6001000/900)使圆弧梁与框架柱相连;段10-12/G-H轴首层无顶板,二层处顶板标高为9.20米,板厚200mm,架体搭设高度为9.0米。南北方向为20m,东

3、西方向为6.3m,搭设面积为201.6m2;段10-12/F-G轴为5#、6#楼梯及9#、10#电梯间,地下一层、首层、二层、三层均无顶板,四层处顶板标高为17.55米,板厚140mm、180mm,架体搭设高度为21.5米。南北方向为20m,东西方向为8m,搭设面积为160m2;此区域层高较高,采用满堂红扣件脚手架作为顶板模板的支撑。3、施工部署:此部位层高较高,采用满堂红扣件脚手架作为顶板模板的支撑。待地下二层顶板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再开始进行支设。满堂红脚手架同时作为装修用临时脚手架。4、施工要求:4.1、材料要求: 架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03.5mm的钢管,满堂红支撑

4、体系架管长3-6m,不准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扣件:应有合格证,一字型、回转型、十字型扣件和螺栓均应光洁、灵活。有变形、损丝、滑丝的禁止使用。架板:木脚手板厚度5cm,长3-6m,板两端8cm处用10#铅丝紧箍两道并钉牢。安全网:采用全封闭密目立网,并有经国家认证的合格证,经工地现场抽检合格。以上材料必须有产品检测报告及合格证。4.2、结构要求:(1)采用满堂红支撑体系支设梁、板模板。10-12/F-G轴满堂红脚手架搭设最高点高度21.3m。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框架梁、次梁下面增设一道立杆,兼作梁底模板的支撑,立杆落地,大横杆通过。(2)脚手架搭设时地下二层顶板下碗扣式

5、脚手架支撑不允许拆除,待上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3)10-12/C-F轴、10-12/F-G轴、10-12/G-H轴区域脚手架各自独立,但相邻两立杆用小横杆连接牢固,使其成为一整体,且拆除时互不影响。5、脚手架施工:5.1、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的支设(1)立杆采用3-6m钢管,为了便于梁底模的支设,在距离边轴线300mm及梁(包括框架梁、斜梁、圆弧梁)边线两侧300mm处支设。10-12/C-F轴、10-12/F-G轴立杆、10-12/G-H轴立杆均为东西方向间距1.2米,南北方向间距1.0米,水平杆步距1.4米。如在斜梁及圆弧梁处间距大于以上规定时,在中间另增设一

6、根立杆,立杆高度同其它立杆。(2)为了保证梁模板的支设质量,在梁底(包括框架梁、斜梁、圆弧梁)增设一道立杆,作为梁底模的支撑。(3)脚手架在支设过程中,遇到墙体时,立杆在距离墙外两侧边线400mm处设立,以便于墙体模板的支设。(4)立杆下垫50mm厚通长架板,放置方向要保持一致。(5)撂底前先对顶板梁放投影线,以防立杆影响梁结构;立杆在支设过程中,必须拉线找直,使立杆在一条直线上。(6)扫地杆距地200mm,水平杆步距为1.4m,其水平度偏差不超过5cm。接头采用对接扣件,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得同步同跨设置,上下相邻接头、左右相邻接头、接头与立杆轴心线的距离,不小于50cm。(7)满堂红支撑体

7、系与框架柱连接在一起且连接牢固。(8)剪刀撑设置: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水平方向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9)布料杆安放时,在底座下放置与架体同长架板,板厚5cm。并在布料杆下面,即脚手架处搭设剪刀撑,进行连接处理。(10)验收:由项目总工组织、质检员、安全员、工程管理人员对架体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首先由加工组搭设完毕自检高度、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扣件拧紧度等合格后,报项目部。由总工组织以上人员对架体进行验收。不合格时填写架体整改意见,整改合格后进行第二次验收。合格时填写架体验收表,进行下一道工序。(11)满堂红

8、脚手架搭设示意图后附。6、脚手架拆除 6.1、安全保证体系6.2、操作要点(1)建立脚手架安全技术负责制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后执行。)(2)划出工作区标志,封闭工作区,禁止行人进入,并派专人监护(监控人:翟永清)。(3)拆架前须先将顶板、梁模板拆除完毕,地面杂物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拆除。(4)拆架人员由专业架子工拆除。(5)拆卸下的物件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弃。(6)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及系好安全带。(7)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结扣时,应先告知对方,以防坠落。(8)脚手架拆除前应经安全、技术部门批准并进行相

9、关的安全、技术交底。(9)拆除前先清理脚手架上的材料和杂物,设置警戒的范围,并设专人监护。(10)拆除时应自上而下逐步进行,一步一清,不得上下同时作业,拆除大横杆、剪力撑时,先拆中间扣。(11)拆除作业中有需要加固的部位,应先加固再拆除,防止架体倒塌。(12)拆下的杆件、零配件,应按规格分批运到地面,严禁抛投,并按规格、品种堆放整齐。(13)作业人员应分工合作配合默契,中间不宜换人,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作详细交底。7、安全作业:(1)操作工人应执证上岗,进场前应经安全培训和交底。(2)上岗前检查安全设施、用具是否完备可靠。(3)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管理人员不违章指挥,操作工人不违章作

10、业。(4)严格安全交底制度并作好记录。(5)抓好日常管理,防止各种杆件设施被随意拆除。(6)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作好个人防护,确保操作的安全性,防患于未然,此项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作业班组执行。(7)脚手架的拆除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的顺序,绝对不允许由上向扔掷架管。(8)脚手架安全检查员:翟永清8、脚手架材料计划表:项目规格单位数量备注架管6m根4000架管4m根900架管3m根1200架管2m根500架管1.5m根300十字扣件个14000接头扣件个1600转扣个600架板4m块300架板2-3m块4009、满堂红模板支撑计算书:9.1以板为计算架体稳定性:9.1.1、计算依据

11、:按架体高度最高(21.5m)处计算条件计算楼板混凝土浇筑支撑体系稳定,此处板厚180cm、140cm,以厚板为依据计算。9.1.2、模板支架计算:立杆横距b=1.2m,立杆纵距l=1.0m,水平杆步距h=1.4m,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为0.47m,钢管采用483.0。9.1.3、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计算:根据规范JGJ130-2001中P20公式:N=1.2NGK1.4NQKNGK-一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NQK-一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1.NGK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

12、第一册P101表1-104钢筋混凝土取值为25KN/m3.模板及木板自重取值为0.5KN/m2。.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根据规范JGJ130-2001附录A取值(按单排脚手架考虑):gk=0.1473KN/m。.由上得NGK=21.30.1473+0.51.01.2251.01.20.18=9.14 KN 2. NQK计算:. 根据模板规范162-2008中规定,施工荷载(布料杆)4 KN/m2。振捣荷载为2.0 KN/m3。.由上得NQK=411.2+211.2=4.8+2.4=7.2 KN3.轴向力N计算:N=1.2NGK1.4NQK=1.29.14+1.47.2=21.048KN9.1.4

13、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的计算: 根据规范JGJ130-2001中P16公式:L0=h2ah-支架立杆的步距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h=1.4m.a=0.47m.由上得L0=h2a=1.420.47=2.34m9.2.3立杆稳定性计算 根据规范JGJ130-2001中P16公式:N/Af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已算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长细比=L0 /iL0-计算长度(已算出)I=(D4-d4)/64=(484-424)3.14/64=10.78cm4i-截面回转半径:i=I/A=1.59cmA-立杆的截面面积: A=D21(d/D)2/

14、4=3.14(0.048)21(42/48)2=4.24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JGJ130-2001表5.1.6取值f=205N/mm2.长细比=L0 /i=2.34m1.59=147 .根据规范JGJ130-2001附录C得=0.32.N/A=21.048KN0.324.24cm2=155N/mm2205N/mm2.得N/Af所以该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稳定性计算符合规范要求。9.2以梁为计算架体稳定性:由于各部位荷载不同,下沉广场框架梁较大(6001000/900),荷载最大,以此部位作为计算条件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9.2.1、模板支架计算:立杆横距b=0.6m,立杆纵距l=0.8m

15、,水平杆步距h=1.4m,最顶层一步1.0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为0.2m,钢管采用483.0。9.2.2、模板支架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计算:根据规范JGJ130-2001中P20公式:N=1.2NGK1.4NQKNGK-一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NQK-一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1.NGK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第一册P101表1-104钢筋混凝土取值为25KN/m3.模板及木板自重取值为0.5KN/m2。.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根据规范JGJ130-2001附录A取值(按单排脚手架

16、考虑):gk=0.1473KN/m。.由上得NGK=130.1473+0.50.60.8250.60.81 =14.15 KN 2. NQK计算:. 根据模板规范162-2008中规定,施工荷载(布料杆)4 KN/m2。振捣荷载为2.0 KN/m3。.由上得NQK=40.60.8+20.60.8=1.92+0.96=2.88 KN3.轴向力N计算:N=1.2NGK1.4NQK=1.214.15+1.42.88=21.012KN9.2.3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0的计算: 根据规范JGJ130-2001中P16公式:L0=h2ah-支架立杆的步距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

17、点的长度 .h=1.4m.a=0.2m.由上得L0=h2a=1.420.2=1.8m9.2.4立杆稳定性计算 根据规范JGJ130-2001中P16公式:N/Af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已算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长细比=L0 /iL0-计算长度(已算出)I=(D4-d4)/64=(484-424)3.14/64=10.78cm4i-截面回转半径:i=I/A=1.59cmA-立杆的截面面积: A=D21(d/D)2/4=3.14(0.048)21(42/48)2=4.24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JGJ130-2001表5.1.6取值f=205N/mm2.长细比=L0 /

18、i=1.8m1.59=113.根据规范JGJ130-2001附录C得=0.496.N/A=21.012KN0.4964.24cm2=100N/mm2205N/mm2.得N/Af所以该模板支撑体系立杆稳定性计算符合规范要求。electrical wiring, with supervision people according to about specification for no-load commissioning, in trip within Shang, and Xia roundtrip run number times, and check, and observation e

19、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art has no exception phenomenon; then, connection gate for static load contains test, to test opening and closing machine of mechanical and metal structure of hosted capacity (test load contains followed by used rated load contains of 70%, and 100% and 125%), observation th

20、e part running situation, While waiting for the design of water level at or near the head, and dynamic loading tes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dynamic loading tests on the bodies to test the dynamic stiffnes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gencies and gantries. Test load rated load 100% an

21、d then 110%. Test agencies should be conducted separately, when there is a joint commissioning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the supervisors instructions. Test, repeat to start, run, stop, forward, reverse action, time to . Figure 9.5-5 stationary winch hoist installation procedure Figure 9.5.5 5 screw hoist installation procedures and methods (1) hoist install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 1) should be provided第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