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则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2461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三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老子》三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老子》三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老子》三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老子》三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三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三则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子三则,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 13 课,老子及其著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80年至前500年之间。他博学多才,孔子曾多次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

2、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种最多的中国书籍。,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写成五千言的老子(即道德经)一书。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老子也因此被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太极阴阳,老子书中包括大量的朴素辩证法观点,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

3、思想巨著。,老子的思想、著作早已成为全世界的宝贵财富。20世纪后半叶,世界出现了“老子热”,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老子一书被一版再版。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课文解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感 悟,品 读,探 究,积 累,感 悟,古典诗文诵读,老子三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2章)(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第58章)(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64章)

4、,13老子三则,朗 读,(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2章),13 老子三则,选自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 年版,陈鼓应撰)。倾 相向,相对应。音声 音,指乐器奏出的音乐;声,指人发出的声音。也可以说:音,指单一的声音;声,指协调的音节。随 随顺,跟从。,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包含,音和声互相调和,前和后互相随顺,这是永远如此的。,1.说明事物是矛盾的,是相反相成、对立 统一的。2.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事物的矛盾性。,这则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倚依傍,依靠。2.伏

5、潜伏。,灾祸啊,幸福就依傍在它的旁边;幸福啊,灾祸就潜伏在它的里面。,“塞翁失马”故事,故事,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个人,他的马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别人都安慰他,他父亲却说:“这难道不会给你带来福气吗?”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着胡人的一匹良马跑回来了。别人又都为他高兴,他父亲说:“这难道不会给你带来灾祸吗?”家里很富裕,又有良马,儿子很喜欢骑马玩,有一次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摔折了股骨。别人又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难道不会给你带来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打过来了,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上了战场,靠近边塞的十有八九都战死在疆场。只有这家的孩子因为腿脚有毛病(才幸免于死),(这样)父子都平安无事。,道理:

6、福祸相依、好坏共存,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则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讨 论1、有一个成语(8个字)出自这个故事,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2、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成语:,1.祸福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告诉我们的道理?,拓 展,1.“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2.“因祸得福,否极泰来”总结: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得与失,不要因为“得”而沾沾自喜,也不该因“失”而怨天尤人,痛不欲生。,(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毫末 指细小的萌芽。,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泥土

7、垒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走出来的。,第7个包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到一家包子店去买包子吃,由于包子非常小,他不得不吃了好几个。他先吃了一个,没有感觉,然后继续吃第二个、第三个,还是不行,当他吃到第七个,肚子终于填饱了。他突然后悔起来:原来是第七个包子可以让我变饱的,我当初为什么不只吃第七个呢,前面六个全是浪费了。大家想想,这个人的想法对吗?,知识拓展,1.是错误的,在这七个包子里面不是哪个包子把他喂饱了,而是七个一起才将他喂饱了。2.我们学习、做事情也是这样的,要注重过程才会有结果。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脚踏实地去学、去做,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我们说“功到自然成”便

8、是这个道理。,说明:“天下大事(大)必作于细(小)”的道理。告诉了我们积累的重要性。,这则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本则 小 结:1.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成功,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们不应该忘记、否定别人在这之前所付出的努力。2.勉励大家能够脚踏实地、好好学习,为将来你们毕业的时候能有一技之长而进行前6个包子的铺垫。现在不努力,等到最后一天再努力,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没有前期的积累,想一口吃成胖子很难,我们说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请说说三则选文各说明什么道理?,回顾课文,说明事物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说明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说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回顾生活中了老子的名

9、言名句,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品 读,古典诗文诵读,老子三则,课文总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因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课文总结,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从经典中吸取应用的养分,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问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10、,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本句中的“生”、“成”、“形”、“倾”、“和”、“随”六个动词的位置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它们分别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搭配,调换后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形。,品读第三则选文,问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三个句子能否颠倒次序?为什么?,次序不能颠倒。原文是由物到人的顺序,符合认识规律。,探 究,古典诗文诵读,老子三则,第二则选文说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难道祸一定会转化为福,福一定会转化为祸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转化是有条件的。言之成理即可。,积 累,

11、古典诗文诵读,老子三则,背 诵 课 文,(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2章)(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第58章)(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64章),老子三则,再读几则老子选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相关资料,老子出关,老子的故事,周室日衰,动乱纷起,老子决定辞职归隐,于是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函谷关地形为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当时守关的长官是尹喜。这

12、一天尹喜正站在城关上望,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尹喜曾为周室大夫,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看到这种气象,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心知是有圣人来了!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的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如果不答应,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没办法只得答应。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据说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尹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尹喜读到这美妙的著作,深深地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我再也不想当这个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和蜀地出现,而且都活了很大的岁数!,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