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三)》用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陶渊明(365-427),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走近陶渊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次年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的
2、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我们要学习的其三从内容上是一首田园诗,从形式上是一首五言古诗。标题的意思是“回到农村居住”。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唐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归园田居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A、谚语有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的季节在清明前后,“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时节已经是春天的末尾了。B、再
3、看第二句话,“草盛豆苗稀”,草长得很茂盛,这证明已经不是初春了。C、再有,“夕露沾我衣”,露水不是哪个季节都有的,只有在白天比较热的时候才可能有,因为到了晚上温度会稍微降低,白天的热空气遇冷,就变成了露水。所以这个季节应该是“春末夏初”。,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还暗示了什么内容?,第二句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勤劳、辛苦。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道,就是路。什么路?田间小路。但是诗歌紧承着上一句这个“归”字,我们这
4、条路,应该是“归途”,回家的路!,“道狭草木长”中“道”指的是什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读出情感美,为什么“衣沾不足惜”?因为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愿”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黑暗的官场决裂,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重点赏析,赏析“但使愿无违”一句。“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的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苦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的不如意,但折腰锄禾的辛苦远比“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涯轻松愉悦的多。同是折腰,意义却大
5、相径庭。一是心甘情愿的生存行为,一是违心的人性扭曲。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在劳动中淳朴直率的生活情态,憎恶黑暗官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写作特色,1、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2、运用白描手法,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读出意境美,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
6、地方?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D,练习巩固:1、默写全诗,同桌交换评改;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1;3、完成“同步训练”上的相关练习。,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
7、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两道选择题,指诗人隐居山林、归耕田园的意愿,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诗人为什么要着意写“衣沾不足惜”呢?,“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而已,而是一个象征。从前做官,虽然不舒服,总有一份俸禄,可以养家活口,沽酒买醉。辞官隐居,生活自然艰难得多,田间劳动,又不是他这么一个读书人所能轻易胜任的,而且这种境况还将持续下去。高蹈避世,说起来容易,没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渊明自己,也是内心中“贫富长交战”的。只是诗人不愿说得太远、太露,以致破坏整首诗的气氛,只就眼前小事,轻轻点上一笔。,B,躬耕的艰辛,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
8、,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译 文,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动情形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劳动中淳朴直率的生活情态,反映了诗人保持自己清高的节操,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意愿。,全诗的主旨,