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863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愚公移山,列子,作家作品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 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2、分析愚公形象,领悟思想意义。,四、理解课文1、课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愚公,其妻,荷担者,遗男,智叟,听读,回顾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原因)(原句)?2、移山有什么困难(自己的话)?3、结果怎样?,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山高大、工具简陋效率低、劳

2、力少、路远往返用时长,动动脑,1、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性格特征的?2、家里人与周围人对此事的反映怎样?,语言描写,家 里 人:子孙“杂然相许”妻 子:献疑曰:“且焉置土石”,周 围 人:京城孀妻遗男:“跳往助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智叟,愚公之妻,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献疑”,“笑而止”,关切,嘲笑,忧虑,讥讽,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其妻献疑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献:提出,不反对,笑:讥笑,君:是尊称,残年:极端鄙视,为愚公着想,冷言

3、嘲讽,阻挡,妻子的态度:,智叟的态度:,有顾虑,关心,嘲讽,愚公与智叟,愚公:目光长远 积极奋斗 持之以恒 雄心壮志,对比,智叟:目光短浅 冷漠逃避,发展,静止,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得是一身肝胆想起来不是奇闻讲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谈一谈,学完这课以后,你收获了些什么 联系实际谈一谈,说一说、写一写(作业),如果你是愚公,那么你认为是搬家好还是移山好?写篇200字的练笔.,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4、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词语复习巩固,方七百里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方其远出海门 吾义固不杀人年且九十 河曲智叟亡以应且焉置土石 今亡亦死曾不若孀妻弱子 河阳之北曾益其所不能 阴阳割昏晓,“而”的用法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1.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惧其不已也2.其如土石何?,连词,表修饰 不译,表顺承,表转折,代词,“他的”,代词“他”,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且”的用法1.年且 九十2.且焉置土石?,“于”的用法 介词 达于汉阴;告之于帝,词类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5、毕力平险:2、名词活用作动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面山而居:,7,副词,“将”:,连词,“况且”:,“到”,“向”,险峻的大山,用箕畚装。,面向着。,“之”的用法1.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2.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3.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4.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曰,5,归 纳:,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件事”,人称代词,“他们”或“他”,我们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提 示,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

6、会有“神 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 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年来的辉煌成就?哪里 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写作特色,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3.情节曲折,归纳总结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结束语,愚公矢志能移山,而今汝等堪当担。深省列子良苦意,随心未来映笑靥。,让新时代愚公精神永驻心中,课件制作尚义二中 张树林,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