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9634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1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苹果 梨病害.ppt(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苹果、梨病害,苹果和梨都是我国尤其是北方的重要果树,而病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一个主要障碍。根据报道,苹果病害大约有100余种,梨病害有90余种。按照危害部位常分为果实病害、叶部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2,3,一、苹果轮纹病和干腐病,苹果轮纹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苹果病害。在日本、朝鲜、美国等很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发生面积最大,北方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在黄河下游平原产区,金冠、富士等品种都非常感病。一般果园轮纹病发病率在20%以上,严重者可达到50%以上。并且该病害在果实贮藏期还可以继续发病,危害严重。干腐病已被证明与轮纹病是同一病菌引起的不同症状类型。,4,苹果果实轮纹病,症状特点

2、:果实上发病初期是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的近圆形褐色斑点,周缘有红褐色晕圈,稍深入果肉,随后很快向四周扩展,典型病斑表面具有明显的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病部果肉腐烂。初期病斑部凹陷。严重时5-6天就可全果腐烂,溢出褐色粘液,有酸臭气味。发病后期少数病斑的中部产生黑色小粒点,散生或略呈同心轮纹状,天气潮湿时可溢出灰白色孢子角。烂果失水后干缩,变成黑色僵果。,5,苹果枝干轮纹病,6,症状特点-枝干苹果轮纹病可危害苹果树的各级枝干。(1)病初是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扁圆形、红褐色病斑。病斑常呈同心轮纹型。(2)病斑中间突起呈瘤状,边缘开裂。(3)翌年病斑中央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边缘裂缝加深、翘

3、起呈马鞍形。(4)以病斑为中心连年向外扩展,形成同心轮纹状大斑,许多病斑相连,使枝干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故又称粗皮病。(5)春季发病植株常有伤流现象,俗称流黑水。,7,苹果干腐病,症状特点主要危害主枝和侧枝,也可危害主干。病斑初为椭圆形或不整形,紫红色,表面湿润,常溢出褐色汁液。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干缩凹陷成黑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开裂,病皮翘起或剥离,病斑表面有纵横裂纹,是该病症状的主要特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密集细小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潮湿条件下,从小黑点中可溢出灰白色黏液,严重时,许多病斑相连,树皮干枯死亡,整枝干缩枯死。,8,图8-3 苹果轮纹病菌1.子囊壳(Botryosphaeri

4、a dothidea);2.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Dothiorella型)轮纹大茎点,病原,9,病害循环,几个问题:1、初侵染来源在哪?2、如何传播?3、什么条件下侵染?4、病害如何流行?,10,初侵染: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部越冬,其中,病枝上越冬的病菌是该病的主要侵染源。,病害循环,11,产孢和传播,传播: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有人研究发现分生孢子传播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 m,也有人报道传播距离可达20 m。,12,侵染时期和条件,侵入和发病:分子孢子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下很快萌发,干腐病菌和轮纹病菌均可经皮孔和伤口侵入苹果果实,一般24 h便可完成侵染。在

5、苹果开花前仅侵染枝干,花后侵染枝干和果实。从落花后10天左右(5月份)到采收,只要遇雨,果实皆可被侵染,以幼果期至果实迅速膨大期(58月)侵染最多,其中7月份侵染量最大。,13,病害循环,侵染条件:幼果期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再侵染:枝干当年生的病斑上不能产生分生孢子,病果也不能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陆续侵染果实和枝干的分生孢子均由越冬部位的病菌产生,系越冬菌源,因此苹果生长季节发生的多次侵染均属于初次侵染,苹果果实轮纹病没有再侵染。,14,发病条件,1、气候条件:侵染期内,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2、栽培管理:病菌是弱寄生菌,病害发生与树势强弱关系密切。3、品种抗病性:苹果品种间

6、的抗病性存在差异。,15,病害控制,防治策略: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以铲除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和套袋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16,一、苹果轮纹病,病害控制1.铲除越冬菌源(1)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2)休眠期刮治树干上的病瘤及老翘皮,及时涂抹甲硫萘乙酸或菌清。(3)苹果发芽前喷布或刷一遍铲除剂,如45%丙森锌100-200倍(施纳宁)、45%丙环唑2000-3000倍液涂刷病部。,17,2、选育抗病品种感病品种:富士、红星、金冠、王林、元帅、白龙、印度、北斗、新乔纳金、千秋等;中抗品种:国光、斗南、祝光、首红、新红星、红魁等发病较轻。,一、苹果轮纹病,18,病

7、害控制,3.加强栽培管理 培育无病壮苗;建园时选用无病苗木,定植后经常检查,及时淘汰病苗;幼树整形修剪时,避免使用病区枝干作支柱,也不能将修剪下来的病枝干堆放在果园附近;加强肥水管理,N、P、K平衡施用,并增施有机肥;合理周年整形修剪,刻芽、环剥、拉枝切勿过度;合理疏果,严格控制负载量。,19,4.生长期喷药保护(1)对不套袋的果实在一般果园,可以建立以波尔多液为主体、交替使用有机杀菌剂的药剂防治体系。波尔多液有耐雨水冲刷、保护效果好的特点,但在幼果期(落花后45天内)不宜使用,否则可引发果锈。因此,苹果落花后45天内可喷80%代森锰锌(“喷克”或“大生M-45”)等有机合成的杀菌剂23次,此

8、期雨水多时每隔710天喷1次;6月上旬开始喷波尔多液,以后交替使用波尔多液与有机杀菌剂。在果实生长后期(8月底到9月底)禁止喷施波尔多液,提倡“大生”等保护性杀菌剂与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己唑醇等内吸性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病害控制,20,病害控制,4.生长期喷药保护(2)对套袋果实防治果实轮纹病关键在于套袋之前用药。谢花后即喷80喷克和80大生M-45等,禁止喷施波尔多液,最好不要使用代森锰锌、退菌特等产品,也不要使用乳油类制剂,以免污染果面,影响果品外观质量。苹果的套袋时期应在生理落果后,结合疏果进行。对于不易产生果锈的中晚熟红色品种,如红富士、新红星、新乔纳金等,于

9、6月初进行套袋比较适宜,最好在6月20日前套完。对于金帅等黄绿色品种,谢花后10天左右开始套袋。套袋前果园应喷一遍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待药液干燥后即可套袋。,21,二、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树腐烂病俗称臭皮病、烂皮病、串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成龄结果树上,病株率可达20%90%,重病果园常常是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因病毁园现象时有发生。,22,症状特点主要危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枝及辅养枝,致使皮层腐烂,有时也可侵害靠近皮层的木质部。苹果腐烂病的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类,以溃疡型为主。溃疡型: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表面红褐色、水浸状

10、、略隆起,后皮层腐烂,常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松软,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下陷呈黑褐色,边缘开裂,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在雨后和潮湿情况下,小黑点可溢出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冒黄丝)。如果病斑绕枝干一周,则引起枝干枯死。,23,枝枯型:枝枯型症状多发生在24年生的小枝及剪口、果台、干枯桩和果柄等部位。病斑红褐色或暗褐色,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病部扩展迅速全枝很快失水干枯死亡。后期病部表面也产生许多小黑点,遇湿溢出橘黄色孢子角。枝枯型症状在弱树上尤为明显,也可导致枝条死亡。,24,苹果腐烂病菌也能侵害果实,在果实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与红褐色相间的轮纹病斑。病斑边缘清晰,病组织

11、软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遇湿涌出桔黄色孢子角。此病有潜伏侵染现象,早期病变多在皮层内隐蔽产生,外表无明显症状不易识别,若掀开表皮或刮去粗皮,可见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褐色湿润斑点或黄褐色干斑。只有在条件适宜时,内部病变才得以向外进一步扩展使外部呈现症状。在条件不适宜情况下,病斑停止扩展,病菌只能潜伏生存在皮层内,而外部无任何症状表现。,25,病 原,有性态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 ceratosperma、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壳囊孢Cytospora sp.,属半知菌亚门真菌。,26,侵染循环,几

12、个问题:1、哪些部位容易出现病斑?2、病斑在不同季节的扩展规律是怎样的?3、什么时期产生孢子角?4、孢子角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存活多长时间?5、孢子萌发需要的温度?6、腐烂病在什么季节最容易侵染?,27,1、造成腐烂病的主要诱因:各种伤口如机械伤、冻伤、日灼、虫伤等,28,2.对苹果树腐烂病斑周年的增长进行了调查,明确各个季节病斑扩展的速率,29,图1 不同季节苹果树腐烂病病斑的扩展情况,30,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部位调查,明确主要侵染部位。对苹果树腐烂病斑周年的增长进行了调查,明确各个季节病斑扩展的速率对孢子角的产生进行了观察,31,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部位调查,明确主要侵染部位。对苹果树腐烂病斑周

13、年的增长进行了调查,明确各个季节病斑扩展的速率对孢子角的产生进行了观察对每个孢子角产生的孢子数量进行了测定,约为810*107,32,33,表4 腐烂病菌孢子角在树皮及树枝上的存活时间,34,图2 分生孢子在水中的存活情况,35,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部位调查,明确主要侵染部位。对苹果树腐烂病斑周年的增长进行了调查,明确各个季节病斑扩展的速率对孢子角的产生进行了观察对每个孢子角产生的孢子数量进行了测定,约为810*107分生孢子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36,表5 不同温度条件下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37,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病部位调查,明确主要侵染部位。对苹果树腐烂病斑周年的增长进行了调查,

14、明确各个季节病斑扩展的速率对孢子角的产生进行了观察对每个孢子角产生的孢子数量进行了测定,约为810*107分生孢子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腐烂病在哪个季节侵染最严重?,38,表6 不同季节和伤口类型条件下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造成的发病率,39,对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控的重新认识 过去的认识 现在的观点 落皮层 剪锯口 夏季 冬春季 抗扩展 抗侵入 铲除剂 保护剂 树势衰老 病菌侵染,40,表7 不同药剂对离体枝条的治疗作用测定,41,表12 离体枝条试验不同药剂对腐烂病防控排序,42,防治策略必须采取以保护伤口、防止冻害为重点;以及时治疗病斑,防止死枝死树为保障,以清除病菌,降低果园菌量为基础;

15、同时结合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等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1修剪防病时期:建议在冬末(2月份-3月初)的晴天修剪;修剪后立即对剪锯口涂药保护,推荐药剂有“菌清”膏剂、甲硫萘乙酸涂抹剂、“果树康人造树皮”;修剪工具消毒。,病害控制,43,2病斑治疗。及时治疗病斑是防止死枝死树的关键 刮治:用刮刀将病组织彻底刮除并涂药保护的治疗方法。关键要点:变色组织刮干净后向外延伸0.5cm;刮口要圆滑,光滑,上侧立茬,下侧斜茬;涂保护伤口的药剂,推荐:菌清或甲硫萘乙酸。刮治时期以早春为主,生长季随见随治。,44,病害控制,3清除病菌。降低果园菌量是控制危害的基础 果园卫生:治疗病斑,清除死枝,刨除病树。重刮皮:5

16、-7月,将主干、骨干枝上的粗翘皮刮干净。(10年以上重病树)作用:清除树皮浅层潜伏病菌,刺激愈伤组织形成,防止落皮层形成。注意事项:刮皮不可过重,1 mm左右,黄一块、绿一块;刮皮后不可涂药;弱树不重刮,刮前刮后增施肥水。,45,4、药剂预防 喷施药剂:发芽前和落叶后喷45%代森胺水剂300倍液或树安康制剂200倍液。5、壮树防病合理施肥:均衡施肥,秋施肥。合理灌水:秋季控水,早春早灌。合理负载:疏花疏果,控制结果量。合理修剪:减少伤口,培育壮树,调整枝量。保叶促根:培育壮树,避免早期落叶。,46,6、桥接复壮,对已经产生大病斑的衰弱树体,进行病斑治疗的同时,应及时桥接,恢复树势。方法:取1年

17、生嫩枝(国光品种),两端削成马蹄形,插入病斑上下的T字形环切口的皮下,用小钉钉牢固,涂蜡或包泥,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如果在主干上有大病斑,而且基部有合适的萌条,则可将萌条接于病斑上部的好皮上。如果无合适萌条可用,也可在树周栽植树苗,成活后进行相应的嫁接。,47,三、苹果褐斑病,48,褐斑病的危害,危害:导致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影响当年果实产量、品质和花芽形成;而且严重削弱树势、加重腐烂病的发生;2009年9月份,陕西苹果平均落叶率在35左右,其中落叶严重的达到了80,个别果园整树叶片全部落光,发病较轻也在20左右。分布:苹果褐斑病在国内各苹果产区都有分布,危害程度与雨水关系密切;欧美国家报道很少,

18、49,50,2010年9月26日,调查了栖霞观里、杨础,莱阳于科顶、木浴店等地的近百个果园:70%左右的果园管理水平较高,落叶率低于10%,树下基本见不到落叶,用药次数多在8次以上;2030%的果园,落叶率1080%之间,树下能见到落叶,树体内部果实可见;用药不及时或用药不当所致;35%的果园,落叶率超过80%,树上全是果实,只有梢端有少量叶片;多属老年人或放弃管理的果园,51,2010年,在莱阳系统监测了褐斑病的流行动态,监测园3年内没有使用杀菌剂,9月落叶率几乎100%前期发病率很低:7月份开始发病,7月底病叶率不超过3%后期发病速度快:8月中至8月底,病叶率13%上升为77%控制目标:6

19、月底病叶率不超过0.5%;7月底病叶率不超过1%;8月底病叶率不能超过3%,52,褐斑病症状与诊断,症状变化大:褐斑病症状发展受苹果品种抗性、叶片生长发育期和生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技术人员常不能正确诊断或误诊为斑点落叶病,影响防治典型的症状:“绿缘褐斑”,叶片黄色,病斑褐色,边缘绿色,典型症状多于生长前期,天气干旱时出现。,53,诊断特征:病斑上有病斑中央有一个直径0.2mm左右、表面发亮的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镜检时可见分生孢子,这是诊断褐斑病的主要特征。,54,镜检形态:分生孢子双胞,上胞大且圆,下胞小且尖,分隔处缢缩,大小为2024mm 79mm,55,发生规律,越冬:

20、褐斑病菌以菌丝、菌索和分生孢子盘在落地的病叶上,或树上的病叶上越冬;10月份以后落地的病叶上,越冬菌源最多。产孢:3月至5月,越冬病叶主要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5月中旬至6月底,主要产生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随雨水溅散传播,距离短,向上不过1 m,水平不过10m;5月上旬前,以分生孢子侵染为主,病叶主要出现在树体下部;,56,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主要在5月中旬至6月底侵染,随气流传播,距离远,能达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中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前期防治:1)彻底清除果园内和果园周围500米以内的落叶;2)5月上旬剪除树体下部50cm以内的枝条;3)从5月中旬

21、开始,喷药防治子囊孢子的初侵染,56,57,57,子囊与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直或稍弯曲,通常有一个分隔,大小为2430mm 56mm,58,周年发病动态:从4月份苹果萌芽开始侵染,直至11月份落叶仍新的病斑形成;5至6月以初侵染为主,7月份是病原菌的累积期,8至9月是褐斑病的发病高峰期;发病高峰多出现连续阴雨期,连续阴雨后10-20内大量落叶2008年山东莱阳,褐斑病始见于5.29,7.13病叶率达3%,7.12病叶率达12%,8.30病叶率达80%,9.6日落叶率达80%,58,59,侵染发病条件,雨水:褐斑病菌孢子传播需要雨水,萌发侵染也离不开雨水,降雨是褐斑病菌侵染的必要条件;降雨

22、还能促进病斑显症、产孢和扩展。温度:侵染发病温度为530,最适2025。侵染条件:2mm降雨能使孢子传播到侵染部位,叶面结露或湿润6小时才能使病菌侵入叶组织。预测:雨量超过2mm,使叶面结露超过6小时的降雨,才能使病菌侵染,叶片发病;降雨持续时间越长侵染量越大,依此可预测病菌是否发生也侵染及侵入数量多少。,60,61,潜育:病菌侵染后,最短需要12天开始发病,病菌侵染后7天内使用内吸治疗剂,可有效控制病害,越晚防治效果越差隐蔽病斑:在生长旺盛的叶片,或天气干旱时,病斑生长扩展很慢;若叶片上病斑少,叶片长时间不发生病变,但病菌能不断产孢,这类病斑可称为“隐蔽病斑”,这类病斑可保持60天以上不病变

23、。作用:隐蔽病斑不易被发现,但为病害的流行提供了大量侵染菌原。56月份,由子囊孢子侵染形成的病斑属于这种类型,防治中应特别注意隐蔽病斑。,62,隐蔽病斑,63,病斑产孢:褐斑病斑能长期连续产孢,尤其是连续阴雨期产孢量更大。由于产生的孢子都在叶片正面,病菌的传播效率很高,病叶周围的叶片,一个叶片常受几百个孢子侵染,发病后很快脱落。病害流行:在连续阴雨期,若果园内存在大量“隐蔽病斑”,病斑每天都产生大量孢子,侵染健康叶片。然而,在连续阴雨期,因雨水的冲洗,大部分药剂防治效果维持时间很短,最多不超过34天,药剂失效后,叶片很容易受病菌侵染。,64,问题:如何保证在连续阴雨期间,苹果叶片不受病菌侵染,

24、是防治褐斑病的关键问题对策:通过前期防治,保证在连续阴雨到来之前,将果园内的产孢病斑压低到一定水平,能产孢的病叶不能超过0.5%。喷施耐雨水冲涮的药剂,保证叶片在连续阴雨期始终受药剂保护;所有杀菌剂中,波尔多液最耐雨水冲涮防治时期:5月6月上旬,褐斑病以初侵染为主,可根据降雨情况防治;6月中旬9月底,是苹果褐斑病的重点防治时期;10月11月,主要控制越冬菌源。,65,五、病害防治,苹果开花前(2月4月)防治彻底清理果园内及周边地面上的落叶,树上枯叶,减少初侵染菌源,这是防治褐斑病一项关键的措施剪除离地面50cm以下枝条,切断地下和地上的联系,减少树上发病(?),66,雨季(6月中9月)第一次波

25、尔多液:6月中旬,于苹果套袋后,连续阴雨到来前,喷布一遍1:2:200的波尔多液;6月下旬或7月上旬,于降雨后,喷布一次内吸性杀菌剂第二次波尔多液:7月中旬,喷布一遍1:2:200波尔多液;7月下旬或8月上旬,于降雨后,喷布一次内吸性杀菌剂,如戊唑醇、氟硅唑等。第三次波尔多液:8月中旬,若果园褐斑病的病叶率仍超过3%,或者8月下旬至9月底出现连续降雨的概率大于80%,需于8月中旬喷布第三次波尔多液。,67,果实采收后(10月11月)果实采收后的2周内,喷施0.3-0.5%的尿素,并混内吸性杀菌剂,以促进叶片生长,并控制越冬菌源,68,防治褐斑病常用杀菌剂,69,防治褐斑病常用药剂,70,四、苹

26、果斑点落叶病,1956年在日本岩手县南部地区首先发现苹果斑点落叶病,2年后扩大到全县,以后在长野、青森、福岛、秋田等县也先后发生危害。我国自70年代后期开始有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危害的报道,80年代以来在渤海湾、黄河故道、江淮等地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许多苹果园病叶率高达90以上,落叶率为2080,造成当年果个小,严重影响树势和次年的产量。,71,一、危害与症状,症状:病斑中央淡褐色,外缘紫红色,病斑中央多无褐色小点,而有深浅相间的轮纹,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黑色霉层,71,72,病斑大小:在富士等抗病品种,病斑多为15mm的小病斑,很少能扩展成大的病斑;在红星(元

27、帅系品种)、青香蕉、印度等感病品种上,很斑能扩展成12cm的大斑,形成叶枯状,并很快导致落叶。,72,73,发病特点,病菌来源广泛:病菌来源广泛,菌原量大,实际生产中很难通过铲除病菌来控制病害。寄主抗性差异明显:不同的苹果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斑点落叶病是红星(元帅系品种)、青香蕉、印度等品种上主要病害;病菌主要侵染幼龄叶片,67月份危害严重。病害潜育短:斑点落叶病的潜育期很短,一般23天,病菌侵染后很快发病,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可能通过在病菌侵染后喷施内吸性杀菌剂控制病害。,74,初侵染: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初侵染源比较广泛,但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1年生枝的叶芽和花芽以及枝条病斑上越冬。

28、传播:越冬的分生孢子以及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侵入与发病:分生孢子传播到达苹果叶片等侵染部位后,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15以上,遇雨或叶面结露时,孢子的多个细胞便可同时萌发。田间自然发病始见于4月下旬,5月下旬若遇雨便可形成当年第一个发病高峰,至6月中下旬即可造成严重危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秋梢的大量生长,病害发生达到全年的高峰,严重时常出现大量病落叶。再侵染:生长期田间病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75,76,发病条件1、气候条件:影响苹果斑点落叶病爆发的主导因素是降雨。该病害在季节消长动态上呈现S形曲线。在春梢期(4月下旬到6月上旬),病害增长速度

29、最快,但是病害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在秋梢期(7月上旬到九月上旬),病害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但是病害数量在这一阶段急剧上升,是形成为害的主要时期。2、叶龄:一般来说,较嫩的叶片最易感病,老叶不易被侵染。但叶龄与病菌侵染的关系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3、品种抗病性:苹果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新红星、红元帅、印度、青香蕉、北斗等易感病;嘎啦、国光、红富士等中度感病,金冠、红玉等发病较轻;乔纳金比较抗病。此外,树势较弱、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枝细叶嫩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77,病害防治,防治策略:重点针对感病品种进行防治,在病菌侵染之前,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入叶片防治方法:雨

30、季之前(46月中旬):在5月中下旬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其余时间根据降雨情况喷药,在天气预报的降雨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雨季(6月中旬-8月底):参考苹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有效药剂:筛选中。,78,10%苯醚甲环唑(世高)、10%己唑醇(叶秀)和50%异菌脲(扑海因)对斑点落叶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79,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百泰)、70%丙森锌WP(安泰生)和3%多抗霉素对斑点落叶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80,5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选择室内抑菌效果较好且田间使用概率较高的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对象,包括50%异菌脲WP、3%多抗霉素W

31、P、10%苯醚甲环唑WG、43%戊唑醇SC和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5种杀菌剂,进行了一年两地的田间药效试验。,81,在温仁村的试验结果表明,50%异菌脲WP(扑海因)和3%多抗霉素WP的防效最好。,82,在望都许庄的试验结果显示,多抗霉素,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的防效较好。综合两地试验结果,多抗霉素和异菌脲在两地试验中,与其它药剂相比均表现出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显著防效,均在80%左右,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剂。,83,五、苹果锈病,84,锈病的危害,危害:导致苹果、梨早期大量落叶,近年随松、柏类等绿化树的大量栽植,锈病危害逐年加重分布:锈病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其危害与果园周围的柏树数量、距离有密

32、切关系,84,85,青岛:45月份青岛地区出现了8次降雨,但前期的降雨持续时间短、气温低,未能造成锈病菌的侵染;5月17日和18日连续2天的阴雨,造成大量锈菌侵染,5月24日开始发病栖霞:5月17日和18日的降雨造成大量病菌侵染,公路两侧果园发病严重。西城镇一果园病叶率60%,平均每叶13个病斑。因发病晚,叶片抗性强,病斑较小。防治及时的果园,能较好的控制侵染和发病文登:5月上、中旬有大量侵染,个别果园因锈病当年绝产锈病发病:1)果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有柏树;2)45月份侵染,侵染越早危害越重;3)遇持续7小时以上的降雨,病菌才能侵染。,86,锈病的症状,锈病症状典型,不难诊断,但在生产中注意早

33、期诊和松、柏树上冬孢子角的识别典型症状:初期症状,叶面上产生橘黄色小点;后期症状,叶片肥厚肿胀,背面有毛状突起,86,87,87,早期症状:叶面上首先出现褪绿斑,很快产生橘黄色小点;刚开始显症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能控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88,三、发病规律,越冬:以菌丝在柏树枝条内越冬,次年果树萌芽时产生冬孢子角;再由冬孢子角产生担孢子侵染苹果、梨叶片;菌丝能在柏树枝条内长期存活,砍除果树周围2km内的柏树,是控制锈病的最有效方法。,88,89,冬孢子角萌发条件:冬孢子角遇2mm以上的降雨,就能吸足水份,开始萌发,经3.5小时即可产生担孢子,然后随风传播,侵染2km范围内苹果、梨,89,90

34、,冬孢子角萌发与防治:若发现果园周围柏树上大量冬孢子角萌发,即“柏树开花”,且持续降雨时间超过6小时,预示着大量锈菌已侵入苹果、梨叶内;“柏树开花”后的5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控制病害。,90,91,担孢子侵染:担孢子在水滴中或饱和相对湿度,才能萌发侵染,萌发侵染的最适温度是15;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经3小时可完成全部的侵染过程,导致叶片发病预测:当降雨量超过2mm,锈菌的冬孢子角开始萌发,经3.5小时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很快传播到苹果、梨叶片上,若叶面再结露或湿润3小时,担孢子就能完成全部侵染过程,710天后发病;降雨持续时间越长,病菌侵染量越大;锈菌侵染后的5天内使用内吸性杀菌剂,

35、能有效控制病害,92,防治时期:20日龄内的叶片对锈菌敏感,25日龄以后不再受锈菌感染;锈病主要发生在苹果、梨萌芽后的60天内,即4月份和5月份,6月中旬以后锈病菌不再侵染;45月份是防治锈病的主要时期防治次数:锈病的冬孢子角一年只产生一次,经3次大的降雨后,冬孢子角基本能全部萌发,侵染菌原消失,后期不再侵染;防治锈病重点是果树萌芽后的第1和第2次大的降雨(超过10mm)中侵染的病菌,用药12次即可。,93,四、病害防治,砍除柏树:在苹果主产区,可由政府部门颁布有关文件,禁止在苹果园梨园、山楂等果园周围10 公里范围内种植柏树,禁止设置松柏树苗的育苗圃。道路两旁、公园、墓地、庭院等场所可采用非

36、柏科类树种作绿化树(?)对于苹果园周围已经有松柏类树木,且能造成严重危害的苹果主产地,可由当地政府协调,将果园周围5 公里范围内的松柏类树木改植为其他绿化树种(在苹果主产区)。,94,四、病害防治,喷药防治根据苹果、梨锈病防治决策流程图用药在冬孢子角大量萌发,即“柏树开花”,且“柏树开花”时有超6小时的连续降雨,则需在“柏树开花”后的5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收购“柏树花”或许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苹果、梨叶片刚出现病斑时,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天气预报有大范围降水或连续阴雨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从4月下旬开始,每10天喷布一次保护性杀菌剂,连喷34次,95,96,六、苹果霉心病,苹果霉心病又名心腐病、果

37、腐病、红腐病、霉腐病,在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北斗、富士、元帅系品种(元帅、红星等)发病严重,病果率高达4060。据山东莒县调查,北斗80以上的落果是霉心病病果;据山东烟台市调查,北斗贮藏期的病果率为65。霉心病病果很快腐烂,不堪食用。,97,六、苹果霉心病,症状特点:病果外观常表现正常,偶尔发黄、果形不正或着色较早,个别的重病果实较小,明显畸形,从果梗和萼洼处有腐烂痕迹。病果明显变轻。由于多数病果外观不表现明显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剖开病果,可见心室坏死变褐,逐渐向外扩展腐烂。果心充满粉红色霉状物,也有的为灰绿色、黑褐色或白色霉状物,或同时出现颜色各异的霉状物。病菌突破心室壁扩展到心室外,引起

38、果肉腐烂。,98,六、苹果霉心病,症状特点苹果霉心病是由霉心和心腐2种症状构成,其中霉心症状为果心发霉,但果肉不腐烂;心腐症状不仅果心发霉,而且果心的果肉也由里向外腐烂。还有人将其症状发展分为4种类型:心室小斑型,即病斑直径在2 mm以下;心室大斑型,即病斑直径在2 mm以上,病组织湿润;心室腐烂型,即病组织湿润;果肉腐烂型,即病变果肉轮廓不规则,有时干缩,呈海绵状。,99,100,101,六、苹果霉心病,病害循环病菌在树体上以及土壤等处的僵果或其他坏死组织上存活。病菌的孢子还可以潜藏在芽的鳞片间越冬。有人研究发现,花芽各层鳞片都带有链格孢菌,带菌率由外层向内层逐层递减,芽心不带病菌。次年春季

39、病菌的孢子经风雨传播,而从花芽越冬的病菌无需传播便可侵染。病菌是在苹果花期发生侵染的。从4月下旬的花期至8月10日病菌可不断侵染,但花期至5月底前的幼果期为病菌重点侵染时期。苹果霉心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即于花期侵染,多数在中后期发病。,102,六、苹果霉心病,发病条件霉心病的发生与苹果品种的关系最为密切。凡是果实的萼口开、萼筒长、萼筒与心室相通的品种感病重,萼心闭、萼筒短、萼筒与心室不相通的品种则抗病。此外,降雨早、多,空气潮湿,果园地势低洼、郁闭,通风不良等均利于发病。,103,六、苹果霉心病,病害控制防治策略应以药剂保护为主,辅以农业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 如果生产上允许,可因地制宜地

40、种植抗病苹果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果园卫生 合理修剪,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灌溉,注意排涝,降低果园空气湿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树势;生长季节随时清除病果,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果、僵果和病枯枝,集中烧毁。,104,六、苹果霉心病,病害控制3.化学防治 在苹果萌芽之前,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全园喷布35 oBe石硫合剂加0.3的80五氯酚钠,或40福美胂WP 100倍液,以铲除树体上越冬的病菌。于开花前喷1次杀菌剂,可选择1.5%多抗霉素、50扑海因、80代森锰锌(大生M-45)等药剂。于终花期和坐果期各喷1次杀菌剂,两次用药间隔为1015天。4.生物防治 有人已分离到对霉心病菌

41、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并已加工成制剂(莱阳农学院研制的抗菌新星),现已通过中试,对苹果霉心病有较好的防效,有望成为1种新型的微生物菌剂。,105,七、苹果锈果病,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国内各苹果产区如河北、辽宁、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均有发生。有些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锈果病为全株性病害,病树上的果实全部畸形龟裂,不堪食用。大大降低果品的商品价值及经济价值。,106,七、苹果锈果病,苹果锈果病典型症状,107,七、苹果锈果病,症状特点:锈果型:是主要症状类型。常见于富士、国光、白龙、印度等品种上。主要表现为落花后一个月左右从萼洼处开始出现淡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沿果面纵向扩展,形

42、成与心室相对的五条斑纹。由于病斑处果皮逐渐木栓化,斑纹逐渐由黄绿色变为铁锈色,最后形成典型的锈状斑纹。由于果皮细胞木栓化,使果皮停止生长,在果实生长过程中,逐渐导致果皮龟裂,甚至造成果实畸形。病果比健果小,果肉少汁且硬而无味,失去食用价值。,108,七、苹果锈果病,症状特点花脸型:常见于祝光、倭锦、元帅、海棠、沙果、槟子等树上。果实在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上散生许多近圆形不着色的黄绿色斑块,成熟时斑块仍不着色,最后使果面呈现红色和黄绿色相间的“花脸”症状。病果着色部分凸起,不着色部分稍凹陷,致使果面略显凹凸不平。,109,七、苹果锈果病,症状特点混合型:即锈果和花脸症状混合发生,多见于元

43、帅、红星、新红星等品种上。病果在着色前,在萼洼附近出现锈色斑块;着色后在未发生锈斑的地方或锈斑周围产生产生不着色的斑块而呈“花脸”状。,110,七、苹果锈果病,发病规律锈果病的病原物在病树中越冬,主要靠病接穗及砧木通过嫁接传播。此外,病健树根部的自然接触也能传染,还可通过在病树上用过的刀、剪、锯等工具接触传染。梨树是此病的带毒寄主,当梨树与苹果混栽或苹果靠近梨树时发病较重。苹果品种间对锈果病的抗性存在差异。,111,七、苹果锈果病,病害控制 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治疗已发病的树,因而防治该病应以预防为主。新建果园栽植无病苗木是彻底避免发病的有效措施,此外建立新苹果园时应远离梨园150 m以上,

44、避免与梨树混栽;严格选用无病的接穗和砧木,培育无病苗木,用种子繁殖可以基本保证砧木无病;嫁接时应选择多年无病的树为取接穗的母树;不用修剪过病树的剪、锯修剪健树;用青霉素连年输液可降低病果率。,112,八、苹果褐腐病,苹果褐腐病又称菌核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南地区发生普遍,病害流行年份造成严重减产,如19731974年,辽宁通化几个主要果园因该病减产90%以上。1994年华北地区该病发生严重,引起大量烂果。,113,八、苹果褐腐病,苹果褐腐病典型症状,114,八、苹果褐腐病,症状特点主要危害近成熟的果实,也可侵染花、幼叶和果枝。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圆形小病斑,随后病斑迅速扩展成不

45、规则形,很快蔓延至全果,一般10天内果实即可全部腐烂,高温可加快腐烂速度。病果褐色,果肉腐烂松软,有特殊香味。后期果面上出现灰色或米黄色小绒球状突起的霉丛,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果肉松软呈海绵状,略有弹性。病果多早期脱落,少数形成黑色僵果残留于树上。贮藏期间发病的果实上多出现特异的蓝色斑块;花和幼叶受害后,多造成花腐和幼叶腐烂;果枝发病后形成褐色溃疡。,115,病原,Sclerotinia spp.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116,八、苹果褐腐病,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僵果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环境条件合适时,病菌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46、25左右,常于果实近成熟期发病。各种原因造成大量伤口时,病害会迅速蔓延并严重危害。越冬菌量大,同时在果实成熟期遇到高温高湿则有利于病害的流行。此外,果园管理不当、害虫严重、裂果或其它伤口多等均可加重褐腐病的发生程度。特别是遇到果树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的气候条件,褐腐病较易严重发生。,117,八、苹果褐腐病,病害控制1加强果园管理 果实采收后,及时清除树上、树下的病果、僵果和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建立健全果园排灌系统,防治园内大量积水或久旱遇暴雨而造成大量裂果,杜绝人为造成伤口,避免病菌侵入;从果实成熟前一个半月开始,喷12次比久(B9)800倍液,可减少小国光等品种的裂果率,减

47、少褐腐病菌侵染,降低发病率。,118,八、苹果褐腐病,2药剂防治 在果实近成熟期喷13次杀菌剂可保护果实免受病菌侵染,此时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常用的可湿性杀菌剂有: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65%甲霜灵、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3避免果实受伤,减少病菌侵染 及时防治危害果实的其它病虫害,防止裂果,在采收、运输及贮藏果实时应避免机械损伤,减少伤口和病菌侵染机会。,119,九、苹果苦痘病和痘斑病,苹果因钙素营养失调所致的非侵染性病害。自1869年起就有所记述。1895年,Cabb根据此病病组织味苦而称为“苦陷病”或“苦痘病”。1948年Carne 在滨州首次报道了苹果痘斑病。1965年

48、Ritter 和Hasen 证明这类病害与苹果表层组织低钙有关。1978年,我国报道陕西秦岭高地国光苹果发生此病,称之谓苹果痘斑病。今年来由于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苦痘病和痘斑病的发生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一些新推广的品种如“斗南”,苦痘病的发生尤其严重。,120,九、苹果苦痘病和痘斑病,苦痘病:着色期开始显现症状,采收期症状更为明显,贮运期也可继续发生。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初期皮孔颜色较深,红色果实上呈暗红色,绿色或黄色果实上呈浓绿色,四周有紫色或黄绿色晕。此时纵切,可见皮孔下组织坏死,呈褐色海绵状,深入果实35毫米;后期,随着果实组织失水,病部下陷,表皮坏死,形成近圆形褐色凹陷斑块,直径约0.5

49、1.0厘米。有时,在深层果肉中也可发现褐色海绵状坏死斑块。病组织味苦,不堪食用。一个病果上可能出现几个甚至几十个病斑,使果实丧失商品价值。,121,九、苹果苦痘病和痘斑病,痘斑病:基本特点与苦痘病类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三:第一,痘斑病病斑较小,一般直径1.2至3.5毫米,不会超过5毫米;第二,苦痘病病斑较浅,一般仅限于紧贴果皮的表层组织,深度不会超过2毫米,削果皮时很容易连带削掉。第三,在一个病果上,痘斑病病斑较多,一般都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果实顶部病斑较密。,122,九、苹果苦痘病和痘斑病,病因和发生特点 钙是苹果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体内,钙具有稳定细胞壁、增强细胞壁刚性、维持生物膜

50、的正常结构、调节膜透性和离子平衡、调控酶活性等功能。植物器官缺钙,生物膜的完整性和选择透性受损,离子交换和酶促反应紊乱,细胞分生作用丧失,引起组织坏死解体。同时,细胞壁刚性减弱,在水分供应失调时,易导致果皮开裂。,123,九、苹果苦痘病和痘斑病,病害控制 1.栽培管理 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钙的吸收和有效分配是防止缺钙症发生的关键环节。2叶面喷钙 在历年发病较重的果园,必须通过生长期喷施钙肥(硝酸钙),及时补充钙素营养,增加果实钙含量,才能控制该病的为害。CA钙宝(原名CA2000钙宝,钙含量18%)、翠康钙宝(钙含量16%)、美林高效钙(钙含量10%)。3土壤施钙 在土壤偏碱性的果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