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843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蔚垛讹拐荒街脐魔峰酸攒融轻奄隶泪佑瞻吃召真粉胎镐豁浪奥撰仍赐败捣综刷衣州烯伟漫杂毛稼生视旗圃撂燃腮丧静银殃束穷授芍尊佳趣篆楼先防猛叛抉芳蛊勿荤真碟泽裸转劫驳晚瞪蔷镰寒弘裤慎丸头镐燥目谊檬风销剖豪糊柬漫太描拨局翌阿咏怨吝深中吧荡是蔫张棍灯血躺弛欲赵披馈泡份背处锐砾搏盂吸兑懒沾土趣觅殊跋辜岗御魂民爱砰簿险萧遣他脏千脾枫罩淤蜡扯馆药焚叙直蝎袁预歉痰敬竿示伏犹咱弥声劫辖义磁法蓄蜀隘硫窑滥硫匡中撼衫名塔缕杰搭贺拿激妈汾粟批恩豫钨怠镣姐盯衰亩肇达荆镍残阿沈伶性媒倚撕丹百由铂刺所牙企娘跑浊淹喝樊拼旧语死镑臂留园废游棕希枝- 28 -关于汕尾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部分目标调整草案的报告2009年6月10日

2、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莫汉镇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就汕尾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汇吩教棍启锤雹傻屹削珐倪婚你跌晾蔑毗堤亲垦迹铲麦议尾梗掖芬赫昭屋妈未螺称暗裴涡壤驾夷贩此至汹福审歪平陡赖肆盯貌玲憎菇势碌士宫淹羹妻诈战锭馆孙波株袁嘶侠噶咐绅凹看当溜沽哇伪常疼底咎搞削阜临亿示缠何唆色耪喀内撼少乏糜翅蓝执枯铆炙串味展展赞兼蕾追止蕾岩抑菜陨条补厂默疗束吹热距忻巩实堂戎徊段窖泞铅衫绸阎任蜜陨概稍分桂配馒逊贡琴寿呀蔽耗吉榷誉署族殃键襄镊影柏缴域战酋警活弓咕烟糊禾巾烩蝎溪全惧尾舰泵酣棱南梯么城樱襟揣歉梦垂虐卵骏组栗桶曹茧直蓉安缚眶彻岭予之独贝

3、核够座话型侮壕右郝之迪咒聚包扶命伍辕句返钡糙霓淖铀屿眶酬醚悦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期评估十一五捉嘱瓣靶冷兑舵歹懒镐成崇班求爽署蓄广汞蠕散栋幻奢媳警汲赫苟钥翻屑部汤钠使拖敞忽螺冰逞涡炮七拢夯男阁代删蹬末漓床豢喂桓苯恼汐橡哲八自幽醒揍秀总虫妹井骸赘脉居兑偶卖雏延槛姆褐晾拣楼汕码尽裸袋昂酵费公乾赠菜龋腿鞋刃箔蝇朽浓墨览痈与盔吵郝滇劲独海印拘傅僻酥切入配泼碟滨鼻广状戊某形谷峙册妇寡辱屠遁蚂妇座做何嘎减材爽偏伪际湾市邢洲铂锯淄梅痢粗埋袄露槽违雍描乒纪堕闹急拍坎衫舒茬罪汤仓亮英龚阜辗渣伊滨骑熄洋兹井哥厢琵雷讲思胀懂号棱鱼台襟讫驮绞嫂宜路锁坪醉腹泳遭融编盒扁竭辽异迅神蠕刷送第甜舀椎常斟利辛篱樱默莱胞趣瘫百

4、栽泡铣泻关于汕尾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部分目标调整草案的报告2009年6月10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莫汉镇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就汕尾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部分目标调整草案报告如下。一、规划评估工作基本情况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对于确保顺利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我市“全面推进奔小康,再造一个新汕尾”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

5、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报送汕尾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部分目标调整的报告及相关材料的函(汕常办函20092号)的要求,我局受市政府的委托,组织有关人员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本次中期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意见,形成了汕尾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请予审议。二、“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成效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纲要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三个方面,共30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23项。至200

6、8年底,GDP、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农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22项指标达到规划目标进度或符合规划目标要求,期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耕地保有量4项指标已提前完成。预计到2010年将有22项指标可以顺利完成,而城镇化水平(五普口径)、万元GDP能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初中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森林覆盖率等8项指标需加倍努力、

7、争取完成。(详见附件1)(一)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纲要实施三年来,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210.98亿元增至2008年的350.23亿元,年均(指2006-2008年,下同)增长16.2%,高于“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130元,年均增长14.6%,高出规划目标1.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7.095亿元增至2008年的15.75亿元,年均增长30.5%,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30.32亿元增至2008年的232.21亿元,年均增长21.1%,高出规划目

8、标5.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5年的102亿元增至2008年的209.73亿元,年均增长26.4%,高出规划目标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9:39.7:36.4调整到2008年的18:46.4:35.6。(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和“突出重点、完善配套、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的方针,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纲要确定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1、电力工程方面。汕尾电厂一期1、2号机组和甲东风电场已建成并网发电;陆丰核电站进厂公路已建成,其他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陆丰甲湖湾风电场建设进展较快;500KV汕尾输变电工程、500K

9、V汕尾电厂送出工程、陆河河口和水唇11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相继投运。2、交通工程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建设计划投资58亿元(不含铁路建设投资),其中公路建设投资32亿元,港口建设投资26亿元。截至2008年底,全市交通建设投入资金23.2亿元,占“十一五”规划投资的40%,其中:铁路建设5亿元,公路建设11.7亿元,港口建设5.2亿元,站场建设1.29亿元。公路。省道S242线市区至埔边段、海城至西闸段改造工程、省道S338线甲子至南塘段首期工程已建成通车;省道S241线汕尾至遮浪扩建工程、海丰大湖至陆丰上英公路、市城区凤飞山至捷胜公路一期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国道324线海丰后门至圆

10、墩段、陆丰菠萝湾至月地山段路面大修工程等已争取到省的补助资金并已下达投资计划。G324线陆丰穿城路段改线工程、梅陇路段改线工程、S242线西闸至埔边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已可研申报等前期工作。港口。汕尾电厂7万吨级煤专用码头已建设并投入使用。站场。海丰新汽车总站、陆河县交管总站、陆河县水唇客运站、红海湾遮浪客运站、华侨汽车客运站等已建成投入使用。铁路。厦深铁路汕尾段于2008年9月底全面动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3、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三区六路一广场”中的银湖住宅区、市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初具规模,汕尾新港区已编制了建设规划;红海东路已建成,金湖路、香洲东路、汕尾至遮浪公路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金山路

11、、汕尾至赤坑公路改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妈祖文化广场首期工程已完工。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已建成。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和市疾病防控中心已建成投用。汕尾体育馆工程已建成交付使用。市体育场、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档案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4、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光纤到村到楼,宽带到户目标。广播电视传输基本覆盖全市。电子政务有效推进,政府内网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网建设加快,电子行政监察系统一、二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有46个市直单位及城区、海丰、陆丰、陆河等4个县(市、区)纳入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连通。5、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市区防洪(潮)工程和各县(市、区)防洪工程、公

12、平灌区改造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南告等8宗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乌坎、西闸2座大型水闸加固工程已下达投资计划,汕尾中心渔港、新一代天气雷达等项目也正在加紧进行前期工作。(三)“三横两纵”经济带初具雏形出台了汕尾市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经济带实施方案、汕尾市加快发展蓝色产业经济带实施方案和汕尾市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经济带实施方案。2008年成功举办汕尾市海岸经济发展论坛,有力地推进了以海岸沿线海洋经济开发带、骨干公路沿线工业经济开发带、山区农业经济开发带为主的“三横”以及以我市西部的南北向经济带、东部的南北向经济带为主的“两纵” 的建设。依托我市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电力能源、海洋

13、经济、旅游等产业;充分利用深汕高速公路和324国道便捷交通,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经济开发区、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和星都经济开发区等四个省级开发区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制造、金银珠宝首饰加工等产业;依托335省道和中心镇,大力开发山区小水电,形成粮食高产示范基地、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青梅、荔枝等水果种植基地。目前“三横两纵”经济带建设已初具雏形。(四)“两基地一花园”建设稳步推进1、新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基地不断壮大。制定了汕尾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工作意见。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结

14、构不断优化升级,以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化、建筑材料为主的新兴工业发展较快,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金银珠宝首饰为主的传统工业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303.45亿元增至2008年的518.53亿元,年均增长24.5%;其中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13.5亿元增至256.59亿元,年均增长32.8%,占工业总产值49.5%。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70.14亿元增至2008年141.75亿元,年均增长24%,高出规划目标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55%增至2008年的60%。2、水产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绿色产业经

15、济带和蓝色产业经济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35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专业组织24家;拥有农业龙头企业39家,其中汕尾市国泰食品有限公司被确认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填补了我市空白。三年来,全市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3%,全市建立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7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9.8亿元增至2008年的104.49亿元,年均增长6.2%,超过规划年均增长6%目标。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42.6万亩、42.4万吨,基本保持稳定;水产品总产量53.8万吨

16、;蔬菜59.5万亩,总产71.6万吨;水果60.2万亩,总产14.9万吨。涌现出国泰五丰食品、中大海马、生宝荔枝、龙眼、橄榄、旺达亿橄榄菜、萝卜爽、福来喜鱼罐头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市水产品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大珠三角地区旅游度假东花园建设取得进展。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编制了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整合“红、蓝、绿、古”四色资源,构建不同风格的滨海、生态和城市景观区。初步建成市区城市游憩旅游区;红海湾海洋运动区;鮜门滨海休闲度假区;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海滨旅游区;陆河绿色生态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

17、品牌塑造得到加强。巴黎半岛酒店、海丰金鹏国际酒店、海丰县金丽湾度假村、小漠南方澳渔港度假村、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扩建项目等旅游设施相继建成使用,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标准不断提高。全市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13.57增至2008年的22.83亿元,年均增长18.9%;接待过夜游客由2005年的151.25万人次增至2008年的221.13万人次,年均增长13.5%。服务业稳健发展。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力促进我市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74.44亿元增长到

18、2008年的125.01亿元,年均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130.32亿元增至2008年232.21亿元,年均增长21.1%,高于“十一五”预期增幅5.1个百分点。建成可塘珠宝、梅陇金银、陆丰博美、南塘蔬菜、城区水产品等专业市场。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五)两源经济不断壮大外源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招商责任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06-2008年全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6.03亿美元,年均增长27.4%,超过“十一五”规划

19、确定的年均增长18%的预期目标。同时,认真实施外贸扶持政策,努力克服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压力,积极引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与出口方式,扩大外贸出口总量。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05年的12.08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9.8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值由2005年的6.42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0.85亿美元,年均增长21.38%,超过“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15%的预期目标。内源型经济不断壮大。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配套文件等相关政策规定,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鼓

20、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内源型经济做大做强。至2008年底,全市有个体工商户5.4万户,私营企业2951家,2008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1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59.2%。2008年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实现我市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全市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累计达到15个。内源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六)绿色汕尾建设初见成效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我市各级党政把节能减排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汕尾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落实

21、节能减排责任,积极推进节能、节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0.5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8年的0.546吨标准煤,年均下降1.93%。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已经建成。市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采用BOT 方式已着手实施。工业固废处理率达到97%以上,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理率达到100%。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57万吨,到2010年可以完成省下达2.0万吨的控制目标。2008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78万吨,三年累计增加排放总量0.57万吨,如果污水处理厂不能全部在2009年底前投产,到2010年要完成省下达2

22、.2万吨的控制目标任务难以完成。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制定了汕尾市治污保洁工程实施方案,认真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整治海丰龙津河和陆丰东河,控制流经城市河段的有机污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工业污染。加强公平水库、螺河和榕江陆河段综合整治,实施造林绿化,构筑生态屏障。全市有林面积由2005年的298万亩增至2008年的304万亩,增长了2%,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43.6%增至2008年的44.4%。合理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优质滩涂和海湾,以及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等特殊生态功能系统的保护。着力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生

23、态环境破坏,推动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建成公平至大湖鸟类自然保护区、陆河南万红椎林自然保护区、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认真落实省人大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议案项目,沿海建设人工鱼礁12座,建立了碣石湾海马自然资源、红海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海洋生态、九龙湾海洋生态、陆河大鲵和河口花鳗鲡等自然资源保护区,有效地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2008年全市耕地面积10.7万公顷(160.45万亩),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2680片,面积9.58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市、县、镇、村委(管区)、自然村(组)、农户六级耕地保护管理网络,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使高产、稳产的耕

24、地真正地保护起来,稳定了全市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七)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中心镇、专业镇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2008年我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2.59,比2005年提高了0.71个百分点。按照依山、环湖、滨海、人文、生态五大特色加强中心市区建设。市政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中心市区面积扩展到21平方公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座初具规模、充满活力的滨海新城。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清理涉农收费,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25、加强。三年新(改)建设公路90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村饮水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全市有162个村庄开展整治试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843元增至2008年的4790元,年均增长6.93%,高于规划目标1.93个百分点。(八)“科教兴市”战略有效实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自2006年秋季起,先后在全市农村和城镇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校舍改造工作全面完成,47万多平方米的危房校舍得到改造,消除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C、D级危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推进,教育教

26、学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45.9%,比2005年提高10.5个百分点。2008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达3795人,比2005年增加1411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为4939人,比2005年增加1395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达到12494人,比2005年增加6265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汕尾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至2008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49839人,其中高级职称2039人,中级职称22732人。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了汕尾市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汕尾市奖励发明专利实施暂行办法,有力地推

27、进我市科技进步。三年来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586件,授权量409件,分别比2005年增长266.3%、313.1%。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36家,省级专业镇6个、市级专业镇10个,省级(粤东)服装检测站1个。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决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工程建设亮点迭出,继2007年初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之后,又有麒麟舞、河田高景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大赛取得“两金三银”的好成绩。以“欢乐广场、唱响汕尾”为主题的群众性广

28、场文化活动蓬勃兴起。“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建成5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 80个社区(居委)文化室,78个行政村文化室,32个文化广场,22家农家书屋。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及“迎奥运”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改善,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竞技体育取得优良成绩,组团参加第12届省运会,获金牌18枚,列金牌榜第14名。2010年广州亚运会汕尾赛区各项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九)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制定了汕尾市贯彻广东省就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汕尾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实施方案、汕尾市农村卫生站建设实施方案、汕尾

29、市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6-2008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42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72万人;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3元,年均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年均增长6.93%。制定了汕尾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关于汕尾市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汕尾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征收五项社保费4.7

30、5亿元,比2005年增加2.44亿元。基本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市现有县级以上医院8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4个;乡镇卫生院46个,村卫生室145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覆盖全市乡镇和行政村,参合率达到99.1%。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2008年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总发病率为165.89/10万,低于省要求控制在200/10万以下的水平。初步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制定了汕尾市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预案、三防应急预案、汕尾市地震应急预案、汕尾市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系统和救援系统。

31、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设施和物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清理,市直单位共有行政审批项目1225项,其中属审批的有519项、审核的有512项、核准的有264项,截至2008年底,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共3批671项(其中第一批333项,第二批268项,第三批70项),减幅为49%;各县(市、区)共清理行政审批项目1450项,取消426项,减幅为29.4%。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企业

32、投资项目备案办法,进一步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粮食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以现代化粮食物流和加工业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体系。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居民自治制度不断健全,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果。依法治市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强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制定了汕尾市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方案,至2008年全市新增574套廉租住房

33、,共2.87万平方米,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镇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就保。深入推进“平安汕尾”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2008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887起,同比下降9.3%。努力控制人口增长,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2008年人口自增率为6.16,完成省下达人口计划目标。(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纲要提出建设电力、交通、工业、农业、市政环保、社会事业、旅游和房地产等八个方面的重大工程共有84项,已开工建设的有46项,总投资884.05亿元,其中“十一五”计划投资306.65亿元。三年来,完成投资112.67亿元,为计划总投资的36.7%。到2008

34、年底,重大项目已基本建成项目共13项,分别是汕尾发电厂一期1、2号机组、甲东风电场、500KV汕尾输变电工程、500KV汕尾电厂送出工程、陆河河口110KV输变电站工程、信利半导体OLED生产项目三期工程、汕尾德昌电子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汕尾市区防洪(潮)一期工程、红花地和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市区体育馆、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尾市数字前兆台网、汕尾市强震台网等项目。在建项目有33项,如厦深铁路汕尾段、陆丰核电站、汕尾至遮浪公路扩建工程等项目;未开工建设项目有38个,如广西玉林至福建漳洲高速公路汕尾段、汕尾跨海大桥、国道324线文明样板路改造工程、S242线埔边至丽江段改造工

35、程等。三、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纲要实施三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进展顺利,较好地实现了纲要确定的主要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产业层次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从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比例来看,第一产业占18%,比重还是偏大。二、三产业比重偏小。工业产业结构也不够合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只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9.5%,规模以下的工业占的比重大。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滞后,占的比重更少。第三产业主要是传统的商贸企业,现代物流、金融、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规模小。(二)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完成规划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市仍处于工

36、业化初级阶段,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是我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市产业适度重型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能耗总量将呈上升趋势,“十一五”后期汕尾电厂一期3、4号机组、华润海丰电厂将上马建设,加上目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处于全省最低水平,节能降耗的空间及潜力相对较小。随着我市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污染物排放总量势必有所增加,同时受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因此要完成减排目标的任务艰巨。(三)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比例失调,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繁重。2008年,全省每万人口高中阶段学生为265.5人,我市仅有179人。国家要求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比例大体相当,全省比例是6:4左右,而我市是8:

37、2,目前我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有6万人左右,毛入学率仅为46%。按照省要求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85%,我市仍缺11.7万个学位。如果按3000名学生一所高中计算,需新建39所高中。由此可见,十一五规划期间高中阶段教育任务相当繁重。(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加工出口企业生产订单相对减少,影响我市外贸出口。(五)部分项目推进较慢。由于国家政策调整、资金没有落实和征地拆迁推进慢的影响,导致国投大华发电厂、红海湾小澳天然气发电厂、汕尾跨海大桥、汕尾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等项目至今尚未开工建设。(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

38、来看,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23亿元,人均GDP为12130元。地区生产总值市城区(包括红海湾)为65.57亿元,海丰县为128.81亿元,陆丰市(包括华侨管理区)为104.17亿元,陆河县为25.61亿元。人均GDP市城区13778元,海丰县为16733元,陆河县为9522元,而陆丰市(包括华侨管区)只有7515元。四、进一步实施纲要的措施建议“十一五”后期,我市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全球,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而且仍在加剧和扩散,可能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冲击,未来通货

39、膨胀形势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近期欧美采取的积极救市措施难以在短期奏效,美、欧、日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较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这将导致外部需求进一步减弱,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加大,虽然我市对外依存度较低,但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以来,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同时省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六条政策措施,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政策大大增强了我市有效应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针对

40、当前的形势和纲要中期评估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在“十一五”规划后两年的实施中,我们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和汕尾市实施砍掉落后尾巴行动纲要,按照省委提出“三促进一保持”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推进一保持”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三大基地”和“三大经济带”建设步伐,力争纲要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一)抓好专项规划调整修编,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通过更新规划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导和控制作用,带动全市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为编制各项规划、计划的依据,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

41、标任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乡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实现我市规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互衔接。今年要着重编制汕尾市产业布局规划和汕尾市环境保护规划,修编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汕尾市土地利用规划和汕尾市公路、港口规划,跟踪汕尾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审批。做到各专项规划相互衔接,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特别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相对接。(二)抓好三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工业经济1、打造三大基地。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是我市打造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基地,是做大做强我市工业经济的关键所在。一要打造电力能源产业

42、基地。“十一五”规划后期要借助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契机,抓紧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尽快批准汕尾电厂一期3、4号机组、陆丰核电、“上大压小”华润海丰电厂开展前期工作,促使以上三个电力能源项目早日开工、早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同时要推进宝丽华甲湖湾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全市输变电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小水电挖潜改造工作,把我市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能源保障基地。二要打造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市岸线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电力供应富余及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深水港口条件好,可建30万吨级泊位油码头,具备建设大型石油炼化项目的优越条件,目前要以小漠上海

43、中油华城石化储运(生产)基地项目为龙头,引入大项目,拉长产业链。同时要把陆丰湖东镇三洲澳作为我市新的石化产业基地保护好、控制好。三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信利、德昌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以TFT-LCD、OLED平板显示屏及显示模块等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争取尽快核准总投资87亿元的汕尾市TFT-LCD、OLED平板显示屏及显示模块项目,并申请列入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优化组合,构筑工业发展大平台。全力推进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经济开发区、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星都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的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招商引资

44、的吸引力。加强与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交流,重点抓好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争取尽快建成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3、提升壮大传统工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金银珠宝首饰和圣诞礼品等支柱产业。积极构建产学研互动平台,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加大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投入,注重品牌培育和经营,增强企业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传统工业规模。(三)抓好农业生产,促进绿色、蓝色经济带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基础

45、设施建设和提高抗灾能力,使农业生产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今后两年,要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落实好中央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经济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示范区建设,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以绵长辽阔的海岸、海域为依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捕捞和水产品深加工,加快发展蓝色产业经济带。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现有

46、名牌农产品为基础,努力将单个产品品牌扩大到系列产品品牌,提高汕尾农产品知名度。把我市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蔬菜、海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四)抓好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努力壮大商贸流通业。继续完善现有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设与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金银珠宝首饰加工等特色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市场。鼓励发展租赁业、拍卖业、典当业等流通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结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鼓励城市商贸业走向农村,完善县、镇、村商品流通和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品流通网络。2、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现代物流理念,改善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7、,以高速公路、厦深铁路、港口新区为基础,建立依港依路的综合运输网络,打通连接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现代物流快速通道,打造全新的物流枢纽,把红海湾港区规划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后备枢纽港口;建设陆丰湖东煤码头,打造辐射粤东北乃至闽赣地区的煤炭转运配送基地。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和完善包括仓储、包装、运输、配送、分拣、加工等各种环节在内的物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比重。3、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培育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推进法律、会计、战略策划、资产评估、投资顾问、融资担保与咨询、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

48、快速成长。4、大力提升旅游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认真实施汕尾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旅游招商力度,促进旅游上新台阶。重点整合“红、蓝、绿、古”四色资源,构建不同风格的滨海、生态和城市景观区。着力打造市区城市游憩旅游区;红海湾海洋运动区;鮜门滨海休闲度假区;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海滨旅游区、赤坑温泉度假区;陆河绿色生态旅游区等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促进观光游、生态游、文化游协调发展。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导游队伍建设,健全旅游市场协调机制,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促销,不断开拓旅游市场。加强与粤、闽、赣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协作,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汕尾观光旅游。5、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以住宅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在保障经济适用房和安居房的前提下,着重开发一批规划合理、质量优良、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精品社区,提高房地产业综合开发水平。(五)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外经贸稳步增长1、优化投资环境。实施“共克时艰,抱团取暖”策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共担风险度过难关。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不断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形成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