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188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 学前儿童教育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初步明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从而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3、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及其内容的生成,学会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4、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自主探究,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对象及教学条件设备等灵活的、创造性的加以运用。5、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核心概念: 科学、儿童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成课程、自主探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

2、育的改革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幼儿园常识仍沿用50年代的教材教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已显得有些陈旧,无法满足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全国许多幼儿园都开始了常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经过10多年的实践,“科学”逐渐取代了“常识”。200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科学”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之中。“科学”被除去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一个进步。具体比较“科学教育”与“常识教育”,我们发现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科学教育在目标上更注重发展儿童的好奇

3、心和求知欲;在方法上强调学前儿童自己探索与发现;在内容上考虑到数学是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工具,两者是有联系的,能够互相渗透的,因而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统称为科学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一、科学是什么对于常人类似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科

4、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例一: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到一块薄木板上,他想让小汽车在木板上跑起来,就用磁铁在前面吸、后面吸,各个方向吸,想让小汽车跟着磁铁走

5、,可是小汽车被吸到磁铁上,并没有跑起来。幼儿A去找幼儿B帮忙,两个人一起忙活起来,可是忙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两人有点泄气了,他们放下磁铁和小汽车,不想玩了。这时,教师走过去,拿起磁铁和小汽车说:“这辆小汽车真漂亮!我们想办法让小汽车在路上跑起来吧!”两位小朋友听见了,都围拢过来,我把磁铁放到木板的下面,在小汽车的正下方,然后把磁铁贴着薄木板向前移动,小汽车跟着磁铁动起来了!“小汽车开了!小汽车开了!”两位小朋友欢呼起来,他们玩小汽车玩了很久。显然,这两位儿童经历了一次典型而且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起初,科学区投放的磁铁和小汽车引起了儿童摆弄的兴趣。而摆弄的过程又引起了儿童的发现:磁铁能把

6、东西吸过来,它能不能让小汽车跑起来?这个问题引发幼儿A去不断重复操作,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一发现又引起了梦龙更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小汽车每次都被吸住,却跑不起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寻求幼儿B的帮助,但是直到最后,他心中的疑问也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儿童对事物表现出好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释,尽管他最后并没有得出在成人看来“正确的”结论。例二:早晨,两位小朋友在街心公园跑步,树枝、草叶上挂满了露珠,长椅上也是湿漉漉的。幼儿A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问幼儿B:“你说是白天热还是夜里热?” “当然是白天比夜里热?” 幼儿B回答。 “我认为正好相反。你看,昨夜热得树木、花草出了那

7、么多汗。”在这个例子中,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探究行为。似乎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对问题的回答。当然,我们深信这个儿童的认识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他平时有关出汗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他至少认识到出汗和热这两个现象是有关联的,只是不能区分汗珠和露珠。这也是“儿童的科学”儿童在思考并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他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也许是贫乏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例三:某5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我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儿童的解释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

8、儿开、一会儿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像是星星在眨眼睛。”这位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说:“你想的真好!不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例四:一天,女儿忽闪着眼睛问我:“爸爸,人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了想,就尽量用通俗明了的语言说道:“青青,是这样的,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人的祖先,就是猴子”女儿咯咯笑着说:“爸爸说话好啰嗦呀!”我笑着继续说:“猴子很聪明,又特别喜欢干活,过了很久很久,猴子学会了站着走路,也学会了说话,然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人,懂了吗?”半天,女儿点点头说:“噢,怪不得猴子越来越少了,原来都变成人了。”啊?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她扫了我

9、一眼,继续补充说:“爸爸,我明白了,动物园里的猴子都是懒猴子,我们和妈妈都是聪明的猴子。”这两个儿童的行为似乎离科学更远了:与其说这是科学,还不如说是幻想。然而,科学和幻想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正是“儿童的科学”儿童同样对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好奇,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一个解释,尽管这个解释没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是主观想象的结果。例五:一次科学活动快乐的旋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旋转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旋转是接送车转动的轮子、是司机叔叔手中的方向盘;是妈妈买来的陀螺、是幼儿园里好玩的呼啦圈;是洗衣机里的大漩涡,是电视里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各种各样的旋转吸引了孩子们,他们睁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生活中

10、有这么多神奇的旋转,那我们自己呢?孩子们兴奋地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身体从上到下都会旋转头、眼珠、嘴巴、手臂、腰、膝盖、脚甚至整个身体都会旋转,更神奇的是我们的身子能跟着音乐节奏旋转,还能好几个部位同时旋转呢渐渐地,孩子们不满足于发现旋转了,他们开始探索: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旋转呢?孩子们到自己熟悉的各个角落去寻找、做记录,惊喜地发现原来旋转原因有好多:有的靠电力旋转、有的靠风力旋转、还有的靠人力旋转的孩子们还大胆想象:还有靠引力、靠机器人的力量旋转的可是为什么他们旋转的速度会不一样呢?细心的孩子们开始学会在游戏中比较观察:原来,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物体本身是否平衡、用力的大小等等都会影响旋转的速度

11、。旋转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呢?实验课上,孩子们品尝了果汁机榨出来的鲜果汁,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了洗衣机里转动后变的干净衣服;也看了电视里、图画中被龙卷风刮得东倒西歪的房子树木,也知道了因为有漩涡,地球上还有轮船不能经过的海面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孩子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发现他们拿来了纸笔画下了自己发现的旋转物体,在实验课上跟老师一起制造旋转,和老师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动手设计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旋转玩具,组成了大A班的神奇的“旋转王国”。不仅如此,在班级的“宝贝生日会”上,还和爸爸妈妈一起跳起了快乐的“圆圈舞”,把爸爸妈妈都逗乐了快乐的旋

12、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旋转,许多被大人忽视的现象,在儿童眼里是那么的好奇和有趣。这就是儿童的科学。所以,幼儿都是科学家,幼儿的生活就是科学,无处不在。是经验性的、诗意性的、想象性的。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通过对以上的概念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科学教育不应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加上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教育。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具体的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解释为:是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儿童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初步学习科

13、学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儿童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过程。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目标是时代、社会对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指导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纲要中, “科学教育”明确列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纲要规定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14、、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物、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已成为新世纪科学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解读完整意义的科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作为科学探究结果的科学知识,贯穿科学探究过程的科学方法,和以科学探究态度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而在纲要中,科学领域共提出5条目标。第4条是关于数学教育的目标,第l和第5条是关于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另外第2和第3条是关于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目标。如何

15、理解这4条目标(不含数学目标)的内涵?以及如何理解知识目标的“缺失”?我们试图对其作一解读。(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解读在纲要中,情感方面的目标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1、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第l条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目标的具体内涵是:发展儿童对周围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科技产品)和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这一条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注意、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行为倾向。科学需要好奇心吗?需要。好

16、奇心是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它激发我们去探索;好奇心是问题的来源,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说,没好奇心,就没有发现;没有人类的好奇,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儿童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吗?有,他们是天生的“科学家”。两三岁时是儿童提问的高峰期。甚至一些对成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情,也会引起儿童的好奇和疑问。有人做过统计,儿童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和科学有关的,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儿童的科学探究的活动。但是,儿童的好奇心好比是星星之火,还需成人的支持才能燎原。成人该如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呢?不同成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措施,其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成人能够理解儿童的好奇心,并且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把儿童导入科

17、学探索的道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否则,成人对儿童的问题敷衍了事、不耐烦,会慢慢地磨灭儿童的好奇心。和好奇心相联系的是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科学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儿童科学兴趣的目标,就是使儿童儿从事物的外在、表面的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兴趣。2、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这主要表现在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第5条中:“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提出这一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形成对

18、自然界的探究兴趣,还要萌发儿童对于自然的责任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还要引导儿童发现自然界的美,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美。只有这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才具有完整的意义。(二)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目标解读在科学教育中。方法常常被比喻成“点金术”,用以说明它的重要性。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也许不能像成人那样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解决科学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能对他们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蒙。纲要科学领域的第2条目标要求:“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正体现了科学方法方面目标。纲要揭示了科学方法的实质在于探究问题,而儿童科学探究的实质就是通过他们的感官观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19、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纲要还特别强调表达、交流的重要性。科学领域第3条目标中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纲要涉及到的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目标的内涵:1、观察纲要中提出的“运用各种感官”实质上就是指观察的方法。观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它是指运用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对儿童来说,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因为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限,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就要更多地依赖于直接的观察。儿童观察方法的具体目标包括: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2、动手操作操作并

20、不同于简单的无目的摆弄,它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开展的有意识活动。如“沉与浮”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哪些物品能浮在水面?哪些物品是浮在水中?哪些物品能沉入水底? 儿童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也明显地表现出动作思维的特点,即“在动作中思维”。他们很少在头脑中对操作的过程作预先的计划,对自己的操作结果也很少预计,因此也很难预见能发生的错误。他们所获得的操作技巧完全来自于直接的、尝试错误式的操作经验。而操作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儿童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会动手、动脑。儿童动手操作的具体目标是: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及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不时调整操作过程;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

21、修正。3、动脑思考思考泛指儿童的思维活动。它贯穿于儿童学科学的过程之中。儿童的思维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虽然还不能进行完全的逻辑思维,但可以在具体形象和表象基础上思考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进行某种程度的推理。儿童动脑思考的目标主要包括: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如从对各种家畜的观察中发现它们的不同,同时概括出它们都是家畜;学习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如从对鸭子生鸭蛋的了解,推论鸡生鸡蛋。4、表达表达是一种技能,在科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22、信息交流的手段。通过表达和交流,我们不仅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科学发现,还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对儿童来说,表达就更为重要了。儿童通过表达可以对自己的科学过程进行思考,强化自己的科学发现,同时也能增强自信心。儿童表达交流的目标主要包括: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学会用各种手段(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三)科学知识不再重要了吗?纲要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是它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是科学知识不再重要了吗?还是科学教育没有必要教给儿

23、童知识?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消知识的目标。纲要中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尽管纲要没有明确规定科学知识的目标,但是作为科学探索过程的结果,知识的目标已隐含在其他的目标中。如纲要明确提出了“求知欲”的目标,这是儿童获取科学知识的最大动力;对科学探索的过程“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是儿童获取科学知识的必由之路;还特别强调“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也暗示了儿童需要通过同伴之间的表达、交流和分享来共同建构科学知识。其次,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个人性、经验性的学习,不同地域、不同经验背景的儿童所获得的科学

24、知识会具有很大的差异,如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知识经验会有很大差别,北方儿童和南方儿童对季节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我们要强调学习的经验性,就不宜对儿童应该获得哪些科学知识作具体的规定。第三,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一方面,能力发展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但从另一方面看,知识的获得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如“高知低能”的现象。因此,不可以将知识等同于发展,更不可简单地用知识多少来评判儿童发展水平的高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电梯”,也不知道什么叫“神州六号”,但绝不能说农村儿童的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儿童。最后,纲要不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还有利于纠正以

25、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避免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的产生。因此,真正需要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知识,以及怎样让儿童获取知识的问题。综上所述,当前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在怎样对待知识目标的问题上,有两点是需要强调的:一是要注重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不能脱离儿童的实际水平,片面强调概念化的知识。什么是科学经验呢?科学经验是指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凭自身感觉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经验。如“铁块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属于科学经验。什么是科学概念呢?科学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的结果。如“固体”“比重”属于科

26、学概念。二是要让儿童通过白己的探索活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经验,也就是要强调让每个孩子获取“自己”的科学知识,而不能由教师向他们灌输科学概念。如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溶解”,在他们的语言中,“化掉了”这一语言就是对某些溶解现象的概括。附录一:数 学 阶 段 目 标(供参考)序概念小 班 阶 段 目标中 班 阶 段 目 标大 班 阶 段 目 标1分类会按物体的名称或一个特征进行分类。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色、形)进行分类;尝试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能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2排序会按两种物体交替排列的规律和按物体的大小长短排序。学习按量(

27、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7以内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学习按物体量和数量差异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关系。3数量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感知体验10以内的数量;学习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能目测群数。4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初步体验等量关系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初步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5数和量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图形,能说出总数。认识110的数字,理解其实际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学习10以内序数、单、双数等知识,学习顺数和倒数。6图形认识圆形、正方形、三

28、角形,能从环境中找出与这些图形类似的物体;能用这些图形拼搭简单的图案和物体。认识长方形、梯形,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学习将长方形变换、组合,初步感知形状的守恒。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长、球、圆柱)对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有所感知。7空间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认识上下、前后,正确运用上、下、前、后等方位词。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8时间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区分白天、黑夜、早上、晚上,感受活动的开始、结束。在日常生活中,能理解并会运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表示时间。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和半点。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

29、及顺序,感知时间间隔的长短。9统计会选择符号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学习运用符号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学习运用数字、符号等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记录,初步感受一些简单统计方法。10运算学习10以内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在教师引导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加减运算问题。11测量比较学习自然测量,初步体验量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12等分学习物体的二等分,四等分,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3书写图形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10,培养认真的书写习惯及正确的书写姿势。14愿意参加活动,能在教师帮助下边玩边讲自己的活动;能按要求拿取、摆放材料。能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数

30、量关系,并产生探索的兴趣。主动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教师、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活动;学习有条理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在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附录二:科 学 阶 段 目 标(供参考)序小班阶段目标中班阶段目标大班阶段目标1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对自然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能主动地参加科学活动,大胆地探索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能积极主动、长时间地参加科学活动,有强烈的好奇心,能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并能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2能关心和爱护常见的动物、植物及周围的自然环境。会关心、爱护、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会关心、爱护、照料自然角和小园地、饲养角的动植物。3观察常见的个别

31、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外部明显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有关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知道要保护生态环境。4初步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积累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与自身生活的关系。积累周围环境中自然物或明显的自然现象与人们关系的具体经验。能积极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积累有关季节与人类、动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会做观察记录。5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并感受他们与生活的直接关系。了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能正确安全使用简单工具做小实验和小制作。了解现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

32、响。学习运用简单工具和常见材料进行制作活动。6初步了解自己感官的功能,并会运用感官感知周围事物的明显特征,有初步的感知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具有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并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具有整体观察、分部观察、比较观察的能力。7初步会用各种简单的方式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成人、同伴交流。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与成人、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结果,大胆、恰当的表述自己的问题、设想、实验和操作情况。形成初步科学态度。以上阶段目标,是根据幼儿一般发展

33、水平所制定的。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因此,老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周密思考,酌情使用,切忌生搬硬套。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科学教育的内容,较之过去的自然常识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新和扩展。尤其重视以现代的生态观和科技观为主导来组织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自然生态环境在过去的自然常识教育中,对自然环境中事物的认识一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随着科学教育的改革,尤其是生态观点的引入,学前儿童认识自然环境的教育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生态环境教育。什么是生态?生态学按其本义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相

34、互关系的科学。从宏观的意义讲,整个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和环境息息相关的:它既受环境的影响,也会给环境造成影响。生态学的观点为我们思考学前儿童认识自然环境的教育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不能孤立地看待环境中的事物,而是以一种联系的和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向儿童介绍很多抽象的生态知识,但完全可以在各种具体的内容中渗透生态的观点。比如,鸟的内容教学,在儿童已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鸵鸟生活在沙漠中,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企鹅生活在南极,海鸥生活在海边。体会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学前儿童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可以包括以下的

35、内容:1、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关动植物的教育内容,具体可以分为:(1)观察常见动植物的生活及特征,探索动植物的多样性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认识它们的多样性,是从小班到大班都要进行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动植物(特别是观察真实的动植物),儿童可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知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如动物中有大的、有小的,有凶猛的、有温顺的,有多毛的、有皮肤光滑的,有会生蛋的、有会生“小宝宝”的,有爬的、有跳的、有飞的;植物中有高大的树、有矮矮的树、还有低低的草,有各种各样的叶子,也有各种各样的花和种子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可以观察不同的动植物。小班儿童可以

36、选择他们熟悉的、比较典型的动植物,如果是动物必须是比较温顺的,如小鸡、小兔、小乌龟。中班儿童可以选择一种以上的对象,让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如各种各样的树叶、石头、贝壳。对于大班的儿童,则可不限于观察真实的对象,可利用图片、录像等形式,让儿童初步了解动植物的多样性,比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还可启发儿童思考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观察啄木鸟时,可以引发儿童讨论啄木鸟的嘴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爪子像什么,它有什么用等。(2)探索和初步发现动植物和环境的关系在观察动植物的同时,还可通过具体的事实,引导儿童探索和初步了解动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

37、不同的动植物。那么,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哪些植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不同的环境里有哪些不同的鸟等。探索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环境的关系。如北极熊的皮毛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很厚;大树的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深入地下很深的地方等。探索动植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关系。可以让儿童在种植、饲养活动中,或通过实验来探索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如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等。还可以让儿童初步了解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植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探索动植物和季节变化的关系。如动物和植物如何过冬?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动物会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有的植物会落叶等。探索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可以让儿童了解人类的生活中是怎样利

38、用动植物的,如认识竹子和竹制品;还要让儿童了解人类是怎样保护动植物的。探索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和动物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可以让儿童了解动物之间的朋友和敌人,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食性。2、自然界中的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动植物的关系自然界中的无生命物质,主要指沙、石、土壤、水、空气以及太阳、月亮、星星等空间环境。它们都是儿童经常接触的事物,也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1)沙、石、土儿童非常喜欢玩沙、玩土,在玩中让儿童感知并比较它们的特征;了解沙、石、土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知道沙、石、土都是覆盖在大地上的,但是沙和石头上都很难长出植物,而只有土壤上能够长出植物来,让儿童体会土壤和动植

39、物和人类的关系,知道要珍惜土壤。(2)水水是生命之源。儿童也很喜欢玩水,但是并不一定清楚水的重要性。因此儿童对水的认识,主要指对水的物理性质的探索和对水的生态意义的认识。关于水的物理性质,可以让儿童在玩水的过程中:感受它的无色、无味、无嗅、透明,但无需儿童用语言描述;探索一些和水有关的物理现象,如水向低处流,水有浮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等;让儿童探索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水以及相互变化的现象。关于水的生态意义,主要是儿童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对于人和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让儿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水源江河湖海等;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认识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清洁。(3)空气空气也是

40、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形象供儿童探索,因此儿童较难理解。所以只要让儿童体会到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但也离不开它即可。可以通过探索空气的流动(风)、充气等和空气有关的现象以及空气污染的现象来增强儿童对空气的感性体验。(4)太阳、月亮和星星儿童从小就对神秘的天空有着探索的兴趣。他们想知道太阳公公落山以后在哪里休息,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但限于思维的水平,他们很难理解哪些抽象的天文知识,于是就会产生很多离奇的想象。如有的儿童认为太阳落山以后就“躲到山底下睡觉去了”。在学前期,我们不必向儿童解释各种抽象的天文知识,而要通过儿童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使其获取相关的经验

41、。如可以让儿童通过实验体会到太阳能给我们带来光和热,是人、动植物生长所必需;可以让儿童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变化等。如果儿童对更多的天文知识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从图书等途径来获取知识。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的教育,特别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教育,应该渗透和体现在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内容中。如在探索土壤时,让儿童认识到土壤和人的关系,知道要珍惜宝贵的土壤。除了以上的教育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儿童能够直接观察和调查的现象和事件,向儿童适当介绍周围生活环境的污染状况及其危害。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生活垃圾的污染等及其危害。我们也要向儿童介绍人类保护环境的

42、行动,以及儿童可以参与的环境保护的行动,并带领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如植树等。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也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教育儿童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持环境整洁。(二)自然科学现象让儿童学习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不要求他们掌握和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 “摩擦力”的内容,不是要让儿童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或者用摩擦力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而是让儿童探索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科学现象。我们还要注意让儿童了解这些现象和动植物特别是人类的生活的密切关系,所选内容要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用复杂的装置做实验,以避免和实际生活脱节。学前儿童可以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包括

43、:气候和季节现象;常见的物理现象;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1、气候和季节现象让儿童观察和理解气候和季节现象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儿童很难直接探索这类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全部过程,如云雨的形成、四季更替等。所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的天气,引导儿童观察、探索和熟悉、可见的现象及其和人类、动植物的关系,重在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培养儿童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关注。具体包括:(1)观察和感受不同情形下的风的不同。(2)观察空中的云及其运动和变化,特别是不同天气时云的变化。(3)观察并记录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的天气现象。以及小雨和大雨等的不同。(4)观察和探索冬天常见的天气现象冰、雪、雾、霜等,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雷

44、雨、彩虹等。(5)认识四季的名称,观察其变化,感受并了解各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包括常见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人类生活及动植物的变化等,初步了解季节变化和人类、动植物的关系,人如何适应季节变化等。 2、物理现象有关物理现象的内容很丰富,按照涉及的知识领域划分,主要包括:力、光、热、声、电、磁等内容。(1)力和运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力: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等。儿童虽然不知道这些力的性质,但在生活中却处处和力打交道。我们让儿童探索力,主要是启发儿童探索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经验,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其规律性。如物体在不同光滑程度的平面上,运动的快

45、慢会不同;玩翘翘板、天平、平衡架等探索平衡的条件,体验力的平衡;探索各种自然力(如风力和水力),了解人类对它们的利用。(2)光和颜色光既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儿童可以探索的光的现象有:认识各种光源(自然的、人造的)以及它们的不同,了解光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通过玩各种光学仪器和日常的物品、玩具,如望远镜、万花筒等,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探索光和影子的关系。(3)热和温度儿童对于热的生活经验比较多,但对于热的现象很难进行研究和探索。所以结合儿童的日常经验,儿童学习的内容有:感受有的物体热,有的物体冷;探索并发现热的物体会变冷,冷的物体会变热;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变冷、变热;知道天气

46、的冷热;讨论夏天怎样散热,冬天怎样取暖保暖,并了解几种取暖或散热产品。 (4)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在学前阶段可结合听力的培养让儿童探索有关声音的内容:注意并辨别各种声音:自然的声音,人的声音,机器的声音等;探索各种能产生声音的物体和能产生声音的方法;通过游戏、实验等探索声音的传播;观察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能传播声音的现代科技产品,探索它们是如何将声音传得更远的。 (5)电 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的儿童也接触到很多和电有关的物品:家用电器、电动玩具等。我们不能因为电有危险就禁止儿童接触和探索电的现象,相反要进行适当的有关电的知识教育。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又预防了事故。

47、 通过游戏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电的来源,知道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线输送来的;初步了解干电池也能产生电;还应告诉儿童,废旧的干电池是有毒的,不能随便丢弃;初步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玩各种电动玩具或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发现电能够产生光、声、热和动力;向儿童介绍安全用电的常识。 (6)磁 尽管儿童并不理解磁究竟是什么,但是磁的现象由于其带有神秘和魔幻般的色彩,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儿童的好奇。儿童可以学习的磁的内容有: 探索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磁铁,发现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对于稍大的儿童,还可探索不同磁铁的磁力大小;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玩指南针或磁针,探索指南针指南的现象;探索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寻找哪些物品里用到了磁铁。 除了以上列出的内容,有关物理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不必限于以上的具体内容,可以充分利用随机的情境,利用可利用的材料,引发儿童探索这些物理现象。3、化学现象化学现象在儿童的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但出于安全的因素,过去很少让儿童探索这类内容。不过,有些化学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是很有趣的,而且简单、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