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0760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第五章 结构框图,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三、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生产费用要素的定义 生产费用要素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作用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生产费用要素的定义,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生产费用不外乎是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消耗等三方面的费用。这种从费用的经济内容(或性质)不同所作的

2、分类,在会计上称为生产费用要素。,生产费用要素的分类,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1)外购材料外购材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的一切由企业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2)外购燃料外购燃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由企业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外购燃料与外购材料从性质上看是相同的,可归为一类。但由于在许多企业燃料是重要的能源,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故将其单独列为一类进行核算。,接下页,(3)外购动力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由企业外部购进的动力,如电力等。(4)工资工资是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3、接上页,接下页,(5)折旧费折旧费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6)其他支出其他支出是指不属于以上各项费用要素的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 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接上页,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作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生产费用,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那些性质的费用,消耗了多少,可以了解生产费用的构成,有利于加强生产费用的核算和管理。同时,又为企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和编制采购资金计划提供必要的核算资料。,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

4、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计算的基础不同,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

5、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有的是为某种产品所耗用,有的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

6、。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区别对待。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

7、确计算产品成本。,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三、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成本明细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成本类总账。,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概述 二、材料费用的汇集 三、材料费的分配 四、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五、燃料费用的分配,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概述 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 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材料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材料费的核算,对于降低产品成本、节约使用资金

8、,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材料保管、领发、核算、分配等一系列的方法和制度,控制材料费用,促使其不断降低,进而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降低材料费用对流动资金的占用。使材料储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要防止超储积压,又要防止储备不足。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材料费用的分配,可以保证材料费用分配的准确性。,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反映和监督材料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材料采购支出,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反映和监督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降低材料储备所占用的资金和储存成本,做到既要满足生产需要,又要防止储备不足;()反映和监督材料费的汇集情况,应按

9、材料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材料费的汇集。()反映和监督材料费用的分配情况。材料费用发生后,要按材料的用途,采用既简便又合理的方法,将材料费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后,没有特殊情况,不应经常变动,以便使各期的成本资料便于进行比较。,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二、材料费用的汇集 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消耗材料的计量 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收入材料的成本,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的前提。材料费的计算,同企业对材料日常采用的计价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别。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材料可

10、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 企业生产过程领用的材料品种、数量很多,为明确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配材料费用,以及不断降低材料的消耗,在领用材料时,应办理必要的手续。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额,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即可进行材料费分配的核算。,消耗材料的计量,根据发

11、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三、材料费的分配(一)材料费的分配原

12、则(二)材料费的分配方法,材料费的分配原则,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 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 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费用的分配,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而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

13、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采用复合标准;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费用的分配,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配方法,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

14、”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材料费的分配方法,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概念及适用范围 计算公式 举例 简化分配可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概念及适用范围,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比例分配材料费的一种方法,它一般在各项材料消耗定额健全且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计算公式,某产品材料 该产品 该产品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实际产量 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定额耗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用量分配率=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 该产品材料 材料定额耗用实际材料数量=定额耗用量 量分配率某

15、产品应分配 该产品应分配的 材料的材料费用=实际材料数量 单价,举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耗用某种原材料1530千克,每千克3.50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15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 耗用量为3千克;乙产品实际产量为1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1.5千克;丙产品实际产量为3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为4千克,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的结果如下:,甲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1503=45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1001.5=150(千克)丙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3004=1200(千克)1 530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0.85 450+150+1200甲产品应分配的材

16、料实际数量=4500.85=382.5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数量=1500.85=127.50(千克)丙产品应分配材料实际数量=12000.85=1020(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382.503.5=1338.7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27.503.5=446.25(元)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0203.50=3570(元),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适用范围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分配率=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

17、品应分配 该产品材料 材料费用的材料费用=定额耗用量 分配率举例,举例,1 5303.50 材料费用分配率=2.975 450+150+1200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4502.975=1338.7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502.975=446.25(元)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2002.975=3570(元)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同,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现仍以上例资料为基础,计算结果如下:,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定义及适用范围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

18、计算公式材料费用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分配率=各种产品重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举例,举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30 400千克,每千克4.50元。甲产品的重量为12 000千克,乙产品的重量为26 000千克,采用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30 4004.5材料费用分配率=3.60 12 000+26 000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2 0003.6=43 2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6 0003.6=93 600(元),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定义及适用范围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

19、一种方法,当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分配率=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 该产品 材料费用 的材料费用=实际产量 分配率举例,举例,例如,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材料4 032千克,每千克6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1 800件,乙产品实际产量为2 400件,采用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的结果如下:,4 0326材料费用分配率=5.76 1800+2400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8005.76=10368(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24005.76=13824(元),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

20、例分配法,定义及适用范围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计算公式 某产品材料 该产品 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实际产量 定额成本 材料定额 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 成本分配率=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某产品应分配 该产品材 材料定额 材料费用=料定额成本成本分配率举例,举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A、B两种材料,耗用 A 材料591.50千克,每千克5元;耗用B材料4 500千克,每千克3.60元。甲产品实际产量2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为20元,乙产品实际产量45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21、为35元,采用按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的结果如下:,甲产品材料定额成本=20020=4 000(元)乙产品材料定额成本=45035=15750(元)591.505+4 5003.60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0.97 4 000+15 750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4 0000.97=3 88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15 7500.97=15 277.50(元),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四、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采取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方式进行的,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材料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分配表”可先按各生产车间和

22、部门分别编制,然后,全厂合并编制一张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举例 账务处理,账务处理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采取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的方式进行的,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材料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分配表”可先按各生产车间和部门分别编制,然后,全厂合并编制一张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举例,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根据各种领料凭证编制的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5-1;辅助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的材料费用分配表略。编制的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见表5-2。,表5-1 基本生产车间材料费用分配表 200X年8月,表5-2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200X年8月,账务处

23、理,(1)根据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作如下的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6 000-辅助生产成本 24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7 000-辅助生产车间 1 000 管理费用 3 500贷:原材料 141500,接下页,(2)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 060-辅助生产成本 24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70-辅助生产车间 10 管理费用 35 贷:材料成本差异 1 415 如果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则应用红字作上述会计分录。,接上页,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五、燃料费用的分配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因此

24、,其费用汇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在燃料使用不多时,可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汇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能分清是由那种产品耗用的,则应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若企业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应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

25、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耗用量等。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列入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应列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应列到“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一、外购动力费的汇集 二、外购动力费的分配 举例,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一、外购动力费的汇集 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外购动力应根据其使用的数量,向供应单位支付款项。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外购动力都有仪器仪表计量。在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应根据仪器仪表上记录的耗用数量、规定的价格向提供动力的单位支付款项。以支付款项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26、,作为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依据。,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二、外购动力费的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外购动力费的分配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管理部门耗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分配原则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用的动力,如电解用电力,烘干用蒸汽,炼钢用氧气,以及可以按产品确定消耗定额的动力用电等,应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动力费用,一般按各种产品定额工时或实际工时消耗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方法,分配原则,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用

27、的动力,如电解用电力,烘干用蒸汽,炼钢用氧气,以及可以按产品确定消耗定额的动力用电等,应以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动力费用,一般按各种产品定额工时或实际工时消耗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方法(以外购电力为例),对于各车间、部门耗用的电力,都有电表加以计量。因此,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应按下式计算:每度电费 支付的外购电费总额 分配率 各车间、部门耗用的外购电力度数总和某车间、部门 该车间、部 每度电费应分配的电费 门用电度数 分配率对于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由于不能按产品分装电表计量其耗用的数量,因此,一般采用工时的比例(实

28、际工时或定额工时)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某车间产品用 生产产品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某产品应分 该产品的 该车间产品用 配的电费 生产工时 电力费用分配率,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取暖等耗用的动力,应根据其耗用的数量和动力费用分配率,计算出应分配的动力费用数额,记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有关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动力费用,应根据其耗用的数量和动力费用分配率,计算出应分配的动力费用数额应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有关的项目中。,管理部门耗用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管理部门耗用的

29、外购动力费用,应根据其耗用的数量和动力费用分配率,计算出应分配的动力费用数额应计入“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有关项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举例 某企业本月份共支付外购电力费用360 000元,根据各车间、部门的电表所计量的用电度数为900 000度。根据各车间、部门用电的数量及有关产品的工时资料,编制的“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见表5-3。,表5-3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 200X年8月,接下页,接上页,根据“动力费用分配表”中的数字,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32 000 制造费用 20 000 管理费用 8 000 贷:银行存款 360 000,第四节

30、 固定资产折旧费与修理费的汇集和分配,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和分配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第四节 固定资产折旧费与修理费的汇集和分配,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和分配1.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2.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折旧费的汇集是通过编制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应根据月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和确定的折旧计算方法编制。根据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举例,固定资产折旧费核算举例 某企业各车间、各部门根

31、据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计算折旧的有关规定,计算并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明细表”,其格式如下(见表5-4):根据各车间、部门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明细表”,可汇总编制全厂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其格式如下(见表5-5),表5-4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明细表 200X年8月,表5-5 全厂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 200X年8月,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分配,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科目中。对于生产车间应提的折旧,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费,应列入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

32、。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费,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根据上述原则,按“全厂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上的数字,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6 000-辅助生产车间 8 800 管理费用 1 200 销售费用 500 贷:累计折旧 36 500,第五节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三、工资费用的计算四、工资费用的分配,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第五节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工资费用的构成1工资总额(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2其他相关支出,接下页,2其

33、他相关支出(1)职工福利费(2)社会保险费(3)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5)非货币性福利(6)辞退福利(7)股份支付,接上页,(二)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工资是企业对职工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加强工资费用的核算,可以正确衡量职工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工资又是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工资费用的核算,对于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工资费用核算的任务1做好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2正确地计算职工工资3正确地归集工资费用4正确地分配工资费用,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一)工资费用的分

34、类(二)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五节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工资费用的分类,生产工人的工资 在企业里,大部分职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这些职工的工资费用,由于是同产品生产直接发生关系的,因而可以直接计入或分配入产品成本中。在产品成本项目中,专设“直接工资”成本项目,来汇集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其他人员的工资 支付给其他人员的工资费用由于不直接同产品生产相联系,因而,不是直接计入“直接工资”项目中。对于生产车间发生的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工资费用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则应计入“管理费用”中的

35、“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计入“销售费用”科目中。对于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不计入产品成本中,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为了正确地计算和分配工资费用,应做好工资费用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确定工资核算所需原始凭证的种类、格式、登记方法以及传递程序。做好内部分工,保证各项凭证记录准确无误。工资费用核算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有:考勤记录 产量记录,考勤记录,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考勤记录是计算职工工资的重要记录,同时,它对于分析和考核职工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加强企业的劳动纪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也

36、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企业的考勤记录一般分车间、班组、科室分别进行,考勤工作应由兼职人员担任。考勤记录应由考勤人员根据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进行逐日登记。除了反映出勤和缺勤情况以外,还应反映出勤时间分析、缺勤时间分析等内容。考勤记录在月末经财会部门审核后,作为计算计时工资的依据。考勤记录的格式如下(见表5-6):,表5-6 考 勤 簿 200X年8月 单位:第二生产车间一组,产量记录,产量记录是反映工人或班组在出勤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产量和耗用生产工时的记录。产量记录不仅是计算计件工资的依据,同时,也是统计产量和生产工时的依据。所以产量记录应提供产量、合格品产量、废品产量、工时等资料。生产车间的工艺过程

37、和生产组织的特点以及产品的性质不同,产量记录的具体内容与编制程序也不一样:(1)在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里,一般采用“工作通知单”作为产量记录。工作通知单的格式如下(见表5-7)采用工作通知单作为产量记录时,计算工资和工时比较方便。但它不能反映被加工产品连续加工过程。因此,它不适用于成批生产的企业。(2)在成批生产类型的企业里,一般采用“工序进程单”作为产量记录。“工序进程单”一般按每批产品的整个工艺过程开设,用以分配生产任务,并同时用来记录产品的加工进程。其格式如下(见表5-8):但工序进程单不能满足企业统计产量和计算工资的要求,因而还需设置“工作班产量记录”,其格式如下(见表5-9)。,表5-

38、7 工 作 通 知 单 200X年8月,表5-8 工序进程单 200X年8月,工作班产量记录 表5-9 200X年8月 班组:一车间第一小组,三、工资费用的计算工资费用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个方面(一)计时工资的计算(二)计件工资的计算(三)奖金的计算(四)津贴和补贴的计算(五)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应付职工薪酬和实发工资的计算,第五节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企业在计算职工计时工资时,可采用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月薪制,月薪

39、制是指按职工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其工资的一种方法。采用月薪制时,只要职工出满勤,不论该月份是多少天数,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果出现缺勤,则应从月标准工资中将缺勤工资予以扣除。其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 月标准 缺勤 时工资=工 资-天数 日工资在按小时计算缺勤时间时,上式可写成:应付计 月标准 缺 勤 日工资 时工资=工 资-小时数 _每班工作小时数在上述计算公式中 月标准工资可从职工的工资卡片中记录的职工工资的数额取得,只要职工的标准工资不调整,该数字每个月份的金额都是相同的。缺勤天数或小时可从考勤记录中取得。日工资也称日工资率,指每位职工每日应得的平均工资额。日工资的计算方

40、法有三种,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 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日工资,是用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月标准工资 日工资=_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全年平均每 全年工作日数 365-104-10 月工作日数=_=_=20.92(天)全年月份数 12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只要职工的月标准工资不变,计算出的各月份日工资都是相等的。由于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不包括在日工资内,因此,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付工资。当然,缺勤期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举例,举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

41、900元,2002年10月份缺勤4天(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其计时工资的计算结果如下:900日工资=43.02(元)20.92应付计时工资=900-243.02=813.96(元)在上述计算应付计时工资时,缺勤天数用的是天,这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缺勤期间若有星期天或节假日要照付工资,所以,在缺勤期间有星期天或节假日也不扣工资。,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按全年平均每日历日数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月标准工资 日工资=_ 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全年平均每月 全年日历日数 365 日历日数=_=_=30

42、(天)全年月份数 12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只要职工月标准工资不变,各月份日工资也是相等的。但由于日工资中包括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付工资,所以,缺勤期间若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按缺勤处理,照扣工资。举例,举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2年10月份缺勤4天(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以按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日工资的例题为例,计算职工周颖的应付计时工资的结果如下:900 日工资=_=30(元)30应付计时工资=900-430=780(元)在本例计算应付计时工资时,缺勤天数用的是天,是因为采用这种方式计算日工资时,缺

43、勤期间如果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也扣工资。,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以当月满勤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月标准工资日工资=_ 当月满勤日数当月满勤日数=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日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由于每个月份的星期日、节假日天数不相同,所以,每个月份当月满勤日数也不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既使月标准工资不变,在各月份满勤日数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各月份的标准工资也不一样。举例,举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2年10月份缺勤4天(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以按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

44、的日工资的例题为例,计算职工周颖的应付计时工资的结果如下:当月满勤日数=31-8-3=20(天)900日工资=_=45(元)20应付计时工资=900-245=810(元)在本例计算应付计时工资时,缺勤天数按天计算,是由于在当月满勤日数中,不包括星期天和节假日,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不计算工资,所以缺勤期间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日薪制,日薪制是指按职工实际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其应付工资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上式中的日工资可按月薪制下计算日工资三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方法计算。采用日薪制计算职工应付计时工资时,有利于正确计算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但是由于每个月份实际工作天

45、数不同、职工出勤的天数不同,所以每个月份都需要计算,计算工作量较大。例题,举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2年10月份缺勤4天(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若采用日薪制时,职工周颖应付计时工资的计算结果为:应付计时工资=1843.02=860.40(元),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是指根据规定的计件单价和完成合格品数量计算支付的工资。在计算计件工资时,对于由于材料缺陷等客观原因产生的废品即料废,应照付计件工资;对于由于工人加工过失等原因而产生的废品即工废,则不应支付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按照支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计件与集体计件工资两种。,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46、当职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分清每个人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个人计件工资的方式。如果工人在月份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计件工资可按下式计算:应付计 合格品 料废 计件 件工资=(数 量+数量)单价如果工人在月份内生产多种产品,且各种产品计件单价不同,则计件工资按下式计算:应付计 某种产品合 该种产品 该种产品 件工资=(格品数量+料废数量)计件单价上式中的计件单价可按下式计算:计件单价 某等级工人的工资标准(按日或小时计算)(按产量定额计算)=_ 产量定额(按日或小时计算)或:计件单价 制造某种产品 制造该种产品所需某种(按定额工时计算)=所需定额工时 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例题,举例,例如,职工李宏伟10月份

47、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100件,乙产品85件。验收时发现甲产品料废5个,工废4 个。该职工小时工资率为元,制造甲产品定额工时为1小时,乙产品为2小时。要求计算李宏伟本月份应得计件工资。甲产品计件单价=13=3(元)乙产品计件单价=23=6(元)应付计件工资=(100-4)3+856=798(元),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当工人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个职工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集体计件工资的方式。采用集体计件工资时,应先按集体完成合格品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集体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将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分配。分配的主要方法有:(1)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

48、分配(2)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在计算计件工资分配率的基础上,按职工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计件工资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集体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并且集体内职工工资等级差别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其计算公式如下:某职工应付 该职工应付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计时工资 分配率某职工应付 该职工实际 小 时 计时工资=工作小时数 工资率计件工资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 分配率=_ 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完成工作量总和计件单价例题,举例,由4名等级不同的工人组成的小组,本月份完成合格品产量 200件

49、,计件单价每件18.48元。其余资料见表5-10。集体应付计件工资 200 18.48=3696(元)3 696 计件工资分配率=_=1.5 2 464则每位职工应付计件工资的计算结果如下(见表5-10):表5-10,按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分配,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将集体计件工资在集体内部采取平均分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集体所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且集体内部职工工资等级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其计算公式为:每人每天应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 付计件工资=_集体职工实际工作天数之和某职工应 该职工实 每人每天应 付计件工资=际工作天数 付计件工资例题,举例,某单位4名职工本月份

50、共装车皮30个,装一个车皮的计件工资为160元。甲、乙、丙、丁4名职工实际工作天数分别为21、20、20、19天。则每人应付计件工资为:每人每天应 16030 应付计件工资=_=60(元)21+20+20+19甲工人应付计件工资=2160=1 260(元)乙工人应付计件工资=2060=1 200(元)丙工人应付计件工资=2060=1 200(元)丁工人应付计件工资=1960=1 140(元),奖金的计算,奖金是指对职工的超额劳动,在标准工资以外支付给职工的物质奖励性质的劳动报酬。奖金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其他奖金。奖金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的奖励标准进行计算。,津贴和补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